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與重慶大學合作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

2020-12-11 新華網江蘇頻道

  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主自強」推進會在寧舉行,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出席並致辭。會上,南京市副市長沈劍榮,浦口區區長曹海連分別與重慶大學常委副校長廖瑞金籤訂校地合作協議。

  此次合作籤約,既是浦口區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打造「科-技-產」與「產-技-科」的全鏈條貫通式「雙迴路」研究格局的一種探索,也是浦口區落實「百校對接計劃」的一個重大突破,標誌著南京市浦口區與重慶大學的合作邁上了新臺階。

  「面向未來發展,創新是唯一出路,也是制勝一招,我們要把校地融合作為創新的一項核心工作抓緊抓實。」張敬華在會上致辭道。

  緊扣「百校對接」,加強互動求突破

  今年以來,浦口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的「百校對接計劃」要求,以浦口高新區為主體,與重慶大學保持對接和往來,推動雙方在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人才交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產生新突破。

  「百校對接計劃」是南京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深化創新名城建設的最新舉措,與已經實施的「生根出訪計劃」互為補充,分三年序時推進,聚焦國內重點高校和大院大所。通過指派科技人才專員,以「創新大使」的身份被派遣至重點高校院所任職,架起「府校對接」橋梁,推動校地雙方共謀創新,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新型研發機構。

  計劃啟動以來,浦口區與重慶大學以「百校對接計劃」為紐帶,圍繞產學研合作、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等開展了頻繁的雙向交流互動。浦口區委書記祁豫瑋率團赴渝洽談,重慶大學張宗益校長、劉漢龍副校長先後來寧考察。

  今年10月22日,張敬華會見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一行。雙方圍繞深化跨區域校地融合、共同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進行深入交流,雙方就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切實加強實質性合作達成了一致意見。距離此次框架協議籤訂僅一個半月時間。

  借力「校地融合」,同心同向謀發展

  近年來,南京市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聚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重慶大學坐落在長江經濟帶上另一顆「明珠」重慶市內,創新「能」厚實穩健、創新「源」動力十足。名校與名城創新志合,不以江河為遠,反而催生出強烈的「化學反應」。

  今年以來,浦口和重慶大學親密往來,碩果連連:2020南京創新周期間,重慶大學與浦口區籤署了校地戰略合作協議;8月份,雙方進行了友好互訪,並成功籤署了「重慶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浦口中心)合作協議」;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成功組織和推進了本地新型研發機構與重慶大學各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接合作,展開合作。

  此次合作籤約更是雙方進一步整合校地優勢資源,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推動科教融合、匯聚海內外高水平人才,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的有益探索。

  聚焦「創新名城」,合作共贏展新篇

  當前,南京市正全力推進「創新名城」建設,重慶大學正加快「雙一流」建設,雙方合作恰逢其時、正當其勢,以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為依託,實現對校地雙方發展「雙支撐」。

  「重慶大學長期堅持產學研合作辦學道路,這一項目是重慶大學與南京協同創新、共謀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也是重慶大學首個異地研究(生)院,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下一步學校將以此籤約為新起點,主動加強與南京市浦口區的溝通配合,鎖定時間表、掛出作戰圖、吹響集結號,充分整合重點師資資源,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說道。

  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選址位於浦口高新區範圍內,將重點建設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重慶大學南京研究院,培養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團隊,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共性技術成果,規劃用地約145畝。

  研究生院建成後將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培養培訓各類國際化適用型人才為輔,5年期內逐步達到100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除了教書育人,南京和重慶大學還將以研究生院為載體,共同探索跨區域校地融合創新實踐,包括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培養四個方面,構建具有戰略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創新型校企(地)合作模式。 

