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增4大方面納稅籌劃方法(附:案例分析)

2020-12-17 中匯信達

房地產開發企業以開發、建設、銷售房地產為主營業務,土地增值稅是其主要稅負之一。土地增值稅是指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取得增值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土地增值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增值多的多徵,增值少的少徵,無增值的不徵,最低稅率為30%,最高稅率為60%。

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增值額小,計稅額就小,適用的稅率也低,土地增值稅稅負就輕。因此,土地增值稅籌劃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土地增值稅的稅率特點及有關優惠政策,控制增值額,從而適用低稅率或享受免稅待遇。

第一方面:開發方式的納稅籌劃

(一)合作建房

稅法規定:對於一方出地,一方出資金,雙方合作建房,建成後按比例分房自用的,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建成後轉讓的,應徵收土地增值稅。

根據稅法規定,企業可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實現雙贏。假如A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某市繁華地段擁有一塊土地,擬與B實業公司合作建造辦公大樓,資金由B實業公司提供,建成後按比例分房。對B實業公司來說,分得的辦公樓不含土地增值稅,會降低購置成本。對A房地產開發公司而言,作為辦公用房,不用繳納土地增值稅,可節約大量稅負,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樣就實現了出資方和房地產企業的雙贏

(二)代建房

稅法規定:代建房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代客戶進行房地產開發,開發完成後向客戶收取代建收入的行為。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雖取得了一定收入,但沒有發生房地產權屬的轉移,其收入屬於勞務收入性質,故不屬於土地增值稅的徵稅範圍。

根據稅法規定,如不採用代建房方式開發,則房地產屬於該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時既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又要繳納營業稅。房地產開發企業可利用代建房方式減輕稅負,但前提是在開發之初就能確定最終用戶,實行定向開發,從而避免開發後銷售繳納土地增值稅。

第二方面:扣除項目的納稅籌劃

(一)利用利息支出的扣除規定

稅法規定:房地產企業的利息支出,納稅人能夠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並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利息允許據實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按商業銀行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即:

可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5%以內

納稅人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開發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機構貸款證明的,房地產開發費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與房地產開發成本之和的10%以內計算扣除,即:

可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10%以內

根據稅法規定,房地產企業據此可以選擇:如果企業預計利息費用較高,開發房地產項目主要依靠負債籌資,利息費用所佔比例較高,則可計算應分攤的利息並提供金融機構證明,據實扣除;反之,主要依靠權益資本籌資,預計利息費用較少,則可不計算應分攤的利息,這樣可以多扣除房地產開發費用。 

假設某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一個房地產項目開發,為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支付金額300萬元,房地產開發成本為500萬元。 

如果該企業利息費用能夠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並提供金融機構證明,則其他可扣除項目=利息費用+(300+500)×5%=利息費用+40(萬元)  

如果該企業利息費用無法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或無法提供金融機構證明,則其他可扣除項目=(300+500)×10%=80(萬元)。  

對於該企業來說,如果預計利息費用高於40萬元,企業應力爭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並取得有關金融機構證明,以便據實扣除有關利息費用,從而增加扣除項目金額;反之同理。

(二)利用代收費用併入房價減少稅基

稅法規定:對於縣級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售房時代收的各項費用,如果代收費用是計入房價中向購買方一併收取的,可作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計稅,在計算扣除項目金額時,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許作為加計20%扣除的基數;如果代收費用未計入房價中,而是在房價之外單獨收取的,可以不作為轉讓房地產的收入。相應的,在計算扣除項目金額時,代收費用就不得在收入中扣除。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不動產時,經常要代其他部門收取一些諸如城建配套費、維修基金等費用。目前,納稅人有兩種收取方式:

一是將代收費用視為房產銷售收入,併入房價向購買方一併收取;

二是在房價之外向購買方單獨收取。

第三方面:銷售的納稅籌劃

(一)設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  

通過控制和降低房地產的增值率來減輕稅負的方法,其局限性在於往往要求企業制定稍低的價格,而扣除項目的提高也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約。若企業將自身的銷售部門分離出來,設立獨立核算的房地產銷售子公司,先將房地產銷售給予公司,子公司再將其對外銷售,在向子公司銷售房地產的時候可以將增值率控制在20%以內,這樣這個環節就可以免徵土地增值稅,而只就對外銷售徵收土地增值稅

