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9月7日上午9點左右,隨著14輛大巴列隊駛進美麗的蓮青山南麓,滕州市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迎來了800餘名滕州市二實小學生,也開啟了自己的嶄新徵程。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當今社會,學習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灌輸,重體驗、強實踐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聲音」。作為我市首家、也是棗莊市首家民辦公助大型綜合實踐教育基地,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始終深耕「行知」文化,正在逐步將「自得其樂,幸福一生」的育人願景變為美好現實。
特色秘密之一
打破空間局限,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
何為綜合實踐活動?簡而言之,就是研究性學習,也稱探索式學習。即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特點和教學需求,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在動手做、做中學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知識、體悟生活、收穫成長,也稱「第二課堂」。
傳統教育教學方式,是以課本知識為主,老師講授為主,學生體驗較少。在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教與學的方式從課堂延伸到了戶外、自然,教師更多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動手中體驗。
「哇,太神奇了!」在欣欣向榮的實踐基地內,各個綜合實踐課的教室裡,不時傳出學生們興奮的笑聲、愉悅的交談聲。富有傳統特色又蘊含現代理念的綜合實踐課,一次次把學生們帶入動手創新、收穫新知的激動裡、喜悅中。
比如活字印刷室內,同學們在了解了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歷史後,就可以按照操作流程開始體驗活字印刷術的整個過程,認知也從被動的聽講寫作業,變成主動的求知、動手、探索。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的流程更加凝聚他們的專注力,認真地把字模一個一個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
木工操作室內,在了解了木頭是如何從一顆種子長成一株大樹,最後經過工人的砍伐、修鋸才能得來之後,每個學生都分到幾塊屬於自己的木頭,然後根據剛剛學來的木工知識,拿起刨子鑿子等工具,開始沉浸入挖、鑿、修等工序,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領略源自古老傳統文化裡的卯榫結構,最後興奮地推出屬於自己的第一件木製作品魯班鎖……
「打破空間局限,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整個過程融學習為探索,融探索為實踐,極大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心、創造力和想像力,拿出來的作品雖然算不上完美,但卻讓他們愛不釋手,因為這是自己動手完成的啊!」第二實小華晨校區校長胡勤芝微笑著說。
如何讓綜合實踐路上的風景更富有育人內涵,讓「第二課堂」更讓學生心嚮往之?實踐基地運營部長、活動總策劃總指揮李勤國表示,實踐基地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合作,而非競爭,讓孩子們在支持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在實踐中領悟行知合一,做快樂的自己。
特色秘密之二
聚焦核心素養,為孩子打造「活力課堂」
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體悟到「探索」和「實踐」的快樂?課程部總負責人秦敏校長透露,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最有效的途徑。
「核心素養」是當前的教育熱詞,它不是一般的解題能力、答辯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素質,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複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
「小學階段,是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啟蒙期』。」秦敏介紹道,主要涉及三個領域,即「道德」「能力」「情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實踐基地摸索出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為:能健體會學習、能友善會動手、能獨立會思考、能感恩會合作。基於這樣的認識,實踐基地積極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的路徑和方法,秉承「三生合一」的思維理念:即生活、生態、生產相結合,以打造立足本土、特色鮮明、門類齊全、可持續優化的課程體系為目標,課程開發以《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及STEAM教育理念為理論指導,立足鄉土鄉情,深挖基地特色,從食育文化、手工藝製作、自然探索、職業體驗、戶外拓展、勞動實踐等幾個方向,建構地區特色鮮明、深受學生喜愛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
其中包括食育類的紙杯蛋糕、曲奇餅乾、月餅、菜煎餅、石磨豆腐等;農業活動體驗類的中草藥手工皂、中草藥香包、艾條製作、蜜汁山楂丸等;手工藝類的陶藝拉胚、紫砂壺、草編筐、扎染、蛋雕、魯班鎖等;高新技術類的航模飛機、趣味編程、水火箭、格鬥機器人、乾冰秀等;素質拓展類的打地鼠、團隊風火輪、急速60S、穿越時空門、坦克大戰等;軍事體驗類的真人CS、飛奪瀘定橋、無線電測向、手榴彈練習等;趣味球類的真人桌球、迷你高爾夫等一百餘門課程。讓孩子們充分釋放天性,在學中玩、玩中樂、樂中悟。
「我們要打造的就是『活力課堂』,讓孩子們在這裡真正釋放自己,高高興興、徹徹底底地玩一回!」秦敏說。
這場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生活性及自然性為一體的實踐活動,有效實現了校內外、課內外無縫銜接,給學生補上「感受生活、感受社會、感受大自然」這重要的一課,促進學生「遇見最好的自己」。
特色秘密之三
關注個性成長,點亮生命無限可能
好的教育就是無痕跡的教育,能把枯燥的書本知識轉化成實踐,「第二課堂」的魅力正在於此。通過「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孩子們走向天高地闊的自然,感悟親手實踐的快樂充實,領略不同於課堂內的大美風光,見證成長路上的點滴變化,一個孩子的內心也因此變得更加寬廣、堅毅而柔軟。
「我做的水火箭發射成功了!」運動場上,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一枚枚「火箭」傲然出世,直衝雲霄。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太有意思了!原來做一雙吃飯用的筷子也不容易呢!」二實小學生劉秀林揮舞著自己親手打磨的筷子,開心地說。
穿越時空、橫跨地域,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未停止。正如李勤國所說,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價值和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生活理解力和創造力,以及直面生活問題的態度和情懷。
據介紹,滕州市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由「華晨教育」旗下棗莊秋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場館面積8500餘平方米,可以滿足1200人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生活服務,是滕州市以開展中小學新型勞動實踐教育及STEAM教育為主業的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
在實踐活動中,基地從活動前、中、後3個節點,詳細做好活動方案、活動行程、活動資源包、活動環節、活動展示評價等方面的準備,保證每次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有序、身心愉悅、富有成效,讓學生通過「無邊界課堂」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專注於自我的發展,基地空間規劃以「三個服從」為指導原則,即服從服務於學生實踐需求、服從服務於課程建設優化、服從服務於基地長遠發展。按照「一地、兩址、八片區」的框架實施,「一地」即綜合實踐基地;「兩址」即以新型勞動實踐課程及生活保障為主的綜合區和以STEAM創客教育為主的教育中心;「八片區」分為自然探索區、「一畝塘」農耕體驗區、親子菜園、果蔬種植區、動物養殖區、戶外軍事拓展區、民俗遊戲體驗區、後勤生產區。
「在市教體局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指導幫助下,實踐基地秉承全市統一制定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指導性計劃,開啟嶄新徵程。」李勤國介紹,在《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生實踐活動安排表》上,緊隨二實小後面的有市實驗小學、第三實驗小學、第四實驗小學,以及荊河、北辛、龍泉、善南、東沙河五個街道和西崗鎮、級索鎮、龍陽鎮、洪緒鎮、張汪鎮、柴胡店鎮、大塢鎮、界河鎮等鄉鎮的六十餘所學校,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安排到了明年暑假前。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基礎教育變革已經到了深水區,要明確教育培養什麼人,要知道教育的方向,轉變觀念、關注學生,給每個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所學校成為家長、孩子樂意去的學校。」「華晨教育」董事長李華晨在談及自己做教育的情懷時,一往情深地說。
大道至簡,雲水無形。正如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研究的芬蘭教育所推行的教育哲學:當每一個人都是幸福的普通人,都在做最好的自己,這個國家一樣具有競爭力。而這,也正是「華晨教育」一直追求的不變初心。(融媒體記者葉燕君/文渠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