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甘肅古浪:移民村迎回年輕人

2020-12-17 央廣網

臨近年關,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幹城鄉富民新村一派喜慶氣氛。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村道整潔有序,一座座溫室大棚生機勃勃。

32歲的村民李建寶正在溫室大棚勞作,父親李應川、母親王菊蓮則在廚房忙著蒸饃饃、擰麻花。提起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訪他家的情形,李建寶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

2019年8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古浪縣考察調研時,來到他們家中做客。「做夢也沒有想到總書記會來我們家。」李建寶告訴記者,習總書記先在他們家小院的菜地前駐足察看蔬菜長勢,又來到廚房揭開鍋蓋看了看正在煮的飯,並詢問他們住房、用水、廁改、採暖情況。讓李建寶一家人難忘的是,習總書記詳細地詢問他們的就業、收入、看病、社保、醫保及孩子上學等狀況,「方方面面,了解得很細緻」。

60歲的李應川向習總書記說起他們家以前住在南部山區橫梁村時的情形。那裡山大溝深,一家6口7畝地,幾間土坯房,吃水要用毛驢馱,上學就醫不方便。

「好在當地政府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8年我們家遷到移民村,住上了瓦房,孫子、孫女就在家門口上學,村裡的醫療、交通條件大大改善。」李應川說,當時,他拿出老房子的照片給習總書記看,總書記點頭說「變化真大」,告訴他,「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如今,李應川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2019年11月,他們申請的日光溫室收穫了第一茬辣椒、西紅柿;養殖暖棚已投入使用,家裡養了20隻羊。家鄉的好政策讓在外打工的李建寶動了心,2019年年底,李建寶回到了移民新村,他謀劃著,新一年擴大種植養殖規模,「爭取在家門口致富」。

移民搬遷村回來的年輕人逐漸增多。自2012年古浪縣實施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以來,家鄉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讓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各級政府立足扶貧搬遷,提早謀劃建設,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幹事創業的廣闊天地。

易地搬遷期間,古浪縣共安置南部高深山區6.24萬名困難群眾,開發12.4萬畝農業和生態用地,同步修起日光溫室、養殖大棚,確定了12個移民新村發展所需的「富民產業」,包括精細果蔬為主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以牛羊雞鴿為主的舍飼養殖產業,以枸杞、梭梭接種肉蓯蓉為主的沙產業,以及光伏扶貧產業等。

當地還制定出臺各項政策,落實各級補助資金,自建和引進一些車間、企業,通過資金入股、農產品訂單、吸納就業等模式,帶動移民群眾脫貧致富。

家鄉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年輕人開始追求個人成長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富民新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堂說,該村有6個小區、16個村民小組,擔任小區書記、小組組長的基本都是青壯年,最年輕的只有29歲。

習總書記的到訪,更為這些年輕人幹事創業打足了氣、鼓足了勁。幾個月內,張延堂收到80後、90後遞交的10多份入黨申請書。

出生於1991年的何華基辭去酒泉電廠的工作,通過古浪縣村幹部職業化管理改革試點公開招聘,成為富民新村的專職村文書。他到家家戶戶宣傳政策、整理規範文書、統計報表,幹勁十足。

與富民新村相距不遠的西靖鎮惠民新村也迎來了85後產業帶頭人蔡金川。2015年,在外務工的蔡金川聽到縣裡扶植養殖業的優惠政策,選擇回到家鄉,申請貼息貸款。短短幾年,他念活了「養羊經」,又抓起了「雞產業」,「歸雁」變為「領頭雁」。