(二)將銷售與裝修分開核算

在現實中,很多房地產在出售之前已經進行了簡單的裝修和維護,並安裝了一些必備的設施。如果將房地產的裝修、維護以及設備的安裝作為企業單獨的業務獨立核算,則可以一舉兩得:

一是可以合法地降低房地產的銷售價格,控制房地產的增值率,從而減輕企業所承擔的土地增值稅負擔;

二是原本計入房地產價格的裝修、安裝等業務收入需要按照5%的稅率計算繳納營業稅,分開核算後適用3%的稅率。  

(三)確定適當的房地產銷售價格

房地產銷售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房地產收入的增減,在確定房地產銷售價格時,要考慮價格提高帶來的收益與不能享受優惠政策而增加稅負兩者間的關係。目前房價飛漲,公司是否應該跟著提高住宅的售價呢,是不是房價越高企業的利潤越大呢?  

對於普通住宅的房價,因為當增值率不超過20%時,可以免徵土地增值稅。提高房價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但必須保證增值率不超過20%;對於豪華住宅,雖然沒有免稅政策,但還是有漲價的空間。當然,應該仔細地測量這個空間,如果房價漲過了購買力,就會造成房產空置。  

企業在確定房價時應該仔細測算利潤率,結合市場的承受能力,再決定升價與否,升多少或降多少才能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第四方面: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稅法規定: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額沒有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免予徵收土地增值稅。納稅人既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又進行其他房地產開發的,應分別核算增值額;不分別核算增值額或不能準確核算增值額的,其建造的普通標準住宅不享受免稅優惠。  

根據稅法規定,這方面納稅籌劃的關鍵就是通過適當減少銷售收入或增加可扣除項目金額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控制在20%以內。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

一是可以免繳土地增值稅;

二是降低了房價或提高了房屋質量、改善了房屋的配套設施等,可以在目前激烈的銷售戰中取得優勢。但是如果沒有控制好普通住宅的增值率,就會出現多繳稅的情況。

例如:某房地產開發企業,2008年商品房銷售收入為1.5億元,其中普通住宅的銷售額為1億元,豪華住宅的銷售額為5000萬元。稅法規定的可扣除項目金額為1.1億元,其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項目金額為8000萬元,豪華住宅的可扣除項目金額為3000萬元。根據土地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增值率=增值額÷扣除項目金額×100%=(收入額-扣除項目金額)÷扣除項目金額×100%  

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係數

方案一:普通住宅和豪華住宅不分開核算  

增值率=(15000-11000)÷11000×100%=36%  

應納稅額=(15000-11000)×30%=1200萬元  

方案二:普通住宅和豪華住宅分開核算,但沒有控制好增值率,使其超過了20%,則:  

普通住宅:

增值率=(10000-8000)÷8000×100%=25% 

應納稅額=(10000-8000)×30%=600萬元  

豪華住宅:

增值率=(5000-3000)÷3000×100%=67%  

應納稅額=(5000-3000)×40%-3000×5%=650萬元  

兩者合計為1250萬元,此時分開核算比不分開核算多支出稅金50萬元。這是因為普通住宅的增值率為25%,超過了20%,還得繳納土地增值稅。但如果能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控制在20%以內,則可大大減輕稅負。控制普通住宅增值率的方法是降低房屋銷售價格,銷售收入減少了,而可扣除項目金額不變,增值率自然會降低。當然,這會帶來另一種後果,即導致銷售收入減少,此時是否可取,就得比較減少的銷售收入和控制增值率減少的稅金支出的大小,從而作出選擇。

假定上例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項目金額不變,仍為8000萬元,要使增值率為20%,則銷售收入從(a-8000)÷8000×100%=20%中可求出,a=9600萬元。此時該企業共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為650萬元,節省稅金600萬元,考慮減少的400萬元收入後仍可節省200萬元稅金。  

