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在智腦面前一敗塗地?絕非如此!人腦內存等於77億G

2020-12-14 漫聊新科技

生活中,人們好像很在意自身的智商問題,比如人家聰明一些就說「容量爆表」,如果遇到難題的話就抱怨「不足」,總覺得這與智商是掛鈎,並且想通過提高自己來證實我們是擁有智慧的。然而,肯定很多人心生疑惑,自己的腦容量有多大?其大小和本身的智慧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在電腦中相當於多少G的內存?因此也引發無數人的猜想。

大腦容量到底有多大?

外國媒體報導,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對人類大腦容量進行測量,要知道根據環境不斷地生長,和生長的條件不同,以及用腦使用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區別的,人與人之間也會存在差距,只是差異大小不一樣,在2016年經測量發現,平均一個突觸可以儲存大概4.7比特的信息數據,就意味著信息儲存量至少是1帕字節,就是1千萬億字節,然而這一數字的體現可以想像出容量儲存比人們想像的要大10倍。

圖為電子計算機內存

人類的大腦相當於多少個G的內存?

我們人腦自從出生開始就在無時無刻地工作和運行,直到生命的結束它才會停止,因此也有些人把其與電腦作比較,認為大腦的容量就相當於其中的內存,為此大家肯定對我們人的大腦相當於幾個G存在疑惑?眾所周知,內存呢是計算機中的一種硬體設施,內存的運行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性,因此內存的性能對此影響是很大的,就相當於人的大腦是人體器官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組織結構。也有科學家利用小白鼠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的腦中有13個神經元結構,而這就佔據了1TB的數據了。然而我們一個成年人擁有一千億個神經元個數,如此換算一下我們的容量相當於77億個TB,就知道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所以千萬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我們擁用無限潛能。也有些人想知道可以和多少電子計算機作比較,之前有人做過智腦,用了幾萬臺超級計算機,但結果呢,智腦被人腦完爆了,說明就算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都無法和人腦相媲美的,因為人的大腦存在無限可能。

圖為超維智腦

是否與智商存在直接的關係?

據外媒報導,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員之前也發現腦容量與智商之間的關係是極其微小的,甚至來說這並不能成為影響人們智商高低的因素。據悉,該博士表示:目前我們觀測到的關聯意味著,在其解釋人類智商測試性能問題,作用是很小的,甚至不能作為一個生物基礎,其大小的起到的作用只是一種功能眾多補償機制中的一種,總的來說,人類的智商高低跟我們腦子大小不存在什麼關係也不是我們成功的因素,努力才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朱藝)

