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愛情公寓5》的開播,「抄襲」這一看似嚴肅的名詞又被抬了出來。大家都知道《愛情公寓》抄襲美劇,可是其熱度卻依舊不減。這是否是國人對抄襲這一問題並不看重?
抄襲的作品為何比原作還要火?
抄襲在我理解裡,是指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對原作內容進行挪用、刪改。某種意義上來說抄襲其實是對原作內容的再創作,但沒有經過授權便觸犯了原作的利益。
本身原作內容經過再創作後,必然比原作要優秀幾分,所以更受歡迎也不是沒道理。
還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原創創作者通常都沒錢。搞原創的沒錢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沒錢意味著,自己作品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廣,得不到推廣就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更窮。
更現實的是與其搞原創,「再創作」的方式似乎更方便,成本也更低,這就致使很多原創作者迫於生計也「投靠敵營」,此消彼長之下抄襲變得更加猖獗。
中國抄襲「由來已久」
中國文學史素來有運用典故的習慣,並且比外國文學運用典故要多得多。並不是說運用典故是一種抄襲,但運用典故這一方式還是致使很多人對自己的抄襲行為認識不當。
而且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抄襲已成習慣,論文查重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為了制止抄襲?
細數中國抄襲史,就算不論典故,真正的抄襲也是由來已久,在明代就有一位抄襲、盜版的「大作家」,相信對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研究比較深的都已經知道了,當然不是說的吳承恩先生,而是其「後輩」餘象鬥。說到餘象鬥,不得不感嘆他是一個奇才,不僅通過「借鑑」《西遊記》創作了《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並且攬《西遊記》為己用,整編創作出《四遊記》合集,並且大受歡迎。
而到了現代,各行各業的抄襲也是各位名人「發揚光大」。文學界有「著名作家」郭敬明、「著名網絡作家」唐七公子;音樂界有「著名音樂人」大張偉、「2019最受歡迎女音樂人」花粥。
現在自媒體中也是存在大量抄襲現象,並產生一個專屬名詞「偽原創」。還有遊戲界和影視界等就不一一細說了。
大眾對抄襲的態度
儘管大多數人對抄襲都持反對態度,網絡輿論也是一邊倒,但是抄襲還是如此猖獗,這又是為何?
首先很多人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支持了抄襲,畢竟在原作不知名的情況下,抄襲作品大火之前很難被人察覺抄襲,這也就是大部分很火的作品才會被暴抄襲,而在其大火之前卻沒人出聲的原因,也是很多抄襲作品所擁有粉絲最常用的辯解內容。
其次抄襲作品確實優秀,如前文所述,抄襲作品在經過再創作之後,比原作更加吸引人,很多人儘管反對抄襲,但還是有滋有味的看著抄襲作品,有的人甚至在網絡批判完抄襲之後,轉眼就打開某抄襲作品看了起來。
抄襲在不少人眼中始終是一塊大蛋糕,不僅成本低且暴利,並且原作創作者大多沒錢沒勢,很少有人會將其告上法庭,就算被告上法庭,在巨大利潤之下,那些對原創作者的賠償也僅僅是九牛一毛、無關痛癢。
因此儘管我們反對抄襲,在網絡上如何痛罵抄襲者,抄襲者所受的僅僅是那麼一點點賠償金和一些輿論壓力而已。
戲說抄襲
為何說是「戲說」抄襲?大部分人在網絡上談論抄襲都是進行抨擊,並且嚴肅化,但抄襲似乎並沒有那麼嚴肅。
儘管抄襲不可取,但不得不說抄襲作品也是對原作的一種推廣,只要原作者發聲,原作品也會迎來一波熱度。並且大部分抄襲作品都比原作更優秀,將更好的內容呈現給了公眾。
因此我們不如將反對抄襲的觀念輕鬆化,潛移默化的將抄襲之風改變。
想要制止抄襲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建立人們的授權意識,在挪用他人作品時先得到授權,再進行再創作。
只是想要真正杜絕抄襲,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