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太「狠」了!竟把杭州宋代名菜搬了出來,知道菜名的人...

2020-12-20 浙江電商網

  一部讓人垂涎三尺的下飯紀錄片

  《風味人間》

  昨天第三集了

  小編餓著肚子咽著口水

  心心念念盼著

  杭州菜終於登場亮相

  是個啥菜呢?不是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筍乾老鴨煲、油東東......是

  蟹釀橙

  小編迅速的想了一下,嗯!自己一定是沒吃過。

  但好像記得,這道菜曾經出現在G20杭州峰會晚宴菜單裡!

  蟹釀橙的來頭可一點不小,因為它是一道仿古菜,可以說是歷代優秀的杭州廚師,一點點將它從古籍中「復活」了。

  膏蟹蟹釀橙這道菜並不是今人用海鮮與水果做出的混搭,這道菜起源於南宋。

  在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蟹釀橙的製作方法:選黃熟的大橙子截去頂,剜掉肉瓤,留少許液汁,將蟹肉放進裝滿,再將頂蓋上,放進盆裡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鹽拌食,有酒、菊、香橙、螃蟹的風味,食之「既香而鮮」。

  這道蟹釀橙背後,還藏著一段鮮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從融合到歷史,從變革到傳承,很有「風味」範兒。

  從古籍裡復活的蟹釀橙

  1984年,杭州曾成立宋代古菜研究組,將眾多失傳菜餚復刻重新端上餐桌。蟹釀橙就是其中一道。

  當時董順翔不過二十出頭,在他印象中,老杭州的夢粱樓就有這道菜。上一輩廚師中,有人從追憶南宋都城城市風貌的著作《武林舊事》裡發現蟹釀橙,開始將其從筆墨紙張中「復活」,沿襲書中食材原料及烹飪手法,再融合當代人的飲食習慣,讓蟹釀橙重獲光彩,成為眾多國際場合、聯合國宴會上中國美食的一道代表菜餚。

  1993年,第三屆全國美食大賽第一次設置分賽區,拿到華東賽區金牌的,就是董順翔烹製的蟹釀橙。當時比賽有要求,一是食材要當地、當季,二是背後要有可以挖掘的歷史人文色彩。

  董順翔說,當時用蟹釀橙參賽其實是冒險之舉。第一,比賽評委分為南北兩派,南方廚師的菜品要由北方評委評判,他擔心酸甜口感是否能讓大家接受;第二,當時這類專業級的美食比賽講求刀工的精美,而蟹釀橙並未過多體現。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這道菜。在他眼中,蟹釀橙從選材到成品,整個烹飪過程體現的其實是「和」文化:食材融合、意境融合、滋味和諧,並在融合的表象下,催生出不吃過就難以想像的新滋味。

  蟹釀橙的食材,大閘蟹、美國臍橙、杭白菊、玫瑰米醋,均為常見之物。但橙肉怎麼挖、蟹肉怎麼配、米醋怎麼用、杭白菊怎麼加絕非易事,而是從古人開始傳承至今,一代代廚師復原、改良,從而融合出的勺間技藝,熟念於心。

  一道菜有四層口感

  說起蟹釀橙的製作,董順翔脫口而出:「先炒、再蒸。」

  但要想做好這兩步,中間則有許多道工序要進行。首先將臍橙開蓋,削掉頂部時要留一塊橙肉在上面;用勺子分離出橙子裡的果肉,但橙皮內部不能刮乾淨,得留出兩分;將橙肉分離出橙汁和果肉,必須剔除果肉中的筋脈;螃蟹清水煮熟,分離蟹肉、蟹膏、蟹黃;炒制蟹粉,用玫瑰米醋提香增鮮、去腥;倒入甜度極高的香雪酒融合醋酸;炒制完再將混料倒回橙子殼,新拿一器皿加入玫瑰米醋、香雪酒和杭白菊,放入橙子後蓋蓋蒸15-18分鐘,讓多種原料的香味在水蒸氣熱力的驅動下,從橙子外部向內部逼近,再從內部向外部滲透,最終達到內外香味融合的境界。

  吃蟹釀橙也是有講究的。會吃的人要用手打開熱騰騰的橙子殼,橙蓋的熱度率先通過指尖,用觸覺傳遞溫度;接著橙內的蒸汽夾帶橙香和蟹鮮撲面而來,嗅覺瞬間感受到複合型的香味;再來蒸到表皮如玉的橙皮呈現金黃色澤,用視覺表達豐收般喜悅的色彩。

