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同學都在「超前」學習,我要不要也給孩子多報一些課外班?

2020-11-04 櫻桃麻麻育兒日記

中國父母的焦慮,從孩子上小學開始。

在孩子沒上學前,父母和孩子之間母慈子孝,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切幸福都是從孩子上小學的那一天起戛然而止。

  • 在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深夜大吼的時候;
  • 在看到孩子某次考試一塌糊塗的時候;
  • 在被熊孩子氣得要吐血的時候;
  • 在被老師訓,卑微得抬不起頭來的時候……

父母真的很難淡定。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一對比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就更焦慮了。每一個父母心裡都住了個「別人家的孩子」。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敵人----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九門功課同步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了。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年級第一……


精英父母的焦慮,更是提前到孩子還在幼兒園。

  • 看過一篇文章《牛蛙之殤》,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為了孩子能考上上海四大民辦小學,在孩子剛3歲時,便開始「牛蛙模式」的教育。從此,孩子被剝奪了童年所有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馬不停蹄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為了贏得這場 「牛蛙戰爭」,家長用高劑量、高添加的飼料催著孩子長大。結果,孩子不堪重負患上了抽動症,未能進名校。不得已,全家決定用移民來改變孩子的求學命運。

誰都知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個謬論,都知道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可是攀比心、虛榮心,還有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得不焦慮,不得不一手拿著鞭子,一手連推帶拽,讓孩子從小就不停向前奔跑。


如何在焦慮情緒遍布的大背景下儘可能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態,就如同如何在洪流中保持自己不被衝走,是當今社會中每個人無時不刻面臨的修行。


①看清課外班的內在結構


社會上的課外班那麼多,我們先來分分類。雖然它們五花八門,但歸納起來,其實就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學科類課外班。主要是提高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基礎學科的。這類課外班又可以細分為「超前班」、「同步班」和「補缺班」。


第二種是素養類課外班。主要分為特長班和興趣班兩種。特長班是孩子可以長時間、一級一級進階學習的,比如像鋼琴、舞蹈、民樂等;興趣班一般時間不長,就是根據孩子的喜好集中學一段時間。這類班名目更多,戲劇班、旱冰班、少兒編程班應有盡有。


②進行個性化的利弊分析

是否給孩子報課外班的問題,您需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所學內容是否符合孩子認知的發展階段,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所學內容是否存在與學校內容的完全重複?如果不做課外或超前學習孩子成績是否就一定落後?……


家長都知道,小學的課程,通常由國家統一的基礎課程和有學校特色的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基礎學科的大部分問題能在學校解決,那選「同步班」的意義就不大了,你可以按照孩子的情況,選能幫助他專項提高或者查缺補漏的課外班。

一般家長更著急的是怎麼給孩子補弱勢學科。但主要還是看孩子薄弱的具體程度再作出決定。

如果孩子只是某一門課稍差點,你最需要的是增加和任課教師的溝通,重點收集孩子的作業信息,及時反饋給老師,請老師幫忙診斷,增加對孩子個別指導。

差得比較多的學科,才需要在外面請有經驗的老師一對一給孩子補缺。但也不能把孩子完全扔給老師,你也要和輔導老師配合,找出孩子的薄弱環節,重點加強。時間一般在兩個月左右就好,時間太長就變成「學兩遍」,而不是補缺了,孩子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其實,小學階段的學業難度不大,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能按老師的要求,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寫好作業,你也能經常和老師溝通,反饋孩子學習的重要信息,甚至爭取到老師的個別指導,那孩子的成績就會基本穩定在比較好的水平,而且還很好地保護了他的學習積極性。


③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素養類課外班

除了學好基礎學科,孩子在小學階段發現自己的潛能,找到自己的優勢其實更為重要。比如科學、藝術、人文、運動、思維等不同領域的拓展課程。

這類拓展課程的好處主要有3個:

  1. 1. 按照孩子的特點開設的,課程的針對性和適切性比較強;
  2. 2. 因為是自己選擇、規劃的,孩子會更有主動性;
  3. 3. 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學習夥伴之間更容易打破邊界、積極合作。

所以,如果你主要是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完全可以多選幾門拓展課程。

但記住,一定是要讓孩子自己選,你儘量不要插手,只需要多觀察他是怎麼規劃、按什麼標準選擇,喜歡和哪些孩子在一起就可以了。

但隨著孩子年級升高,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的興趣班就要有意識地逐漸減少了。

一般從四年級開始,就最好聚焦在一兩項孩子真正愛好、可以持久發展的特長上。這時,就可以給孩子選更加專業的校外特長班了。

一個小竅門,有的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考級拿證,會緊盯校外的各種比賽,但其實校內也有很多展示的機會,往往被你忽視了。

你可以把校內和校外連接起來,孩子在校外學到的東西在校內展示出來,孩子就會特別有成就感,這樣說不定還能帶動他其他學科的學習,因為他的自信心提高了。

選好了課外班,家長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容易中途放棄。這時你可以和他籤訂「學習合約」,提前做好預期管理。可以先開個家庭會議,坐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

