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超聲波直接作用於人腦可提高覺察能力

2020-12-22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加裡蘭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一項新發現表明,將超聲波直接作用於腦部特定區域,能增強人們對觸覺的分辨能力。這也是第一次證明了低強度、經顱聚焦超聲波能調節人類腦活動,提高覺察能力。

科技日報訊 鯨魚、蝙蝠甚至螳螂,都把超聲波作為一種感覺引導系統。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加裡蘭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一項新發現表明,將超聲波直接作用於腦部特定區域,能增強人們對觸覺的分辨能力。這也是第一次證明了低強度、經顱聚焦超聲波能調節人類腦活動,提高覺察能力。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近日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上。

「目前,繪製人腦神經連接呈增長趨勢,超聲波有望為此帶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負責該研究的加裡蘭研究所副教授威廉姆·傑米·泰勒說,「我們決定看看超聲波對負責處理觸覺輸入信息的腦區有哪些影響。」

他們對處理手部感覺的腦皮層區發送了聚焦超聲波。為了刺激中間神經(沿手臂下來通過腕骨通道的一條神經),他們在志願者手腕放了一個小電極,並用腦電圖(EEG)記錄其腦部反應。然後在刺激神經之前,瞄準相應腦區開始發送超聲波。結果發現,超聲波能降低EEG信號,削弱腦波對編碼觸覺刺激的反應。

研究人員隨後進行了兩項傳統神經學測試:兩點辨別和頻率辨別。前者檢查志願者能否區分接觸皮膚的兩個相鄰物體是在不同的兩個點;後者檢測他對一串氣流頻率的敏感性。實驗顯示,在辨別靠近物體、連續氣流頻率的微小差異方面,接受超聲波的志願者的覺察能力明顯提高。當研究小組將超聲波束從原來位置移動了一釐米時,這種影響消失了。

泰勒說:「觀察結果讓我們驚訝!雖然與觸覺刺激相關的腦波被削弱,但人們在覺知感覺差異方面確實做得更好。」為什麼遏制大腦對感覺刺激的反應卻提高了覺知能力?這似乎很矛盾。泰勒推測,是超聲波影響了重要的神經平衡。「我們認為,聚焦超聲波在它瞄準的腦區部位,改變了處理感覺刺激時興奮與抑制的平衡,這種改變阻止了刺激興奮的擴展,使得覺知功能增強。」

泰勒說:「這意味著我們能利用超聲波瞄準一毫米大小的腦區。這一發現也帶來了一種調節人腦活動的非入侵式新方法,而且空間解析度超過現有任何方法。」基於本研究和較早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認為,超聲波比目前的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電刺激的空間解析度更高。

論文第一作者、加裡蘭研究所博士後學者韋恩·萊根說:「進一步理解超聲波脈衝怎樣影響突觸抑制與興奮的平衡,怎樣影響局部腦迴路對長程連接的活動,這對我們更精確繪製人腦中大量的互聯突觸迴路很有幫助。」

「在開發新的安全有效的非入侵方法、調節人腦細胞迴路中信息流方面,傑米·泰勒與其同事的研究處在前列。」加裡蘭研究所執行董事、專門研究大腦可塑性的神經科學家麥可·弗裡德蘭德說,這種方法為精確掌握神經迴路活動提供了技術和理論證明,有助於開發神經退行性紊亂病症的潛在療法,也為探索正常人腦功能,理解認知、決策與思維帶來了強有力的新工具。

