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這個問題,是因為今天看到郝景芳的一篇文章《內卷、凡爾賽、「普通孩子」——你沒看清的是什麼》。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驅動所在。郝景芳文章核心解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清華北大畢業,也沒法讓你孩子保持精英。主要論據有三個點:
1.概率問題。她在文章中做了一個簡單計算:「清華北大每年本科錄取6000人,研究生+博士一共錄取13000人,再加點MBA什麼的,每年差不多錄取20000人。這些人畢業之後除了一部分出國,一部分去深圳上海,剩下的絕大多數都留北京了。咱們就算每年一半,10000人留北京了,這些人到了婚育年齡,一年可以生10000個清北二代。咱們假定清北全都內部結婚,這個數字降低一半,一年5000個清北二代。那清華北大每年在北京一共錄取多少本科生呢?500~600個。假定其他大學二代都不參與競爭,只有清華北大二代競爭,你家孩子也得在全部清北二代裡考到前10%,才能再次進入清北。你家孩子能在清北二代裡排到前10%嗎?」
2.社會是一個均衡系統。簡單說,祖孫三代都是清華北大學生,第四代不見得是清華北大學生。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高於平均線。就像高爾頓證明人體的身高一樣,姚明的孫子很難比姚明長得高。系統內存在均值回歸。
3.大城市虹吸。簡單說,全中國名校畢業生都往一線城市湧,而一線城市的小孩升學率沒有變。分子比較固定,分母越來越大。
也就說,中產焦慮、內卷、教育軍備競賽種種,都源自於某些不受歷史、環境、區域局限,難以對抗且穩定的社會運行規律。
所以郝景芳在文中提到一個統計力學中的概念:玻爾茲曼分布。當然她並沒有給出詳細解釋玻爾茲曼分布與中產焦慮、內卷、教育軍備競賽等這些社會現象的聯繫。但是我覺得這個點非常有意思,便查閱了一些相關資資料,就不妨從這個視角來看一下玻爾茲曼分布和在線教育公司經營業務的關係。
首先玻爾茲曼分布是什麼?在這就不搬運具體嚴謹的數學解釋,引用一個知乎朋友@葉林楠的發言:
我們假設有個星球叫Endor星,這上面生活的一個物種叫Ewok人。為簡單起見,星球上一共有N=1000個Ewok人,Ewok人流通的貨幣就叫Energeia幣。
在t=0時刻,上帝認為All Ewoks are created equal!於是把每個Ewok人錢包裡的錢重置為了 ε=20塊Energeia幣。這樣世界上總共有 E=εN=20000個Energeia幣在流通。
之後上帝決定做一個社會學實驗:每一秒隨機抽2個Ewok人,如果第一個Ewok人的錢包不是空的,就從ta錢包裡拿走1塊Energeia幣,並把它送給第二個Ewok人。
經過很長時間,上帝決定統計一下大家的階級分布。上帝把所有Ewok人的財富排序之後做了張圖。
每個Ewok人的財富(已排序)
經過調參後,上帝決定以5個Energeia幣為分度,劃分社會階級得到如下圖:
統計出來上帝發現,原來這就是玻爾茲曼分布。所以單就從這個分布情況來看,亦同樣可以映射到當下社會財富分布不均的一個規律所在。關於人類財富的玻爾茲曼分布,感興趣的可以看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兒子Brain Zhang在2019年也寫了一篇波爾曼分布的文章,與這個類似但他是模擬了一個椰子村。
