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印刷聲 上海書展開幕前探秘一線印刷車間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風聲、雨聲、印刷聲,鑄就「愛閱之城」

  據《勞動報》報導,每年八月中旬,申城都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書香盛宴——上海書展。這是屬於愛書人的嘉年華,更是這座城市的盛大節日。上千場閱讀活動遍布大街小巷,書海、人潮繪出暖心圖景。而每到這個時候,高溫或颱風往往也會相伴而來。

  上周,一場今年以來在我國登陸的最強颱風「利奇馬」突然來襲,上海全市普降暴雨。在風力較大的浦東、金山、奉賢等地,許多人員密集場所都陸續關閉,建築工地更是全面停工迎戰颱風。

  不過,縱使戶外雷聲轟鳴、暴雨如注,上海各大印刷廠的車間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不同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日夜忙碌,進行著書展前最後的衝刺。近日,勞動報記者走進車間,近距離了解了書展開幕前的印刷廠究竟是如何運轉的,聽工人們講述了他們心中的「愛閱之城」。

  製版員工成「雜家」 一本書的誕生從這裡開始

  「轟轟轟!」伴隨著巨大的聲響,印刷機開始運轉,工人們將一堆堆裁切好的紙張放入機器中,通過機器的轉動讓空白的紙張鋪在流水線上,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成品從印刷機另一頭快速湧出。這是一家印刷廠最常見的一幕,也是大多數人對於一線印刷工人最基本的印象。

  然而,一本書的誕生並非起始於印刷車間,而是製版中心,這裡也是上海雅昌最核心的區域。相對於印刷車間的轟鳴,這裡安靜到只有滑鼠點擊、鍵盤敲打、紙張列印的聲音。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團隊,近年來卻承擔著上海書展一半以上彩色圖書的輸出工作。

  雅昌藝術中心負責人曹文彬告訴記者,圖書的出版製作基本遵循這條路線:先是攝錄、掃描,而後進行排版、校色,製版中心輸出後才是印刷、裝訂、打包成品。因此,製版中心相當於一個輸出窗口。

  不過,這裡的工作並非簡單地將電腦裡的圖文變成印刷品。據了解,製版中心的工人們除了要會操作各種軟體,還要熟知印刷的整個流程。不僅要對文件進行預檢,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導致的後期生產不流暢,有時甚至要查出出版社編輯校對時沒有看出的差錯。應該說,製版中心的員工都是「雜家」。

  因為到了書展的最後衝刺階段,記者採訪當天,雅昌排版和校色區域的技術員並不多。不過,作為核心部門,這個團隊其實有著將近百人的規模。一個月前,這裡幾乎一座難求。曹文彬告訴記者,在雅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製版帶動印刷。」因為在印刷機上可調試的空間畢竟有限,如果前端沒做好,後續工作很難彌補,甚至一切都要推倒重來,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一個車間配七位「機長」 印刷工人早晚翻班不停歇

  循著濃濃的油墨味往下走,位於雅昌藝術中心底層的印刷區,可謂這家印刷廠的「心臟」。記者採訪當天恰逢颱風過境,戶外狂風暴雨,而車間內卻是一派熱鬧的景象。7臺印刷機有規律地「跳動」著,一旁堆滿了一摞摞已經完成印刷的圖書紙張。記者在這裡見到了唐師傅,他是雅昌印刷車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機長」。之所以說他「老」,是因為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奮鬥了十餘年。

  採訪時,唐師傅正在進行機器生產前的準備工作。他告訴記者,對機長來說,圖書印前印時印後的工作內容、人員和設備狀況都必須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做好調度工作。「比如印刷前要檢查設備;印刷中要隨時校對套正、觀察墨色是否均勻,發現問題要儘快調整;印後還要對設備進行保養與維護。」

  一個有經驗的機長可以通過聲音辨別設備問題所在。「這都是時間歷練出來的真功夫,也是為什麼一個合格的印刷機機長必須經過十年基層鍛鍊的原因,你得知道設備每個部位的所有情況。」印刷車間張經理說。

