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研究什麼?
研究熱能的有效利用及熱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轉換規律。
為什麼要研究熱力學?
節能,環保。因為能源動力必然伴隨環境問題,想要青山綠水就必須在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做足工作。
熱力學要學哪些內容?
4. 化學熱力學
熱力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典熱力學,是基於連續介質的宏觀研究方法。請注意,熱力學的宏觀規律基本都是實踐總結出來的,並不是數學理論嚴格推導出來的,因此只在可見範圍內成立。比如考察尺度極小的原子內或者尺度極大的天體間的熱力關係,現有的規律就不見得能成立。
統計熱力學,是從微觀粒子的運動及相互作用角度研究熱現象及規律。由於分子的運動是無序的,所以基於統計研究的模型幾乎都是近似的,模型本身就有誤差。
經典熱力學在大多數工程問題上都足夠用了,統計熱力學更多地是用來做科研。
相關學科
5. 熱物性學
設計一個熱力系統,首先要利用工程熱力學的知識判斷方案的可行性,方案可行後就進入傳熱學的問題,在解決如何更好地傳熱時就要用到流體力學的知識,如果問題還涉及燃燒,就要用到燃燒學或化學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知識,最後,只要是熱力系統就一定會有工質,那工質的熱物性學也是必然會用到的知識。
典型熱力系統及其基本特徵
典型熱力系統:
4. 熱泵
基本特徵:
火力發電廠原理解析
發電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燒鍋爐,將煤的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把煤點了燒鍋爐,使鍋爐中的水變成蒸汽的系統稱為燃燒系統。如圖2,燃燒系統由輸煤、磨煤、制粉、燃燒、風煙、灰渣等環節組成。
階段二:過熱蒸汽生推汽輪機,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將熱能轉為機械能的系統稱為汽水系統。如圖3,汽水系統由鍋爐、燃氣輪機、凝汽器、除氧器、加熱器等設備及管路構成,包括凝給水系統、再熱系統、回熱系統、冷卻水系統和補水系統。請注意,推動燃氣輪機的工質是密閉的,而用來冷卻蒸汽的工質則不一定,靠近河流可能會直接使用河水,如果沒有河流,會用冷卻塔,而冷卻塔最終是靠風冷把熱散到環境中的。階段三: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為電能
這一部分稱為電氣系統,該系統不包含典型熱力過程,不再贅述。
以上是燒煤的火力電廠的基本原理解析,其它如燒氣的、燒油的、核裂變的電廠,只是階段一不同,即獲取熱能的方式不同,而階段二、三則基本相同,都是通過蒸汽推汽輪機,然後汽輪機再推發電機進行發電。顯然,整個發電系統就包含了典型的熱力轉化系統。
以上內容對熱力學究竟要幹什麼做了基本的介紹,下面就重點介紹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理解對於熱力學的學習非常重要,因為熱力學其實是一門哲學!!!
就像物理上的受力分析一定要先明確分析對象一樣,研究熱力學也必須先明確分析對象,而這個分析的對象就定義為系統。系統可以是一團物質,也可以是一塊區域,總之就是人為定的,怎麼能讓問題簡單就怎麼定。其中,閉口系(控制質量)、開口系(控制容積)、絕熱系、孤立系是四個最典型的系統(圖4)。注意,任何非孤立系+相關外界就可以轉化為孤立系。
圖4 典型系統
簡單可壓縮系,是最重要的一種系統,該系統只交換熱量和一種準靜態的容積變化功。常見的壓縮和膨脹都屬於容積變化。
狀態和狀態參數
所謂狀態,即熱力系統在某一時刻所呈現的宏觀狀態。狀態參數,即用來描述熱力系統狀態的物理量。
1)狀態確定,狀態參數就確定。
2)積分特徵,狀態量與路徑無關,只與系統的初終態有關,對應數學上的點函數和態函數。比如爬山,狀態量就是海拔,和你從什麼路徑爬上去無關。
1)強度量,intensive properties與物質的量有關的參數,如質量m,容積V,內能U,焓H,熵S。廣延量除以質量或摩爾量可轉化單位量的比參數,比參數可以當做強度量使用,如比容v,比內能u,比焓h,比熵s。
總結一下:
e)壓力p,溫度T,比容v是基本狀態參數,即工程上容易測量的參數。
4. 狀態參數的測量
1)壓力p
