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基本概念

2021-02-18 也曾是追夢少年
本文先對熱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做簡要總結,為之後的內容做鋪墊。

熱力學研究什麼?

研究熱能的有效利用及熱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轉換規律。

為什麼要研究熱力學?

節能,環保。因為能源動力必然伴隨環境問題,想要青山綠水就必須在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做足工作。

熱力學要學哪些內容?

4. 化學熱力學

熱力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典熱力學,是基於連續介質的宏觀研究方法。請注意,熱力學的宏觀規律基本都是實踐總結出來的,並不是數學理論嚴格推導出來的,因此只在可見範圍內成立。比如考察尺度極小的原子內或者尺度極大的天體間的熱力關係,現有的規律就不見得能成立。

統計熱力學,是從微觀粒子的運動及相互作用角度研究熱現象及規律。由於分子的運動是無序的,所以基於統計研究的模型幾乎都是近似的,模型本身就有誤差。

經典熱力學在大多數工程問題上都足夠用了,統計熱力學更多地是用來做科研。

相關學科

5. 熱物性學

設計一個熱力系統,首先要利用工程熱力學的知識判斷方案的可行性,方案可行後就進入傳熱學的問題,在解決如何更好地傳熱時就要用到流體力學的知識,如果問題還涉及燃燒,就要用到燃燒學或化學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知識,最後,只要是熱力系統就一定會有工質,那工質的熱物性學也是必然會用到的知識。

典型熱力系統及其基本特徵

典型熱力系統:

4. 熱泵

基本特徵:

火力發電廠原理解析

圖1是家鄉的火力發電廠,所謂火力就是燒煤,誰讓咱煤多呢。一大堆的設備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將煤內蘊含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升壓後輸送到國家電網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發電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燒鍋爐,將煤的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把煤點了燒鍋爐,使鍋爐中的水變成蒸汽的系統稱為燃燒系統。如圖2,燃燒系統由輸煤、磨煤、制粉、燃燒、風煙、灰渣等環節組成。

階段二:過熱蒸汽生推汽輪機,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將熱能轉為機械能的系統稱為汽水系統。如圖3,汽水系統由鍋爐、燃氣輪機、凝汽器、除氧器、加熱器等設備及管路構成,包括凝給水系統、再熱系統、回熱系統、冷卻水系統和補水系統。請注意,推動燃氣輪機的工質是密閉的,而用來冷卻蒸汽的工質則不一定,靠近河流可能會直接使用河水,如果沒有河流,會用冷卻塔,而冷卻塔最終是靠風冷把熱散到環境中的。

階段三: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為電能

這一部分稱為電氣系統,該系統不包含典型熱力過程,不再贅述。

以上是燒煤的火力電廠的基本原理解析,其它如燒氣的、燒油的、核裂變的電廠,只是階段一不同,即獲取熱能的方式不同,而階段二、三則基本相同,都是通過蒸汽推汽輪機,然後汽輪機再推發電機進行發電。顯然,整個發電系統就包含了典型的熱力轉化系統。

以上內容對熱力學究竟要幹什麼做了基本的介紹,下面就重點介紹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理解對於熱力學的學習非常重要,因為熱力學其實是一門哲學!!!

就像物理上的受力分析一定要先明確分析對象一樣,研究熱力學也必須先明確分析對象,而這個分析的對象就定義為系統。系統可以是一團物質,也可以是一塊區域,總之就是人為定的,怎麼能讓問題簡單就怎麼定。
有了系統的概念,就可以將問題分解為要研究的對象、外界、以及系統和外界過渡處的邊界,系統和外界的作用都要通過邊界。
邊界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活動的,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自己直接框定後假設的。

其中,閉口系(控制質量)、開口系(控制容積)、絕熱系、孤立系是四個最典型的系統(圖4)。注意,任何非孤立系+相關外界就可以轉化為孤立系。

圖4  典型系統

簡單可壓縮系,是最重要的一種系統,該系統只交換熱量和一種準靜態的容積變化功。常見的壓縮和膨脹都屬於容積變化。

狀態和狀態參數

所謂狀態,即熱力系統在某一時刻所呈現的宏觀狀態。狀態參數,即用來描述熱力系統狀態的物理量。

1)狀態確定,狀態參數就確定。

2)積分特徵,狀態量與路徑無關,只與系統的初終態有關,對應數學上的點函數和態函數。比如爬山,狀態量就是海拔,和你從什麼路徑爬上去無關。

1)強度量,intensive properties
2)廣延量,extensive properties

與物質的量有關的參數,如質量m,容積V,內能U,焓H,熵S。廣延量除以質量或摩爾量可轉化單位量的比參數,比參數可以當做強度量使用,如比容v,比內能u,比焓h,比熵s。

