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的開始,進入夏天之後天氣開始變得炎熱,雨水也開始增多,立夏初期的時候氣候還是比較好的,那麼立夏初期又稱初夏對嗎?
立夏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的夏天的開始,2018年立夏的具體時間是5月5日晚上9點25分18秒。到了5-6月份就已經很明顯的熱了。最熱的一段時間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因為這期間是三伏天。
夏天分為哪三個階段?
如果把夏分成三個均勻的段,那麼孟夏,仲夏,季夏就是這三個段按時間先後的名稱,孟夏就是我們常說的初夏,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稱呼。
如果按公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為夏至那一天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夏至總在公曆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曆6月為仲夏。但是在地球北半球,最熱的月份是7月,並非仲夏。
作為夏季第一個節氣,這個時候的景色自然也是十分美麗,在古詩中我們就可以領略一番。
立夏古詩詞文欣賞
立夏
【宋代】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
【宋代】司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閒遊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幽居初夏
【宋代】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宋代】 朱翌
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
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
忽驚夏向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數蝶飛來花寂寞,亂蛙鳴處水縱橫。
立夏
【宋代】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閒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前王日出郊送春
【宋代】王邁
前回馬首絡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
今朝出門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
鶯痴蝶騃不知愁,惟有杜鵑啼到曉。
春到園林郵傳哉,藤陰次第庇莓苔。
願春長在人長健,何惜與春歸去來。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立夏前二日作
【宋代】陸遊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餘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徵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夏三候什麼意思內涵揭秘
立夏三候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人將一年四季分為了24個節氣,通常一個節氣持續半個月之久。聰明的古人為了將對氣候的探索分析更為細緻,又提出了三候的說法。
因此立夏三候是指立夏節氣這段時期內,將氣候與大自然現象細化的三個階段。
三候,既應用於中醫,表示浮、中、沉三種脈象,又應用於氣象,用來表示節氣。
中國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所以一個節氣又被稱為「三候」。故此,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七十二候。
立夏分為哪三候:
立夏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蛄在田間的嗚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