比如孩子想學鋼琴,你可以問問他:為什麼喜歡鋼琴?如果報個班,你能至少堅持三個月嗎?然後再一起約定合約的細節,比如達成目標有什麼獎勵,不按合約做有哪些損失等。這樣既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也教會他為選擇承擔責任。

「要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這本身就不是一道有明確答案的數學題,孩子不會因為從不上課外班就快樂滿分,也不會因為上了課外班就能蕩平一切挑戰。

報還是不報,要取決於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當你覺察並釋放掉自己的焦慮後,答案就會自然呈現在你的眼前。

關於這個糾結的難題,我更想說的是,父母的選擇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跟期待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成績並不矛盾。

競爭是自然界的法則,更是人類社會的生存之道。真正愛孩子,不是要幫他迴避掉一切競爭,而是要幫助他在真正進入社會競爭前做好準備。


孩子的成長必然會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也會需要為提升能力、磨礪自身而付出努力,在這些過程中,孩子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有自信、力量和堅韌。

父母真正要做的,不是幫孩子擺平一切挑戰,而是在他遇到挑戰的時候,站在他身後支持他,給他幫助和鼓勵,讓他自己去克服困難。

哪怕暫時失敗了,他也還可以回頭找你療傷,然後再繼續出發。

真正的佛系,不是迴避現實問題,而是拎得清、分得明自己到底應該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