  第一口吃掉橙內濃稠鮮香的蟹肉,酸甜中帶著鹹鮮,這是第一層口感。拿起橙子蓋,將橙蓋上的果肉擠出汁,你會發現橙子內部的食物味道開始逐漸變清雅,這是第二層口感。吃完後不要急著喝湯,用手揉捏蒸軟的橙子殼,剩餘果肉會部分脫離,果汁則將從果肉中滴落湯中,酸甜口感混合橙子殼內飽含蟹肉香味的湯汁,一口喝掉會催生第三層口感。最後放下橙子,反覆摩擦雙手,你會聞到指尖全是橙子的香味,這是第四層「聞香」。

  網友評論古人的智慧簡直絕了

  居然把「蟹肉」和「橙子」聯繫到一起,太有創意了!這還是宋朝的菜!看來中國人自古都是吃貨啊。

  @中影小水 : 仿古菜,蟹釀橙了解一下!!彈幕:不管是不是宋朝的味道,那是飢餓的味道我的媽呀~~~

  @小L的下廚記:陳曉卿真是個魔鬼啊啊啊啊啊,西湖邊的蟹釀橙和湖州的紅燒羊肉,真是要了我的命了~~~

  @乘風沐日:大晚上沒忍住看了風味人間第三集滾滾紅塵,我決定一定要去杭州吃一次蟹釀橙

  @綜藝少女 :風味人間太狠了!第一集是禿黃油,第三集是蟹釀橙,簡直就是和螃蟹槓上了!這一波操作看的我心服口服,古人的智慧簡直絕了~

  @米小胖:不管是不是宋朝的味道,那是飢餓的味道

  昨晚《風味人間》湖州南潯的紅燒羊肉也亮了羊肉在南方怎麼做好吃?

  太湖南岸,每當秋風漸起,都有一種美食開始走上湖州人的餐桌。

  鍾勤林和鍾勤峰是一對雙胞胎,哥哥廚藝精湛,專攻後廚,弟弟善於交際,負責餐廳的人際往來。但有一種食物, 卻只有弟弟才能勝任。

  在中國羊肉更受北方人喜愛,但湖州卻是特例。各種調味料去羶,冰糖提鮮增色。

  湖州的水土和習慣,改變了塞北引入的綿羊,雜糅出專屬這裡的風味。色澤紅亮,濃香不羶。

  湖州羊肉還有另外一種吃法,拆骨帶皮吃起來更過癮。長時間燉煮,肉質酥爛,鮮香濃鬱,舀一勺作澆頭,就是酥羊大面。

  人的口味就是這樣,有時像巖石般頑固,有時又如流水一樣豁達。江南水鄉溼冷的冬日裡,香甜的羊肉,是湖州人餐桌上的一抹亮色。

  浙江新聞+《風味人間》

  《風味人間》由《舌尖上的中國》1、2季總導演陳曉卿執導,足跡遍布中國城鄉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紀錄片共分為7個篇章——「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從食材的發展流變、國人烹飪手法的進步、舶來品帶來的影響與融合、中華美食的繼承與傳播等多種方向,將食材作為文化信息紐帶,連接時間與空間。

  走出國門,發現、嘗試鮮為人知的地域食材,是《風味人間》的一大看點。相比《舌尖》系列,《風味人間》劇集看似不如《舌尖》系列長,地理範圍卻從中國擴展至冰島、摩洛哥等全世界20多個國家或地區,足跡跨越六大洲。陳曉卿希望更多地尋找「中西方的不謀而合」。像徽州的農家火腿和西班牙火腿的醃製、貯藏、品嘗方法的異同。

  除了美食鏡頭的可圈可點,陳曉卿團隊對於自然景色與人物鏡頭的拿捏也十分出色,草原牧場的朝氣晨落、海浪逆行的震蕩顛簸,為紀錄片增添了更加純粹、生命與生活交融的「滋味」。

  總導演陳曉卿說:「其實很多食物的製作本身沒有什麼秘密,選材、加工、烹飪都談不上複雜,但就是只有在當地才好吃。」

  這也是《風味人間》的目標:挖掘美食的根與生命,讓世界認識那些離不開的風土、人情和味道。

  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中捕捉「旗魚」的過程。因為氣候原因,旗魚的捕獲量一直不佳,為了等待一條旗魚的出現,整個團隊在拍攝地待了整整5天。最後,當捕魚手在波濤洶湧中,準確地扔下叉子,捕獲旗魚,全場都發出了驚嘆聲。


