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壽命問題自本世紀以來逐漸受到人類的關注,要知道,在早期人類的時代,當衣食住行的基本訴求還沒有在大多數人類領土上被滿足時,這個命題並不存在。在人類活動趨於安逸穩定之前,恐怕狂野的大自然讓早期人類體驗過『一千種死法』。
人類的壽命在那時的人類看來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造化和運氣,西方一些宗教學者認為這也是最初原始的宗教和信仰的行程原因之一。隨著人類文明城市化程度的初步加深,我們逐漸意識到,即使生活在和平時代,我們身邊的雙胞胎兄弟姐妹還是相差好多年死去,這就激起了人們對壽命的極大興趣。逐漸的,對於人類壽命的各類研究實驗,學科,學說自此在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展開。作為探索人類長生不老終極要義的敲門磚,人類壽命的秘密成了二十世紀的十大未解之謎。
「我們無法完全的從各個角度去討論人類壽命的影響因素,因為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太多諸如:睡眠、基因、性別、幸福指數、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用藥史的因素,涉及領域之廣,學科之綜合程度讓人汗顏。
大數據時代下鋪天蓋地的統計學家讓我們從各個有趣角度對壽命有了全新的認識,美國《自然》雜誌甚至在25年前統計了左撇子和正常人對比的壽命,令人驚訝的是左撇子竟然比正常人平均壽命少了將約3.7到8年。這個數據可能會讓著名左撇子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汗顏。
根據肯亞奈洛比大學報告統計,從1950年到2010年,熱帶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從41.6歲穩步增長到了64.4歲。同時期,熱帶地區的新生兒死亡率從16.1%降低到了5.8%(同時期非熱帶地區新生兒死亡率已經低至3.3%)。熱帶地區女性平均壽命普遍比男性平均壽命長,且此差距在近六十年間還在持續增長。1950年熱帶地區與非熱帶地區人均壽命壽命差為12.6歲,到2010年兩者差距已縮小到7.7歲。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壽命的計算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計算同時期出生的人的平均壽命,算法是這時期所有人的壽命總和除以人數。這其中也會包括死亡的新生兒,但大部分不會將流產兒作為新生兒死亡計算。
再來看一個有趣的反例,新加坡地處熱帶,根據2016年5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數據報告顯示,其國民人均壽命為83.1歲,位列全球第三(其中新加坡女性平均壽命為86.1,整整比男性平均壽命多出了6歲)。反觀提到寒帶人們通常最先想到的戰鬥民族俄羅斯,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其男性平均壽命只有令人咋舌的64.7歲,女性平均壽命76.3歲,綜合平均壽命為70.2歲。戰鬥民族不負其名,男性平均比女性少活約12年,這在中國已經是差了一輪。
俄羅斯的寒冷讓人們從很久之前就保留了釀酒,喝酒,並喝高度數的酒的習慣,這在寒冷的地方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但即使僅對比新加坡和俄羅斯的女性平均壽命,相差仍然接近十年。
總結以上,我們得出的結論粉碎了寒帶人比熱帶人長壽的觀念。我們經常聽到長者感嘆,有的人抽菸喝酒一輩子還長壽,有人一輩子菸酒不沾熱愛運動卻早早離開人世,到最後好像一切所謂的長壽秘訣都是空談。的確,基因對人類壽命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容小視的,但是後天的生活習慣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幫助人類延年益壽呢?我們接著看……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除廢物。很多人不愛運動,喜歡久坐,血液循環會慢,血管裡面的垃圾無法排出,在血管壁上逐漸堆積起來,加速血管老化進程。
香菸中的尼古丁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同時使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促發多種疾病。
長期高油脂飲食,容易增加血管中的血脂濃度,這種飲食也更容易造成高血脂,加快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據衛計委,我國8成家庭食用油用量都是超標的,建議食用油每人每天25-30克就可以。
高鹽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是我們眾所周知的,而血壓長期升高,會損傷血管壁,加速脂質在血管壁沉積。血管硬化一旦形成,血壓驟然升高,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破裂。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量別超6克。
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加速血管地硬化和堵塞。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長壽的目的。
願大家每天好心情,健康每一天!
來源綜合於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