  採訪時記者看到,印刷期間機器每印出一張,唐師傅都要拿著出版社確認過的大樣反覆比對。看似降低了效率,但唐師傅告訴記者,車間每臺機器的效率其實都是限定的,每小時不宜超過1萬印,太快的話,紙張兩邊會捲起,反而影響了質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消耗。

  據了解,因為質量上的高標準要求,印刷車間的進度壓力一直很大。為了搶趕時間節點,自上個月起,車間7條流水線就悉數開動,每個機組配備一位機長,搭配1-2名印刷工人,早晚翻班,24小時不停作業。

  由於印刷生產與時效性緊密相連,刻不容緩,這就使得在印刷廠上夜班成為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特別是書展期間,「黑白顛倒」更是一種常態,越是夜深人靜,印刷工人越忙碌。許多工人甚至直接以廠為家,「全天候」守候,只為保證書籍保質保量如期交貨。

  16年練就「火眼金睛」 精益求精打造書籍之美

  除了印刷工人,記者在現場看到,車間裡還有一部分工人,不時地拉著一車又一車的紙張來回走動著。仔細問了才知道,原來為了減少物流壓力,公司特意將折頁機搬到了印刷車間附近,這樣,剛剛印刷完成的圖書紙張就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折頁。

  採訪時,離記者最近的一摞紙張是新出爐的上海書畫出版社的一套碑帖,疊起來後和普通女孩兒的身高差不多,目測有數千印。這些折頁後的紙張正等待著隨後花式考究的裝幀,這也是雅昌頗有特色的一個部門。

  事實上,裝訂部門的工序細分起來有很多,一本普通的圖書就包括了燙金、鎖線、貼膠等多道工序。儘管現在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的生產流程,但在關鍵崗位上的操作仍然需要人工來完成。有些精裝圖書需要純手工裝訂,這也對技術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保證質量,在裝訂車間,每個區域幾乎都有一個長長的挑樣臺,這裡是質檢員工作的區域。印品從眼皮底下一過就能抽出次品,憑藉16年的豐富經驗,雅昌裝訂部經理王四波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採訪時,王四波正拿著兩張印刷好的圖書封面做比對。在外人看來,這兩張出自同一機器的封面幾乎沒有差別,然而在他眼中卻能看出不同。「精益求精是對讀者的尊重。」王四波說。

  據了解,除了把控成品書的質量問題,王四波還會在裝訂過程中進行巡檢,對檢驗中發生的問題進行處理過程跟蹤。用曹文彬的話說,王四波與他的同事們給雅昌印刷的圖書質量上了「雙保險」。

  也許正是這種從上到下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讓雅昌成為了每年上海書展滬上各大出版社最信賴的夥伴之一。今年上海書展,雅昌承印製作了近十家出版社的彩色圖書,每天的印刷量達到了170萬印左右。如今距離書展開幕已不到3天,每一天都是不同書籍的最後期限,各個車間裡的工人和所有機器都在滿負荷運轉中,這樣的工作一直要持續到書展結束。

  窗外狂風暴雨,屋內熱火朝天。曹文彬感嘆,每年書展總是特別忙,壓力是巨大的。不過,看到每年書展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拿起紙質圖書閱讀,曹文彬又倍感欣慰。在他看來,書展是愛書人一年一度的「朝聖」之旅,也是印刷工人的一個成長驛站。因為書展,讓他們對這份職業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責任,這種責任是對圖書質量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對工作的熱愛。