相關焦點

  • 杭州十大名菜
    杭州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一直以來被稱作天堂美食之府。杭州名菜都有一種來自五湖四海混合的味道,像是東坡肉。杭州源遠流長,兼收山水之靈秀,博採各大菜系之所長,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的江南一幟。選料時鮮、製作精細、原汁原味、清淡適口是其最大特點。下面小編把來杭州不能錯過的十道經典名菜推薦給大家,一起看看吧。
  • 陝西10大名菜名小吃出爐
    原標題:陝西10大名菜名小吃出爐 陝菜品鑑大會暨陝菜品牌頒獎儀式同日舉行,並對陝西餐飲行業做出過特殊貢獻人物、陝菜名廚進行表彰,同時評出了陝西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名店和陝菜最具特色店面。 為啥要評10大名菜名小吃 據統計,目前陝菜品種多達2000多種,是中國最豐富的地方風味菜。陝菜是我國最早的菜系和極具包容性的菜系,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母菜。」
  • 杭州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 老外在樓外樓邊吃邊評:我們愛直白
    杭州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  老外在樓外樓邊吃邊評:我們愛直白  文/胡狸 攝/徐璞     6月11日,美食版在煙雨中的樓外樓舉行了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活動,之所以最終選擇了這家百年老店,是因為無論對杭州的民間翻譯高手,還是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樓外樓終究是杭州菜一個無法忽略的標誌。
  • 看《風味人間2》吃螃蟹,美國人粗獷,日本人細緻,中國人太會吃
    最近《風味人間2》再度刷屏,在第二集裡,專門介紹了各種螃蟹。螃蟹一直被譽為是水中至鮮,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對螃蟹的吃法卻大相逕庭。這一點體現的非常鮮明,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
  • 這11道經典菜名的來歷~大廚你知道嗎 ?
    ▼公元1088年時,西湖久無整治日見頹敗,官府花了大錢整治西湖卻未見成效,時任太守竟欲廢湖造田。危急時刻蘇東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蘇東坡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絕對不能廢的。▼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詞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叫化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句熟而成
  • 浙江 浙菜十大名菜
    2、東坡肉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餚,與酒一起分送給民工。
  • 《風味人間》的火腿吃法沒說完,還有這樣的吃法
    近期最下飯的片莫過於《風味人間》了,陳曉卿作為《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總導演,一出手就拿下豆瓣評分9.4,可以說是真·強勢回歸,把屏幕前無數個吃貨靈魂直接給看饞了。圖源:《風味人間》第一期除了介紹到我們大天朝的火腿,同時也介紹到了知名的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用長刀片成可透光的薄片,直接送入口中,用口中的溫度慢慢化開每一分滲入肌理的油脂鹹香,看著片子裡食客們享受的表情,也是讓人對其滋味浮想聯翩。
  • 川菜十大名菜
    2、眉山東坡肉東坡罈子肉又叫「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傳統特色名菜;根據歷史記載此菜為蘇東坡首創,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這裡就不再細說。
  • 名菜撮要(圖)
    幹炸響鈴  西湖醋魚杭州傳統風味名菜,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謂是歷史悠久。這道菜選用鮮活草魚作為原料,烹製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洩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  東坡肉杭州名菜,用豬肉燉製而成,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是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一般是一塊約2寸許的正方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肉呈乳紅色,汁濃味醇,酥而不碎,肥而不膩,香氣四溢,增人食慾。蘇東坡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 四川 川菜十大名菜
    2、眉山東坡肉東坡罈子肉又叫「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傳統特色名菜;根據歷史記載此菜為蘇東坡首創,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這裡就不再細說。
