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兒童情緒及調節能力養成

2020-12-24 騰訊網

在成長過程中,兒童會學習一系列的情緒能力,包含如何覺察情緒(awareness)、表達情緒(expression)及如何調節情緒(regulation)。情緒調節能力指以適當的情緒表達以符合情境需求,是人際互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ADHD兒童的情緒

在情緒覺察上,ADHD兒童 將快樂、難過、生氣情緒與害怕情緒混淆,將生氣與難過情緒混淆。ADHD成人辨識高興、生氣、害怕臉部表情的正確 低,但在難過、噁心、中 臉部表情的辨識上無問題。

在情緒表達上,ADHD兒童常 穩定,表現較多負向情緒(生氣、傷心、害怕、難過、罪 感),情緒反應較為強 、容易起伏,而且多數不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問題。

在情緒調節上,ADHD兒童正向、負向的情緒調節能力皆差,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適當的響應環境需求,依照情境有彈性的改變。相比較而言,似乎只有多動、衝動的ADHD兒童,其情緒調節能力較一般兒童差。

由於ADHD兒童這些情緒上的特徵,他們缺乏有效因應挫折的技巧,較少主動修復情緒,無法繼續完成目標導向的行為,嚴重影響學習。

多數ADHD男孩在情緒喚起的情境下,傾向推論他人 為具有敵意,導致他們容易變得生氣,影響了他們對社交情境的解釋能力,較多口語攻擊、挑戰 力。此外,他們在偽裝情緒上亦有困難,即 他人給予指示,他們也無法成功偽裝情緒。

ADHD兒童與同儕互動過程中,常愛管閒事、社交技巧差且缺乏對情緒的敏感 ,使他們 受同儕歡迎甚至被排斥。由於他們在情緒喚起的狀態下無法有效、建設性的調節情緒,而產生退縮、攻擊行為,造成在人際互動上容易出現問題,進入青春期後,容易出現品行問題,甚至產生憂鬱、焦慮等適應問題。

二、ADHD兒童情緒調節

ADHD兒童情緒調節困難,是因 為抑制能力缺損所致,導致兒童無法有效抑制最初的情緒反應, 即做出 適當的情緒表達或行為。例如,得到 喜歡禮物時,雖知道 應該表現出失望反應,而企圖調節情緒,但卻無法有效控制抑制最初的失望情緒,還是將這種情緒表達出來。

雖然ADHD兒童普遍有生 因素的偏差,進而導致兒童情緒調節問題,但研究發現,衝動控制缺陷對ADHD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只有11%,其他影響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因素中以社會環境是最重要影響因素,社會環境中,以家庭因素對兒童情緒能力發展影響最直接。

因為家庭是兒童出生後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情緒社會化的關鍵。家庭是通過觀察學習(observation)、情緒的教養方式(parenting practices)、家庭情緒氣氛(emotional climate of the family)三種途徑來影響情緒調節發展。

這三種途徑與兒童情緒調節能力是相互影響的,家庭會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發展,而影響兒童的適應問題;而父母、兒童的特徵會影響父母的情緒表達、教養方式、家庭氣氛,同時也會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

父母會透過三種方式影響兒童情緒調節發展,即父母的教養 為、父母對兒童負向情緒調節的建議及父母本身的情緒調節能力。母親的負向教養行為、父母本身的情緒反應皆與兒童情緒調節能力有關。

家庭對兒童情緒調節和適應問題影響的三角模式

1、 觀察學習

兒童會透過模仿、觀察學習來學習特定的技能。藉由觀察父母,兒童學會如何表達情緒、調節情緒,並學習在相似情境下,應如何做出情緒反應。當突然面臨一件事情,兒童 清楚該如何反應時,他們會透過觀察來學習父母的反應模式及情緒調節方式。

父母的情緒表達會讓兒童學習到什麼樣的情緒是可被家庭接受,並讓兒童了解特定情境是如何引發特定情緒,此外,也可影響兒童的情緒能 及整體的社交能 。父母本身的情緒技巧 有缺陷, 無法正確示範情緒技巧,進而導致兒童情緒能 缺陷。

父母越焦慮緊張,則兒童的情緒調節 為越差。父母 常表現傷害性、攻擊性的負向情緒,則會給孩子示範失調的(dysregulated)行為,造成兒童模仿之,讓兒童認為此種情緒反應模式是社會可接受或有效的,進而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行為。

父母要能調節自身的情緒經驗,多表達出來正向情緒,少些負向情緒,那麼孩子會有較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2、 情緒的教養方式