本文圖文整理於網絡,貴在分享,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到底要不要超前學習
    誰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到底要不要超前學習,這一直都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反對的一方說:提前學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到真正學校上課的時候會注意力不集中,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壓力。支持的一方不用說大多數都是吃到了超前學的甜頭,眼見的成績提高了。
  • 孩子課外輔導班要不要報?
    ▎潘江雪: 孩子課外輔導班要不要報,是我們每一期線上家長會必然會提到的話題,說明這個話題啊,苦苦折磨著我們家長。我們來看問卷的情況。 您是否為孩子報輔導班或興趣班?
  • 孩子要不要報英語興趣班?
    孩子要不要報英語興趣班?這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報英語興趣班有哪些益處呢?首先,孩子通過英語興趣班的額外學習,能夠提高英語成績,在中考和高考取得相應的好成績,給升學和工作提供保障。這應該是大部分家長最看重的地方。其次,為孩子將來出國作準備。
  • 焦慮媽媽:孩子的很多幼兒園同學報英語課外班,該給孩子報班嗎?
    ,但是我了解到他的同學都開始報英語課外班了,孩子這麼小我不想讓孩子丟掉童年,但是不給孩子報課外培訓班的話,又怕他跟不上別的孩子而輸在起跑線上。相信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寶媽跟這位媽媽一樣,為該不該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問題而焦慮和糾結。不過我的想法跟這位媽媽一樣,我感覺孩子的童年快樂比什麼都重要,而且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個,錯過了就沒有了。寶寶這麼小,不需要把那麼重的學習任務強加孩子的身上,別人報英語班就讓別人報吧,自己平常心態對待就好。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課外輔導班?
    再看看學霸們暑假裡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一個也沒停,學霸們雖然不用在學校上課了,但是仍然暢遊在各個課外學校裡,繼續在「校」學習。 最近相當多的家長提到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孩子要不要上課外輔導班?
  • 寫在孩子中考之後:課外班不能不報,也不能亂報
    孩子中考成績不錯,考入了理想的高中學校。好多朋友祝賀之餘都諮詢孩子報了哪些課外班,我就統一給大家仔細說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課外班情況。提前聲明,我家孩子不是大學霸,和人家還有很大差距。孩子小學四年級之前,是一點課外班沒上過。也不能這麼說,應該說和學習相關的課外班沒上過。
  • 上課外班真能提高學習成績?
    塗元玲介紹說,調查發現,關於孩子為什麼要上課外班,家長選擇最多的是「孩子喜歡」,達到55.16%,其次是「對小升初有幫助」「周圍人都在給孩子報課外班」。但這個結果與之後調查中發現的情況不完全一致。「訪談中,就小學生課外班中比例最高的數學和英語這兩門學科而言,許多孩子跟我說,他們都不喜歡。
  • 暑期「超前教育」:2歲孩子背詩詞 小學生學物理
    當被問及對於暑期「超前教育」的看法,楊女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家長很多時候都是跟風報班,孩子的同學都在上課補習,自己的孩子不去就怕落下什麼」。  「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報了『機器人學習』補習班,是由老師專門開設的,教授的都是超出小學知識範圍的初高中物理知識和一些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知識,據說和以後的升學考試有關。」楊女士說。
  • 聽說孩子上小學要報很多課外班,孩子想學好真的要依靠課外班嗎?
    現在家長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補習班了,你家孩子學習了什麼,你家孩子在哪裡報的班,效果怎麼樣的諸如此類,好像自己孩子不報幾個補習班,就和別的家長沒有共同話題了似的,自己孩子是外星來的一樣,難道孩子的學習只能交給補習班嗎?
  • 孩子上興趣班有用嗎?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總是走神,因此總是被老師批評,那裡的人說參加的太多的課外班了,遊泳,柔術,鋼琴,英語,自然科學等等,所以他容易分心,可是我從來沒有強迫他去學這些,這些班都是他自己選的,他在這些興趣班裡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啊,我就很困惑了,如果不讀這些興趣班,他上課的專注力就會好一點兒,是不是應該減少一些集中學習少量的幾個科目呢?
  • 父母不要隨便給孩子報興趣班,沒有興趣,學習效率也不會高
    朋友就幫她報了鋼琴班,孩子年紀太小,連鋼琴都不認識,雖然朋友對於妮妮的將來有著很深的打算,希望他能成才也有許多的特長。但是妮妮年紀太小,沒有許多音樂的基礎,學習鋼琴很累,也就造成她厭學的情緒。每次妮妮要上鋼琴的時候,總是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孩子也沒有多少愉快的情緒。
  • 孩子報七八個課外班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錢琨)課程同步輔導班、新概念英語班、外教口語班、作文班、樂器班、舞蹈班、畫畫班、體育班……不少家長給孩子報了各式各樣的課外班,有的孩子甚至要在七八個課外班之間奔波,周末時間全部被佔用。「課外班真的多多益善嗎?不給孩子報課外班孩子是不是就會落後了?」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記者道出心中的疑惑。
  • 給孩子報課外班的家長們,請把錢包慢點掏
    高考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只要多考一分就比別人多一個機會;多做對一道題,就等於超越了100個人。父母們給孩子報班的心態那是相當迫切。都說學習要從娃娃抓起,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還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做了報班的準備,興趣班、補習班、英語班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層出不窮,簡直讓父母們挑花了眼。
  • 給孩子的童年留白:媽媽,我不上課外班
    圖為石頭創作的作品:小牛插座 小石頭的幼兒園同班同學裡,有報了好幾種課外班的小朋友,每天晚上放學後都要趕著去上各種課 記得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在孩子五歲的時候給孩子報了八個班,我當時就問他,為什麼要報那麼多,他的回答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多試試,然後發現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可是,有的課孩子可能只上了幾次,就不喜歡了,結果就不去了,好幾千塊錢就這樣砸進去,連點迴響都沒聽到。
  •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這兩種一定要給孩子報
    而絕大多數的家長本想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但看到孩子身邊的同學都報了興趣班,就開始坐不住了,猶豫著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呢?在我看來,再怎麼崇尚「快樂教育」,也要在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給孩子報讀一些興趣班。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她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學,在育兒方面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
  • 禁止孩子「超前學習」?你家超前學了嗎?
    有些家庭即使沒有讓孩子提前學一些知識,但也在努力構建基礎大框架,比如好習慣、多運動、親近自然……這樣的孩子,你能說他沒有提前學嗎?從這個角度說,放養的確更好,可重點得想想,你想把娃放養,放的地方有好「草」麼?
  • 不是所有孩子都優秀,不是課外班就能解決學習問題,如何做家長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都無比重視,生怕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以至於考不上重點高中,或者被社會淘汰。其實孩子也許對學習並不那麼著急,那麼在意,家長們比孩子還要焦慮,一廂情願地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以為這樣孩子的成績就會優秀,花錢買了踏實和安心。而孩子是否願意上?
  • 孩子說課堂上的內容很多都聽不懂,我要不要給孩子報個輔導班?
    經常有家長到我這裡來諮詢,想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我這裡一般都會先組織考試,摸清情況。一般的,對於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特別是校內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的學生,我都是勸退的,為什麼對這類學生我都不建議報輔導班呢?這還要從我們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目的說起。
  • 課外班成為童年標配 為啥都在上課外班?
    為什麼在倡導教育減負的大背景下,還有那麼多家長孜孜不倦、前赴後繼地給孩子報課外班?這些課外班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是有益補充,還是沉重負擔?家長們該如何找到校內教育和校外輔導的平衡點?  為啥都在上課外班  如今,隨便問一個小學生有沒有上課外班,沒上的恐怕寥寥無幾。
  • 「媽媽,我會很累的」給孩子報這麼多課外的輔導班,真的好嗎?
    所以,很多父母開始焦慮起自己孩子的未來,想要從娃娃抓起,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才。父母的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是在培養過程中,有的 父母卻偏離了初心,一味地給孩子報上許多的輔導班,佔用了孩子所有空閒時間,讓孩子去學習。成年人一天八小時的工作已經夠累了,而孩子不僅僅要在學校上一天的課,放學後都不能夠直接休息,還要接著繼續上課,這怎麼讓孩子受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