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日本女性社會地位是如何演變的?

2020-12-16 挖史人

「文學作品最直接的背景就是它的語言和文學上的傳統,而這個傳統又要受到總的文化環境的巨大影響。」東野圭吾在創作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文學乃至文化傳統的問題。他的作品中的女性都生活在二戰之後,與二戰之前相比,一方面,這個時期日本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女性在思想上有所覺醒,其要求自身解放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日本傳統的男權思想仍舊很盛行,男女不平等現象,歧視女性的傳統意識並未消除,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制依舊存在。可以說,這種戰後女性自身解放的要求與戰前封建男權思想的遺留在戰後日本一直並存著,這也是東野圭吾創作的文化背景,始終貫穿於東野圭吾的作品。要想真正理解東野圭吾作品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我們就不能脫離這些女性所生活的現實和文化環境。因此,有必要先對二戰前後日本社會中女性地位的變化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從明治時代到二戰結束之前日本女性地位的演變

「曰本的社會是一個按照年齡、性別、家族關係、社會關係的不同組織起來的擁有上下之分的階層制社會。」長期以來,「社會結構中始終保持著傳統的父系家長制結構,婦女是丈夫的奴僕,是為了實現家的延續目的而生兒育女的工具,在社會中處於無權地位,被認為是『無行為能力的人』。」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全面向西方學習,借鑑他們的先進思想,誕生了一批比較激進的啟蒙思想家,如森有禮、福澤諭吉、加藤弘之、中村正直、直木枝盛、嚴本善治等。他們高舉天賦人權的旗帆,藉助基督教的人性觀與男女平等思想,批判日本傳統社會的等級制度。尤其是福澤諭吉、直木枝盛、嚴本善治三人,分別從國家主義、民主主義和基督教倫理的立場出發,結合日本婦女長期受壓迫、受歧視,沒有人身自由的社會現實,不約而同地將批判的矛頭對準家族制度、教育制度和公娼制度,形成了關於男女平等、男女同權、家庭改良的思想體系。這個時期日本女子的教育制度、教育觀產生了新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日本婦女在家庭、婚姻和社會中的變化。婦女開始了由之前封建社會裡的「無權地位」到明治時期可以與男子享受同等教育的變化。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獲得西方近代教育的婦女精英,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她們積極創辦雜誌,創立學校,組織婦女解放運動,為日本女性爭取各種與男性相等的權利。

但是,到了明治中期,天皇專制主義得到確立,儒家保守思想復活,肯定了封建家族制度。女子的教育也成了為封建家族制度服務的工具,突出表現為女子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以後能嫁個好人家,在嫁入夫家後,侍奉公婆,打理家務,提供性服務,生養孩子。此時的女性是以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去接受教育的,完全是為封建家長制度服務。封建家長制度得到了《明治民法》的肯定,並且在夫妻關係、財產等方面,規定妻子的財產由丈夫管理,不經丈夫許可,不能進行任何經濟、訴訟活動;在遺產繼承方面,規定了男子本位、嫡子本位、長子本位等原則。同時,作為繼承人制度的一種補充,養子的繼承權也得到了民法的承認,即沒有血親男性繼承人時,無血緣關係的養子也可以繼承遺產,婦女原則上沒有繼承權。此時,婦女基本上又回到了「無權地位」。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盛行,一切教育都必須為戰爭服務,此時的教育帶有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婦女也被灌輸濃烈的國家主義色彩,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都要磨練奉公精神及技能,為社會和國家服務。當時的日本婦女完全不具備個人人格,在精神上喪失自我,狂熱地服務於侵略戰爭,成為軍國主義利用的工具和侵略戰爭的幫兇,同時也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戰後西方思想衝擊下女性地位的演變