一般而言,兒童會透過臉部表情、行為或言語 表達正、負向情緒,而父母對兒童情緒的反應,在他們情緒社會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父母拒絕、處罰或 會兒童的情緒表達,則兒童在情緒技巧上會有缺陷; 父母接納、支持、鼓勵兒童的情緒表達,並願意和兒童討論情緒、協助他們處理負向情境,則會增進兒童對情緒的覺察及了解,並提供兒童調節負向情緒的具體策略。

父母鼓勵兒童表達難過、苦惱,並教導他們處 負向情境、負向情緒等,則兒童可學到面對壓 時如何有效的因應、調整自己的負向情緒且有較好的情緒調節;相反的, 父母限制負向情緒的表達,可能會導致兒童的情緒過 激發、情緒反應強 。

父母在兒童經歷負向情緒時,以支持性反應鼓勵兒童表達負向情緒,或以問題導向、情緒導向的方式從旁協助他解決問題,兒童 但可學習情緒調節技巧,也可學習積極面對情緒的態 ,讓兒童往後在面對負向情緒時,可正向的調節情緒。

父母也要教會兒童情緒調節策略:

最常用的是轉移注意力,如在兒童難過時,要他們想開心的事情、玩好玩的玩具等,這個策略可以很快的學會,讓兒童可在相似情境下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調節情緒。

轉移對挫折來源的注意 並尋求情境相關信息,可以 低憤 。

教導兒童將注意力放在挫折的來源上,然後幫助兒童解決問題,這種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情緒調節策略,可讓兒童學會問題解決,及如何控制情緒以完成任務。

父母要選擇性的提供機會,讓兒童能在不同情況下學習情緒的反應、表達及調節,如:父母會提供 同的遊戲或玩具來 激或喚起兒童的情緒經驗,電視節目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兒童的情緒反應,以及父母對孩子玩伴的選擇等,這些方式 會影響兒童情緒調節發展。

根據父母對子 負面情緒的覺察性、接受性和教導性,將父母分為」情緒教導型」(emotion-coaching)、」情緒摒除型」(emotion-dismissing)、」情緒失控型」 (emotion dysfunction)」。

所謂」情緒教導型」父母的特徵是,父母能覺察自己與兒童的細微情緒反應,將兒童的負向情緒視為一個可以親近或教導的機會,幫助兒童用口語表示他們的情緒,也與兒童一同將問題解決、設定 為限制及討論在引發負向情緒的情境下,應如何處 情緒等。這樣的父母會讓兒童知道情緒是有效的,且會樂意與兒童一起分享、感受這個情緒。」教導型」的父母,其孩子在注意 專注、知覺敏感 和抑制控制的表現較好。兒童較 受情緒影響,而能繼續完成正在進 的工作。

如果父母是」摒除型」,則兒童被教導─負向情緒是 應維持且非常 重要,這些兒童在處理自己的情緒上會產生困擾。

」情緒失控型」,是指經歷生氣、害怕及悲傷等多種情緒的混合感受,使個體對本身的情緒調節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有失控感。

父母是」情緒摒除型」與」情緒失控型」,則孩子有較多的衝動表現,且注意 無法維持、抑制控制的表現也較差, 受負向情緒影響,而無法完成正在進 的工作。

3、 家庭情緒氣氛

家庭環境提供兒童學習感覺、情緒的場所,兒童藉由內化與家人互動的經驗, 預期他人會有 麼樣的情緒行為,並學習情緒的自我調節。家庭情緒氣氛反映家人間的關係,包含情緒表達、親子關係、夫妻關係。

家庭中的情緒表達是組成家庭情緒氣氛的重要因素, 父母表現高 的負向情緒, 但會導致家庭情緒氣氛較差,兒童也會模仿學習父母的情緒表達,而造成情緒調節上的困難。

親子關係屬於安全依附的兒童,他們的母親是敏銳且接納兒童的正、負向情緒,兒童能自在的表達情緒,並可與母親談論他們緊張、困擾或疑惑的感覺。安全依附的兒童,其情緒覺察能 較好、對情緒的 解佳,並會發展出具有彈性的情緒調節能 。

相反的, 安全依附的兒童,他們的母親是較 敏銳、對兒童的反應較 一致,且較 願意和兒童談論困難的情緒經驗,這些兒童對情緒的 解較差,且因缺乏親子關係的支持,他們在壓 環境下 出現情緒失調情況。

