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茲曼分布與熱力學關係

2021-02-08 Bottom2top

在統計熱力學的基本假設和微觀狀態的概念基礎上,推導了定域子系粒子分布服從玻爾茲曼分布。在具體應用中,需要根據玻爾茲曼分布求解理想系統的熱力學量。同時,本文將介紹配分函數在統計力學中的重要性。

1、玻爾茲曼與熱力學關係推導

2、配分函數重要性


玻爾茲曼分布給出了:定域子系中單粒子處於ε能量下的某一狀態的概率,給出總的粒子數和態密度,根據概率就可以求出單位能量上的粒子數分布,進而可以求出系統的平均能量。

玻爾茲曼分布:

平均能量:可以寫成關於配分函數的導數的形式。

熱力學中能量、做功和熱量的關係以及做功與壓強、體積的關係可以求出系統壓強的表達式,內能的變化來自做功和熱量傳遞。做功和熱量為過程量,其微小變化以特殊的「微分」符號表示:

內能為平均能量與粒子數的乘積。平均能量為各個能級與其概率P的乘積之和:

對總能量求微分:

下面對做功的部分進一步變形,並把  dW=-pdV代入可以得到(注意大寫P代表概率,小寫p代表壓強):     

因此,最終得到壓強也為配分函數的導數:

熱力學上,熵的定義為dS=d'Q/T,因此如果可以吧d'Q/T寫成某個表達式的全微分的形式,就得到了熵在統計熱力學中的表達式(此處d'代表Q為過程量,而不是狀態量的微分):

經過湊配微分因子,最終可以得到下式:

由上式可以看出d'Q/T被寫成了一個表達式的全微分,兩邊同時積分得到:

粒子數一定時,熵S(V,T)是溫度和體積的函數。S0是積分常數,暫且認為S0=0.關於S0的取值在後續計算中還要討論。同時,上式也可以看出,熵也可以寫成關於配分函數的表達式。

熵的物理意義推導:

代入玻爾茲曼分布:

得到:

逆用striling公式:

最終得到:

熵的物理意義由統計熱力學給出,即:熵的大小與宏觀狀態所允許的最大微觀狀態數有關。

經典熱力學,恆溫定容系統的平衡狀態穩定性是根據赫姆霍茲自由能F的大小判斷。赫姆霍茲自由能的表達式如下:

因此在統計熱力學中,赫姆霍茲自由能的表達式如下:

根據熱力學中赫姆霍茲自由能的關係:

有以下兩式:

以上在熱力學中成立的關係,可以驗證,在統計熱力學理論中也成立。因此統計熱力學可以完全獨立於傳統熱力學而建立其理論體系。

由以上推導可知,一旦得知系統的配分函數,就可以求得諸如平均能量,壓強,熵,自由能等熱力學量。因此體系的配分函數是計算熱力學量的關鍵。

但是,配分函數的解析求解對於一般系統具有極大的困難。只有少數理想的系統可以解析求解,例如理想氣體模型。其求解的難度主要在於,配分函數是所有微觀狀態在玻爾茲曼因子作用下的和。

在數學上,如果對於宏觀系統,能級間的間距小到可以認為是連續的話,可以利用積分代替求和,而能級間距不能忽略時,不能利用積分代替求和。

在實際應用中,即便可以利用積分求解配分函數,在積分區域內也就是相空間內採樣進行數值積分時,其計算量也是無法實現的。

在系綜理論中,而分子模擬求解配分函數的思路是:對系統進行採樣,在某種特殊的採樣方法下,樣本的分布服從系綜分布,這樣可以對有限的樣本進行平均,來代替相空間內所有狀態的平均。無論是蒙特卡洛方法或分子動力學方法,得到一個服從相關係綜分布的樣本空間就是計算宏觀熱力學量的核心。

參考書籍:

1、《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劍橋大學出版。

2、《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 》,林宗涵,北京大學出版社。

3、《統計力學》李政道。



相關焦點

  • 玻爾茲曼
    生平簡介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 1844.2.20-1906.9.5),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玻爾茲曼1844年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866年獲得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玻爾茲曼的貢獻主要在熱力學和統計物理方面。
  • 熱力學傳奇之十三:被逼死的玻爾茲曼的理論推導出了第三定律
    能斯特是奧斯特瓦爾德的學生,就是那個和玻爾茲曼論戰,後來導致玻爾茲曼自殺的奧斯特瓦爾德,當年在論戰中能斯特是否搖旗吶喊,為老師助陣不得而知,不過在論戰中,都加深了對玻爾茲曼理論的理解。能斯特的主要工作是在熱力學方面,企圖從測定比熱和反應熱來預測化學反應過程的結果。如果反應是吸熱的,那麼所吸熱量將隨溫度下降而下降,達到絕對零度時吸熱量將變為零。能斯特假定在絕對零度時這種減少發生的速度也變為零。作為其結果引出了能斯特熱定理,它表明如果反應在絕對零度時在純粹的結晶固體之間發生,那麼熵就沒有變化。
  • 巧記粒子在重力場中分布的玻爾茲曼公式
    氣體分子在重力場中的分布滿足玻爾茲曼公式:這個公式,在南大教材34頁有推導過程。
  • 從玻爾茲曼分布看在線教育為什麼賺錢 | 小季隨筆
    所以郝景芳在文中提到一個統計力學中的概念:玻爾茲曼分布。當然她並沒有給出詳細解釋玻爾茲曼分布與中產焦慮、內卷、教育軍備競賽等這些社會現象的聯繫。但是我覺得這個點非常有意思,便查閱了一些相關資資料,就不妨從這個視角來看一下玻爾茲曼分布和在線教育公司經營業務的關係。首先玻爾茲曼分布是什麼?
  • 開爾文與玻爾茲曼常數
    那麼,什麼是玻爾茲曼常數?又如何精確測量玻爾茲曼常數呢?簡短的答案就是,玻爾茲曼常數是將物質的動能(E)和它的溫度(T)聯繫起來的常數:E=kBT。(玻爾茲曼常數是熱力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以統計力學的先驅之一——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格·玻爾茲曼的名字命名的。)
  • 理想氣體模型-統計熱力學計算
    理想氣體混合,Gibbs佯謬產生統計熱力學利用微觀狀態的最可幾分布代表平均分布,推導了玻爾茲曼分布。利用玻爾茲曼分布,得到了定域子系組成系統的若干熱力學量,例如平均能量,壓強和熵。利用以上理論就可以對一些理想模型進行計算,最典型的熱力學理想系統即為:理想氣體模型,不考慮粒子間可以交換能量但是不考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
  • #熱力學與能量守恆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和黑洞一樣,所有這些不同種類的視界都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這與如何定義視界無關。這些視界面和觀察者能看到所有物體的熵值,都會隨著時間而增加。廣義第二定律依然適用。作為物理學家,他最偉大的功績是發展了通過原子性質(如原子量、電荷量、結構等)來解釋預測物質物理性質(如黏性、熱傳導、擴散等)的統計力學,並且從統計概念出發,完美闡釋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玻爾茲曼最重要的科學方面的貢獻是分子運動論,其中包括研究氣體分子運動速度的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基於經典力學的研究能量的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和玻爾茲曼分布。
  • 熱力學第二定律,至今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你認為呢?
    左圖為路德維希·玻爾茲曼在麥克斯韋發表分子速率分布理論之後,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受其啟發開始了對分子運動論的研究。他指出分子運動理論必須依靠統計手段來建立,並通過修訂麥克斯韋分布於1871年得到了氣體分子在勢場中的速率分布函數,這被稱作玻爾茲曼分布或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是經典統計力學中最基本的分布函數。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玻爾茲曼大腦真的存在於宇宙中嗎?
    玻爾茲曼是誰?全名路德維希·玻爾茲曼,1844年的維也納出生,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還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玻爾茲曼不僅發展了麥克斯韋的分子運動類學說,把物理體系的熵和概率聯繫起來,還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性質,並引出能量均分理論。
  • 騎士的謝幕——馬赫與玻爾茲曼的宿命對決|展卷
    他把科學的任務限定於用數學函數——「變量」(Variablen)之間的關係——對經驗到的事物關係進行「表述」(Beschreibung),遵循「思維經濟原則」(Prinzip der Denkkonomie)[1]的「表述」才能通向「世界的固定不變性」(beharrende Unverndlichkeit der Welt),而那些基於因果關係的「解釋」(Erklrung)、那些對離開經驗的「物自體