假定上例中其他條件不變,只是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項目金額發生變化,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限制在20%,那麼可扣除項目金額從(10000-b)÷b×100%=20%,等式中可計算出,b=8333萬元。此時,該企業僅豪華住宅繳納650萬元土地增值稅,可扣除項目金額比原可扣除項目金額多支出333萬元,稅額卻比不分開核算少繳納550萬元,比分開核算少繳納600萬元。淨收益分別增加217萬元(550萬元-333萬元)和267萬元(600萬元-333萬元)。

增加可扣除項目金額的途徑很多,但是在增加房地產開發費用時,應注意稅法規定的比例限制。稅法規定,開發費用的扣除比例不得超過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總和的10%,而各省市在10%之內確定了不同的比例,納稅人需注意。

相關焦點

  • 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與案例分析
    因此,甲公司在土地增值方面也構成偷稅,應予補稅和罰款。  乙公司向甲公司原股東支付股權交易價款時,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應予罰款。  該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1、稅法中關於企業重組中流轉稅、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往往是即時徵稅還是遞延徵稅的規定,而不是應稅或免稅的規定,故納稅籌劃的著眼點一般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 稅收籌劃是什麼意思?稅收籌劃案例分析2020!
    在很多行業裡面,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很多企業都會開展稅收籌劃方案。但是對於很多公司這些依舊屬於全新的項目。對其的信任度也並不高。那麼稅收籌劃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來來看看稅收籌劃案例分析2020吧!
  • 54個企業納稅籌劃方法案例精講與分析,參考價值極高!收藏下載
    今日乾貨分享:54個企業納稅籌劃方法案例精講與分析,參考價值極高!收藏下載哦!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1、利用納稅人身份認定的避稅籌劃2、利用附加減除費用的避稅籌劃4、股權欲轉讓,稅收細籌劃
  • 淺談會計處理方法與納稅籌劃
    三、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與納稅籌劃   1.存貨計價方法   存貨計價的不同方式,直接影響銷貨成本和期末存貨價值,進而對所得稅及盈虧情況造成很大影響。使用存貨計價方法,要結合環境及價格波動等相關因素來實施。實行條件是比例稅率時,要充分全面分析市場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
  •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方法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方法有哪些?4、私營公司的捐贈與個人捐贈結合進行籌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私營業主熱心公益事業。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
  • 納稅籌劃與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 中國稅務網
    納稅籌劃主要是指在國家政策的許可範疇內,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立法導向,通過對籌資、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進行合理的事前籌劃和安排,取得「節稅」效益,最終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經濟活動。     我國的各種稅種的籌劃與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有著密切的聯繫,尤其在對所得稅進行籌劃時,受其影響最為明顯。
  • 2021納稅籌劃方法有哪些?
    2021,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可以採用如下幾種方法:2021納稅籌劃方法有哪些?1. 利用不同經濟性質企業的稅負差異進行納稅籌劃。如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額差異、計算機軟硬體生產企業實施增值稅「回徵」規定等,都為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性。
  • 共享會計師財稅籌劃之基於消費稅的納稅籌劃7
    共享會計師每周一篇的納稅籌劃系列專題分享時間又到了,今天給大家分享基於消費稅的納稅籌劃方案7,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7.多品種兼營行為的納稅籌劃納稅籌劃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納稅人多品種兼營了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銷售數量;未分別核算銷售額、銷售數量,或者將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組成成套消費品銷售的,從高適用稅率
  • 關於採用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納稅)籌劃的思考
    摘要:通過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分析,比較與之相適應的籌劃辦法。並重點就新企業所得稅法頒布後關於採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式籌劃的特殊情況進行了思考。顧名思義,就是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對稅收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籌劃,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儘量少繳稅,使其為企業帶來經濟上乃至其他方面的效益。   納稅籌劃根據所籌劃的稅種、籌劃的目的不同,有很多的方法。