相關焦點

  • 上海藝術書展開幕:觸手可及,紙張間的溫度與藝術
    一個藝術書展的現場,是一場交流藝術創作與書寫成果的展示,展現著城市中視覺文化的生機與年輕藝術家、設計師等群體的創作狀態,也讓紙張間的溫度與藝術,觸手可及。2020年10月16日下午,第三屆上海藝術書展在M50創意園開幕。此次展會活動由上海藝術書展組委會和M50創意園共同策劃,呈現168家參展單位的出版物。
  • 上海書展昨天開幕,高溫難掩讀者熱情-VR體驗、聽書……每年都來,總...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昨天上午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展館外,人們耐心地排起長隊購票,因為天氣炎熱,主辦方在入口處特別配備了噴霧降溫裝置。展館內,首日100多項活動在不同展館有序地進行,拖著行李箱前來的讀者也不少。
  • 我與書展的故事|關於書展的一些零星記憶
    15年來,上海書展越辦越好,不僅成為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在全國也產生了廣泛影響。我在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期間,有幸參與前幾屆書展的組織籌備工作,留下了一些零星的記憶。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湧動,出版社只管出版、新華書店負責徵訂和包銷這種傳統的圖書發行模式已走到盡頭。上海圖書發行開始從兩個方向尋求突破。
  • 縱觀中華印刷術發展,再現上海印刷工業,印刷博物館絕對值得一看
    上海印刷博物館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建立,於1998年落成。是首批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之一,上海工業旅遊博物館之一,展館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印刷術的起源、發展與外傳》、《近代印刷術的傳入與發展》、《上海印刷工業》、《印刷體驗》與《印刷精品展示》5個部分。
  • 讓藝術書籍走近公眾 2020上海藝術書展開幕
    作為上海市普陀區文創發展重點支持項目,上海藝術書展自2017年秋啟動以來,不斷加強國內、國際的交流和溝通,以「UNFOLD」,即「展開、翻閱、呈現」為策展理念,以三日藝術書節和豐富的講座活動、展覽、工作坊為策劃內容,從展示藝術手工書的藝術性、紙張和印刷的多樣結合、普及藝術載體的多樣性和專業性知識講座等多個方面來向公眾傳播印刷的美好,藝術閱讀在陶冶情操、享受藝術普及和帶動藝術衍生品產業方面的重要性
  • 小記者走進印刷廠探秘報紙印刷
    清晨,喧囂的報印車間少了機器的轟鳴聲,卻多了一些孩子的聲音。30多名燕趙都市報冀東版小記者來到河北日報唐山印務中心,開始他們的報紙探訪之旅。走進印刷廠,小記者就被眼前的一卷卷新聞紙所吸引。「這麼一大卷,得有多重啊?」
  • 從國際書展到圖書印刷,疫情對國際出版有多大影響?
    英國倫敦書展、德國萊比錫書展、法國巴黎圖書沙龍因疫情取消,臺北國際書展、阿聯阿布達比國際書展、伊朗德黑蘭國際書展將延期舉行。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更是在此前宣布延期舉行之後,最終仍因疫情的持續蔓延而取消。 相關閱讀
  • 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暨映美術館正式揭牌
    上海印刷集團在青浦現代印刷基地舉行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暨映美術館更名揭牌儀式。9月8日,上海印刷集團在青浦現代印刷基地舉行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暨映美術館更名揭牌儀式,標誌著中華印刷展示館正式更名為中華印刷博物館;同時,中華印刷博物館所屬映美術館也正式亮相。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報業集團、上海市文廣局、上海世博管委會、青浦區相關委辦局和印刷集團所屬單位的相關領導及畫家和媒體記者共計70多人參加活動。
  • 凹版印刷車間的靜電控制
    比如,採用靜電輔助工藝(ESA)去除凹版印刷中高亮區與中間色調區的小汙點、輔助塑料薄膜的電暈處理以及提高墨水良好流動性及黏結性或用於書架的墨帶鉚焊等等。對於這些有意識利用靜電的情況,本文不做討論。在此我們強調了一些常規的安全措施,主要目在於使人們對印刷及包裝加工行業中靜電現象有一定基本的了解。
  • 我與書展的故事|我與上海書展
    2004年我參與了第一屆上海書展,記憶還是很清晰的。我當時任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會長,在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的領導下,經過多方努力,上海書展終於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了。20世紀80年代,上海辦過數次「上海書市」,但規模、參展圖書品種、各項讀書講座,參與的讀者數量、書市的影響力不能與今天的上海書展同日而語。在我的記憶中,第一屆上海書展首次邀請本市和外地的民營書店參加展銷。以前辦的書市,全部是國有書店參加。為了加強管理,上海書展專門闢出展覽中心西二館底樓大約近3000平方米,安排民營書業展銷。