此外,安全依附程 較高的兒童,也較常使用建設性的因應策 、同儕關係也較好。

夫妻關係亦是組成家庭情緒氣氛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父母衝突與兒童情緒及 為問題有關,當家庭中的父母衝突越高,導致家庭情緒氣氛越差,兒童會學習 的衝突處 方式及相關的情緒表達方式。

以中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結果顯示, 兒童知覺父母衝突程 愈高,其人際關係困擾愈大,包括過 表現自己而造成他人反感、尋求被注意與讚美、對別人刻意疏離,及壓抑自己真正想法等。

父母衝突使兒童有較多害怕、苦惱等負向情緒,進而造成其情緒 安全感,並影響孩子因應生活問題的能 。情緒 安全感的兒童在因應生活壓 、挑戰的能 及調節情緒能 會 低。而父母衝突亦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及親子關係,及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

4、 影響情緒調節社會化的父母特徵和兒童特徵

兒童本身的特徵會影響父母對兒童情緒調節社會化的有效性及合適性。兒童特徵包含氣質、性別,其中,兒童的氣質會影響父母對其情緒表現的反應,如時常表現強烈負向情緒的兒童,可能會引起父母高 困擾、出現 愉快的情緒而採取懲罰行為。

父母的反應與孩子情緒性是互相影響的,ADHD兒童較 順從、較多負向情緒反應的特質也會影響其與父母的互動關係。此外,父母在教導兒童情緒調節策 時,也會受兒童性別所影響,如父母會鼓勵男孩多使用分心策 、對男孩所表現的生氣、氣憤接納 也較高。

父母對兒童情緒調節社會化的影響,也會隨著兒童發展階段有所改變,在嬰幼兒時期主是靠父母來調節情緒,依賴父母的直接介入,隨著 紀漸增,兒童 越來越依靠自己的情緒調節技巧。

父母本身的特徵也會對兒童情緒調節社會化造成影響,父母特徵包含心 健康、家族史及信 等。 父母心 健康狀況 佳,兒童因為沒有 好的模範可學習情緒調節技巧, 出現情緒調節的問題。 如, 患憂鬱症的母親,因本身受疾病影響而無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在面對孩子時,他們常是退縮、無法提供母愛、且無法幫助兒童調節情緒,因此,他們的孩子在情緒調節上容易出現困難。由於ADHD的高遺傳 ,ADHD孩子的父母通常也有ADHD,而父母的ADHD症狀也會進一步影響到父母對兒童的教養方式、互動方式。

