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軟骨是一種複雜的特殊結構覆蓋在組成關節的骨端。其功能是為關節在一定範圍的活動提供一種低摩擦的接觸表面,並可緩衝關節活動過程中的衝擊力。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袁林表示:膝關節軟骨磨損,又稱膝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
膝關節軟骨損傷的原因是什麼?
(1)性別因素。老年女性多見,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婦女。說明該病可能與體內激素變化有關。
(2)年齡因素。從中年到老年常發生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關節多年積累性勞損是重要因素。同時老年人軟骨基質中的黏多糖含量減少,基質喪失硫酸軟骨素,纖維成分增加,軟骨的韌性減低,因而容易遭受力學傷害而產生遲行性改變。
(3)體重因素。肥胖和粗壯體型的人發病率較高。體重超重,勢必增加關節負重,促成本病發生。
(4)遺傳因素。臨床見到末端指間關節骨關節炎,有赫伯登結節者(若出現在近端指間關節則稱為布夏結節),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樣病,因此推測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5)飲食因素。關節軟骨內沒有血管,其營養依靠從關節液中吸取。軟骨的修復是靠外層的軟骨細胞分裂繁殖和軟骨細胞分泌基質來完成的,營養不良和氧供應不足,影響到軟骨細胞的增殖時,就會導致軟骨基質減少,軟骨新生不足而變軟弱,極易在負重部位發生磨損。
(6)氣候因素。常居潮溼、寒冷環境的人多有症狀。溫度低,引起血運障礙,可使骨內血液循環不暢,骨內壓及關節內壓增高而造成疼痛、腫脹等。
膝關節軟骨損傷怎麼治療?
對於疼痛和活動受限較少,核磁共振上軟骨損傷面積和深度不大的患者一般推薦保守治療3-6個月,改變活動和運動的方式、減輕體重、大腿肌力訓練等。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消炎止痛、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補充軟骨原料,皮質類固醇激素、透明質酸關節腔注射緩解不適症狀等。
關節軟骨缺損面積大,深度較深的患者,有關節交鎖等明顯影響生活的症狀,或前期保守治療不能有效緩解者,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對於需要手術的患者,關節外科及運動醫學專業的醫生會根據損傷的大小和原因,患者的年齡、運動和生活的要求來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方法。
如何預防膝關節軟骨損傷?
1.減輕體重
患者體重與軟骨損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減輕體重不但可以減輕膝關節脛股關節的受力,而且還可以減少髕股關節的壓力,達到預防疾病發生、減輕疾病症狀、延緩病情發展的作用。如果條件允許,平常可以多去遊泳,遊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既可以控制體重,長期鍛鍊又可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2. 加強核心肌群力量的鍛鍊
加強核心肌群力量的鍛鍊特別是股四頭肌的訓練非常重要。在高強度軍事訓練下,體力及耐力不足、肌肉和韌帶力量薄弱或動作不協調等因素,容易導致動作完成過程中重心不穩和急劇轉體導致膝關節急性損傷。強壯的股四頭肌可以減少地面的反作用力,從而降低對膝關節衝擊造成的傷害。
3. 必要時可佩戴膝關節護具
護膝、髕骨帶等護具可以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減少關節軟骨磨損,對膝關節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有效減少膝關節訓練傷的發生,特別是在長跑、擒拿格鬥等訓練中更應加強下肢護具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