把覺察帶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2020-12-25 冥想小熟女

行動模式聚焦於關於現實的想法和理想的想法之間的差距上,存在模式卻並不擔心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它是一種不強求的取向,這種取向本身就可以幫助我們從行動模式的狹窄目標,聚焦中釋放出來。

在存在模式中,無須不斷地檢查和評估世界的現狀是否在趨近我們所設立的目標,這一點反映我們是以非評判接納的態度,去留心事物。我們放下這樣不斷評估體驗的時候,並非是隨波逐流或者行動沒有目標,事實上習慣性無意識的行動並非是唯一的動力源泉,我們依舊可以帶著意願和方向來行動,因為我們也是可以在存在模式中採取行動。

當我們不再聚焦於感覺和理想感覺之間的差距時,就不再會體驗到行動模式中自動衍生的那些一系列的不愉快情緒。當我們從行動模式轉入存在模式時,我們的覺察力轉換可以切掉那些額外煩惱的來源。我們為煩惱而煩惱:為擔憂而擔憂;為憤怒而憤怒,或者為想經由思考脫離痛苦的努力之失敗而困擾,這一切都徒增著我們不快樂,令我們陷入的不滿和抑鬱。而這份覺察者移走了不滿和抑鬱的惡性循環的燃料。當我們不再不斷地擔心體驗錯在哪裡時,我們就可以敞開心扉感受自身和世界更大的和諧統一。

執著於修正自我無價值感,這個目標可以錯誤地將我們引入過度沉思和抑鬱的漩渦當中。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正念的不強求取向會有助於我們徹底避免那個陷阱,它讓我們不再加以批判或譴責,不再試圖從不想要的感覺中逃離。從而,我們可以拔掉抑鬱性沉思的習慣,並且把自己從這份窮追猛打的拉扯中解脫出來。

不強求,並不意味著沒有方向的漂浮,它意味著拓寬著我們的關注,而不僅聚焦於達到某個目特定的目標。與其用狂熱的努力來拒絕造訪我們不可接受的情緒,還不如帶著接納去面對他們,但是正念也並非是被動的任命,它是一種態度,讓我們有意地去歡迎並轉向湧現出來的一切,這一切包括我們通常會對抗或者試圖逃避的內在體驗。讓我們懷著興趣、開放、好奇善意和慈悲。

正念的本質並非是中性或者空白的存在。真正的正念是充滿著溫暖、慈悲和興趣的。在這種投入的專注中,我們發現要去真正憎恨或者害怕真正理解的任何事或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正念的本質是參與性的。那裡有興趣、自然的、不強加的關注就隨之而來。

我們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時,與其如以前那般例行公事,不如練習有意地留心我們的體驗,這樣就可以把每一天融入到每一個日常生活中。

無論我們在做什麼,都可以溫柔的關注融入其中。每次無論我們做什麼,儘量都把每時每刻的、非評判的新鮮的覺察帶入其中。這樣做的目的並非對這些日常行動變得超級關注或者帶來更大的壓力,甚至是過分自我。事實上,當把正念覺察融入的各種事物中去的時候,不但省力反而會讓選擇的活動變得更加容易。

曾有一位學員選擇一些每天都在做的常規活動,下定決心儘量把每一份每時每刻的、非批判的新鮮的覺察帶入到生活中。他選擇的事情是我們常見的活動,比如洗碗、倒垃圾、刷牙、淋浴、洗衣服、開車、跨出家門、回到家裡、上樓和下樓。無論這些任務看上去多麼瑣碎,他只集中關注在當下的那一刻,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有了兩個額外的收益。第一,似乎拔掉了他預言未來的傾向:第二,防止了頭腦陷入到行動模式中,以往他慣用行動模式常常是迴避想像中的災難。而沒有去想如果不做這個或者不做那個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比平常會更多地安住在當下。