泰勒說:「在神經科學中,要擾亂一些事很容易。我們能分散你的注意,讓你感到麻木,產生視覺錯覺。讓事情變糟很容易,但要讓事情變好卻很難。這一發現讓我們確信,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常麗君)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Nature:類腦研究新突破——人腦組織可重複微型3D模型建立!
    來自哈佛的科學研究優化了製造人腦"類器官「——微型三維器官模型——的過程,它們始終遵循在發育中的人腦中觀察到的生長模式。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個可重現的實驗系統直接在人體組織中測試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藥物,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 讓人腦語言能力研究引領中國腦計劃創新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杭州訊(記者李玉查建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月 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 6月 30日,由江蘇高校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人腦語言能力研究平臺、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主辦的「人腦語言能力與中國腦計劃高端論壇」在杭州召開。
  • 《科學》:超聲波不僅可以檢查腫瘤,還有修復大腦的潛力
    超聲波的頻率低於人耳感知範圍,但其作為診斷手段,可以用來探測腫瘤或者胎兒。6月24日《科學》網站刊登新聞稱,超聲波還能穿透頭骨促進或抑制大腦活動。神經科學家對超聲波有著更大的期望:成為一種強大的、非侵入性的研究工具和治療大腦疾病的新手段。不過,這仍有待證明,一則超聲療法得具備安全性,第二其能夠可預見地改變人類大腦功能。
  • 熱巧克力或可提高老年人腦活力
    據HealthDay8月7日消息,一項新研究初步顯示,每天兩杯熱可可或可改善腦部缺血的老年人的記憶力。可可是巧克力的成分之一,過去的研究已發現了它的健康效益。在這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試圖進一步考察可可是否能對大腦內血流量及智力產生影響。
  • 研究發現:番茄紅素或可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番茄紅素可能會使精子數增加70%,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發布的這個報告評估了世界各地不同組織進行的12項研究,都表明番茄紅素可增加精子數量,改善精子遊動速度,減少畸形精子數量。
  • 對身體感覺的覺察是如何幫我們提高情緒調節能力的?
    #第10周答疑會現在開始#Q1:正念裡面有講到,任何情緒都有對應的身體感覺,那麼,通過對身體感覺的覺察是如何幫忙我們提高情緒調節能力的呢?是將對情緒的體驗轉移到身體感覺上來嗎?如果是,這是不是一種逃避?
  • 人腦對他人的反饋有不同偏好
    華東師範大學學者潘曉紅通過腦功能成像研究,發現人腦對上述兩種反饋有不同的偏好。 潘曉紅表示,評價性反饋會引發個體將思維聚焦在「自我」上,從而對具體任務的完成沒有多少幫助。相反,績效反饋可以明顯引發大腦的錯誤覺察和決策系統的活動,促使個體提高學習、任務績效。「信息反饋方式恰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以及促進個體自我概念的發展。」
  • 關於超聲波測距儀在機器人系統中的作用
    打開APP 關於超聲波測距儀在機器人系統中的作用 發表於 2019-06-25 09:45:24 除了化學電阻外,傳感器在潮溼或塵埃環境中性能也有所提高。 同時,超聲波傳感器也正被用於存在感測。與用於汽車倒車時的安全報警系統傳感器相同,機器人中的超聲波傳感器用於檢測附近的障礙物,以防撞到牆壁、物體、其他機器人和人。另外,它們可以在機器人執行主要功能任務時發揮作用。因此,超聲波傳感器在近場導航和避障中起著重要作用,最終提高了機器人的整體性能和安全性。
  • 超聲波振動篩的作用是什麼?
    超聲波振動篩採用自動掃描換能器的本振頻率,振源的頻率的動態調整,採用PID控制算法,快速而且精確,能夠提高生產量。超聲波振動篩作用1.提高篩分效率和清網效率超聲波篩分清潔系統,可與各型圓形振動篩分機結合,使篩網在受到低頻振動的同時疊加高頻超聲振動,使篩網上的大顆粒成懸浮態,超微細粉體接受巨大的超聲加速度,從而抑制粘附、摩擦、平降、楔入等堵網因素,提高篩分效率和清網效率。
  •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video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 海信超聲波產品正式發布研究9年,計算能力較傳統方案提高一倍