日本在二戰中成為戰敗國,被美國佔領,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一下子湧入了日本國內,與日本傳統的思想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這在客觀上為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一個重要契機。戰後,許多婦女逐漸覺醒,以各種方式謀求著自身的解放。各種反映女性解放的理論書籍和文學作品也大量被翻譯引進來,一些婦女組織也得到成立並直接參與到各種社會運動中,如著名的婦女運動活動家市川房枝、赤松常子等人就代表婦女組織向聯合軍司令部提出了「修改選舉法時,歲以上的婦女要有選舉權,歲以上的婦女要有被選舉權」等建議,而美國佔領日本初期,「盟軍總部對當時的日本政府下達的各項民主化指令中第一條就是婦女解放」氣這些無疑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後來,以美國為主導的佔領軍還通過一系列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女性在婚姻、財產、繼承、居所及參政等方面與男性有著相同的權利。同時,明治時代以法律形式確立的封建家長制度,在此時被具有美國特色的法律所取代。年實施的《日本國憲法》,廢除了專制的家長權和長子優先繼承權,並規定除未成年人之外,當事人進入法定結婚年齡後,可自由結婚,不需要徵得家長的同意;在繼承上,女性與男性享有相同的權利等。這種戰後民主化的改革,對於日本的社會變革與觀念變化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對女性的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通過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明確規定在各級教育中實行男女合校」,女性開始享有法定的受教育權。不僅法律規定了女性與男性有著同樣的受教育機會,客觀的現實社會也要求女性必須與男性一樣擁有受教育的機會。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物質極其匱乏,但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高速發展的狀態,男性勞動力奇缺,社會也缺乏高素質的勞動力,這就在客觀上使得女性不僅在法律上能夠接受教育,在社會需求上也必須接受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的女性不僅可以接受普通的教育,而且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高等學府,甚至去歐美留學,成為高端人才。正是教育,使得戰後女性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有了較快速度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女人依附於男人、隸屬於男人的局面。

儘管如此,女性想與男性在社會上平起平坐,在戰後的日本還是遙遠的夢想。因為社會的發展仍舊是以男性為中心來進行的。女性仍舊被作為他者排斥在公共空間之外,在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就業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歧視和排擠。大多數女性作為妻子、母親被限定在社會性別角色內。「『男人作為一家之主掙錢養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的傳統思維仍舊很盛行。」而那部分走出家庭,踏入社會的女性,在工作中也普遍受到歧視,尤其是在生育、哺乳期時,沒有任何福利待遇,此時,她們最好的選擇仍舊就是辭職回家。所以,戰後的日本女性有一條獨特的就業方式,即婚前就業,婚後至子女上學這一段時間辭職在家,然後等子女到一定年級時再就業。如此一來,她們再就業時大多被安排做非常簡單的工作,如便利店收銀員、各種兼職等,工作報酬比男性低得多,根本無法與男性的就業情況相比。

由上可知,儘管各種爭取女性平等地位的運動在不斷進行著,各種法律在不斷完善著,戰後直至經濟起飛時的日本女性,其社會地位比戰前也確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這並沒有改變日本仍舊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的事實,傳統文化的影響還將長期存在,所以相對於男性,女性在社會中仍舊處於弱勢地位。然而,女性由過去完全是「男性的附庸」的事實卻得到了一些改變。

日本女性的崛起之路

恩格斯曾經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戰後日本女性的起之路其實就表現為大量女性離幵家庭,走向社會去工作。據統計,「到世紀年代中期,百分之四十的日本企業是由女性支撐的,婦女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從上世紀年代幵始,日本婦女就業人數明顯增多,尤其是年代以後,日本社會進入高速增長時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加上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數急劇增加,其中很多人甚至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這使得女性有能力有願望衝出男性中心的藩籬,她們不滿足於在家裡相夫教子,渴望走入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然而,日本漫長的封建時代所形成的陳規陋習,絕不會因為婦女解放運動而在一朝一夕間消失。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日本社會存在著這樣有趣的現象:一方面經濟的高速高效發展,使得日本家庭只靠丈夫一人的勞動收入就能支撐整個家庭的經濟生活,此時,丈夫就希望妻子回到家裡做全職主婦,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經濟的高速高效發展,使得日本加大對國民教育的投入,廣大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自我意識上逐漸覺醒,儘管家庭不缺錢,她們也不樂意待在家裡成為男人的附庸。這種矛盾一直伴隨著日本女性的幅起,是女性崛起的困境。

我們這裡所分析文本中的女性角色,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男權社會裡女性逐漸幅起的時代裡。這些女性在謀求發展的道路上,處處存在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她們在處理這些矛盾時,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