當我們和身邊發生的事情,失去接觸的時候,以前的心理習慣會接管和掌控每時每刻。我們所見所為影響到體驗在覺知層面之下也塑造著我們的體驗,常常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而沒有認識到實際上我們也是同謀者。滑入思維的老模式是我們陷入持久煩惱的主要途徑,常常無意識地掉入到白日夢和解決問題模式當中,但是白日夢是過度沉思的近親。因此,如果我們過去曾經有很長時間抑鬱過,就很有可能被白日夢帶回到負性思維的習慣中。而如果我們並沒有注意到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心情可能會不知不覺的螺旋下滑。預防這樣發生的第一步是意識到我們正在自動導航模式上運作,並且盡最大可能去有意的管理它,從當中走出來到一個更加開闊、充滿自我慈悲和智慧的覺知當中去。

我們所要關注的,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無須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只去把更大的、每時每刻的、非批判的智慧的覺察融入到正在展現的時刻,不在憑藉努力去改變我們的內心世界,或者改變外面世界中的人、地方和工作,只需要轉換我們對這一切的關注方式。

單單去改變我們的注意方式,就可以轉換我們的體驗。動用所能觸及的所有覺察力量能夠打破沉思的鎖鏈,並可能把我們從慢性的煩惱中釋放出來。

相關焦點

  • 覺察各種對意識的汙染
    詳情如下—— 冥想不光是打坐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冥想 帶入到你的生活中 去改變你的生活狀態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練習 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 《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 讓你體驗覺察自己內心歷程
    12 來源: 鄭州日報 舉報   本報訊(記者 秦華)近日,心理諮詢師王俊華新作《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
  • 主觀帶入到他人生活中,會讓自己失去行動力
    作者:九霄雲客什麼是主觀帶入到他人生活簡單說就是把別人的生活當作自己的生活,把別人所擁有的當作自己所擁有的,把別人的優秀品質當作自己的優秀品質。當你的生活並不是很滿意的時候,往往喜歡找一個自己的「代言人」,別人在努力就好像自己也在努力,別人獲得了優越的生活,就好像自己也獲得了優越的生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當他們在工作中陷入迷茫,生活進入低潮期的時候,往往會沉迷於遊戲、追劇或者追小說的狀態。而且,當你越是沉迷於這些事情時,你的行動力也就越來越弱。
  • 學會體悟生活中的點滴之處
    在 三個幫你提高溝通能力的100天行動 這篇文章中提到過,寫感恩日記是最難,在讀《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時,學到一種很好的發現感恩的方法,書中在介紹一些練習正念的練習方法覺察融入日常活動中 :選擇一些我們每天都做的常規活動,並且下定決心,每次我們去做的時候,會儘量把一份每時每刻的、非批判的,新鮮的覺察帶入到這個任務或活動中,當把覺察融入到這些日常活動中時,我們更容易地看清何時我們正在行動模式中
  • 讓自我覺察成為生活方式
    最近被一門課程的作業難住了……「倫理的敏感性」「倫理」我知道「敏感性」也不陌生然而放在一塊兒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沒辦法只能在教材中在荀焱老師的隻言片語中尋找蛛絲馬跡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現在想想或許是我的問題吧我太沒有安全感需要對方每天從早到晚的聊天來確認我的安全感秒回還是輪迴直接決定了我的患得患失程度然而戀愛結婚只是錦上添花的事生存才是當務之急有工作有家人有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 覺察自己,覺察他人的情緒(散文 心理篇)
    文/怡心理(原創)覺察,是一種能力。覺察自己的身心處於什麼狀態,愉悅還是憤怒,沒有能力覺察自己的人,自然也沒有能力覺察他人處於什麼身心狀態,所以覺察自己是基礎,也是根本。很多時候,她把人笑得前仰後翻,笑聲不斷;有時候,她卻一語中的,讓人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曾經有幾次看到,她把別人弄得臉紅筋漲,說不出話……所以,有很多人喜歡她,也有許多人恨她,大多數人可能處在愛恨之間吧,因為她對每一個人都有好有壞,所以大多人自然對她也是如此,愛恨參半。
  •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
    覺察是去了解自我的行動、「我」的行動,在與他人、與觀點、與事物的關係中了解。那種覺察是一刻接一刻的,因而它無法練習。當你練習某件事情,就會成為習慣,而覺察並非習慣。一顆習以為常的心是不敏感的,一顆在某個特定的行為軌道中運作的心是遲鈍的、僵化的,然而覺察需要持久的彈性和警覺。這並不難。
  • 學會覺察,你才能愛自己
    合理化,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防禦機制。就是當我們不願意去面對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會有意識地忽略那些不對勁的地方,找到很多理由讓自己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就是感覺現在的生活很糟,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又沒有糟到一刻也不能忍受的地步,所以就在痛苦和自我安慰這兩者間來回擺蕩。非要等到一個強烈的刺激,才會做岀真正的改變。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去解決問題了,但是等我們去回顧的時候,卻發現生活並沒有真正改善。
