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大陸架上,除了俄羅斯,最具影響力和規模最大的國家就屬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了。在這些國家中,還夾雜著一些「小」國家,這些國家因為太小,以至於地圖上都無法標記。所以它們通常先用數字標記表示,然後再做注釋。代表性的袖珍國家有梵蒂岡、聖馬利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安道爾、馬爾他和盧森堡。這些國家歷史悠久,很少發生戰爭。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些國家能夠一直存在,沒有被佔領呢?
首先要說的便是梵蒂岡,因為這個國家太厲害了。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前,梵蒂岡不過只是羅馬城的一部分。在成為國教之後,這個地區便成為了教皇所居住的地方,那些極其華麗的教堂都在這兒修建,這兒也逐漸成為了基督教徒朝聖的地方。它繼而得以影響整個羅馬帝國。當時羅馬帝國是歐洲最大,而且唯一的帝國。整個帝國環繞著地中海,是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然除了歐洲北部,那兒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仍然由部落統治,到處發生著打鬥和搶掠。
那國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意思就是羅馬皇帝承認、接受基督教。把他們認作是上帝的使者,而皇帝相對來說只是世俗中的統治者。如果你想成為皇帝,必須先要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那麼為什麼羅馬帝國的皇帝非要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呢?因為當時的基督教是很多貴族為了自己地區人民的穩定而不得已接受了這個教派。在這個層次上,統治階級為了帝國的穩定,為了更好地控制人民的思想才接受了它。當時,政治與宗教的結合是必然選擇。
那麼會不會有人試著推翻他呢?有,當然有!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發現他已然成為了一個精神巨人,普通民眾對此深信不疑。而貴族階層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說皇帝偏要不信,想靠武力來推翻它,對不起,準備下臺吧。為什麼?因為如果你皇帝不相信,我就會用大眾信仰的力量來推翻你,然後找一個相信我的或我直接自己做皇帝。這樣就導致了貴族階層和基督教成了相互使用的工具。雙方都成了「我為了自己也要相信對方」的處境。
後來,羅馬帝國被北方來的德國人打敗並分裂。德國人也認為宗教是一個好工具,於是他們自己也假裝相信,因為不信沒辦法啊!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不能控制、管理和馴服普通民眾。於是乎,基督教的影響才得以遍及整個歐洲。為什麼?因為貴族階層們認為這是治理和管理人民的好工具。
那麼當時歐洲的精英階層是哪些人呢?事實上,所謂的精英主要就是各個民族和部落的領袖。在移民、戰爭、融合的過程中,這些部落首領逐漸意識到了民眾們的精神需求。為了維持他們自己的地位,接受這個教派又何嘗不可呢?這導致了中世紀大多數歐洲人都信仰基督教,從而也使教皇得到了異乎尋常的力量。如果你想成為國王,你就必須接受我的洗禮,並認同我。否則,我就會蠱惑人民抵抗你,推翻你。所以在中世紀,羅馬教廷在歐洲就是唯我獨尊。
直到現在,梵蒂岡依然存在。為什麼?因為從中世紀到近代,再到現代。在歐洲,基督教一直是歐洲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殖民的最佳工具。在獨立戰爭之後,它也成為了一個國家。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國家。
是的,我之前一直在談論梵蒂岡,因為梵蒂岡是如此的特殊。那其他袖珍型的國家又如何呢?事實上,我們可以查一下當今世界上這些小國的全稱。有許多都是叫什麼什麼「公國」的!而所謂的公國並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是一個家庭自治的國家。它在自己的領域內擁有高度的自主權,並擁有自己的軍事、行政和財政權力。
例如,盧森堡被稱為盧森堡大公國,列支敦斯登被稱為列支敦斯登公國、安道爾公國。為什麼都有一個「公」字呢。這個概念是什麼?事實上,在歐洲教皇權力的時代,你想成為國王,首先要得到部落首領和貴族的認可和推薦,然後再得到教皇的支持。否則你不能成為國王。即使當上國王后,也是出了自己的地盤,就沒啥別的權利了。想要發動戰爭時,你必須首先徵求部落貴族和首領的意見,然後在戰鬥前向教皇匯報,以求他的同意。這一點也不像古代中國,皇帝想要打就可以馬上打。
為什麼有這麼多袖珍國家?或者回溯到中世紀,當基督教被統一時,國王被教皇認可並把他的領土分給了他的兄弟和親戚。於是公爵的頭銜出現了。我們東方人不知道的是,一些王室成員為了自己的領土利益而聯姻。從那時起,無論歐洲怎麼打,控制整個歐洲的始終是這些頂尖的精英。無論是德國、英國還是法國,都是有著血緣的親戚,高端的精英貴族總是佔據著歐洲大陸架。只要你是教皇承認的貴族,你隨便去哪個國家當國王都是沒有異議的。所以就常常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別國的皇室斷了代,然後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做起了國王。這例子多的數不勝數……
而公國的形成,因為它是祖先的兄弟留下的血親,你還有臉去打嗎?再說,別人的資源也不多,就佔著一塊小小的封地,還投降承認你很強大,畢竟還有血緣關係。在更高的層次上,大家都屬於一個教派,教皇還在看著你呢!你還要趕盡殺絕?近代以來,隨著民主自由萌芽的出現,法國大革命和獨立運動開始了。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應運而生。事實上,不管你是德國、法國、英國,包括美國在內,不管他們怎麼鬧,其實,他們都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念,那就是讓基督教的觀念統治整個世界。清朝第一位歐洲使節提出的四項要求,最後一項就是允許在中國傳教。
回想起來,那這些小國為什麼能一直活到今天?要礦產沒礦產,要資源沒資源,到底是靠著什麼存活呢?事實上,這些國家其實並不是像表面上那樣在銷售旅遊產品什麼的,這很難滿足這些小國的胃口。其實,這裡就是一個法外之地。而法外之地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銀行業發達。因此,這裡就成了國際黑錢和洗錢的重要場所,這其中的利潤可大著呢。
歐洲強國想摧毀他們嗎?當然肯定想。然而,現如今可不是由你一個人說的就算的,尤其是歐洲這麼多國家。在這樣複雜的血緣關係下,必須承受很大的壓力。什麼壓力?我就不多說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差不多就是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