相關焦點

  • 我是南開大學日語系教授孫雪梅,關於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問我吧!
    我是南開大學日語系教授孫雪梅,關於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
  • 日本的女性社會地位很低,為什麼二戰時間諜大多是女人?原因驚人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日本,是亞洲唯一一個被國際社會公認的發達國家。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優點,就是他們只崇拜強者,只向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學習。比如古代他們自唐朝開始,就一直模仿中國。從服裝到文化,都有唐朝的影子。
  • 貞女的變遷:早期基督教中女性地位的演變
    D·L·卡迪莫 在《婦女與世界宗教》一書中曾認為,無論是東西方的宗教文化傳統都將女性視為是男性的「隸屬者」。為了確定女性作為「隸屬者」的依附性身份,傳統社會系統採取了諸多步驟,剝奪了許多女性的宗教權利,從而降低她們的宗教地位。
  • 提到中國古代女性地位 明代女性地位特別低下?看看史料中如何描述
    提到中國古代女性地位,很容易讓人首先想到的是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以明朝為例,傳統觀點認為 「明代時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地位急轉直下的時代。婦女地位自宋朝以來,進一步沉落了。」,即在傳統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女性遭受嚴重歧視與迫害,明朝女性社會地位低下。
  • 日本消費社會演變史——窺見未來 20 年的中國-虎嗅網
    我在日本看零售企業時,有一種看到未來中國的感覺。所以今天我想探討三件事情:為什麼要學日本、要向日本學什麼,以及怎麼樣去學日本。展開來講,我們通過看日本整個宏觀社會和業態變遷背後演變的規律,來找中國未來零售業會有什麼樣的機會存在。
  • 娼妓如何改變古代女性的身份與地位
    娼妓以女性為主體,對傳統中國社會中的女性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改變產生了深遠影響。娼妓以女性為主,對傳統中國社會中的女性地位的改變產生深遠影響導語:娼妓在中國堪稱最古老職業,商湯時期便已存在,但它一直被視為「等而下之」的職業。
  • 說說中國歷史上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過程
    引言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享有的威望和擁有與控制家庭或社會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權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女性地位大致來說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一是婦女相對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會早期的婦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無上,女子無權,即傳統社會的婦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現在和未來社會婦女的地位。
  • 專業文章 | 論性別的社會地位不平等
    (羅志發,2007)人與人之間不可能真正平等,而只能在思想觀念、法律地位上要求平等一樣。男女本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動物,一陰一陽,一雄一雌,如何可以平等呢?.女人無論體力、智力,還是理性,無論掌握的權力、金錢還是資源,都不如男性,這如何可以平等呢?若非要平等,都是不合乎自然規律的,不論是拉升女性,還是壓制男性,都會使人痛苦,會讓社會不和諧或扭曲,增重社會負擔。
  • 社會變革下,日本努力提升教師地位
    日本素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三師」「四先生」的稱謂將教師與醫生、律師甚至國會議員齊名。1949年,日本發布《教育公務員特例法》,確定了教師教育公務員的特殊地位,歷經20世紀60至80年代的教育改革,教師學力、能力迅速提高,教師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信任,從事教師職業成為很多日本人的夢想和職業選擇。
  • 「中國女性墮落論」深度剖析:恰恰是把女性推上更高的社會地位
    >在知名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11月18日某演講中的言論,言論一經公開,便引起了社會廣大網友的口誅筆伐。如開頭所講「如果說所有女生都說中國男人就是要賺錢,至於良心好不好我不管」,其實這句話開頭有了一個「如果說」,這是一個假設性的話題,可這句話不也一語中的說出了現實社會中女性的普遍心態嗎?當然,小編所說的僅僅是普遍,而沒有說絕對的意思。
  • 今天,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嘛?
    那麼,社會規則影響到了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社會規則呢? 原來,題目中的某種進步是指女性社會地位的進步。儘管其他社會平等措施的進展並不均衡,但上一代女性,她們獲得了巨大的經濟上的成就,這裡的gain可以引申為進步比較恰當,這樣可以呼應文章標題的process。 caught up to追上。