  • 納稅創新︱冷星:納稅籌劃的使命
    在與以上單位溝通回復過程中,我整理了幾個主要問題,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 1、現在到底是不是納稅籌劃的「紅利期」?作為一個從事納稅籌劃工作超過25年的專業人士,我必須如實地告訴大家,我們當前的納稅籌劃事業是面臨多重「困境」的,納稅籌划行業面前的道路絕不是一條光明坦途。
  • 案例分析企業所得稅的稅務籌劃怎麼做?
    下面,會計實操小編就帶著大家來分析一下企業所得稅的稅務籌劃。方案一:企業可以採用改變納稅人的身份來進行減少稅負。因為針對居民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但是部分非居民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0%。稅率的降低意味著稅額大幅度的減少。
  • 新準則下壞帳準備的財稅處理及納稅籌劃
    壞帳準備的計稅基礎為0  累計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為0  遞延所得稅資產餘額0.3萬元應該全部衝回  應交所得稅=[10-(3-0.3-1.5)]*25%=22000(元)  借:所得稅費用   25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2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3000  納稅籌劃案例分析
  • 共享會計師財稅籌劃之基於消費稅的納稅籌劃11
    上次學習了基於消費稅的包裝物納稅籌劃,今天給大家分享基於消費稅的包裝方式的納稅籌劃方案11,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10.包裝方式的納稅籌劃納稅籌劃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銷售數量。未分別核算銷售額、銷售數量,或者將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組成成套消費品銷售的,從高適用稅率。
  • 餐飲企業稅收籌劃案例有哪些?
    在餐飲企業經營期間,為了收入最大化,很多餐飲企業都有稅收籌劃的吸引力。因此,我想了解一些餐飲企業的稅收籌劃案例。一般來說,餐飲企業的納稅籌劃案例因企業選擇的籌劃方法不同而不同。具體來說,它可以分為以下兩類:1。
  • 本以為王會計遊手好閒,沒想到納稅籌劃爐火純青,不愧年薪50萬
    本來我以為,王會計肯定是關係戶,在財務部倚老賣老而已,直到最近成立分公司……老王會計為分公司做的納稅籌劃籌劃方案,簡直爐火純青!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將來肯定能為公司節省每月不止20萬的開銷!幾經努力,終於向老王會計請教到了納稅籌劃的精髓,整理了一下,給大家一起學習。
  • 高校教師工資外收入納稅籌劃操作,李芳芳
    高校教師工資外收入納稅籌劃操作李芳芳(湖北師範學院 財務處,湖北 黃石 435002)【摘 要】本文從維護教師切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主要對教師工資外收入進行納稅籌劃分析,包括勞務報酬所得籌劃、稿酬所得納稅籌劃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納稅籌劃三大方面,以達到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內有效地規避稅收風險
  • 杭州3月面授:籌劃敗局與常見節稅誤區及解決方案
    但由於我國稅收法規體系的複雜性、嚴謹性,財務人員對相關法規理解的偏差以及企業業務活動及業務背景的多變性給企業的稅務安排(籌劃)帶來巨大的難度,不當的安排(籌劃)不僅不能為企業節稅,反而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及稅務風險。   本課程將以實戰派納稅籌劃專家黃德漢的實務親歷,通過對近年來,尤其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出現的稅務安排(籌劃)失敗案例與常見的節稅誤區進行深度分析。
  • 稅務籌劃怎麼做?256個最新稅務籌劃案例分析,幫你精通稅務籌劃
    從比較寬泛的定義來看,企業主每一個商業決定,都會涉及到稅務籌劃的內容,每個決定的背後,都會涉及到稅務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所以我們說,稅務籌劃是新時代財務人必須學會的事情!今天就把整理出來的稅務籌劃案例分享給大家。
  • 2020最新建築業納稅籌劃(含流程和方法、計算公式)乾貨收藏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份最新整理的建築業的納稅籌劃,裡面包含了所有納稅籌劃所表現出來的情況,裡面都有很詳細的說明,以及處理方法和流程,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使用就可以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希望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想獲取本文的詳細電子版的朋友,請一定要看文末,還有最新最全的建築行業資料。
  • 關稅的納稅籌劃
    三、利用關稅的完稅價格進行納稅籌劃  如前所述,關稅是對外貿易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稅種。從稅務籌劃的角度觀察,關稅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稅種,稅負彈性較小:在稅目、稅基、稅率以及減免稅優惠等方面都是規定得相當詳細、具體,不像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那樣有那麼大的伸縮餘地。  關稅彈性較大的是完稅價格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