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小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然而,因為某些客觀原因,小學生不願閱讀、不會閱讀的,大有人在。這時,我們該如何糾正和勸解呢?
小編認為,學生不願閱讀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興趣,更沒有恰當的閱讀方法。對此,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逐漸培養孩子愛閱讀、會閱讀的好習慣。
具體,小編從日常教學中,總結了幾點指導方法,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啟示。
一、營造閱讀氛圍
眾所周知,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學生閱讀具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它能促使學生跟隨他人一起堅持閱讀,以此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因此,家長也要注意閱讀氛圍的營造。
首先,家長可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閱讀有趣的書籍。故事書、漫畫書等都可以,以此在共同閱讀氛圍中,激發孩子閱讀興趣,進而奠定良好閱讀基礎,後續再閱讀一些深內涵書籍。事實證明,親子閱讀活動更利於孩子愛上閱讀。
二、提供方法指導
一個高效的閱讀方法,能幫助孩子更快達成閱讀目標,進而提升閱讀效率和自信。因此,家長與其時刻監督孩子閱讀,防止他走神兒,不如教會他閱讀方法,讓他自主閱讀學習。
而閱讀方法多種多樣,略讀、精讀、分角色朗讀、批註式閱讀、書寫讀後感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閱讀方法。對此,家長也可根據書本內容鼓勵孩子正確閱讀,以此更好理解書本內容,提升閱讀效率。
三、強化閱讀理解
閱讀,不是只簡單的看完書本,而是深入地理解了其中內容,與作者進行了深入對話交流。因此,閱讀理解同樣不可忽視。
對此,我建議家長朋友,在日常閱讀指導中,要鼓勵孩子談談個人閱讀理解。如,讀完一個小故事後,讓他們說一說,這個故事的內容,以及明白的道理。這樣的閱讀理解,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是小孩子閱讀的重中之重。
四、重視閱讀評價
有效的閱讀評價是閱讀學習的重要保證,是調動孩子閱讀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如果,孩子在閱讀結束後,家長和老師能給予一個客觀的閱讀評價,並能有效幫助孩子明晰閱讀的優點和不足,並及時做好改正,為後續閱讀奠定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能一個「好」字貫始終,還需要客觀指導不足,促進學生改正。當然,評價還是以激勵為主,千萬不能打擊孩子閱讀積極性。
除了以上指導方法外,我建議,家長也可為孩子制定一些閱讀計劃,並設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以此幫助學生閱讀字數較多的整本書,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