  • 日本消費社會演變史 —— 窺見未來 20 年的中國丨42章經
    註:本文根據京東投資部 Michael Fang 在「42章經商學院」的線下分享《日本消費社會演變史》上的部分發言整理而來。  展開來講,我們通過看日本整個宏觀社會和業態變遷背後演變的規律,來找中國未來零售業會有什麼樣的機會存在。然後再從具體的企業著手,去看日本零售業態出現一些結構性變革的時間點,將之映射到當下的中國,看有什麼啟發。  首先,我們為什麼選擇研究日本?
  • 從日本人貨場演變看日本百年乳業巨頭明治如何乘風破浪|FBIC2020
    除了功能性之外,我們身邊有很多參考日本的案例,比如說烏龍、白桃等等,到整個社會的演變,比如說日本的老齡化和少子,日本年輕人流行買一些貴的產品,日本的草食的青年,對應我們現在中國佛系青年其實都有非常多的參考和借鑑意義。接下來這個演講特別值得去聽一聽。下面有請中日消費領域專家坤言資本研究部主任房家毅為我們演講看百年乳企如何在人貨場的變遷中乘風破浪。大家歡迎!
  • 英國鄉村女性打破「階級社會」,「經濟獨立」提高「家庭地位」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工業改革提高了英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發展促進了英國鄉村工業的發展,鄉村女性成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階級社會中女性都依附於家庭,但鄉村女性為了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她們勇敢的踏出家庭環境,走入社會經濟發展中,工業化發展給鄉村女性更大的發展空間,女性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打破了英國資產階級社會。
  • 日本教師社會地位怎麼樣?學校老師年收入有多少?
    雖然日本以外的某些發達國家也有這種狀況,但是原因比我們複雜,在我國呢,教師被認為是一個收入比較低的職業,而男性如果當老師的話,就很容易被認為你沒錢養家餬口,如果男性想要結婚的話,很容易就會被對象嫌棄。雖然很無奈,但這就是社會現實,現在男性面臨的和女性截然不同的壓力,而在日本,教師是一個中等收入的職業。
  • 神話史:觀音菩薩的性別為何會從男性演變為女性?
    佛教的歷史源遠流長,而很多的佛教形象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需要發生了改變。雖然這個變化過程十分漫長,但是其中也不乏顛覆性的變化。就拿觀音菩薩來說吧,在傳統佛教中,觀音菩薩一直都是男性,然而到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觀音菩薩卻是女性的形象。如今被我們耳熟能詳的觀音菩薩,其實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
  • 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於男性
    天津北方網訊:由天津市婦聯與天津市統計局聯合開展的「第三期天津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昨日發布研究報告。統計結果顯示,本市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於男性。  此外,本市女性的受教育需求也呈現多樣性趨勢。如72.5%的29歲以下女性更願意參加與學歷、就業相關的職業培訓,60%的29歲至39歲女性更關注與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相關的職業培訓,39歲至49歲女性對於實用技術培訓需求較大,達40%。在城鄉分組中,城鎮女性更願參與「發展興趣、提高修養」的培訓活動,鄉村女性更願意接受實用技術和子女教育培訓。
  • 宋代女子圖鑑:一個女性社會地位高,職業自由的朝代
    女性也更多地參與了經濟建設和社會公共事業中來,很明顯能感受到女子社會地位的提高是史無前例的。在中國古代時期,也有那麼一個時期,女子的社會地位很高,職業女性很多的朝代。那就是兩宋時期。宋代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變革時期(唐宋變革論),這種變革體現在各種方面,宋代婦女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 都說歐洲女性地位高,但她們曾經遭受的迫害,遠遠高於中國女性
    遠古時期,中國是母系社會,使女性當時的地位至高無上。但進入父權社會後,婦女的地位一落千丈,她們成為男性的附庸,甚至地位極高的皇室婦女也無一例外,甚至,在一些地方婦女還被用來交換。但我們始終存在著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即:「在西方社會文化中,總是尊重婦女。」
  • 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女性社會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經過多年的努力女性群體在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力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政府部門任職,參與的國家政務活動也明顯增多。據最近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每3位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中就有1位是女性。此外,女性在家庭決策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