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東南部為什麼那麼平直?

2020-12-16 地圖帝

我國有很多著名的山脈,如秦嶺、太行山等等,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大別山同樣也很出名。如果你經常看地形圖,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別山南麓非常整齊,如一把刀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削過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別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基本成東西走向,東西綿延約380公裡,南北約175公裡,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大別山整體輪廓呈不規則的大三角形,是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山北麓的水匯入淮河,山南麓的水匯入長江。大別山雄踞我國東部、江淮之間,西望武漢、東瞰合肥,襟扼三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大別山南麓,突兀的山峰突然變成平原,滾滾的長江在南部流過,讓人感覺大自然非常奇妙。大別山南部這種平直陡坎地貌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斷層活動和地表河流侵蝕。

一、郯廬斷裂帶

郯廬斷裂帶是東亞大陸上的一系列北東向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形成於三疊紀末期(2億年前),南方的揚子板塊與北方的華北板塊碰撞拼合的一條走滑斷層。郯廬斷裂帶並不僅限於山東郯城和安徽廬江之間,是一個統稱的概念。

郯廬斷裂帶南至湖北武穴,向東北方向經過安徽宿松、太湖、潛山、廬江、明光,江蘇泗洪、宿遷、新沂,山東郯城、臨沂、沂南、沂水、濰坊,跨越渤海進入遼寧營口、海城、鞍山、遼陽、瀋陽、鐵嶺等地,再向北穿過吉林、黑龍江省一直延伸到俄羅斯。郯廬斷裂帶在我國境內長達2400公裡,寬約幾十至200公裡。大別山南麓就位於郯廬斷裂帶中的一條斷層,這裡的地貌格局就是受斷裂帶影響而形成的。

圖-俯瞰山東郯城

在這條斷裂帶上,曾發生強烈的伸展斷陷活動,形成一系列的斷陷盆地如合肥盆地、膠萊盆地、渤海灣盆地等。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1668年(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郯城8.5級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7.5級地震等等。郯廬斷裂帶是活動的,在這條斷裂帶上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條斷裂帶上的城市也一直是地震防護的重點,如在山東臨沂地區,很多人家裡都有那種鋼管的防震床。

二、大河衝刷侵蝕

實際上,如果只是郯廬斷裂帶構造活動的影響,雖然可以形成走滑斷層(經常沒有明顯的斷崖),還不足以形成大別山南麓這種陡坎地貌,若要形成這種地貌,還需要流水的衝刷侵蝕。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長江河道在歷史上也是頻繁改道的。我們都知道在大約現在長江北岸鄂東的源湖,皖西的龍感湖、大官湖及泊湖等濱江諸湖區一帶,曾經是古彭蠡澤水域,正是因為河道不暢,江水瀦匯而成的大澤。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長江水道距離大別山南麓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在古代,長江的水道或者支流極有可能是從大別山南麓流過的。