年輕人思路清晰、敢想敢做、頭腦靈活,令古浪縣西靖鎮人大主席李能藝備感欣喜。他說,西靖鎮全鎮90多家合作社、10多家電商,大多由年輕人「挑大梁」。

由西靖鎮黨委、政府籌資220萬元組建的扶貧產業開發公司大膽任用33歲的鎮幹部侯智勝擔任董事長,管理下轄的8個村級專業合作社。

畢業於吉林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曾在北京某農業研究院參與牛品種改良的高材生侯智勝不負眾望,將當地出產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2019年的銷售額達到350餘萬元。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跟著總書記看甘肅」辦好教育 這是古浪黃花灘孩子們的起跑線
    綠洲小鎮雷月芳一家人中國甘肅網8月6日訊(記者 宋芳科 任磊 文/圖) 從古浪黑松驛鎮蘆水溝村搬遷到黃花灘綠洲小鎮的雷月芳對自己家的新房子非常滿意8月4日,由中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跟著總書記看甘肅」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黃花灘上的綠洲小鎮。通過生態移民,有1.7萬古浪南部山區村民在這裡開啟新生活。白牆黛瓦的園林小品、江南騎樓風格的建築韻味、超大型社區的生活布局,都說不完小鎮的秀色與開闊,但是,我們更願意把鏡頭切換到小鎮的綠洲小學、幼兒園,帶大家一起來看綠洲小鎮孩子所擁有的起跑線。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春節即將到來,在甘肅舟曲災區,孩子們跟著家長上街買年貨,穿上新衣服和小夥伴玩耍,歡樂地迎接春節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新春走基層」假期親子遊 多彩迎新春
    寒假來臨,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公共機構開展親子遊活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植物園和科普館,豐富假期生活,喜迎新春佳節。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1月21日,家長帶著孩子在三河市夢東方未來世界航天主題樂園內體驗遊樂項目。 寒假來臨,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公共機構開展親子遊活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植物園和科普館,豐富假期生活,喜迎新春佳節。
  • 「新春走基層」武山:秧歌扭出幸福年
    每日甘肅網武山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 通訊員關招宏)在武山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每年正月裡的秧歌、社火表演,都是春節期間群眾文化活動的重頭戲,正月初三一過,男女老少便湊到一起,身著彩服,手執彩燈,載歌載舞,以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傳統活動,慶佳節,鬧新春
  • 「新春走基層」6063次小慢車:滿載溫暖 見證變化
    今天(2月4日)的《新春走基層》,我們一起登上綠皮車感受農民回家路。清晨六點多,無人的街,只有歸家的人行色匆匆,握著一張幾塊錢的票就可以登上從寶雞發車的6063次列車,回家,這是最後一站。6063次列車穿越秦嶺,連著陝西、甘肅、四川,全程350公裡,跑一趟近12個小時,核算下來平均每公裡票價只有6分多錢。
  • 「新春走基層」送春聯 扎花燈 金城處處樂新年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春節臨近,省城蘭州各街道、社區紛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送春聯、剪窗花和做燈籠等迎新春活動,年味漸濃。小區裡、主街區和公園裡張燈結彩,掛起大紅燈籠、裝扮上各色花燈,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 「新春走基層」鐵路「蛙人」:水下守護回家路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群特殊的鐵路「醫生」,他們的病患不是乘客,而是一座座鐵路橋梁。他們是高鐵線上的鐵路「蛙人」。今年的春運,是去年11月份開通的日蘭高鐵日曲段第一次迎接春運。近幾天,每隔半個多小時,就有一列高鐵列車從全長23公裡的日蘭高鐵沂河特大橋上快速駛過。而橋下,就是「蛙人」的主戰場之一。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早在大四的時候,「家鄉的巨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機遇」,就讓小杜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小杜創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有啟動資金,還有低息貸款;如今,小杜的茶葉加工銷售業務已小有名氣、市場不斷拓寬,甚至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 六福珠寶2016新春呈獻「金猴獻寶」系列【圖】