  同飲一江水、共謀新藍圖。此次浦口和重慶大學再度深化合作,通過全面對接融合發展,共同探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充分運用雙方的稟賦資源,強強合作,成功詮釋了校地融合的互利共贏,必將推動雙方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謝玲瓏)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籤署協議 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
    近日,「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主自強」推進會在南京舉行,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籤署協議,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建成後將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培養培訓各類國際化適用型人才為輔,5年期內逐步達到100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出席並致辭。重慶大學副校長廖瑞金代表學校籤約。
  • ...紮根金陵 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籤署協議 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
    校地合作 紮根金陵 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籤署協議 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 2020-12-10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大學將設南京研究(生)院:5年內研究生培養逐步達千人
    :澎湃新聞 高校與地方的跨區域合作再添一例——地處西部的重點大學重慶大學宣布,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將落戶東部特大城市南京。
  • 重慶大學與南京市人民政府籤約共建學校首個異地研究(生)院
    12月8日,重慶大學與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這也是重慶大學首個異地研究(生)院,選址位於浦口高新區範圍內,將建設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重慶大學南京研究院,5年期內逐步達到100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
  • 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
    ■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一室一中心」分別發布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龍虎網訊 12月8日上午,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
  • 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毛慶)12月8日上午,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研究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共商校地融合發展。
  • 重慶大學唯一在異地建設的研究(生)院落戶南京市浦口區
    12月8日上午,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研究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共商校地融合發展。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推進會上南京分別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合作協議「一室一中心」發布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
  • 同一天,南京「牽手」三所一流大學
    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和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南京將與南大共建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與東大共建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與重大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
  • 選址「落戶」南京!
    而如今,這座科教第三城又要「如虎添翼」了,在12月8日上午,南京市人民政府與重慶大學籤署了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的框架協議。選址和建設項目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選址在位於浦口高新區範圍內,將重點建設「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和「重慶大學南京研究院」。為的是培養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團隊。
  • 今天,南京「牽手」三大名校推進這件事
    南京&重大——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今天,南京校地融合又走出堅實一步,南京和三大名校「牽手」,4個重磅協議今天在推進會上現場籤約:南京市人民政府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南京市人民政府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南京市人民政府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
  • 南京將再添一所雙一流大學,來頭不小,與南京進行深度合作
    雖然只是分支機構,仍然是南京的巨大損失,南京人的大蘿蔔特質可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把自己的好東西當回事,拱手相送,連外地人都跟著干著急。最近,有傳言南京醫科大學也要赴蘇州辦研究中心,南京高校可謂四面出擊,深耕江蘇了。
  • 來自西部的985大學落戶南京!這次合作還有點與眾不同?
    不過,近日,南京市又將增添一所985高校,這所985高校來自西部直轄市重慶,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就是重慶市唯一的985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市與重慶大學籤署了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的協議,不同於以往高校設立異地研究院僅僅在科研方面展開合作,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的合作還涉及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集中於研究生層次人才培養,未來研究生規模將高達1000人。重慶大學實力究竟如何?
  • 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南京與南大、東大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分別發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南京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不僅培養專業人才,還致力搭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 剛剛,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南京與南大、東大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分別發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南京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不僅培養專業人才,還致力搭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 南京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南京中醫院
    原標題:共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院 5月12日,我市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籤署合作協議,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健康中國戰略部署,共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院,促進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藍紹敏,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滌平、校長胡剛出席。
  • 江蘇高教持續發力,又一所985高校落戶南京!
    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南京舉行。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發展,全面加快創新名城建設的又一務實舉措。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致辭,市長韓立明,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出席。
  • 南京「牽手」三大名校!
    南京南京大學共建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南京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共建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東南大學南京重慶大學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中心供圖在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一大批高校積極參與、深度融入,包括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校地融合項目在南京落地開花,現場發布的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更是體現了優勢學科、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而此次與重慶大學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聯合培養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創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實踐。
  • 重慶醫科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重慶醫科大學辦學歷史:重慶醫科大學創建於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
  • 南京大學新校區開工奠基,這是南京大學第四個校區
    南京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94年,南京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大學;1999年,南京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再次籤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2011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籤署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南京大學
  • 南京大學新校區開工奠基,這是南京大學第四個校區
    南京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94年,南京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大學;1999年,南京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再次籤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2011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籤署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南京大學;2017年,南京大學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15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目前擁有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