相關焦點

  • 人腦模擬算法究竟是什麼?
    科學家剛剛發明了一種能夠進行完整的人腦模擬的算法。現在,我們必須等待某人建立一個足夠強大的計算機來運行它。由德國、日本、挪威和瑞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最近發表了一篇白皮書,詳細介紹了一種新的算法,它將虛擬神經元與節點連接起來。
  • 記憶等於多大硬碟?探人腦存儲的奧秘
    電腦可以計算,人腦可以思考,電腦可以儲存數據,人腦可以存儲記憶。所以,自從電腦誕生後,人類就不斷的試圖將腦子裡的所有數據都輸入電腦。但如今,隨著數據量的逐漸增長,電腦的存儲空間已經遇到了瓶頸。那麼人類是否可以利用電腦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 從電腦與人腦的類比推理揭示大腦神經網絡的機制、奧秘!
    作者:杜向陽(「反省心理學派」創始人);關鍵詞:電腦,人腦,神經網絡,反省心理學,心理二元說眾所周知,電腦分工硬體和軟體兩部分,人腦也分為硬體(大腦皮層中的神經網絡)和軟體(心理系統)兩部分,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類比推理,由電腦軟硬體的結構和功能來推測人腦軟硬體的結構和功能。
  • 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繪成
    (記者王瀟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以假亂真的矽神經元,能複製人腦嗎
    ,其數目甚至超過了人腦中850億個左右的神經元數。這也是神經形態晶片要從自然界複製過來的方式中之一,在自然界,隨著規模的擴大,比如說,從蠕蟲腦的300個神經元擴大到人腦的850億個左右,腦似乎會同時增加功率和效率。
  • 歐盟人腦計劃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計劃十年內(2013—2023)耗資10億歐元以上的歐盟人腦計劃(the Human Brain Project, HBP),無疑是當今眾多大型腦研究計劃中招致極多爭議也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在藍腦計劃基礎上,HBP提出要總結關於人腦的一切現有知識,通過建模與仿真的方法重建人腦,直到其各個細節 [1]。自從2013年1月HBP被歐盟正式批准,馬克拉姆被任命負責HBP以來,歐盟範圍內的神經科學家圍繞著計劃目標的可行性以及馬克拉姆的管理作風展開了激烈批評,直到800多名科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要求重新評估和改進,否則就號召同行抵制。
  • 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獲重大突破 解析人腦前額葉皮層
    4月12日從科技部獲悉,在97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繪製了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腦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大腦高級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與記憶形成、短期儲存以及調取功能、語言功能、情緒調節等功能。前額葉皮層的細胞組成是其形成神經網絡和執行豐富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但是人腦前額葉皮層由哪些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這些關鍵科學問題之前研究較少。
  • 從人腦本質看人工智慧是什麼
    打開APP 從人腦本質看人工智慧是什麼 陳根 發表於 2020-12-18 14:58:56 人工智慧是關於人腦的科學和科技。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在這項大膽的先導研究中,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通過定量分析,比較了自然界中兩個最複雜的系統:人腦中的神經元網絡和宇宙中的星系宇宙網絡。而他們也確實因自己的發現而吃驚,宇宙可能與人類大腦——這個大小僅是其十億億分之一的物體——具有自相似性。一種神秘的結構相似性竟然穿越了27個數量級,使二者在滄海一粟的無限落差中相遇。
  • 生物物理所等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Nature:研究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 人腦究竟有多強?從架構到能力與計算機進行分析
    在網上,經常會有人進行著人腦與計算的的比較,沒有人的計算能力是超過計算機的,那麼人腦是不如計算機嗎?實則人腦的運算能力超過計算機太多了,我相信已經有很多小夥伴都進行過科普,但是絕大部分都是看不明白,小編這裡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思路與大家分享,當然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路,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得直觀點。
  • 讓人腦語言能力研究引領中國腦計劃創新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杭州訊(記者李玉查建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月 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 6月 30日,由江蘇高校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人腦語言能力研究平臺、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主辦的「人腦語言能力與中國腦計劃高端論壇」在杭州召開。
  • 人腦開發到100%會怎麼樣?科學家卻提出新觀點:潛能錯覺
    筆者/冰辰書生前言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在人腦方面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人們認為人腦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雖然人類無時無刻都在進化,可是人腦的進化是相當緩慢的,人體的核心部位是大腦,這個部位是具有超級能量的神秘區域。人腦開發不完全「如何進行人腦開發」一直都是科學家們討論的熱點。大部分人認為人腦開發最高只達到了20%,世界上也只有愛因斯坦將人腦開發到如此地步,而其他人只能勉強開發到10%。
  • 研究稱人腦對表情符號及真實表情反應相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俄羅斯「消息島」新聞網2月15日消息,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社交網絡上流行的代表笑臉和哭臉的表情符號「:-)和:-(」對人腦產生的影響與真實表情相同。為此,科學家推測認為,表情符號如此流行的原因,或為人腦把它當做真實臉部表情來處理。資料圖研究顯示,當人在試圖理解談話者的感情時,注意力會主要集中在對方的臉部。因此,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實驗證實該現象也適用於文字交流中的表情符號。
  • 如果喪屍不想吃人腦,可以用什麼食物代替呢?
    於是你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一方面充滿了對人腦的渴望,一方面又不肯為此殺人。於是你去找自己的「喪屍心理諮詢師」聊了聊,解釋了自己的情況。結果他忍不住笑了,透露說自己碰巧有這麼個想法,想開展一項針對「有良知的喪屍」的試點項目。這些喪屍將不再食用人腦,而是外觀和口感與人腦相似的食物,這樣他們就不用殺生了。但問題是,什麼食物可以很好地替代人類大腦呢?為此,我們聯繫了一些腦部研究專家,看看他們會怎樣回答。
  • 人腦「語義雲圖」將改造人類記憶思維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語言,來自美國的科學家近期繪製出一幅人腦的「語義雲圖」,揭示了腦區是如何被諸如「衣服」或者「外表」這樣的詞彙所激活而做出反應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腦神經專家表示,類似的人腦「語義雲圖」也可以翻成中文版本,只是中文詞彙映射到人腦中所對應的腦區可能不同。
  • 今日《自然》:單細胞測序揭秘人腦細胞「風味食譜」
    過去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皮質包含160億個神經元,還有610億個非神經元細胞,組成了優美的6層結構,可按解剖結構或功能分為近百個區域。 由於從人腦組織中分離出完整細胞一直存在巨大的技術難度,為克服這個障礙,研究人員從屍檢和手術獲得的人腦樣品中分離出了單個細胞核。運用單核RNA測序(snRNA-seq)技術,測量RNA轉錄分子的水平,從而破譯每個細胞核裡的基因表達信息。
  • 斯坦福教授駱利群:為何人腦比計算機慢1000萬倍,卻如此高效?
    人們經常將人腦與計算機——這一有超強計算能力的複雜系統相比較。大腦和計算機都由大量的基本單元組成。神經元和電晶體,這些基本單元互相連接構成複雜的網絡,處理由電信號傳導的信息。宏觀來看,大腦和計算機的體系結構非常類似,由輸入、輸出、中央處理和內存等獨立的單元組成[1]。大腦和計算機,哪一種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呢?
  • 磷脂醯絲氨酸PS營養價值 老年人腦活力的關鍵
    據統計,中國目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人數達到了900萬,總數位列世界第一,老年人腦健康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ﻪ正因如此,義大利、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歐洲其他國家都廣泛應用磷脂醯絲氨酸補充劑來治療衰老引發的認知障礙症及老年記憶損失。第二、磷脂醯絲氨酸除了改善記憶力,還能幫助修復大腦損傷。磷脂醯絲氨酸是腦部神經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營養和活化腦中各種酶的活性,能延緩神經遞質的減少進程,有助於修復、更新大腦受損細胞和清除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