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管理這個命題,說它簡單,無非就是管「人、事、物」,說它複雜,偏偏又是個相對複雜的系統。就拿開例會這個常規動作來舉例,本質上這就是一件非常典型的難兼有的事情。高效率例會,要借鑑早會的形,夕會的勢,重新定位,做出創新。一般來說,務虛的會議好開,務實的會議難開;計劃性的會議好開,解決問題的會議難開;問題明顯,要求整改的會議好開;問題不明顯,分析責任源頭的會議不好開。另外,例會中,情況匯報多,原因分析少;問題說明多,解決建議少;聽得多,說得少;會議記錄多,落實到位少。
【典型案例】喜歡開會的領導未必是好領導,但好領導一定喜歡開會。有個分公司總經理,特別會開會。總公司的所有決策,他都能第一時間接受並吸收,然後開會,分解到下面各業務板塊。員工反映的問題,他總能在第一時間召開相關人員的溝通會議,快速解決。有一次我出差到他那裡,看到很多員工隨時「呼朋引友」地組織小型會議,快速達成協議處理問題,就問他「這是你強制要求的嗎?」他說沒有,「他們就是有樣學樣。」嗯,說重點,他所帶的團隊,在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突出。上面所說的「喜歡」,不是情感上的喜歡,而是工作中的必要。我不但見過會開會的管理者,也見過很多不會開會的管理者。不會開會也沒什麼,少開會多做事也行啊,但悲劇的是他不會開會卻喜歡開會,開各種沒有必要的會議,把會議開成效率低下的官僚會議,真是要人老命。當然,能做到以上這四點的,大部分都是「老校長」了,如果想短期內提升自己的開會水平還有一個個可操作性極強的套路。這個單詞的中文意思是「庭院」,把它記成「在庭院裡開會」就好。校長邦本期與您分享「掌握PATIO模型,校區會議輕鬆又高效」。
【方法】P會議的目的(Purpose)有沒有想過,你校區周例會的目的是什麼?通過什麼機制跟進跟進、通過那些維度細化、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改進現狀,如何綜合綜效推進月度、年度目標的實現?總之,目的應該非常明確,切忌為了開會而開會,開會一定是為了達成各階段的業務目標,意在解決實際問題。
A議程(Agenda)所有會議都必須有一個議程,例會的議程相對固定,三段論:
T時間(Time)時間需要固化,周例會最多1小時,超過1個半小時的會議一定在浪費時間。如果覺得會議內容太多,1個小時時間不夠,怎麼辦?那就精減會議內容,直到控制在1小時之內。
I信息(Information)其實就是會議的內容。會議內容應強化目標導向,說上周的目標達成率,報下周的目標和過程中需要協同的事宜,嚴禁輪流朗讀周報,報流水帳就是在浪費時間,聚焦聚焦再聚焦,查漏補缺有復盤會,各抒己見有項目碰頭會,一事一議,一會一開。
O結果(Outcomes)會議要有結果,這個結果並不僅僅指會議紀要,而是指會議上制定的行動計劃該如何落實,目標和評價標準是什麼?責任人是誰?資源保障是哪些?總之是為了落地方案,發現問題,我們需要為下一階段的規劃提供基礎內容。以上,就是「掌握PATIO模型,校區會議輕鬆又高效」的全部內容:Ø P會議的目的(Purpose);Ø A議程(Agenda);Ø T時間(Time);Ø I信息(Information);Ø O結果(Outcomes)。會議,貫穿著管理者的一切工作,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開會的高手。他懂得如何組織高效的會議,懂得如何協調各種資源。需要開會解決的問題,馬上開會。無需開會解決的問題,絕不囉嗦。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校長專業知識,歡迎關注「校長邦大學」公眾號,點擊底部菜單欄「校長邦大學」獲取更多內容。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