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效率,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一、啟發想像,讓學生思維飛翔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要善於藉助想像的橋梁,把作者的認識、感情、旨意和意境等傳導給學生外,還要鼓勵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認真體會作者深奧之筆和作品的深刻寓意。低年級學生的想像力比較豐富、獨特,充滿了創造色彩和靈性。可精心選擇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或是文本中的空白點,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讀寫結合,使之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例如《雪地裡的小畫家》一課,引導學生憑藉文字,藉助畫面,展開想像,想一想小動物快樂玩耍的情景,說一說還有哪些「小畫家」,會畫些什麼,並把它寫下來。既補充了課文的內容,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想像能力。
二、創設情境,感受閱讀樂趣
低年級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符號本身較為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由於小學生韌性差,閱讀中遇到一點挫折,容易放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統編教材所選的課文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富有現代氣息。體裁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韻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當學生回答精彩時,要多鼓勵、讚賞,從而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讀書,把讀書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教學雙向性很強的藝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是根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使教師的「教」牢牢吸引住學生的「學」,讓學生的「學」和諧地促進教師的「教」。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讓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實踐中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富有實效,達到活躍而不失有序的效果,綻放出魅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