總之,在劇烈的地質構造活動和水流侵蝕的共同作用下,經過億萬年的時間,才形成如今的大別山南麓這種陡坎地貌。

相關焦點

  • 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為什麼大家都叫它安徽大別山,為什麼呢?
    這個山就是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了,那為何大家稱呼大別山都叫他安徽大別山呢?為什麼這麼稱呼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為什麼大家稱大別山是安徽大別山呢?第一我們來看一看大別山的位置,它位於三省交界處,這裡崇山峻岭之間連綿不絕,北鄰淮河,南接長江,俯瞰中原,這樣可以看來,大別山的位置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古到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位置實在是好。
  • 紅色大別山
    但為什麼叫「大別山」,大家知道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別山的來歷,關於大別山的來歷版本有很多種,但有種說法比較普遍,相傳當年李白登上了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發現山南山北二側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讚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而得名。
  • 近日澳大利亞東南部大火肆虐,為什麼澳洲很容易發生野外大火?
    但是「火災」就不同了,給人帶來恐懼,火災的起因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在全球各地我們都會聽到許多由於自然原因而引起的野外火災,之前亞馬孫雨林的森林大火還歷歷在目,最近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又有野外大火肆虐。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艱苦的環境下是如何站穩腳的?
    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戰勝這些困難,並且尋找一切機會,殲滅敵人,使部隊迅速實現戰略部署,控制大別山廣大地區,建立新政權。 三山就是大別山、泰山、伏牛山。四河是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我們解放了這塊地區,並且把蔣介石的精銳部隊都殲滅在這裡,就可以致敵人於死地,中原逐鹿,鹿死誰手?
  • 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看90後大學生村官的「助農路」
    巍巍大別山,孕育了大別山精神,也見證著時代發展的變遷。橫跨鄂豫皖的大別山東西綿延數百裡,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老區人民薪火相傳,一棒接著一棒幹,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且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有著哪些動人的故事?
  • 非洲地形特徵:高原地形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海岸線最為平直
    非洲面積巨大,海岸線總長度超過3萬千米,但是非洲是世界七大洲中海岸線最為平直的大洲。非洲地形圖由於非洲海岸線平直,所以非洲大陸就缺少半島和海灣,位於非洲東北部的索馬利亞半島是非洲最大的半島,而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此外,位於非洲東南部印度洋上的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最大的島嶼
  • 大別山精神
    在戰爭年代,正是因為靠著大別山精神,大別山區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第四支隊、新四軍第五師和大別山遊擊隊,還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歷史傳奇;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發掘大別山精神內涵,弘揚大別山精神,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彰顯其與時俱進的價值,指導大別山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成為大別山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文化名片。
  • 大別山在哪裡
    相信很多朋友在影視作品或者書籍雜誌當中看到過大別山這個地方,可是究竟大別山的具體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簡要回答大別山坐落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大別山主風景區是我國4A級風景區。
  • 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在大別山,像程懷天、肖國清這樣的烈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為什麼能在敵人的槍口和屠刀之下,如此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對革命道路的堅定信念和永跟黨走的決心。 胸懷全局是大別山精神的核心。1935年10月19日,經過萬裡轉戰,中央紅軍到達陝甘根據地。
  • 「大別山精神」芻議
    中共中央實施外線出擊,轉入戰略進攻,為什麼選擇進軍中原直插大別山呢?這除了由當時的戰爭態勢和我軍的戰場形勢決定以外,還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大別山威脅武漢和南京,就如同當年的中原解放區一樣,將一把尖刀插到敵人的心臟地帶。二是中原突圍後,還有部隊在大別山和豫鄂邊一帶轉戰遊擊,是長江沿岸唯一有我軍遊擊部隊活動的地方。
  •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不僅人口密度小,而且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部沿海地區,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會集中分布在這一地區呢?目前,澳大利亞的東南部沿海地區集中了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雪梨」,人口數量超過520萬人;第二大城市「墨爾本」,人口數量大約為500萬人;第三大城市「布裡斯班」,人口數量約為210萬人。此外還有首都坎培拉、紐卡斯爾、奧蘭治等城市,這一地區集中的人口佔了澳大利亞總人口的一多半,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 深入推進大別山革命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
    會議圍繞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深入推進大別山革命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等方面深入展開研討。 與會專家從不同視域深入研討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貢獻、「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歷史奇蹟、大別山精神及傳承弘揚等問題,一致認為習總書記關於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等重要論述,是準確把握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大別山精神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強大別山精神研究闡釋、推動大別山精神煥發新時代光芒的根本遵循。
  • 「大別山精神」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是當前我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一、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大別山是一座革命的山、紅色的山、英雄的山。早在1921年11月,陳潭秋在黃岡陳策樓就建立了大別山地區第一個黨組織。
  • ...奔小康」「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系列報導之一,走進河南新縣田...
    巍巍大別山,孕育了大別山精神,也見證著時代發展的變遷。橫跨鄂豫皖的大別山東西綿延數百裡,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老區人民薪火相傳,一棒接著一棒幹,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且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有著哪些動人的故事?
  • 「年終策劃·守初心 奔小康」「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系列報導之三...
    巍巍大別山,孕育了大別山精神,也見證著時代發展的變遷。橫跨鄂豫皖的大別山東西綿延數百裡,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老區人民薪火相傳,一棒接著一棒幹,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且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有著哪些動人的故事?
  • 安徽發展比較滯後的縣,第九潛力巨大,第一和大別山相連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跨長江、淮河流域,以下是管轄60多個縣城,在經濟發展上有比較強的,也有比較落後的,安徽省十大最窮縣城排名,一起來看看吧,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淮河中遊南岸,轄21鎮、9鄉,常住人口119.8萬人。
  • 為什麼非洲東南部沿海地區,並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第二類就是如南美洲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地區、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地區和北美洲中美地峽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緯度大約在10°至20°左右,這一緯度範圍的區域,從氣壓帶風帶的角度來看,常年受到信風帶的控制,北半球盛行東北信風,南半球盛行東南信風,當信風從海洋帶來水汽碰到陸地的阻擋抬升,就會形成地形雨,從而產生降水,而信風常年不停,那麼降水也常年不停,加上沿岸地區多有暖流的影響,帶來增溫增溼的效果。因此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徵也表現為「終年高溫多雨」,也就產生了熱帶雨林氣候。
  • 圖文:紅綠大別山
    原標題:圖文:紅綠大別山 湖北日報訊 圖為:大別山主峰景區分布示意圖   大別山位於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呈東南往西北走向,長270公裡,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   大別山與井岡山、韶山一起,並稱為「中國革命三大策源地」。這裡,走出了3支紅軍隊伍,是紅二十五軍長徵的出發地;這裡,創建過僅次於中央蘇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實現了解放戰爭的戰略轉折。   大別山是全國12個紅色旅遊區之一,全國12個將軍縣此處有6個,走出了兩位國家主席、一位共和國元帥和500多位開國將軍。
  • 鄧小平在大別山的故事
    大別山的打狗棍   1947年秋,我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黨中央、毛主席命令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中原,以大別山為依託,在蔣介石統治的心臟地區作戰。他說:「這是我上月從信陽化緣時帶回來的,這上面講共產黨殺人放火,共產共妻,劉鄧十萬大軍被國軍擊潰,餘部逃進大別山,全是胡扯。我雖不懂天下大事,但見過的世面多了。國民黨的部隊每來一次,我都要有些破費,可是,前日貴軍在
  • 大別山是否有別
    大別山由此而得名。  大別山資源豐富,發展旅遊的資源條件優良。在今後的發展中,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關於挑戰  大別山旅遊發展的最大挑戰,除了交通和經濟條件之外,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地跨三省,統籌協調非常複雜,以及資源雷同,如何差異化等方面的事情。  其實,說到底,挑戰和難處的根源,就在於「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