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

2020-12-17 大眾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

  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

  但他真的叫嬴政嗎?

  《大秦賦》劇照。劇方供圖

  秦始皇叫什麼?

  在《大秦賦》的開頭,秦始皇自稱「嬴政」;而到了《國家寶藏》中,憤怒的燕太子丹稱秦始皇為「趙政」。

  一個人怎麼出了兩個名字?難不成秦始皇曾經化名?

  在史料典籍中,這位始皇帝的姓名還真就不止一個。

  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這裡用的是嬴政。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用詞則是:秦始皇「名為政,姓趙氏」。而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成稿的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裡,秦始皇則被稱為「秦政」。

  就這幾個名字來說,「嬴政」應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說法。

  這個說法很好理解。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秦王一家都姓嬴,秦始皇的名字又是政,他自然就應該叫嬴政。

  那麼,像趙政、秦政這樣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有什麼歷史依據呢?這不同的姓氏是否和歷史上秦始皇的生父爭議有關?

  《大秦賦》中的呂不韋。劇方供圖

  周代的姓氏制度

  這還要從周代姓氏制度說起。

  首先要說明的是,當時人的姓與氏並不相同。宋人鄭樵認為,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

  在周代,姓與氏都是貴族特有的。而日常生活中,姓的用處並不廣泛,大概只有貴族婦女用得到。

  至于姓的具體用法也有多種:有在「姓」前冠以「字」的情況,如孟姜,「孟」是字,「姜」是姓;也有在「姓」前冠以夫家國號或氏的情況,如欒祁;而女子死後則往往在「姓」前冠以諡號,像文姜中的「文」就是諡號。

  周代的男子不稱「姓」,他們的稱呼是「氏」+「名」,但某一國的國君是以國稱之。

  舉例來說,晉國國君雖然和周天子同為姬姓,但因為被分封至晉國,所以踐土盟書對晉文公重耳的記載是「晉重」。其中,晉是國名,「重」是其名重耳的省稱。

  因此,西周初年的周公旦雖然也姓姬,但當時的人不會把他叫做「姬旦」。所謂「姬旦」的說法顯然是後世所為。

  以此類推,秦國國君雖是嬴姓,但應稱秦某。所以,秦始皇稱「秦政」是合理的。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劇方供圖

  三代之外的趙政

  這裡有個細節,按照周禮,王族公族等只包含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

  以公族為例,公之子為公子,稱公子某;公子之子為公孫,稱公孫某。到這裡還都屬於公族。

  但如果你是公孫之子,就不再計入公族,而需要另立支族,就要取另外的「氏」。

  這種情況下,氏逐漸多了起來:有的公孫之子以公子(也就是他爺爺)的字為氏,像鄭公子發字子國,其子公孫僑字子產,子產之子以「國」為氏;有人則乾脆用世代相承的官職作氏;還有以世邑、居地等為氏。

  商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

  也就是說,商鞅本是衛國庶出的公子,因此商鞅也曾被叫做衛鞅。從他以公孫為氏來看,應還屬於衛國公族,其姓為姬。而後世之所以稱其為商鞅,則是因為他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

  很明顯,在那個年代,同一個人的氏是可以不斷改換的。

  秦始皇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出生在趙國時的身份是秦昭襄王的重孫、王子柱之孫、王孫異人之子。他恰好在三代之外,需要另立支族,取一個不同於國名的氏。

  至於為何以趙為氏,史家有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按以居地為氏的原則,可稱趙政。所以,高誘在注《淮南子》時說,「始皇生於趙,故曰趙政。」還有說法認為,秦之嬴姓先祖有一支曾因分封在趙城而稱趙氏。趙政之「趙」來源於此,是溯及先祖。

  但不管怎麼說,以趙為氏都和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沒有太大關係。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資料圖:2019年,「平天下—秦的統一」展覽中的文物。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秦始皇的N個名字

  如此看來,趙政是秦始皇在趙國且秦昭襄王在世時的叫法。

  而當秦昭襄王去世後,王子柱成為秦王,是為秦孝文王,趙政的稱呼就已不符合身份了。

  作為秦孝文王的王孫,他已在三代之內,當稱「王孫政」。

  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秦王就去世了。此時已改名子楚的王子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王孫政」的稱呼再次改變,成為「王子政」。