  •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開幕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開幕(央廣網記者 韓曉餘 攝)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導,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今天(12號)開幕,為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書展採取了門票實名制預約等一系列防疫舉措
  • 2019天府書展開幕
    「會閱讀,愛生活」,11月30日上午,2019天府書展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宣布書展開幕。2019天府書展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線,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示我國出版最新成果,展銷優秀出版物,開展閱讀文化活動,引導全社會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2019天府書展的舉辦,填補了我國中西部地區無大型綜合性書展的空白。
  • 2020上海書展開幕
    8月12日,讀者在位於上海展覽中心的2020上海書展主會場上選購。當日,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今年上海書展首次採用實名預約制入場,同時對位於上海展覽中心的主展場實行「限流」。
  • 上海書展昨天開幕 微支付來了搖一搖掉下代金券-書展 上博 文物 新...
    上海書展昨天開幕,在網際網路和移動傳媒技術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書籍、課本、卡片變得好玩、好看、好聽,書展上的新鮮事兒越來越多。書籍推廣,正在從過去一兩年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向更加講究技術性的VR(虛擬實境)技術轉移。  指觸卡片火了親手「把玩」鎮館之寶  「大克鼎跑到我手裡啦!」
  • 餘慶一幅圖宣傳冊印刷飛躍雲端印刷
    餘慶一幅圖宣傳冊印刷飛躍雲端印刷貴陽印刷廠常年從事畫冊,期刊,手提袋,雜誌,不乾膠印刷!貴州專業印刷廠家本公司花巨資引進口印刷機器及多臺後期加工等設備!貴陽印刷廠諮詢
  • FutureLab x BANANAFISH | 風之鈴布袋絲網印刷工作坊
    畢業於德國 HfG Schwabisch Gmund 產品設計專業,修讀平面設計,香蕉魚書店創辦人,自2018年開始擔任 UNFOLD 上海藝術書展藝術總監,負責書展視覺規劃和運用設計、書展項目的總體規劃。
  • FutureLab工作坊|風之鈴布袋絲網印刷工作坊
    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FutureLab, 以下簡稱教博會)將於12月5日至12月13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A館和B1館舉辦。
  • 每年印刷3000萬米國旗!這個城市承包了全國60%的國旗印刷
    在生產車間裡,6條生產線機器隆隆作響,公司24小時連軸轉印刷國旗。 這家公司負責印刷,之後的裁剪和製作需要另外的授權企業完成後,再發往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 據了解,該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每年要印刷接近3萬公裡的國旗,佔國旗總數的6成左右。
  • 2020天府書展正式開幕!800餘場精彩閱讀活動等你來
    10月16日上午10:00,2020天府書展開幕式在文軒BOOKS九方店戶外廣場舉行。四川省副省長羅強,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局長劉曉凱,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開幕式上致辭。劉曉凱在致辭中提到,本屆天府書展,「既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出版文化盛會,也是四川省出版發行戰線以實際行動肩負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推動融合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展示。
  • 中華印刷博物館十周年,恢復失傳近半個世紀的石版印刷技藝
    被稱為「平板印刷之父」的石版印刷術怎樣誕生並傳入中國?何時何地有了本土化的創新與發展 ?石印技術如何改變了人類印刷發展史?8月29日,由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版畫東方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石印工坊掛牌儀式暨「石間印記」印刷技藝成果回顧展在上海青浦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