所謂大氣壓,其實就是你頭頂上空氣的重力,是地心對大氣的引力作用產生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大氣壓下測量,測壓表測到的是表壓力,也就是不包含大氣壓部分,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絕對壓力才是熱力學中的狀態參數。另外,也要注意,環境壓力並不一定是大氣壓力,如果測壓表本身就是放在一個有壓力的容器內,那它測到的壓力加上該容器內的環境壓力才是絕對壓力。
通過圖7可以很直觀地分清楚大氣壓力、表壓力、絕對壓力、真空度的概念。
實際的大氣壓隨時間和地點是變化的,但是,工程中,當處理的問題高度變化不大時,密度就認為是常數,如果高度變化很大,就必須考慮密度隨高度的變化,此時的大氣壓就需要積分求。
工業上通常用壓力傳感器測量工質壓力,是通過膜片微電壓的不同來確定其壓力。精度最高的是活塞壓力計,其原理是轉化成測砝碼重量來確定壓力,通常用來做其它測壓儀器的標定。
2)溫度T
按高中物理的定義,溫度就是冷熱程度的一個度量,但是說實話溫度很難直觀的感受到,即使同樣是20℃,觸摸鋼鐵仍然會比觸摸木頭要冷。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的是熱流量,也就是熱量傳遞的快慢。
如果從分子動力學角度考慮,溫度反映的是分子平均動能的度量,與分子運動的平方成正比。那當物體達到絕對零度時,分子到底還動不動?答案是還在動,會有零點能。
熱力學第零定律證明了溫度的可測性,第零定律指出:如果兩個系統分別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則兩個系統彼此必然處於熱平衡。如圖8,如果AB和BC分別達到熱平衡,那AC也一定達到熱平衡。如果將B看做是一個溫度計,就是用A標定好的溫度計B,可以拿來去測量C的溫度。
溫度的熱力學定義:處於同一熱平衡狀態的各個熱力系統,必定有一宏觀特徵彼此相同,用於描述此宏觀特徵的物理量,就定義為溫度。溫度是確定一個系統是否與其他系統處於熱平衡的物理量。
有了溫度的定義後,還需要人為規定一下具體的溫度點,也就是溫標的規定。圖9是絕對溫標、攝氏溫標、華氏溫標的對應關係。
b)酒精溫度計
c)熱電偶,銅和康銅
d)熱電阻
e)輻射溫度計
f)鉑電阻溫度計
g)雷射全息幹涉儀
3)比容v
比容表示的是工質聚集的疏密程度,其倒數就是我們熟悉的密度。
平衡狀態
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條件下(重力場除外),如果系統的狀態參數不隨時間變化,則該系統處於平衡狀態。平衡狀態貫穿於整個熱力學的學習過程,必須掌握。
這裡要注意區分一下平衡狀態和穩定狀態。不受外界影響的穩定是平衡態,而受外界影響的穩定並不是平衡態,也就是說平衡必穩定,穩定卻不一定平衡。
常見的平衡狀態有:熱平衡、壓力平衡、相平衡、化學平衡。只要系統內沒有不平衡的勢,就是達到了平衡。
另外還需要區分平衡和均勻的區別,平衡是從時間上衡量的,即狀態參數不隨時間變化,而均勻是從空間上衡量的,即系統內任何位置的狀態參數都一致。顯然,平衡不一定均勻,但單相平衡態則一定是均勻的。
從以上定義看,平衡其實是一個死態,我們實際更關注能量的交換,也就是要發生狀態變化,即破壞平衡。
狀態方程和坐標圖
1. 狀態公理,State postulate
要確定一個系統的狀態,是不是必須知道所有狀態參數才可以?並不是。我們只要知道需要幾個獨立參數即可。
狀態公理:對組元一定的閉口系,獨立狀態參數個數N=n+1。
=n+1
其中1表示熱量,n表示容積變化功,電功,拉伸功,表面張力功等。
綜上,對於常見的簡單可壓縮系,只需要2個獨立變量就可以確定。
2. 狀態方程
描述基本狀態參數之間的關係的式子就稱為狀態方程,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3. 坐標圖
對於簡單可壓縮系只需要2個參數就能確定系統的狀態,因此可以用平面圖來表示系統。常見的有p-v圖(示功圖),T-s圖(示熱圖),前者表示壓力和比容的關係,後者表示溫度和熵的關係。
總結一下:
3)非平衡態無法在坐標圖中用實線表示。
準靜態過程
如何用平衡狀態來近似描述非平衡狀態?答案就是準靜態過程。
當破壞平衡所需時間遠遠大於恢復平衡所需時間,即弛豫時間(relaxation time),就是說系統在變化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新平衡,這種過程即為準靜態過程。
當一個系統的變化過程可以看做是準靜態過程時,此系統就是既變化,又平衡,還可以用狀態方程表示,是不是感覺一個不可解的問題突然變得可解了?