(原文PDF下載:https://arxiv.org/pdf/1904.04669.pdf?),另外關於玻爾茲曼分布、馬爾可夫鏈等概念的詳細解釋亦可自行百度。從另一個方面看,生物系統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區分生物系統的關鍵特徵是是否具有趨向非平衡狀態的驅動。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非平衡溫度分布最小化也就是更快的分子將能量資源轉移到更慢的位置,直到達到平衡的統計分布。但人類不會。用白話說就是「人會對抗熵增」。人類可以以原子、分子無法做到的方式將自己和資源遠離「流體」,也就是文化流。且會維持一直非平衡態。生命系統的這種差異可能會導致社會熱力學框架中更複雜的人際潛力。
但是,從總體上看,分布的不平等程度越大,潛在的驅動力越趨於平衡。不平等越嚴重,恢復平衡的可能性就越大。
回到教育上,學生學習知識(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涵蓋了感知、溝通、聯想、推理等過程的不斷積累,還受各種變量因素的影響,很難用數學的方式去進行建模。如果假設家長就是分子,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概率、因子(怎麼表述都可以)亦是有限的分子能量,把熱力學概念強行遷移過來理解,那同樣會出現玻爾茲曼分布。這種情況與社會現實非常相似。
這就意味著,教育不均衡這個社會現實如貧富差距一樣,堅固存在。
如果孩子上大學機會的玻爾茲曼分布一以貫之則對所有階級還好。但又有個bug,階級高的人可以在中國教育體制下鑽空子。潘石屹可以捐錢給哈佛然後第二年讓自己兒子去上學。上市公司老總可以找關係讓孩子上全中國最頂尖的高中。有資源的中產可以通過一些「口子」學區房、自主招生、特長生、保研、競賽、外國語保送等繞開高考。
鑽空子承擔的是另一份階級焦慮。總的來說,絕大部分家長都是在高考體制賽道上競爭。
所以很多父母也明白,自己是「清華北大」畢業,也沒法讓你孩子保持精英。但自己從農村考到名牌大學,好不容易在大城市落腳,每天工作加班,又眼睜睜看著同家庭階級的孩子登堂入室,這種焦慮促使著去搜尋「良藥秘方」。猿輔導的課買。火花思維的課買。優勝教育買。作業幫買。核桃編程買。
所以在線教育公司在賺誰的錢應該比較清楚了。一張圖說明:
如果把這個畫像加以虛構,其實能大致想出這些家長都是什麼學歷、平時的生活節奏、家庭背景、年收入、通勤方式、有無房產、戶籍情況、工作情況、朋友關係、費盡艱難還大城市房貸+瘋狂砸錢讓孩子上優質中小學的心情、每天下班北京通勤一小時晚上到家給孩子補習功課的疲憊、遇到猿輔導作業幫滿眼廣告轟炸之後的混亂和害怕錯過。
不知何時,仿佛在某個節點,人就會被吸入一個巨大的機器當中,這個節點可能是年齡跨過30歲or有了孩子or結婚or大學畢業。一旦吸入機器中,便漸漸能感受到社會階級化對人的結構性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遭受社會毒打」。被影響之後的人生狀態與二十歲左右的狀態形成鮮明割裂。
郝景芳也提出了一個對抗內卷的辦法:把蛋糕做大。意思是說,培養孩子成為有膽識、眼光、勇氣、專業積累和自我驅動的人並作出創新,創造了新的蛋糕,才能跳出在現有階層互相爭奪的敏感。
對我來說,針對對抗內卷也有很多思考,非文章重點,不再贅述。
再回到玻爾茲曼分布看在線教育公司為什麼賺錢這個問題上,似乎可以這樣總結:中國的在線教育公司正把原先因受空間因素局限的中產焦慮(社會階層、教育資源不平衡引起的)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線上化,併集中管理起來販賣。實際上是通過社會問題賺錢。只要階級繼續固化、中產繼續壯大、生育率穩定,未來在線教育公司就能持續盈利。
另外再從社會熱力學的視角看,視頻號、抖音、B站大批量出現副業姐、百萬年薪姐、投資KOL、戀愛問題解答KOL、PUA等;陳安之、聽懂掌聲、高管培訓大會、傳銷;耶魯姐、北大哥的在小鵝通上的十天學會理財課、財商課等這些做財商、兩性教育的人盆滿缽滿的賺錢,亦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