  • 實用英語:每時每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每時每刻 2007-10-08 13:37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小瞬間》自我覺察讓我從對抗到和解,活出自由人生
    你會發現和自己對抗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你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誘惑你,控制你,幹擾你,讓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在和另一個自己對抗,也許是小時候膽怯的自己,青春期叛逆的自己,戀愛時很作的自己,婚姻中脾氣很暴躁的自己。
  • 對身體感覺的覺察是如何幫我們提高情緒調節能力的?
    第一,想要調節情緒,前提是要先覺察到情緒的產生,這是最基本的,而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直接覺察到情緒,這樣通過覺察身體感受,我們能夠更好更快地覺察到情緒;第二,並不是將對情緒的體驗轉移到身體的感覺上,因為身體的感覺本身就是情緒體驗的一部分,你在覺察你的身體,就是在覺察你的情緒體驗,所以這並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面對,逃避是情緒產生了,你去否定、壓抑、故意忽視它;
  • 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
    河南商報訊(記者高鵬)近日,由王俊華編著的一本針對婚姻伴侶親密關係方面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圖書《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運用薩提亞模式探索內在冰山》,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發行。    怎樣在生活中覺察、調整、改變和提升自己,經營和成就一份溫馨而穩固的親密關係呢?
  • 心理學中的自我覺察!
    覺察在心理學中的概念是:對個體全方位的認識,客觀的認識,仿佛「有第三隻眼」再俯視自己。可以看到並覺知自己的軀體反應和心理情緒反應。軀體的反應有:雙手雙腿緊張發抖、眉頭緊鎖、胸悶、頭疼、面對表情呆板、整個身體得不到放鬆。
  • 楊迪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充斥著好笑的事情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和擁有有趣靈魂的人在一塊,會感覺自己平淡的生活都變得有趣起來,同理,一個好笑的人,好像他的生活也會擁有更多的笑點。我就在奇怪,楊迪是怎麼做到的,他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充斥著好笑的事情。
  • 情商中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
    這樣的人並不是真的開心,而是不願意去面對痛苦,也許他們在童年時生活太艱難了,為了生存,他們學會了用打岔的方式來應對那些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就像有些人,房間髒了時,他們習慣把垃圾掃到沙發底,這樣看起來很乾淨,其實垃圾全在看不見的地方。
  • 英語每日一句:享受每時每刻才是生活的真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享受每時每刻才是生活的真諦 2013-01-28 16:20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正念覺察練習之葡萄乾練習
    當我們允許自己經由身心感受去體驗事物,而不是經由習慣性思維,我們會更深的和生活接觸。正面不是加以更多的關注,而是以不同的、更智慧的方式加以關注。這意味著要用到整個身心,動用身體和感官全部的資源。比如接下來的葡萄乾練習可以作為正面的開始練習。1.
  • 自我覺察,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在日常建立起一份覺察:與自己溝通的方式,是在幫助我?還是在給我下毒藥?
  • 心理學家: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前意識是沒有阻抗和防禦機制的,只要稍加注意,我們便能輕鬆把它們帶入意識中。例如:「你的臥室有幾扇窗,你家附近的醫院在哪裡」。 而潛意識是有阻抗和防禦機制的。
  • 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據
    我想好多人對大數據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認為大數據距離自己是很遙遠的一件事情,其實呢,大數據離我們並不遙遠,並且大數據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呢,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每日的車流量比如說在城市裡,車來車往,小轎車的數量多如牛毛,電子監控設備也是不計其數,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電子監控設備都會不停的採集這些城市交通數據,每一輛車的車型,車牌號,出現的地理位置,以及路過的時間都不會逃出這些監控設備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