以內燃機為例,假設發動機轉速為2000轉/分,曲柄2衝程/轉,0.15米/衝程,可計算活塞運動速度=2000*2*0.15/60=10m/s,而氣缸內的壓力波是以聲速傳播的,約340m/s,顯然,恢復平衡的時間遠小於破壞平衡的時間,可以看做是一個準靜態過程。可是,溫度、燃燒反應、相也會很快平衡嗎?這裡是個疑惑~~~
一般工程問題都可以認為是準靜態過程。
準靜態過程的容積變化功怎麼計算呢?
當系統容積變化很小時,假設系統內壓力是前一時刻的壓力,那單位質量增加的容積變化功就是pdv。
可以看出,準靜態過程,系統對外做的功巧妙地轉化為了工質狀態參數的計算,也就是將系統和外界連接在了一起。但是,必須注意pdv只適用於準靜態過程。
總結一下:
1)準靜態過程的p-v圖曲線下方的面積就是系統對外做的功,因此p-v圖也叫示功圖;3)dv>0,膨脹,對外做功,為正;dv<0,壓縮,對內做功,為負;6)系統有無摩擦,影響的只是系統輸出的有用功的大小。
1)不等溫傳熱,只能從高溫自發地傳遞到低溫
2)節流過程,閥門,旋渦就是耗散
3)自由膨脹,膨脹到真空
準靜態過程是實際過程的理想化過程,但並非最優過程,而可逆過程是最優過程。
可逆過程的功與熱完全可用系統內工質的狀態參數來表達,可不考慮系統與外界的複雜關係,易分析。實際過程都不是可逆過程,但處理問題時可以先按可逆過程處理,然後通過對系統參數加以分析,將不可逆因素以係數的形式進行修正。這也是工程上常見的處理方法。
可逆過程是指,如果系統回到初態,外界必須同時恢復到初態,並不是指系統必須回到初態的過程。是不是可逆過程,關鍵看有沒有引起外界的變化。
可逆和準靜態什麼關係?
可逆比準靜態更嚴格,其實提出準靜態的目的就是要引出可逆過程,在以後的問題中,基本都只提可逆過程。
可逆過程一定是準靜態過程,而準靜態過程則不一定是可逆過程。
判斷準靜態,主要看時間,看變化是不是很劇烈;判斷可逆,主要看有沒有耗散。
是否能將系統看做可逆過程,很考驗選擇系統的能力。
功量(work)
熱量是熱力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種方式,在溫差的推動下,以微觀無序運動方式傳遞的能量。
熱量用熵來表達,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標誌量。
熵的定義:
總結一下:
1)熵是狀態參數;
2)系統吸熱為正,Q>0,dS>0;系統放熱為負,Q<0,dS<0;
4)T-s圖為溫熵圖,所圍面積即為熱量,因此也叫示熱圖。熱力系統經過一系列變化回到初態,這一系列變化過程稱為熱力循環。循環是由過程組成的,過程分可逆和不可逆,對應可逆循環和不可逆循環。正循環,順時針方向,熱機,動力循環
T-s圖,圍的面積是淨吸熱量
逆循環,逆時針方向,製冷,熱泵
T-s圖,圍的面積是淨放熱量
如何評價系統性能?
評價指標:收益/代價
對於正循環,熱效率=淨功/吸熱;
對於逆循環,如果是製冷,則製冷係數=從冷源吸多少熱/耗功,一般大於1,家裡分體空調在3左右;如果是熱泵,則制熱係數=向房間放多少熱/耗功。
概念匯總
總結
對於熱力學問題,最重要的是先選一個合適的系統,最好是能看做可逆的系統。確定好系統後,再沿著邊界去尋找相互作用,即傳熱,傳功。最後再用狀態參數來計算系統輸出的功量,從而描述系統和外界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