總結一下:

d)比參數都是小寫,而且由於比參數具有強度量的性質,應用比廣延量更廣泛;

e)壓力p,溫度T,比容v是基本狀態參數,即工程上容易測量的參數。

4. 狀態參數的測量

1)壓力p

熱力學中的壓力對應的是物理中的壓強,單位為Pa,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工程上常用單位有:

所謂大氣壓,其實就是你頭頂上空氣的重力,是地心對大氣的引力作用產生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大氣壓下測量,測壓表測到的是表壓力,也就是不包含大氣壓部分,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絕對壓力才是熱力學中的狀態參數。另外,也要注意,環境壓力並不一定是大氣壓力,如果測壓表本身就是放在一個有壓力的容器內,那它測到的壓力加上該容器內的環境壓力才是絕對壓力。

通過圖7可以很直觀地分清楚大氣壓力、表壓力、絕對壓力、真空度的概念。

實際的大氣壓隨時間和地點是變化的,但是,工程中,當處理的問題高度變化不大時,密度就認為是常數,如果高度變化很大,就必須考慮密度隨高度的變化,此時的大氣壓就需要積分求。

工業上通常用壓力傳感器測量工質壓力,是通過膜片微電壓的不同來確定其壓力。精度最高的是活塞壓力計,其原理是轉化成測砝碼重量來確定壓力,通常用來做其它測壓儀器的標定。

2)溫度T

按高中物理的定義,溫度就是冷熱程度的一個度量,但是說實話溫度很難直觀的感受到,即使同樣是20℃,觸摸鋼鐵仍然會比觸摸木頭要冷。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的是熱流量,也就是熱量傳遞的快慢。

如果從分子動力學角度考慮,溫度反映的是分子平均動能的度量,與分子運動的平方成正比。那當物體達到絕對零度時,分子到底還動不動?答案是還在動,會有零點能。

熱力學第零定律證明了溫度的可測性,第零定律指出:如果兩個系統分別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則兩個系統彼此必然處於熱平衡。如圖8,如果AB和BC分別達到熱平衡,那AC也一定達到熱平衡。如果將B看做是一個溫度計,就是用A標定好的溫度計B,可以拿來去測量C的溫度。

溫度的熱力學定義:處於同一熱平衡狀態的各個熱力系統,必定有一宏觀特徵彼此相同,用於描述此宏觀特徵的物理量,就定義為溫度。溫度是確定一個系統是否與其他系統處於熱平衡的物理量。

有了溫度的定義後,還需要人為規定一下具體的溫度點,也就是溫標的規定。圖9是絕對溫標、攝氏溫標、華氏溫標的對應關係。

b)酒精溫度計

c)熱電偶,銅和康銅

d)熱電阻

e)輻射溫度計

f)鉑電阻溫度計

g)雷射全息幹涉儀

3)比容v

比容表示的是工質聚集的疏密程度,其倒數就是我們熟悉的密度。

平衡狀態

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條件下(重力場除外),如果系統的狀態參數不隨時間變化,則該系統處於平衡狀態。平衡狀態貫穿於整個熱力學的學習過程,必須掌握。

這裡要注意區分一下平衡狀態和穩定狀態。不受外界影響的穩定是平衡態,而受外界影響的穩定並不是平衡態,也就是說平衡必穩定,穩定卻不一定平衡。

常見的平衡狀態有:熱平衡、壓力平衡、相平衡、化學平衡。只要系統內沒有不平衡的勢,就是達到了平衡。

另外還需要區分平衡和均勻的區別,平衡是從時間上衡量的,即狀態參數不隨時間變化,而均勻是從空間上衡量的,即系統內任何位置的狀態參數都一致。顯然,平衡不一定均勻,但單相平衡態則一定是均勻的。

從以上定義看,平衡其實是一個死態,我們實際更關注能量的交換,也就是要發生狀態變化,即破壞平衡。

狀態方程和坐標圖

1. 狀態公理,State postulate

要確定一個系統的狀態,是不是必須知道所有狀態參數才可以?並不是。我們只要知道需要幾個獨立參數即可。

狀態公理:對組元一定的閉口系,獨立狀態參數個數N=n+1。

=n+1

其中1表示熱量,n表示容積變化功,電功,拉伸功,表面張力功等。

綜上,對於常見的簡單可壓縮系,只需要2個獨立變量就可以確定。

2. 狀態方程

描述基本狀態參數之間的關係的式子就稱為狀態方程,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狀態方程取決於工質的性質,不同的工質其狀態方程的複雜程度也不同。下面是R134a的維裡型狀態方程。

