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馬光《客中初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1-01-16 騰訊網

創作背景: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職,這首詩就是在洛陽時寫的。

司馬光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客中初夏注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四月天氣已是清明和暖,雨過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

清和:天氣清明而和暖。南山當戶:正對門的南山。

更無柳絮(xù)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沒有了隨風飄揚的柳絮在眼前紛紛擾擾,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惟有:僅有,只有。

司馬光的主要作品有:

司馬光、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客中初夏、田子方教育子擊、送龔章判官之衛州·新及第、陶侃惜谷、送雲卿知衛州、訓儉示康、破甕救友、諫院題名記、遠張景昱昌秀才啊弟詩卷、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投、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感、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呈、奉和鄰幾六月七日文德殿觀文武百官等上尊號、謝胡文學惠水牛圖二卷、北京留守王太師輓歌詞二首 其二、北京留守王太師輓歌詞二首、和之美舟行雜詩八首·罾魚者、和景仁緱氏別後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射堋、太行、太行、遊李衛公平泉莊、和聶之美雞澤官舍詩七首·題廳壁、奉同道矩始平公惠硯、河橋春別、送劉促通知涇州等。

《客中初夏》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司馬光很經典的一首詩,一開篇便是不俗,寫得非常有意境!
    司馬光,可以說北宋時期非常重要一個人物,他不僅官至宰相,而且他的詩文也是一絕,同時他還編撰了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鑑》,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司馬光那都是非常的了不起。那麼說起司馬光的詩,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那並不是很熟悉,這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他政治成就,以及他在史學方面的成就,掩蓋了他的文學上的成就,從而使得人們一提起司馬光,那首先會想到他兒時砸缸救人;其次會想到他編撰了《資治通鑑》;最後會想到他是北宋有名的宰相,可能很難想到他還是一位詩人。
  • 宋代陸遊《讀書》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陸遊的主要作品有: 臨安春雨初霽、遊山西村、示兒、示兒、文章、病起書懷、夜泊水村、鵲橋仙·一竿風月、金錯刀行、鵲橋仙·華燈縱博、幽居初夏、謝池春·壯歲從戎、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長相思·面蒼然、木蘭花·立春日作、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黃州、卜算子·詠梅、冬夜讀書示子聿、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 立夏就是初夏嗎古詩詞文欣賞 立夏三候什麼意思內涵揭秘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進入夏天之後天氣開始變得炎熱,雨水也開始增多,立夏初期的時候氣候還是比較好的,那麼立夏初期又稱初夏對嗎?  立夏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的夏天的開始,2018年立夏的具體時間是5月5日晚上9點25分18秒。到了5-6月份就已經很明顯的熱了。最熱的一段時間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因為這期間是三伏天。
  • 宋代蘇軾《南歌子·寓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和子由澠池懷舊、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和董傳留別、東欄梨花、西江月·頃在黃州、滿庭芳·蝸角虛名、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沁(qìn)園春·情若連環、醉翁操·琅然、春宵、惠州一絕 / 食荔枝、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阮郎歸·初夏
  • 宋代範成大《碧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範成大的主要作品有: 四時田園雜興、霜天曉角·梅、夏日田園雜興、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州橋、翠樓、宜春苑、鵲橋仙·七夕、秦樓月·樓陰缺、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喜晴、四時田園雜興·其一、鷓鴣天·嫩綠重重看得成、車遙遙篇、霜天曉角·梅、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四、橫塘、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滿江紅·
  • 宋代劉弇《清平樂·東風依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至宋代,近汴京一段多為送別之地。鵝兒黃:幼鵝毛色黃嫩,故以喻嬌嫩淡黃之物色。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去年曾到京都青門遊春,今晚卻不見朝雲暮雨,落得喪魄失魂。如果想要折磨人,想讓他一生都憔悴傷心,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用幾個這樣寂寞難耐的黃昏。紫陌:舊指京師道路。
  • 宋代陸遊《病起書懷》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陸遊的主要作品有: 臨安春雨初霽、遊山西村、示兒、秋思、病起書懷、金錯刀行、鵲橋仙·一竿風月、夜泊水村、讀書、鵲橋仙·夜聞杜鵑、釵頭鳳·紅酥手、示兒、卜算子·詠梅、冬夜讀書示子聿、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晚泊、長相思·雲千重、鵲橋仙·華燈縱博、幽居初夏
  • 宋代陸遊《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陸遊的主要作品有: 臨安春雨初霽、遊山西村、示兒、文章、鵲橋仙·華燈縱博、幽居初夏、謝池春·壯歲從戎、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長相思·雲千重、示兒、鵲橋仙·夜聞杜鵑、釵頭鳳·紅酥手、黃州、長相思·面蒼然、木蘭花·立春日作、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除夜雪、讀書、長相思·橋如虹、病起書懷、金錯刀行、
  • 宋代陸遊《觀大散關圖有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遊山西村、示兒、臨安春雨初霽、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木蘭花·立春日作、讀書、卜算子·詠梅、冬夜讀書示子聿、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晚泊、讀書、雪夜感舊、病起書懷、金錯刀行、鵲橋仙·一竿風月、夜泊水村、黃州、文章、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鵲橋仙·夜聞杜鵑、釵頭鳳·紅酥手、長相思·橋如虹、鵲橋仙·華燈縱博、幽居初夏
  • 宋代範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注釋: 春漲一篙(gāo)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fǎng)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裡,染綠了河塘堤岸。
  • 宋代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詩作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風格平淡樸實,有矯正宋初靡麗傾向之意,對宋代詩風的轉變有倡導和力行之功,甚受陸遊等人的推重。歐陽修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十二首描寫初夏的古詩詞,聽晴日暖風,賞石榴花紅
    送走了春風春雨,迎來了溫熱的初夏。初夏季節,不僅有泥土的芬芳、花鳥的姿色,還有一種樸實的青澀。喇叭花笑了,石榴花紅了,到處是盛開的金菊,燦爛而又奔放。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聽蛙鳴,看漫天的繁星,感受螢火蟲在月下林中的美麗瞬間。
  • 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宋代米芾《望海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描寫夏天的古詩名句
    ——宋 司馬光《客中初夏》7、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 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8、恨入空帷鸞影獨,淚凝雙臉渚蓮光,薄情年少悔思量。——五代顧敻的《浣溪沙·荷芰 風輕簾幕香》9、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 宋代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古詩中的初夏田園風光,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五月初夏,已經明顯感受到日長夜短,早晨陽光明媚,一看時間才剛到六點。五一假期,部分地區氣溫高達35攝氏度及以上,分明就有炎炎夏日的感覺。在這樣的天氣裡,不管是上班還是上學,到了中午都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怎麼辦呢?
  • 宋代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陳與義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
  • 宋代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