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超聲波不僅可以檢查腫瘤,還有修復大腦的潛力

2020-12-22 澎湃新聞

超聲波的頻率低於人耳感知範圍,但其作為診斷手段,可以用來探測腫瘤或者胎兒。6月24日《科學》網站刊登新聞稱,超聲波還能穿透頭骨促進或抑制大腦活動。神經科學家對超聲波有著更大的期望:成為一種強大的、非侵入性的研究工具和治療大腦疾病的新手段。不過,這仍有待證明,一則超聲療法得具備安全性,第二其能夠可預見地改變人類大腦功能。

《科學》網站稱,超聲波如何作用於大腦仍然是個謎。但最近的實驗為安全性提供了保證,小型研究也顯示其對人類大腦確實具有影響。比如超聲波可以減輕疼痛,或者微妙地增強人類的感知能力。「我見過很多非常棒的數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神經科學家馬克·科恩(Mark Cohen)說,「儘管挑戰很大,但這項技術的潛力要大得多,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努力。」

此前通過在顱骨上傳遞電流或磁脈衝,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的手段來調節大腦。美國FDA已經批准經顱磁刺激(TMS)用於治療抑鬱症、偏頭痛和強迫症。

與磁場、電場不同的是,聲波可以像放大鏡聚焦光一樣,聚焦在大腦深處的某一點上,而不會影響大腦的淺表組織。此前,人類要達到這種深度和聚焦的結合效果,只有通過手術植入金屬絲才能實現。但是超聲波可以暫時改變人腦的深層區域,例如能對情緒反應產生驅動的杏仁體,或者疼痛的中繼站和警覺的調節功能區腦丘,來測試超聲波的功能或治療疾病。

神經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1950年代的實驗首次表明,超聲波可以抑制貓大腦視覺區域的神經活動。在嚙齒類動物中,將超聲波對準運動區域會引發爪子或鬍鬚的抽搐等。將注意力集中在猴子大腦的額葉區域,可以改變動物完成眼部運動任務的方式。

一些研究表明,超聲波改變了神經元上的離子通道,改變了細胞向周圍細胞發出信號的可能性。夏皮羅說,如果超聲波主要通過離子通道工作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觀察這些通道在哪裡表達,並預測哪些細胞類型會被激發。」

在上個月bioRxiv上的預印本中,夏皮羅的團隊報告說,將培養皿中的老鼠神經元暴露於超聲波之下,會打開一組特殊的鈣離子通道,從而使某些細胞更容易興奮。

但是,哈佛大學的神經學家Seung-Schik Yoo對《科學》網站表示,單靠這些通道無法解釋超聲波的作用。他指出,超聲波似乎也會影響被稱為膠質細胞的非神經元性腦細胞的受體。他說:「很難發展出關於超聲波確切機制的統一理論。」

不管機制如何,超聲波已經開始在人類身上顯示出清晰的,即使是細微的影響。2014年,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的團隊表明,聚焦超聲可以增強人腦感覺處理區域的電活動,提高參與者辨別手指觸碰點數的能力。

牛津大學的神經學家克里斯多福·巴特勒及其同事在一項更為複雜的感官任務中測試了超聲波:判斷屏幕上飄忽不定、抖動的小點的運動。上個月,在認知神經科學學會的在線年會上,他報告說,刺激被稱為MT的動作處理視覺區域,可以提高受試者判斷多數圓點漂移方向的能力。

有幾個團隊正在謹慎地將超聲波作為治療手段進行測試。2016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家馬丁·蒙蒂和同事報告稱,一名處於最低意識狀態的男子在超聲刺激丘腦後恢復了意識。蒙蒂正在準備發表一項針對三個長期意識受損的人的後續研究。通過超聲波檢測,他們的反應能力在幾天內增強了——比預期的快得多,蒙蒂說,儘管這項研究沒有包括對照組。

這項研究和對癲癇患者的測試使用了由BrainSonix公司開發的超聲波設備。它的創始人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精神病學家亞歷山大·拜斯特裡茨基。他希望超聲波可以破壞導致強迫症症狀的神經迴路。他說,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貝勒醫學院的一個團隊正計劃使用BrainSonix設備在人類身上進行研究。

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Elisa Konofagou希望利用超聲波來治療老年痴呆症。在COVID-19中斷招募參與者之前,她和同事正在準備一項試點研究,將微小的充氣氣泡注入6名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血液中,並用超聲波脈衝振蕩大腦血管中的微氣泡。這些振動產生的機械力可以暫時拉開這些血管內壁的細胞。研究人員希望打開血腦屏障可以幫助大腦清除有毒蛋白質。Konofagou的團隊和其他人也在探索這種超聲波微泡組合,將藥物送入大腦。