3. 坐標圖

對於簡單可壓縮系只需要2個參數就能確定系統的狀態,因此可以用平面圖來表示系統。常見的有p-v圖(示功圖),T-s圖(示熱圖),前者表示壓力和比容的關係,後者表示溫度和熵的關係。

總結一下:

3)非平衡態無法在坐標圖中用實線表示。

準靜態過程

如何用平衡狀態來近似描述非平衡狀態?答案就是準靜態過程。

當破壞平衡所需時間遠遠大於恢復平衡所需時間,即弛豫時間(relaxation time),就是說系統在變化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新平衡,這種過程即為準靜態過程。

當一個系統的變化過程可以看做是準靜態過程時,此系統就是既變化,又平衡,還可以用狀態方程表示,是不是感覺一個不可解的問題突然變得可解了?

以內燃機為例,假設發動機轉速為2000轉/分,曲柄2衝程/轉,0.15米/衝程,可計算活塞運動速度=2000*2*0.15/60=10m/s,而氣缸內的壓力波是以聲速傳播的,約340m/s,顯然,恢復平衡的時間遠小於破壞平衡的時間,可以看做是一個準靜態過程。可是,溫度、燃燒反應、相也會很快平衡嗎?這裡是個疑惑~~~

一般工程問題都可以認為是準靜態過程。

準靜態過程的容積變化功怎麼計算呢?

當系統容積變化很小時,假設系統內壓力是前一時刻的壓力,那單位質量增加的容積變化功就是pdv。

可以看出,準靜態過程,系統對外做的功巧妙地轉化為了工質狀態參數的計算,也就是將系統和外界連接在了一起。但是,必須注意pdv只適用於準靜態過程。

總結一下:

1)準靜態過程的p-v圖曲線下方的面積就是系統對外做的功,因此p-v圖也叫示功圖;3)dv>0,膨脹,對外做功,為正;dv<0,壓縮,對內做功,為負;

6)系統有無摩擦,影響的只是系統輸出的有用功的大小。

系統經歷某一過程後,如果能使系統與外界同時恢復到初始狀態,而不留下任何痕跡,則此過程為可逆過程。可逆過程=準靜態過程(無不平衡勢差)+無耗散效應,不可逆的根源就是系統存在勢差和耗散。

1)不等溫傳熱,只能從高溫自發地傳遞到低溫

2)節流過程,閥門,旋渦就是耗散

3)自由膨脹,膨脹到真空

準靜態過程是實際過程的理想化過程,但並非最優過程,而可逆過程是最優過程。

可逆過程的功與熱完全可用系統內工質的狀態參數來表達,可不考慮系統與外界的複雜關係,易分析。實際過程都不是可逆過程,但處理問題時可以先按可逆過程處理,然後通過對系統參數加以分析,將不可逆因素以係數的形式進行修正。這也是工程上常見的處理方法。

可逆過程是指,如果系統回到初態,外界必須同時恢復到初態,並不是指系統必須回到初態的過程。是不是可逆過程,關鍵看有沒有引起外界的變化。

可逆和準靜態什麼關係?

可逆比準靜態更嚴格,其實提出準靜態的目的就是要引出可逆過程,在以後的問題中,基本都只提可逆過程。

可逆過程一定是準靜態過程,而準靜態過程則不一定是可逆過程。

判斷準靜態,主要看時間,看變化是不是很劇烈;判斷可逆,主要看有沒有耗散。

是否能將系統看做可逆過程,很考驗選擇系統的能力。

功量work

功是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的一種方式,在力的推動下,通過有序運動方式傳遞的能量。能量就是兩種,一種是熱,另一種就是功。氣缸中氣體膨脹對外做的功是容積變化功,即pdv,而對外做的功減去因摩擦耗散的和推外界大氣的功,剩下的才是對外輸出的有用功。求功量可以正著求,也可以反著求。比如吹氣球,內部的p-v關係很複雜,求功量比較難,但是氣球膨脹推外部大氣的功卻很好求,此時推外界大氣的功=內部吹氣球做的功。

熱量是熱力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種方式,在溫差的推動下,以微觀無序運動方式傳遞的能量。

熱量用熵來表達,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標誌量。

熵的定義:

總結一下:

1)熵是狀態參數;

2)系統吸熱為正,Q>0,dS>0;系統放熱為負,Q<0,dS<0;

4)T-s圖為溫熵圖,所圍面積即為熱量,因此也叫示熱圖。熱力系統經過一系列變化回到初態,這一系列變化過程稱為熱力循環。循環是由過程組成的,過程分可逆和不可逆,對應可逆循環和不可逆循環。

正循環,順時針方向,熱機,動力循環

T-s圖,圍的面積是淨吸熱量

逆循環,逆時針方向,製冷,熱泵

T-s圖,圍的面積是淨放熱量

如何評價系統性能?