  • 這一季的《風味人間》太甜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看完《風味人間》第2季的第一期——《甜蜜縹緲錄》,我打開了我的冰箱,數了數,我家裡總共有六種糖——蜂蜜,楓糖,冰糖,白砂糖,紅糖,和零卡糖。#那一刻總算明白了為什麼主任把這個稿子交給我#你看,我家裡只有一種鹽,卻有這麼多種糖,可見糖的重要。不同的糖,當然是用在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場合。
  • 杭州不容錯過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力薦,這些美食你知道嗎?
    杭州菜就在此基礎上,集前代飲食發展之大成,揚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盛之優勢,吸收北方的烹飪技藝,融合西湖勝跡的文採風貌,「南料北烹」、「口味交融」,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成為江南菜中獨樹一幟而富有古都風格的「京杭菜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杭州菜,看看那些美味不能錯過~1.
  • 風味人間洋芋攪團:土豆的這種吃法,不愛吃土豆的人也能食指大動
    小編日常看電視也大都是關注《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一類的美食紀錄片。一是了解一下祖國大江南北的鄉土美食風情,二來確實是這些紀錄片內容誘人,製作精良,也可以模仿學習一下大師的作品,提高自己剪視頻的審美。
  • 看《風味人間》,在美食裡品味人生智慧
    ——蕭伯納《風味人間》上線很久了。說真的,有點不敢看,又忍不住想看。陳曉卿這個滿肚子食經的可愛胖子,講起美味來,不光自己咽口水,聽者都跟著一起流涎,更別說這個下足力氣的美食紀錄片了。無論是色彩、光線、角度的運用,還是那貼著心的解說詞,都給人以極大的感官衝擊。在這樣的攻勢下,豈是乾咽口水能平復的,不大快朵頤,哪能解「恨」。
  • 《風味人間》侗族「酸」出來的美食,壇藏5年才吃,是待客尚品
    《風味人間》介紹了侗族的一種美食,是使用他們獨特的「酸」的方法製作出來的,壇藏5年才會拿出來吃,是絕佳的待客尚品。《風味人間》經常走近少數民族聚居區,帶觀眾領略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和特徵,讓觀眾感受到少數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罕見的珍饈佳釀。
  • 《風味人間》隔屏香氣撲鼻觀眾向「餓勢力」低頭
    從四川到廣西、由中國至泰國,各種以「香料」為主烹飪出的美食色味俱佳,守在電腦前的網友表示:明知道《風味人間》是深夜放毒,還是忍不住每周日要「自我投毒」。種種香料背後的奇趣故事,與其製造出的豐富味道,令觀眾感嘆:「風味來之不易,人間氣象萬千。」隔著屏幕香氣撲鼻觀眾直呼向「餓勢力」低頭!
  • 杭州十大名菜篇
    1、叫花童子雞 [浙江省杭州下城區]   「叫化童雞」是一道蜚聲中外的杭州名菜。 傳說:古時戰亂年代,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淪為乞丐(杭州俗稱叫化子)。一天,有一叫化子弄到一隻雞,可又缺鍋少灶。典故一: 相傳北宋時的文學家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時,曾為民排憂解難,做了許多有益於老百姓的事,尤其是他曾發動20萬大軍疏浚西湖,將挖掘出來的湖中泥土築成溝通南北的長堤——蘇堤,從而大大改善了交通。更重要的是使西湖增加了蓄水量,消除了水災,並利用湖中水灌溉良田,使杭州地區年年獲得豐收,這一帶的老百姓十分感激蘇東坡,人們私下相議,用什麼來報答自己的恩人呢?
  • 《風味人間2》的文案,看餓了!
    大火的《風味人間》2,今年又如約而至,依然是大眾熟悉的畫面與風格,在滾燙的畫面中,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這支豆瓣評分高達9.4的美食節目中,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充滿煙火氣息的畫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文案帶來的新鮮感。
  • 湖北十大名菜
    人們廣泛知道武昌魚,還要歸功於毛澤東寫的《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蔥燒武昌魚這道菜想必武漢人再熟悉不過了吧,俗話說「無魚不成席」,在武漢的菜餚裡,武昌魚毋庸置疑地佔了相當一部分魚的份額,其中蔥燒武昌魚就是不朽的經典菜樣!
  • 八大菜系,你知道幾道!
    ,因為地廣物博,也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追崇美食的民族,中國菜自古就分為八大菜系,魯、川、蘇、粵、閩、浙、徽、湘,每種菜系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而菜名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不難看出中國人運用漢字可謂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了,有些菜名一聽就知道是什麼,讓人早已垂涎欲滴,恨不得馬上就能吃到;而有些菜名就像一團迷霧,任你想像這道什麼菜,吸引你帶著無盡的好奇與對美食的渴望去解開這團迷霧,這就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