  而秦莊襄王子楚去世後,「王子政」又成了「秦王政」。按照國君以國稱之的規則,也可稱「秦政」。

  這就是秦始皇名字的變化。但其實,如果以戰國末期的視角來看,恰恰最為今人熟知的「嬴政」二字,不會作為秦始皇的稱呼。

  秦始皇所處的時代,已出現姓氏合流的現象。到西漢時,姓氏之別已漸漸消失。

  《隋書·經籍志二》載,秦兼天下,剗除舊跡,公侯子孫,失其本系。

  可見,秦滅六國後,原先與宗法制綁定的姓氏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在後世史家看來,「嬴政」這一說法恰是舊姓氏制度殘留下來的尾巴。(完)

  參考資料:

  《史記》《日知錄》《中國姓氏制度的沿革》《生死秦始皇》《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秦始皇以趙為姓》《春秋戰國時代的姓氏制度》

  

  【編輯:張楷欣】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但他真的叫嬴政嗎?劇方供圖秦始皇叫什麼?在《大秦賦》的開頭,秦始皇自稱「嬴政」;而到了《國家寶藏》中,憤怒的燕太子丹稱秦始皇為「趙政」。一個人怎麼出了兩個名字?難不成秦始皇曾經化名?在史料典籍中,這位始皇帝的姓名還真就不止一個。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這裡用的是嬴政。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兒子叫胡亥、扶蘇?大多數人不知道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他身上帶有太多的傳奇色彩,至今秦始皇陵尚未開棺,或許等到那一時刻,這些秘密也就會水落石出吧。但是近日有網友提問: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的兒子叫胡亥、扶蘇呢?難道這倆孩子還不是親生的嗎?不然幹嘛一個姓「扶」,一個姓「胡」嗎?
  • 真相 | 秦始皇應該怎麼稱呼?
    秦始皇,贏姓,名政,按照現在的習慣,叫作嬴政即可,大部分的書籍中,也將秦始皇稱呼為嬴政。但是現在有人發現古代姓氏有別,於是就認為嬴政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秦始皇嬴姓趙氏,理應叫作趙政。嬴政?趙政?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嬴政這種說法沒錯,但是趙政這種說法也不太妥當。那麼秦始皇到底應該叫作什麼呢?
  • 秦始皇的出生地是趙國邯鄲,那秦始皇的祖籍又是哪裡呢?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是陝西?是山西?是河南?是山東?還是甘肅呢?河南為什麼還有他的兩個祖籍?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我們來探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被尊為祖龍。祖龍者,龍之祖也。他姓嬴氏趙名政,故有嬴政、趙政之稱。趙政出生於趙國的邯鄲,即邯鄲是秦始皇的出生地,那麼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呢?
  • 《大秦賦》:嬴政還是趙政……先秦姓氏藏著啥?
    今天就來說說,先秦姓氏那點事兒。首先,我們現代一說起姓氏,就寫王、李、張……在先秦,姓和氏是不一樣的。有啥不一樣?先記住一個口訣:「姓別婚姻,氏別貴賤。秦始皇嬴姓,但不能叫他嬴政。嬴姓,「女」字旁。明顯是姓。男人有姓但不能加名字前,女子才有名字前冠姓。那為何文獻都這般記載?
  • 秦始皇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嗎?歷史早給出了答案
    謠言傳遍了整個鹹陽,秦國宗室渭陽君贏溪潛入宮裡,找到趙姬,詢問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贏溪追問了三次,趙姬就打了贏溪三個耳光,而且聲色俱厲地說:「誰要這樣問就打誰,這是對秦王的侮辱,」渭陽君贏溪看出趙姬沒有說謊,但觀眾心裡還是有疑問的。
  • 你知道秦始皇嬴政和羋月是什麼關係嗎
    既然這常識上關於祖宗上下十八輩大家都了解了,那小編就要給大家出難題了。說起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雄才偉略,統一了六國,他的豐功偉績、青史留名我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你知不知道他出身如何?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父親叫嬴子楚,他當大王的時候是秦莊襄王,這秦莊襄王的父親是秦孝文王贏柱,秦孝文王贏柱的父親是秦昭襄王嬴稷,秦昭襄王嬴稷的父親是秦惠文王嬴駟。
  • 【虛測評】我叫嬴政!!不是贏政!
    當時也記得林峰做的嬴政。所以這套秦國人仔,必入!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或秦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 羋月的兒子叫嬴稷,那麼羋月和秦始皇嬴政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因為此時秦趙兩國連年交戰,趙國損傷慘重,身為在趙國做人質的大秦公子,男孩兒的父親嬴異人的處境也是相當的悲哀,但是總歸有了兒子,所以嬴異人還是高興地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就是後五十年內威震華夏的秦始皇帝、祖龍嬴政。那麼,嬴異人身為大秦公子,為什麼回來到邯鄲做人質呢?
  • 秦始皇的祖籍是哪裡?他到底是哪裡人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一直是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名嬴政,又名趙政,也有人稱之位「呂政」。十三歲時候就繼承了秦國的王位,後來滅了六國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被稱作「秦始皇」千古一帝。