評價指標:收益/代價

對於正循環,熱效率=淨功/吸熱;

對於逆循環,如果是製冷,則製冷係數=從冷源吸多少熱/耗功,一般大於1,家裡分體空調在3左右;如果是熱泵,則制熱係數=向房間放多少熱/耗功。

概念匯總

總結

對於熱力學問題,最重要的是先選一個合適的系統,最好是能看做可逆的系統。確定好系統後,再沿著邊界去尋找相互作用,即傳熱,傳功。最後再用狀態參數來計算系統輸出的功量,從而描述系統和外界的相互作用。

相關焦點

  • 熱力學基本術語和反應熱的表示方法
    熱力學能(內能)的絕對值是無法知道的,所以一般用內能的變化表示。這一部分,就是要對焓的概念進行理解,最好自己能推導一下,焓變和內能變的關係。包括摩爾焓變與摩爾熱力學能變的關係。第三部分,是化學反應熱的表示方法和計算方法。
  • 熱力學三大基本定律是什麼?一文帶你搞懂
    但是熱力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卻要到19世紀,在19世紀40年代前後,人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自然界的各種現象間都是相互聯繫和轉化的。人們對熱的研究也不再是孤立地進行,而是在熱與其他現象發生轉化的過程中認識熱,特別是在熱與機械功的轉比中認識熱。熱力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大基本定律,它們構成了熱力學的核心。
  • 關於化學熱力學,這幾個基本概念你必須明白
    1.系統與環境熱力學中,常人為地把研究的那部分物質或空間與其他的物質和空間分開,被劃分出來作為研究對象的那一部分物質或空間就被稱為系統,而系統外與系統有密切聯繫的其餘部分稱為環境。1.熱力學系統可分為三種:(1)敞開系統系統與環境之間既有能量交換,又有物質交換。工業上遇到的多數是這種系統。
  • 熱力學
    一開始熱力學研究關注在熱機中工質(如蒸氣)的熱力學性質,後來延伸到化學過程中的能量轉移,例如在1840年科學家傑邁因·亨利·蓋斯提出,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轉移的研究。化學熱力學中研究熵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統計熱力學也稱為統計力學,利用根據微觀粒子力學性質的統計學預測來解釋宏觀的熱力學性質。
  • 如何學好統計熱力學 || 周末讀書
    為此,在學習全部知識之前,需要適當進行量子論基本知識的準備。 需要了解量子態、能級、簡併、全同性、對應關係等概念,給出描述微觀粒子和體系力學運動狀態的基本知識,讀者合回顧普通物理學到的量子力學初步知識,或參考學習量子物理學的相關知識,就足以能接受量子統計有關概念。與普通物理不同,理論物理課程的學習將用到較多的高等數學工具。
  • 坤鵬論:滿滿哲學味道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它是宇宙級的基本規律
    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抽象、難以理解著稱。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定律。不僅表明了熱量轉換的定律,熱機效率的限制,能量質量概念的引入,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熵的概念。
  • 熱力學基本定律否定了永動機,那地球自轉了46億年怎麼解釋?
    熱力學基本定律自從提出之後,就沒有不遵守它的事物,而它也從理論上否定了永動機的存在。可地球自轉了46億年,這怎麼解釋,它是我們要找的永動機嗎?蒸汽機車但是熱力學的兩基本定律,卻直接否定了永動機,它不可能存在。熱力學基本定律是現代科學中的鐵律之一,起碼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有事物能違背它們而存在,世間萬物都遵守這一定律。
  • #熱力學與能量守恆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時光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自然界存在著一些不可逆的過程。物理學家定義了「熵」這個概念來描述宇宙在給定時刻的無序程度。
  • 熱力學定律詮釋了「時間去哪兒了」(上)
    封閉體系的物體溫度發生從高到低的變化,這被稱為熱力學的時間箭頭。最近一期的《物理學評論E》雜誌刊登了一篇分析「時間之箭」的文章,兩位物理學家討論了兩種長期分離的時間概念,一種是心理學意義的時間概念;另一種是熱力學意義的時間概念,心理學和熱力學意義的兩種時間概念可能永久地合併為一個統一體。
  • 物理故事-熱力學定律與奇點疑難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不會太多,這條我們希望存在的定律很可能是一條我們已知的定律。它很可能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條定律指出時間有一個流逝的方向,只能從過去流向未來,絕不可能從未來返回過去。在討論黑洞的面積定理和信息疑難的時候,我們都曾談到這一定律。
  • 熱力學四大定律的發現
    18世紀,卡諾等科學家發現在諸如機車、人體、太陽系和宇宙等系統中,從能量轉變成「功」的四大定律。卡諾在這篇論文中指出了熱機工作過程中最本質的東西:熱機必須工作於兩個熱源之間,才能將高溫熱源的熱量不斷地轉化為有用的機械功;明確了「熱的動力與用來實現動力的介質無關,動力的量僅由最終影響熱素傳遞的物體之間的溫度來確定」,指明了循環工作熱機的效率有一極限值,而按可逆卡諾循環工作的熱機所產生的效率最高。