    六福珠寶2016新春呈獻「金猴獻寶」系列【圖】 2016-01-12 14:03:34 來源:Neeu.com 優網 金猴獻瑞財源廣,瑞雪迎春福氣隆。
  • 【新春走基層】春節假期結束 長沙火車南站迎返程高峰
    (大年初七,長沙火車南站迎返程高峰。)    紅網專題:溫暖回家路——關注2014年春運            回家過年 紅網記者新春走基層  紅網長沙2月6日訊(記者 劉玉先)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今天(21日)推出:《新莊村唱起新民謠》。山下小橋流水,山上滿目蒼翠,青磚白瓦的民居在霧氣中顯得朦朧迷離,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新莊村更像「高原小江南」,但在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你笑起來真好看」 古浪黃花灘有一道最靚起跑線 屬於移民區的孩子們
    來源:中國甘肅網搬入綠洲小鎮的雷月芳(右二)一家人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 任磊甘肅武威古浪縣黃花灘上,有一所中學和一所小學,讓第一次參觀的家長驚喜的感慨「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回作為古浪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的中小學,古浪四中、綠洲小學就讀的都是古浪南部山區移民群眾的子女。讓好教育阻斷貧困代季傳播,古浪正在為黃花灘的孩子們打造最靚起跑線。
  • 甘肅古浪:荒漠變成米糧川 移民搬遷生活甜
    2012年開始,甘肅武威古浪縣啟動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搬遷工程,村民從大山裡搬了出來,封山育林,實現了「人退山綠」。通過防風固沙,發展產業,當地實現「人進沙退」,在戈壁灘裡開拓出了一片綠洲。 曾經的古浪,乾旱,缺水,風沙大。貧瘠的山溝溝裡,飲用水都要毛驢車來拉。
  • 「新年,做紅色的藍」---Levi’s® 2020新春系列上市
    它們總是在不同的領域,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定義——美術老師會說,藍是冷冽,紅是炙熱;設計師會說,藍是沉澱,紅是爆發;建築師會說,藍是穩定,紅是張揚;詩人會說,藍是安靜,紅是熱情;導演會說,藍是冷酷,紅是狂野……然而,色彩的溫度從來不會成為束縛新時代年輕人的枷鎖。 「藍色和紅色帶給我什麼感受,為何需要別人告訴我?藍和紅,我看到什麼、我感受到什麼,由我自己決定。」
  • 「新春走基層」列車上的行李員——「寂寞」的守護者
    今天,我們的「新春走基層」帶大家了解一個在列車上沒人說話的「寂寞」崗位,認識一位長途列車上的行李員,看看他的不同春運路。早晨5點,值乘K15次列車的司乘人員就開始做登車準備,行李員馬源和另一名同事登上了列車最尾部的行李車廂,開始了將近60個小時的乘務工作。
  • 「新春走基層」蝦子鎮:春到人間福滿園 家家戶戶貼春聯
    ……1月17日,正值趕集日,蝦子鎮在集鎮中心花園開展以「春到人間福滿園,家家戶戶貼春聯」為主題的2020年迎新春「寫春聯·送春聯」送文化下鄉活動。天氣雖然寒冷,但活動現場卻氣氛活躍、熱鬧非凡。活動邀請了蝦子鎮書法協會的會員、書法愛好者到現場為村民們寫春聯,並將春聯送給他們,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活動現場,老師們筆走龍蛇,揮毫潑墨,行、楷、隸、草等多種書體各顯神韻,吸引了大批前來趕集的村民圍觀,村民們拿著大紅的春聯,十分高興,紛紛表達著自己的謝意與讚美。
  • 新春走基層丨中旺航空產業園裡電鍍廢水能養魚
    &nbsp&nbsp&nbsp&nbsp2020新春走基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開欄語&nbsp&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
  • 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
    新春佳節,記者分赴大江南北、沿海邊陲,進農村、入社區、走企業,傾聽工農商學兵所思所想、所盼所願,描摹新時代的一幅幅動人畫面……江蘇常州雕莊街道回遷安置中心,記者尹曉宇(左)在採訪村民變居民後的新生活。「新春走基層」活動近尾,我們約請記者小結「走」的感動、體會和心得,銘記「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起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砥礪奮進和磅礴力量……走到湖北大巴山中——盡職盡責幹事 方能不負芳華從幕阜山區的扶貧一線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三都澳是我國大黃魚養殖的主要區域,漂浮在海上的漁排小屋就是漁民的家。如今,石進全也已經在這條郵路上走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