  • "Adiabatic"的含義: 從參數"浸漸"的量子演化到熱力學的絕熱過程
    讓幾個粒子分布在諧振子的不同能級上, 也不必是熱平衡態. 例如, 基態上有2個粒子, 第一激發態上有2個粒子, 第二激發態上有1個粒子, 等等.其中pn 代表不同能級上粒子布居的機率, k 是玻爾茲曼常數. 對於熱平衡態, 要求粒子在各能級上的分布滿足正則性的要求, 即是一個玻爾茲曼分布, 信息熵就是熱力學熵. 因此微觀的量子浸漸過程必然導致熱力學熵不變. 在統計熱力學的意義下, 這就是一個熱力學的可逆絕熱過程.
  • 熱學 | 熱力學第二定律
    一切不可逆過程都可以利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說明過程進行的方向:「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統和外界完全復原」等價於「任何一種可能的將系統和外界完全復原的方法都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2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關於自然過程方向性的定律。開爾文表述和克勞修斯表述是等價的。
  • 熱力學傳奇之九:死神來了,第二定律扼殺了宇宙的未來
    玻爾茲曼熵公式可以說是科學史上爭議最大的公式,也是牽涉範圍最廣的公式,不但各路物理學大V紛紛加入戰團,就連社會學界對此也頗有非議,甚至還是民科的重災區。自從克勞修斯和開爾文爵士分別獨立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以來,就已經宣告了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建成,但是諸位民科大神依然趨之若鶩,就是現在也經常有新聞報導某位民間大神研製成功第二類永動機,這是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從根本上說還只是經驗的總結,並不是嚴格的物理學定律,其表述又明白如話,這讓民科大神們能自以為看明白了。
  • 玻爾茲曼大腦和缸中大腦:我們到底生活在現實還是幻想中?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玻爾茲曼大腦和缸中大腦。(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玻爾茲曼大腦和薛丁格的貓是差不多類型的概念,都是屬於科學家的假想。薛丁格的貓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假想,玻爾茲曼大腦是以熵為基礎的假想。
  • 熱力學四大定律的發現
    卡諾生前所寫的大量手稿被燒毀,幸得他的弟弟將他的小部分手稿保留了下來,其中有一篇是僅有21頁紙的論文——《關於適合於表示水蒸汽的動力的公式的研究》,其餘內容是卡諾在1824-1826年間寫下的23篇論文。後來,卡諾的學術地位隨著熱功當量的發現,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及熱力學第二定律相繼被揭示的過程慢慢形成了。
  • 熱力學
    熱力學定義許多宏觀的變數(像溫度、內能、熵、壓強等),描述各變數之間的關係。熱力學描述數量非常多的微觀粒子的平均行為,其定律可以用統計力學推導而得。熱力學可以總結為四條定律。熱力學第零定律定義了溫度這一物理量,指出了相互接觸的兩個系統,熱流的方向。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內能這一物理量的存在,並且與系統整體運動的動能和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勢能是不同的,區分出熱與功的轉換。
  • 虛擬與現實的碰撞:宇宙中真的存在「玻爾茲曼大腦」嗎?虛擬與現實的分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
    玻爾茲曼是誰?全名路德維希·玻爾茲曼,1844年的維也納出生,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還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玻爾茲曼不僅發展了麥克斯韋的分子運動類學說,把物理體系的熵和概率聯繫起來,還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性質,並引出能量均分理論。
  • 沉思錄|宇宙之信條——時間與熱力學熵的故事
    早在19世紀,伴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以瓦特的蒸汽機為主要代表的熱機大規模地代替手工勞動,成為了歐洲的第一生產力,這也使得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熱力學,被那個時代的科學家們所關注。熱力學第二定律由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和克勞修斯分別獨立地提出,它指出,一個孤立系統(即和外界沒有能量和物質交換的系統)的熵總是在增加。那麼,熵到底是什麼樣的物理量?
  • 七大國際單位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
    目前國際上統一採用的是熱力學溫度,也稱熱力學溫標,熱力學溫度建立在卡諾循環上,它與測溫性質無關,是最科學最嚴格的溫標。熱力學溫度由開爾文定義,符號T,單位K(開爾文,簡稱開),是七大國際單位之一。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正式定義熱力學溫度單位為開氏度(oK)。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將其改為開爾文(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