  • 玻爾茲曼分布與熱力學關係
    在統計熱力學的基本假設和微觀狀態的概念基礎上,推導了定域子系粒子分布服從玻爾茲曼分布。
  • 熱力學第一定律
    這個定律說明,所有達到熱平衡的熱力學系統,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熱學性質,因為它們都和某一共同的熱力學系統達到熱平衡。這個共同的熱學性質,被定義為溫度。這樣一來,溫度這個物理量,與熱力學系統的熱平衡狀態唯一地確定,是熱力學系統的狀態參量之一。如果一個熱力學系統,由狀態1經某一過程到達狀態2,那麼系統的溫度改變為這與系統經歷怎樣的過程無關。
  • 化學反應中的動力學與熱力學
    一.動力學與熱力學動力學與熱力學是化學反應中最常見的兩個概念,有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區別,今天看了這個文章,就不會有疑問了。一個化學反應能否發生和發生的程度,取決於化學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熱力學與動力學從不同的兩個方面反映了反應的變化,從哪兩個方面呢?我們先舉個例子?
  • 熱力學第三定律與物質的規定熵
    熱力學第三定律是在很低的溫度下研究凝聚體系的熵變的實驗結果所推出的結論。它解決了如何通過實驗測求規定熵的問題。  熱力學第三定律有好幾種表述方法,這些表述方法字面上雖然各不相同,但其內容實質具有一定的聯繫和等效性。對熱力學第三定律的一種基本表述為:「不能用有限的手續把一個物體的溫度降到絕對零度」。
  • 熱學 | 熱力學第二定律
    一切不可逆過程都可以利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說明過程進行的方向:「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統和外界完全復原」等價於「任何一種可能的將系統和外界完全復原的方法都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2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關於自然過程方向性的定律。開爾文表述和克勞修斯表述是等價的。
  • 1分鐘直觀理解一個數理概念:對稱性、期望、熱力學第二定律
    ,用短小的篇幅直觀解釋一些常見數理概念的內涵。對稱性在物理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物理學家相信大自然的基本規律都應具有某種對稱性,他們在建立理論的一開始就納入了對稱性,哪怕彼時甚至還沒有觀測到任何有關其對稱性的直接證據。當涉及到現實生活問題時,對稱性也會展現出實用的一面,就像上述老師例子所表明的:如果你了解了問題的對稱性,就能立刻通過一個解決方案而知道其他的解決方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稱性也扮演著一個有趣的角色。
  • 熱學:熱力學定律
    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物理學中,反映宏觀自然過程的方向性的定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物質的狀態與溫度直接有關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構成熱力學知識的理論基礎。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跟熱現象有關的物理過程中能量守恆定律的特殊表達形式,它說明功、熱量與內能改變之間的定量關係。指出在任何熱力學過程中能量不會有任何增加或損失。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了能量轉化與守恆能否實現的條件和過程進行的方向,它說明一切與熱現象有關的實際宏觀過程是不可逆的。
  • 高中物理 | 10.3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詳解
    熱力學是研究物質世界中有關熱現象的宏觀理論,它不涉及物質的微觀結構,而是將一物質系統中大量粒子看作一個整體,研究系統所表現的各種宏觀性質和規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熱力學的基本定律,是一個包括熱現象在內的能量守恆與轉化的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首先涉及到內能 功 熱量的基本概念廣義上的內能,是指某物體系統由其內部狀態所決定的能量。
  • 熱力學傳奇之八:作為一代名將,居然也對熱力學有興趣
    克勞修斯直到1878年卡諾的弟弟才整理發表了卡諾的遺稿和再版了《論火的動力》,而此時熱力學已經很完備了。雖然沒有看到卡諾的原著,但是開爾文和卡勞修斯還是依據對卡諾定理的研究分別獨立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開爾文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描述是「不可能製成一種循環動作的熱機,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換一種說法就是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