不過技術難題是如何精準定位:讓超聲波通過厚實的顱骨,確定其能量到達了預定的位置。同時,超聲波對大腦的影響也難以預測。它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抑制神經活動取決於許多參數,包括超聲波脈衝的時間和強度,甚至目標神經元本身的特徵。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精神病學家Sarah Hollingsworth Lisanby專注於究非侵入性神經調節。她對《科學》網站表示雖然結果令人振奮,但必須承認目前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另外,研究人員對超聲波和腦細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還一無所知。加州理工學院的生化工程師米哈伊爾·夏皮羅表示,「這是這個領域最重要的問題。」在高強度下,超聲波可以加熱並殺死腦細胞。事實上,神經外科醫生就經常利用這一特點來燒死大腦中導致震顫的部分。

美國的監管機構正限制對人類的臨床超聲研究,部分原因是超聲波有可能煮熟大腦,或者通過空化(在組織中產生微小氣泡)造成損害。2015年,有研究團隊在反覆接觸超聲波的綿羊大腦中發現了微出血,這是血管損傷的跡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Nature長文:超聲波治療大腦疾病
    以色列技術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生物醫學工程師,現在在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Langone Medical Center)建立實驗室的Shy Shoham表示,超聲波可以精妙地影響大腦,由於它在不殺死神經元的情況下,可以增強或抑制神經元活性,所以在治療其它運動障礙、抑鬱症、焦慮和一系列難治性神經精神障礙上極具潛力
  • 孕婦做超聲波檢查可能影響胚胎大腦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一項對實驗鼠進行的研究顯示,懷孕的雌鼠接觸超聲波後,胚胎大腦發育會受到影響。  但研究人員指出,根據這一結果來推斷超聲波對人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他們強調,超聲波成像技術的好處很明顯,孕婦目前還不應放棄例行檢查。
  • 說起超聲波檢查就是B超,有想過為什麼嗎?難道還有A超?
    說起超聲波檢查,很多人都不陌生,也都認為超聲波檢查就是我們常說的B超,通過這項檢查能知道身體內一些器官問題,所以很多人在醫生提到超聲波檢查時,都認為是比較簡單並且常見的,但其實超聲波檢查並不只是單純的B超,它還有一些其他的類型。
  • 俄羅斯為腫瘤診斷治療研製超聲波綜合體
    北京2019年4月23日 /美通社/ -- 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Rostec)旗下的的施瓦貝控股公司(Shvabe)與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聯手,共同研發俄羅斯第一個非侵入性腫瘤治療綜合體。
  • 科學家發明智慧型手機超聲波掃描儀,未來個人可對自己進行檢查
    用於智慧型手機的可攜式超聲掃描設備,可以提供對人體內部疾病進行高水平的診斷。該設備計劃在今年開始銷售。(Butterfly iQ)蝴蝶iQ設備是智慧型手機的可攜式機頂盒,可以取代現有的超聲波機器,並在未來成為全球醫生配備的主要儀器之一。
  • Sci Adv:超聲波能夠治療大腦紊亂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在5月20日星期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Kubanek描述了一種程序,其中可以將高頻(超聲波)聲波發射到患者的大腦中以改變其狀態。
  • 最牛醫療晶片,讓「超聲波手機」檢查治療癌症 | 獵雲網
    這樣的超聲波檢測儀不僅成本高而且體積大,效率低。如果有技術能夠將超聲波元素直接集成到計算機的晶片上,那麼就可以大量地生產這樣的晶片,並且可以與軟體結合更加容易地生成精確的3D圖像。「人們一直在設想這樣的產品,只是怎樣實現並且投入到商業應用一直是一個難題,」Richard Przybyla說道,「也許大量的投資和一個專業的團隊是實現人們一直以來的設想的關鍵。」
  • Nature子刊:低強度超聲波可以改變大腦決策,或可用於抑鬱治療
    典型狀況就是,如果替代方案可行,那麼人們可以自適應地去執行。例如,如果在工作時陽光明媚,那麼一旦工作完成,就會出去享受陽光。但是,如果大腦前扣帶皮層中的神經元不能正常工作,那麼即使這些替代方案是最好的,我們也不會去選擇。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們陷入某些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
  • 超聲波和CT檢查到底有沒有輻射 又有哪些作用
    但是在一些身體檢查中,卻不得不面對輻射問題,如超聲波檢查、CT檢查、X光檢查等等,那麼這些檢查對身體有害嗎?超聲波檢查也簡稱為B超,是利用超聲波在體內傳播時,遇到不同密度的器官、組織,發生反射、折射以及吸收現象,通過屏幕顯示診斷疾病。
  • Science大發現:超聲波「看」到腫瘤細胞打開了基因
