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裡,有的孩子手總是閒不住,見到什麼都要摸一下,是否會聽到家長抱怨「你是有多動症嗎?」
家長會,是否遇到過老師總抱怨孩子小動作不停,屁股在凳子上扭扭動。布置個作業,常聽不清,要麼漏了,要麼聽錯了。寫個作業,6讀成9,b寫成d。有時候情緒還不穩定,要什麼,得立刻滿足,不然就大吵大鬧。各種調皮搗蛋的行為,被老師告知可能有多動症,讓家長帶去醫院看看。
多動症是病麼?嚴重麼嗎?是否需要治療?
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下多動症。
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症候群的簡稱,又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一般是正常的。
多動症目前沒有明確的病理變化作為診斷依據,就是說沒有化驗血哪個指標能夠簡單確診,診斷一般是靠家長和老師提供的病史資料,孩子的表現,排除身體器質性的疾病等等。
1 注意缺陷為主型。
2. 多動為主型。
3. 混合型。
(1) 注意力缺陷症狀 有以下症狀≥6條,持續6個月以上,並且與其年
齡不相稱,與同齡、同性別的大多數兒童相比下列症狀更常見。
1) 學習、做事常常不注意細節,易犯粗心大意的錯誤。
2) 在完成任務或玩的時候常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7~10歲注意力集中
於一件事《20分鐘,10~12歲注意力集中<25分鐘,> 12歲注意力集中一
30分鐘。
3) 和別人說話時,經常像在想或注意別的事情,好像沒聽見一樣,似聽非聽。
4) 經常在一件事還沒做完時就做另一件事,不能按要求完成作業或做
5) 經常很難安排好日常學習與生活。
6) 經常不願意或迴避做那些需要持續用腦的事情(如課堂作業或家庭作業)。
7) 經常丟失一些常用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本或其他學習用具)。
8) 經常容易受無關的外界刺激而分心。
9) 經常忘事,如上學時丟三落四,忘記分配的任務。
(2) 多動與衝動症狀 有以下症狀≥6條,持續6個月以上,並且與其年
齡不相稱,與同齡、同性別的大多數兒童相比下列症狀更常見。
1) 常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動作多或扭來扭去。
2) 在課堂上或其他需要保持坐位的環境中常離開座位(包括在家做作業時)。
3) 常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中亂跑亂爬(青少年可表現為主觀上坐不住的感覺)。
4) 常很難安安靜靜的玩。
5) 經常忙忙碌碌,顯得像一臺發動機驅動著一樣。
6) 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
7) 常常在別人問話未完時就搶先回答。
8)經常難以按順序排隊等待或等著輪到他上場(比賽或其他集體活動)。
9)常打斷別人的活動或讓別人接受他(如插入別人的談話或遊戲)。
(3) 排除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
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或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上述表現。
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凡7歲以前起病,病程大於6個月,智力正常,符合上述第(1) ~ (3) 項,或
第(1) 、 (3) 項,或第(2) 、 (3) 項者,可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1) 輕度 上述診斷依據中,有第(1) 或第(2) 項中症狀6~7條,僅有微小的或沒有學校、家庭或夥伴關係方面的社會功能損害。
(2) 中度 上述診斷依據中,有第(1) 或第(2) 項中症狀8條,有一定的學校、家庭或夥伴關係方面的社會功能損害。
(3) 重度 上述診斷依據中,有第(1) 或第(2) 項中症狀9條,有明顯而廣泛的學校、家庭或夥伴關係方面的社會功能損害。
多動症是一種需要大家重視的疾病,它不僅影響兒童的學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導致兒童持久的學習困難,行為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有相當一部分兒童會持續終身。
所以當發現了存在某些行為問題,我們應當帶到專業機構去就診,確診後應該及時配合治療。
要在精神、生活和學習上培養患兒的自製、自主的能力,逐步適應學校和社會的規律生活。6歲以下兒童以教育為主,儘量不用藥物治療。
在醫生建議下可酌情選擇如哌甲酯(利他林)、 莫匹林、苯丙胺、丙咪嗪等。
進行行為矯正療法,如認知行為治療、團隊活動訓練、軀體運動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等。近年來國內外應用定量腦電圖生物反饋療法治療本病,長期療效滿意,治療2個療程後可逐漸停用上述藥物治療。此外,父母應參加父母管理班培訓,學習有效、正確的行為矯正方法。
本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須指導家長用藥,觀察療效和副作用、父母應參加父母管理班培訓,學習有效、正確的行為矯正方法,不給患兒食用有食物添加劑的食品,儘可能去除致病誘因,減少對患兒的不良刺激,提高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