  • 發現青島:秦始皇為何殘暴無情?答案:戀母情結
    齋堂島的傳說故事,透露出更多有關嬴政的信息,接下來的幾大疑問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身世  秦始皇的父親到底是誰?  上文中介紹的趙姬、呂不韋和異人之間的事情讓大家很容易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如此,秦始皇的父親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從秦始皇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到現在都沒有消停過。
  • 嬴政為什麼是"秦始皇"而不是"秦始帝"
    ,篇名為《秦始皇本紀》而不是《秦始皇帝本紀》,是因為在當時人心中「帝」比「皇」重要,司馬遷這樣做是為了貶低嬴政,關於這一點,筆者有一些不同看法,以下為筆者的考據觀點。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由於他取消了「諡號」制度,所以司馬遷沒法用他的諡號作篇名,如果用《秦始本紀》作為篇名,我們會感到很奇怪,這個篇名讓人覺得不像是在給人作本紀,為了節省,只能取用「秦始皇」三字了。對於漢文帝、漢景帝,司馬遷只是用了他們的諡號中的「孝文」「孝景」,而把「皇帝」二字都省略了,因為我們看到「孝文」「孝武」就知道是誰,所以沒有必要再浪費多餘的字。
  • 天吶,我連祖先叫什麼都不知道了?
    秦王嬴政,姓嬴,名政。這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們一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卻有不同意見,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反覆強調,我們秦大大應該是姓趙,名政,也就是趙政。這又是為何?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秦始皇的姓名是嬴政,沒想到竟然叫錯了。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們不妨先搞清楚幾個概念。
  • 秦始皇死後,他後代都死光了嗎?紛紛改名換姓,死也不敢姓「嬴」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社會發生了一次巨大變革,秦國幾代君王勵精圖治,終於在秦王嬴政在位期間,橫掃六國合併天下,秦始皇自詡功蓋千古,無人能及,命人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開啟了封建統治時代。
  • 《大秦賦》少了「奇貨可居」,那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誰?
    但然也許導演組考慮到了很多專家學者在秦始皇的勝負到底是誰這一問題上還有很大爭議,所以省去了《史記》中奇貨可居的這一段。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在李開元先生著的《秦謎》一書中有十分詳盡的考據講解,先來說說造成這個謎團的起因,這還是要從《史記》說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這段記載秦始皇是莊襄王和趙姬的兒子,並沒有對嬴政的身世做出任何質疑,但在另一篇《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卻詳細地講述了子楚如何索姬,呂不韋如何贈有孕之女,說明嬴政應當是呂不韋的兒子。
  •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專家用現代科技復原後,原來古人長這樣?
    如今21世紀的科技已相當先進,尤其電腦、網絡技術比以前那簡直有了飛躍。比如IT高手可根據資料來用計算機技術高度還原人的樣貌。有了這種技術就讓人看到了還原歷史名人樣貌的希望,畢竟像古代美男潘安、美女楊貴妃等人的樣子早就讓人想一睹風採了。
  •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嬴異人?呂不韋?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這不但成為歷史上一個撲朔(shuò)迷離的公案,還是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照理說,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那麼重要嗎?有,非常重要。因為秦始皇可是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啊!統一中國的意義,那是不必言說的。假如秦始皇不是姓嬴的,那可不得了了,原來兩千多年前,並非秦國收拾了六國,而是秦國被六國搞啦!
  • 和少年帝王秦始皇談戀愛的小說合集 |「天下七王,秦王最美」
    不要基於誤解對秦始皇嬴政有任何偏見,他真的可!!媽媽是正史裡記載的絕世大美人,自己身高換算過來有一米九五,文武全才!入股不虧啊朋友們!!!!今日五本!一本bl已標註,雖是秦朝背景,但故事線和歷史頗有不同哦~No、1《論如何刷負秦始皇的好感度》
  •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 講述嬴政的奮鬥故事
    用影像藝術來展現這段塵封已久的壯麗史詩,喚醒人們對遙遠的先秦的記憶,於《大秦賦》而言,還不夠,我們為這部劇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們心中的那股勁兒,那是兩千多年來先人們傳下來的,是我們血脈裡與生俱來的,是願為國家慷慨赴死的豪情,也是「天涯靜處無徵戰,兵氣銷為日月光」的理想,這是全劇的魂,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