    研究人員已經使用超聲波來檢測腫瘤中的基因活性,這是用一種較老的螢光技術成像。超聲波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生物醫學技術,如觀察心臟瓣膜滲漏、肌腱撕裂何子宮內嬰兒的早期快照等。它可以實現具有高時空解析度的無創成像。 北京時間9月27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證實,超聲波還可以測量某些基因在動物中是否打開。這一壯舉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從腫瘤生長到神經細胞功能的方方面面。
  • 科達超聲波發生器不工作維修、當天修復-凌科自動化
    科達超聲波發生器不工作維修、當天修復-凌科自動化替換風嘴時要等它的溫度降下來後才可操作。下面講述QFP晶片的更換首先把電源打開,調節氣流和溫控旋鈕,使溫度保持在度之間,將起拔器置於集成電路塊之下,讓噴嘴對準所要熔化的晶片的引腳加熱,待所有的引腳都熔化時,就可以抬起拔器,把晶片取下來。
  • 腦科學日報|超聲波助力老年痴呆治療;5-羥色胺平衡大腦內部交流
    1,人腦實驗力證:超聲波大大助力老年痴呆治療,血腦屏障不再是阻礙!來源:轉化醫學網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超聲波治療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潛在益處。2,腦科學研究院邵志勇課題組發現 「肌肉-表皮-膠質」信號軸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來源: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信號通路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超聲波光學成像,隔物拍物,將取代內窺鏡的突破性發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超聲波光學成像,隔物拍物,將取代內窺鏡的突破性發現!卡耐基梅隆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ECE)助理教授Maysam Chamanzar和ECE博士生Matteo Giuseppe Scopelliti現在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介紹了一種新技術,利用超聲波通過生物組織等渾濁的介質無創地拍攝光學圖像,以成像人體器官。這種新技術有潛力取代使用內鏡攝像機進行侵入性視覺檢查的需要。換句話說:有一天,內窺鏡可能不再需要插入身體。
  • 通過超聲波檢查,全面檢查身體
    每年我們進行的身體檢查項目,你都充分了解他們的重要性麼?是否知道這些項目的檢查都適合我們的年齡嗎?今天,我們將告訴您檢查項目中超聲檢查有什麼好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 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或超聲掃描)是一種診斷檢查,使用大功率聲波而產生圖像。可以檢查到各種器官和某些異常類型,有助於醫生的診斷。
  • 巨大腫瘤波及胸壁,廣州醫生率先使用「黑科技」修復
    2個月前,李潤再次感到左側胸壁疼痛不適,一檢查發現腫瘤又一次復發了,不僅大面積侵犯胸壁軟組織,還向胸壁骨性結構甚至心包浸潤,造成左側多條肋骨、肋軟骨以及部分胸骨受累,病情複雜並且嚴重。李潤輾轉去了好幾家醫院,但是因腫瘤侵犯範圍廣,腫瘤切除及胸壁重建難度巨大而未得到治療。
  • 中國這一創舉震撼全球:可用超聲波迅速消融腫瘤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在自然界中,蝙蝠可以利用一種特殊的聲波在黑暗中飛行並捕捉食物。由於這種聲波的頻率超出了人耳聽覺頻率識別的範圍,因而人們把這種聽不見的聲波就叫做超聲波。超聲波可以應用在醫學上,我們經常使用的B超就是利用了超聲波的原理。
  • 得看年齡,2種檢查很少「放過」腫瘤
    說起乳腺腫瘤,很多女性會害怕,畢竟它是一種相當嚴重的疾病,隨時會危及性命,很多女性在日常會定期做檢查來了解乳腺情況,但眾多檢查項目中,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是比較常見的,可能有女性疑惑哪個檢查比較好?其實這兩種檢查是根據年齡來選擇進行的。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有什麼區別?
  • 中國超聲波腫瘤治療技術培訓走出國門
    人民網開羅8月1日電(記者周輖)1日上午,「聚焦超聲無創治療腫瘤技術發展中國家培訓班」在埃及首都開羅拉開帷幕。該培訓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埃及介入放射學會聯合承辦。
  • 空氣耦合超聲波檢測成像—非接觸超聲波檢查系統
    應用概述:空氣耦合超聲波檢測成像系統主要用於複合材料(CFRP,GFRP)的層間剝離檢查、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分布及氣孔的檢查、剎車墊的接合狀態檢查、粘結狀態的檢查、薄板(~mm)的探傷檢查、塑料泡沫材料的內部檢查、橡膠、木材、塑料以及壓電材料等的檢查、溶射被覆層的評價等
  • 超聲波 可進行大腦血流量監測的耳機
    一種新的超聲波設備可以更加容易地檢測到潛在的危及生命的病狀,在因爆炸衝擊波造成的腦損傷的士兵中,以及從動脈瘤中存活過來的病人中,這種情況很常見。其影響就像擠壓花園中用於澆水的自來水軟管:當血管中壓力升高時,動脈的血流速度會加快,因此流向大腦的血液更少。該現象會在受傷後的幾天後發生,目前可以用超聲波檢測到,使用超聲波需要受過訓練的技術人員找到相關的血管,並將超聲波向某個特定位置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