相關焦點

  • 衝動行為,也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
    在門診,醫生通過詢問病史、孩子的發育過程、並與童童深入交流、評估注意力及發育狀況後,認為童童存在注意中度缺陷和小動作明顯增多,被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俗稱:多動症,是發生在兒童早期一種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或者神經發育性障礙,ADHD主要有以下三大核心症狀。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孩子單純的多動並不代表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行為異常問題,是一種疾病,有著嚴格的臨床指徵,很多孩子的多動有可能只是「正是調皮的時候」。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所主任醫師池霞說,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這個疾病包括兩個方面,即:注意缺陷和多動。
  • 兒童多動症的特徵和危害是什麼?
    ● 多動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兒童多動症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是一種以注意缺陷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徵的行為障礙症候群。
  • 注意力缺陷多動,你知道多少?
    自我調節不利和自控能力缺乏已經成為這一障礙的核心症狀。當被確定為是ADHD,需要知道是哪種亞型麗薩,在學校很安靜,也很合作,但經常像在做白日夢。她很聰明,但不管她怎麼努力,成績始終上不去。有好多次她都不及格。
  • 直播回顧:關注多動症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治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趙心培 東營報導2020年11月27日15:00大眾網直播間邀請到東營市中醫院(東營市勝利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楊志英做客《健康面對面》欄目,為大家分享多動症的相關知識。在直播的過程中,楊主任對於多動症的孩子有哪些症狀?多動症會遺傳嗎?多動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果孩子沒有多動就不是多動症了嗎?孩子有多動症狀是不是因為管教不夠嚴格?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多動症?等問題為網友做出了細緻的講解。
  •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到底怎麼了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兒童的關係是什麼呢?兒童又是如何受其影響的呢?我想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從我做兒童治療6年的經驗中和各位家長分享下,希望我們對這類兒童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納,及對他們的照料者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時期最常見且複雜的心理及行為障礙之一。
  • 合肥天使兒童醫院劉軍生科普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合肥天使兒童醫院小兒發育行為科劉軍生主任解釋到:孩子學習成績總是提不上去,歸根結底,是學習能力要素存在不足。  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認知周圍世界的能力,包括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自信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策略能力等。歸納起來,就是接收知識、整合知識、輸出知識的能力。
  • 管理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情緒波動的9個技巧,快來看看吧
    每個人都會不時地應對焦慮,憤怒和不耐煩,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往往會放大這些情緒。在某些情況下,你不斷變化的情緒會干擾你的工作,家庭生活或友誼,這會讓你感到無助或士氣低落。ADHD藥物用於焦慮和情緒波動方面非常有用,但它不是一種普遍的治療方法。
  • 兒童多動症
    這下我慌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趕緊帶兒子去兒童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也就是多動症。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多動症,如果確診,又需要怎麼治療呢?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症, 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主任詳解:如何預防多動症?
    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父母要區別孩子是單純的活潑愛玩還是患有多動症,不能盲目給孩子下定義。那該怎樣預防孩子多動症呢?什麼是兒童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兒童的發育行為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學前時期。
  • 還是得了多動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有時候情緒還不穩定,要什麼,得立刻滿足,不然就大吵大鬧。各種調皮搗蛋的行為,被老師告知可能有多動症,讓家長帶去醫院看看。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症候群的簡稱,又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一般是正常的。多動症目前沒有明確的病理變化作為診斷依據,就是說沒有化驗血哪個指標能夠簡單確診,診斷一般是靠家長和老師提供的病史資料,孩子的表現,排除身體器質性的疾病等等。
  • 什麼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影響約有4%至5%的兒童患有多動症,其中60%的兒童在成年期都有症狀。對於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成年人,該疾病會干擾家庭和工作中的關係。更糟糕的是,也會產生其它問題的影響如酒精中毒或社交焦慮這些都是隱藏症狀,難以發現使治療變得困難。
  • 南京看多動症兒童醫院哪家比較好
    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多動症專科醫生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多動症兒童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多動症作為兒童常見病,家長應全面了解多動症的症狀,以便在去醫院看多動症時候幫助孩子做出正確判斷。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是什麼呢?  1、注意力不集中:兒童注意力短促,容易被外界幹擾分心。
  • 兒童多動症的非藥物治療模式
    這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疾病就是兒童多動症(ADHD),又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症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的常見發育行為疾病。多於12歲前發病,在小學階段症狀最為顯著。兒童多動症分為三種類型:一種為注意力缺陷型,屬於「安靜」的多動症,此類患兒多數在學習上不能專心,常常發呆,作業拖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一種為多動衝動型,屬於「調皮」的多動症,表現在行為上不能自控,常常難以安靜,坐沒坐相,幹擾環境,不服管束,容易被人歧視;還有一種為「混合型」多動症,就是具備上述兩種類型的多動症特點。
  • 北京兒童多動症醫院
    核心提示: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 「小兒王」李豔波:我對兒童多動綜合症的一點見解
    兒童多動症候群又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常見的行為障礙性疾病。病因很複雜,有的父母若溺愛子女,疏於教育指導,易養成孩子任性衝動的習慣,「少時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當然,這不是主要的原因,稟賦不足、營養不當、外傷的因素或者感染、中毒、精神刺激等都有可能導致發病。
  • 如何預防多動症,多動症你了解多少?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多動症是一種兒童的發育行為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學前時期。主要表現為年齡和發育水平不成比例,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和衝動,常常伴有學習困難,行為障礙和適應不良。這些症狀很容易與兒童的調皮行為相混淆,這也是耽誤多動症的主要原因。兒童多動症還是單純的好動?
  • 兒童多動症|ADHD在幼兒期的14個跡象
    因為幼兒本來注意力維持的時間都很短,受環境影響也特別大,所以識別有多動症的幼兒不那麼容易。雖然幼兒一般不會被診斷為多動症,但是兒童多動症的病情一般都從幼兒期就有了,並且1/2-2/3的兒童多動症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後。那麼有什麼幼兒期的跡象,能夠提醒我們孩子可能有ADHD呢?
  • 高功能自閉症及其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差異
    今天是自閉症日,我們來和大家聊一聊大家經常忽略的高功能自閉症,並且告訴大家如何將它與注意缺陷多動症區別開。 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兩種兒童常見的發展性疾患
  • 北京兒童醫院多動科
    北京兒童醫院多動科    到底什麼是多動症?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如何預防和治療多動症呢?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醫學上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為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臨床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如衝動過度,同時可以合併品行障礙、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認為這種常見疾病影響了全球3%至5%的兒童。此病的症狀會在孩子幼年時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