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周答疑會現在開始#
Q1:正念裡面有講到,任何情緒都有對應的身體感覺,那麼,通過對身體感覺的覺察是如何幫忙我們提高情緒調節能力的呢?是將對情緒的體驗轉移到身體感覺上來嗎?如果是,這是不是一種逃避?另外,轉移後,是不是表示我們對情緒採取的行動有了一個空檔,可以讓我們去思考另外不同的處理方式呢?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這幾周的讀書內容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有時間的話,可以再讀一下哈。這裡再簡要談一談,為什麼通過覺察身體可以提高我們的情緒調節能力。
第一,想要調節情緒,前提是要先覺察到情緒的產生,這是最基本的,而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直接覺察到情緒,這樣通過覺察身體感受,我們能夠更好更快地覺察到情緒;
第二,並不是將對情緒的體驗轉移到身體的感覺上,因為身體的感覺本身就是情緒體驗的一部分,你在覺察你的身體,就是在覺察你的情緒體驗,所以這並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面對,逃避是情緒產生了,你去否定、壓抑、故意忽視它;
第三,當我們將善意的覺知帶到身體感覺上,進入存在模式,這有助於打破生理、感受和想法之間的鏈條,不會進一步陷入情緒帶來的負面反應之中;
第四,如果你有體驗的話,你會發現,當情緒來臨時,你以溫和接納的態度去如實覺察身體感受,你的身體感受會慢慢的趨於平穩,而往往這個時候,你的情緒也不會像剛開始那麼強烈了;
第五,你說的對,這樣會讓我們在情緒和行動之間有一個反應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選擇新的反應方式,打破自駕模式。之前有很多同學在作業打卡裡,都分享過自己運用正念來應對自己情緒的例子,也可以看一下,很有啟發。
Q2:正念讓我們接納所有一切感受,以前負面感受自己會去抵抗所以會痛苦,現在負面情緒可以做到沒有抵抗,嘗試接納,發現確實心緒不會像以前那樣波動很大了,但是現在接納了負面感受也沒有出現更好的心境,只是從以前的痛苦導致情緒有時會失控,調整到現在即使痛苦但情緒也依然穩定,雖然現在沒有外在情緒表現,但內在還是會有時絕望痛苦,請問現在還怎麼用正念調整認知比較合適呢?
Q3:生活中無意中會因做某件事重新體驗到以前的創傷,會對自己情緒產生影響,請問不逃避該怎樣更好面對以前的創傷呢,謝謝!
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回答。單純的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創傷帶來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創傷體驗重複出現影響到自己且無法個人解決的話,更建議去做心理諮詢,更加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解決會對你更有幫助,比如結合了正念的辯證行為療法(DBT),是可以用來作為創傷幹預的一種方式。希望你能早日走出創傷。
Q4: 在做身體掃描的正念練習的時候,引導語:在一次吸氣中,感受或者想像呼吸進入到你的肺部,然後一直經過你的身體,經過你的左腿,來到你的左腳的腳趾。請問老師,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呼吸真的可以到達腳趾嗎?另外,我們中國古人會有」踵息「這一說法,也就是用腳呼吸,是真的嗎?還有,如果正念練習到特別精微的境界之後,真的能感覺到皮膚的毛細孔都在呼吸嗎?
身體掃描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帶入呼吸的,一個是不帶入呼吸的,帶入呼吸的就是如你所說,想像呼吸進入掃描的部位。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你可以看一下上一周我們的讀書內容裡面關於身體掃描的介紹,在書的第85頁。
有時候我們把注意力帶到身體的各個不同部位是很有挑戰性的,因此我們使用呼吸來把覺知「攜帶」到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去想像或者感覺呼吸透過身體在移動,隨著我們關注身體部位,帶著一種直接的經驗性的感覺和知曉。
後面幾個問題,我們尊重生理科學就好。我們的呼吸器官是肺部,氧氣通過口鼻進入咽喉氣管,從而進入肺部,與血液中的廢氣交換,因此肺部是我們唯一的呼吸器官,至於腳、皮膚的毛細孔這些,如果真的感覺到了在呼吸,那都是個人想像。
願各位夥伴新年如意,正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