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下雨對農事有影響嗎,立夏下雨有什麼說法?
今天是5月5日,立夏時節。而天氣預報說,在5日的時候我們這裡會有一場大雨;這不,在今天早上就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了。下雨的時候是很好的,這樣可以讓農村裡更加清奇,讓空氣更加香甜。而下雨對莊稼也是有很好的灌溉作用,有利於莊稼的快速生長。而問題來了,那麼在立夏的時候下雨,對農事有哪些影響,立夏下雨有什麼說法呢?李子來回答。
我們首先看一下什麼是立夏:
古人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還是有道理的。而這意思是說,莊稼生長也需要時令性,在春天的時候是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時候種子要發芽;在夏天的時候,隨著莊稼的長大,就開始進入迅速生長階段。到了秋天的時候,莊稼也進入收穫期,在冬天的時候糧食自然進入了儲藏的階段。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達到45°,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而立夏的到來,此時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而進入立夏後,日平均氣溫也開始升高,莊稼也進入了旺季生長的一個階段。
那麼立夏下雨對農事有影響嗎?筆者認為影響還是很大的:
而莊稼的生長,需要一定溫度和溼度,只有這樣,莊稼才能快速的生長,從而獲得後期的莊稼豐收。由於進入夏天后,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此時的氣溫也達到了30℃以上,而這樣的氣溫均是有利於莊稼的生長的。但是來說,由於氣溫過熱,太陽會吸收田地的水分,在十幾天或者一個月不下雨後,就會造成莊稼田的乾旱,自然也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而這時候的莊稼也是希望有一場雨露來灌溉的。
但是在立夏時節下雨後,地裡的莊稼自然也達到了一定的溼度,而在溫度和溼度相對適宜的情況下,均是有利於莊稼的快速生長的。因此老祖宗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立夏下雨又有什麼說法呢:
俗話說,「千裡一俗語,俗語各不同」,而關於立夏的農村俗語還是有很多的,有的說是立夏下雨對莊稼生長有利,有的說立夏下雨對莊稼生長也是很不利的。我們一起看一下:
比如有地方說,在立夏的這天忌諱下雨的,而有農諺說:「立夏晴,好年成」;「立夏落,炒破鍋」,自然也是這個道理的。但是來說,這句關於立夏忌諱下雨的農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筆者認為,上面這幾句農諺指的是南方一些氣候溼潤的地區,由於南方地區屬於雨季,在平常的時候都是很潮溼的,如果他們這地區,在立夏下了很大的雨,就會給莊稼地帶來一些洪澇災害。所以說,有地方在立夏的這一天也是不願意看到下雨的。
但是來說,關於立夏下雨還有農諺的,比如:「立夏不下,小滿不滿;立夏不熱,五穀不結;立夏落雨,穀米如雨」等俗語。而筆者認為,上面這些有利於立夏下雨的俗語,基本上適用於北方地區。由於北方地區常年氣候乾燥,而莊稼也是希望一場雨來滋潤,才能迅速生長的。所以說,上面的這句俗語也是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由於南北地區氣候不同,土地也不同,因此在立夏的時節,有地方盼望著在立夏這天能夠下雨,而有地方則是忌諱下雨。但是無論怎樣,在夏天的時候,莊稼進入了快速生長的時期,而雨水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