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其中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不好好吃飯。
有些孩子吃飯一定要看手機和電子產品,而且要大人追著餵著吃,父母很著急一直想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孩子卻一直反抗經常哭鬧、發脾氣,有什麼有效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寶寶不願意吃飯的時候,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來哄孩子吃飯,比如唱歌、表演。但是每次這樣父母太累了,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寶寶乖乖吃飯父母又不累呢?父母發現讓孩子看電視他們會變得很乖,嘗過一次甜頭之後,每次吃飯父母都把電視打開,只要孩子能多吃一些。但其實,孩子的嘴巴在吃飯,但是腦和心在看電視,注意力一直在其他地方。就這樣孩子養成了「被動吃飯+主動看電視」的壞習慣。
吃飯本來應該是孩子的主動行為,可是在父母的操作下變成了被動行為,而且讓孩子覺得吃飯看電視是父母允許並支持的。孩子之所以配合吃飯,是因為吃飯的時候能夠滿足我看電視的需求,但是現在想把被動吃飯變成主動吃飯並且忽然不滿足孩子看電視的需求了,試問哪個孩子會願意?他們如何去知道父母的底線在哪裡?因為父母的底線就一直在變,他們如何去遵守父母定的規矩?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吃飯和看電視」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打破它們之間的連結,樹立顯規則。找時機和孩子聊一聊,要以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媽媽知道你喜歡看電視裡的動畫片,但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吃飯的時候不看,我們可以一起定一個看電視的時間,爸爸媽媽陪你一起看。」同時大人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過長時間的看電視或者電子產品。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這是一件可以控制的事情,如果連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會覺得那我也不用改變和控制自己。
解決了看電視的問題,那麼接下來要讓孩子發現吃飯是一個「主動行為」,不是要被強迫的事情。吃飯的時候不催促、不比較,讓孩子自主控制吃多吃少、吃多久、什麼時候吃。只要身體發育正常,父母不必過多的幹涉。父母一定要堅信孩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和我們一樣會感覺到飢餓,孩子餓了一定會吃的。而且父母一定不要把孩子的飯量預期的太高,他們的胃只有那麼大,每天的食量達不到大人的預期,大人就開始焦慮。其實完全沒必要,只要孩子發育正常,飯量不是硬性要求。
還有很多辦法,例如孩子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大人不要強迫他,大人先自己吃的時候可以說「這個真好吃,這個很香」,吸引孩子主動來關注,一旦引起孩子關注,遞給他勺子或者食物。或者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跟孩子說「你吃著真香啊,分給我一點好不好?」,描述食物的美好和孩子的享受狀態,讓孩子意識到「我很享受吃飯」的自我認知。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大人做好自己,吃好自己的飯,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