    在海信在線新聞發布會上,海信宣布海信首款超聲波產品HD60泰山系列正式發布。這種超聲波設備的發布意味著海信在醫療行業取得了一個裡程碑。這個超聲波產品,已經由海信研發團隊打磨了9年,命名為泰山,正是海信將他們的技術追求、高質量的形象+穩定的品質融入到產品名稱中。此海信超聲波產品涵蓋3000個功能和1200個測量項目,他採用世界領先的基於GPU極快並行處理的架構平臺,計算能力比傳統解決方案提高一倍,他帶來精確的卓越圖像質量,業界領先的圖像智能,以及用戶友好的操作體驗。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而在更早的研究裡,有研究人員利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了宇宙的生長演變,在模擬進行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宇宙生長出來的結構竟然和人腦十分相似。我們可以看到,人腦中的神經元總數與可觀測宇宙中的星係數目大致相同。而兩者也具有類似的構建形式,都是由「節點—細絲」形式連接而成的網絡結構。節點之間的信息和能量流僅佔每個系統質量和能量含量的25%左右。人腦和宇宙在組成成分上也有接近之處。研究人員將暗物質和水類比,因為它們都是在各自的網絡體系中扮演著惰性填充物的角色。
  • J Control Rel:超聲波技術可提高皮膚對藥物的滲透性 使藥物治療更...
    使用新型超聲波技術,MIT的工程師便可以增強皮膚對藥物的滲透性,使得經皮膚傳送的藥物治療更加有效。2012年9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種超聲波技術,MIT的工程師便可以增強皮膚對藥物的滲透性,使得經皮膚傳送的藥物治療更加有效。這項技術或許為非侵襲性的藥物輸送或者無需注射的疫苗接種帶來希望。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
  • 日本研究發現無需睡眠也可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據日本共同社5月27日報導,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的科研小組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發現,儘管持續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下降,但如果給予腦部一定的刺激,無需睡眠也能提高記憶力。該成果發表在5月26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  據悉該成果可能顛覆為穩固記憶力需要睡眠這一定論。
  • 澳大利亞RMIT大學發現超聲波可增強3D列印合金的強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澳大利亞 RMIT 大學發現在 3D 列印過程中使用超聲波,可促進金屬合金晶粒更緊密,這一進步可以使列印的零件強度更高,一致性更好。3D 列印合金的微觀結構通常是由細長的大晶體組成。
  • 人腦在智腦面前一敗塗地?絕非如此!人腦內存等於77億G
    生活中,人們好像很在意自身的智商問題,比如人家聰明一些就說「容量爆表」,如果遇到難題的話就抱怨「不足」,總覺得這與智商是掛鈎,並且想通過提高自己來證實我們是擁有智慧的。然而,肯定很多人心生疑惑,自己的腦容量有多大?其大小和本身的智慧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在電腦中相當於多少G的內存?
  • 超聲波療法有望用於腦腫瘤和阿爾茨海默症
    打破血腦屏障一直是醫學界亟待解決的難題,既要安全還要可恢復。十年前,多倫多新寧研究中心的生物物理學家Kullervo Hynynen 就開始了超聲波技術應用於這一領域的研究。將超聲波技術與血液運載小泡技術結合,使小泡撞擊細胞層,使其產生小的創口以供藥物或免疫分子進入腦內。理論上可以將藥物傳遞到靶標。相關的實驗室研究或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
  • 研究發現工作方式類似人腦迴路
    這項研究不僅將推動人們對色彩視覺在果蠅和人類中如何工作的新研究,而且還將刺激人們開發有助於計算機觀察色彩的算法。 該研究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哥倫比亞Mortimer B.
  •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研究發現玩動作遊戲可提高圖案區別能力
    在圖案區別任務中,研究人員觀察到,玩過動作遊戲的人比沒有玩過動作遊戲的人表現更好。他們發現,有玩動作遊戲經驗的人利用了更好的知覺模板。知覺模板是大腦利用知覺經驗建立的外部世界模型。參與研究的羅切斯特大學教授達夫妮·巴韋利埃解釋說,人們在聽別人談話、開車乃至做手術時,大腦始終在預測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為提高這一預測能力,人們的大腦會不斷針對外部世界建立模型,或者說模板。
  • Nature:研究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然而,當前研究對「人腦前額葉到底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等腦科學問題知之甚少。研究發現,中間前體細胞IPC對神經發生,特別是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發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經過系統數據分析和多層次實驗驗證,研究提出IPC的產生具有兩個關鍵爆發期,一個是在胚胎發育10周左右,IPC主要由RG大量產生,而另一個峰值則發生在胚胎發育16周左右,IPC由oRG大量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