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子糾纏、雙縫幹涉,可構造1種預言未來的系統!

2020-12-11 騰訊網

從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以來,人類的科學經過了200多年的高速發展。但是關於未來是否可以被預言的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

至少在物理體系上,整個系統是具有期望值的。而這個期望值是由最小作用量原理所規定的,它會在函數的極值出現,不是最小值就是最大值。

在拉格朗日力學體系中,質點的真實運動軌跡是系統的虛功之和為0。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但是僅限於物理體系!

複雜到如人類社會的發展,這樣宏觀的超級系統,還沒有一種完整的預測體系。

但是實際上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以後,是可以依賴於量子糾纏,構造出一個預言未來的系統。

圍繞著量子糾纏代表的本質性含義,愛因斯坦和玻爾有長期的爭論。而且關於量子糾纏是為什麼發生,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確定的解釋。

量子糾纏有兩大重要特點:第1個就是超越距離,跨越了地域,瞬間完成;第2個就是相互糾纏的量子之間找不到任何聯繫。

瞬間完成意味著速度無限快!關於量子糾纏的速度,進行測量的科學團隊有很多,最後的結論都是沒有上限。所以我們認為它的速度是趨向於無窮的。

關於糾纏量子之間的物理聯繫,有貝爾不等式檢驗!現在科學越來越嚴格的傾向,糾纏的量子之間沒有任何隱含的物理聯繫。

但是愛因斯坦認為糾纏的量子之間是有隱含的物理聯繫。目前看來,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愛因斯坦輸了。

根據量子糾纏之間速度無限快的原理,可以結合微觀粒子的雙縫幹涉實驗,構造出一個能夠預言未來的系統。

我們知道雙縫幹涉實驗,只要對粒子進行探測,機率波就潰縮成粒子確定狀態。在顯示板上波動的粒子會顯示出幹涉條紋,而無波動的粒子則會顯示出一條中間亮,兩邊逐漸暗的條紋。

我們可以把一個雙縫觀測裝置放置在地球上,另外一個雙縫觀測裝置放置在月球上。

同時製備一對糾纏的光子,一個在地球上通過雙縫進行幹涉。另外一個光子發射到月球上。

因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38萬公裡,光傳輸的速度要一秒多,所以這兩個裝置是不同步的。

假如我們對月亮上的光子的狀態進行觀測,地球上的光子仍然會潰縮。而且可以是提前一秒鐘。

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可以提前一秒鐘知道月球上的人是否要對光子進行觀測。

對月球上的人來說,地球上的光子狀態的改變,是在過去一秒鐘之前發生的。這是一種現在對於過去的影響。

如果把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拉長到一光年。地球上的人可以提前一年知道月球上的人是否對光子進行觀測。

而月球上的人可以通過觀測來影響地球一年前的光子狀態。

》從物理意義上來說,預言未來和通過現狀操縱已經發生的歷史,是等價的。

很多古代的民族都留下了對未來的預言書。中國古代有《推背圖》等,但是據說被篡改了很多地方,真偽難辨。

瑪雅人留下來的幾個預言,真實可信程度比較高。

瑪雅人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歷史上的傳說,印第安人就是他們的後代。南美洲現在的人口,都是瑪雅人和西班牙人的後代。

瑪雅人在西班牙人入侵的時候滅絕的,西班牙人和瑪雅人有相當多的交集。雖然西班牙人毀掉了大部分的瑪雅文獻,但是仍然留下三本書。所以瑪雅的文字可信度非常高,雖然部分需要破譯。

但是瑪雅人留下了幾個預言,和中國古代的寓言一樣,大概都是注重於周期率,而在事件準確的預測上,都用比較模糊的語言,含有警示和勸告的成份更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對2012年地球毀滅的預言。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媒體炒作的成分,而且還拍了一部《2012》的科幻片。但是我們知道,2012年地球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實際上很多歷史性的預言,在現狀都是失效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歷史上的某些事情確實被預言準了。

我們只能這樣解釋,人類對自然界的深刻觀測,改變了自然界運行的規律。

》量子力學可以構築一個對簡單事件的預測體系。

但是這個預測是沒有「利用價值」的。

只有從上帝視角,這個預測才能為預測者帶來有益的影響。

因為光速恆定法則,限定了量子分發的速度,所以我們要知道地球一年之後發生什麼,只有到離地球一光年之外的地方才可以。

通知地球人也需要一年的時間,而這個時候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事件已經確定發生過了。

》愛因斯坦把時間和空間的三個維度在幾何上統一起來,形成了閔氏四維時空。

在四維時空裡面,過去、現在和將來,是用一個光錐表示的。

光錐看起來是一個沙漏型,光錐的原點就是現在,向上的開口表示未來,向下的開口表示過去。

如果我們按照量子力學的說法,可以這樣解釋:人類的科技發展改變了世界的運作規律,而這些運作規律又通過未來光錐影響了過去。

但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我們並不知道。

相關焦點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與量子糾纏遐想
    光雙縫實驗雙縫幹涉並不陌生,光線通過兩條狹縫在屏幕上相互幹涉形成明暗相間條紋,佐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單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採用電子槍將電子逐個打出,最後屏幕上也形成了規律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就好像是後出發的電子知道先出發電子的落點位置,也就是說前面出發的電子對後面的電子會有影響。
  • 從量子糾纏和量子相干的等效性談雙縫幹涉實驗,可以解釋所有現象
    來自英國、西班牙和印度的研究人員對於量子相干和量子糾纏兩者之間的關係給出了一個簡單卻有力的答案。根據相關理論,兩者之間是定量等效或可通過運算等效。此項研究是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副教授Gerardo Adesso領銜,團隊包括來自西班牙和印度的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比雙縫幹涉更恐怖的物理實驗,證明現狀可能是由未來決定的
    可能所有的人都夢想著擁有預言未來的能力,這一部分源於人類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迷茫。另一部分源於人類自私自利的某種要求,比如說預言未來,我們就能夠提前做準備,如在股票市場中能夠提前預言三天的走勢,就可以賺大錢。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算命是一種迷信。但是,人性的另一面決定了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
  • 雙縫幹涉和量子糾纏為什麼恐怖?為什麼說世界或許是被模擬的?
    世界第一臺可編程的計算機ZUSE Z1能夠執行每秒兩次浮點運算,現代的計算機運行能力可以比它快27億萬倍,而這期間僅僅用了79年!科學家們預測,計算機運算能力在未來一百年裡會增長數百萬倍,屆時我們子孫將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 不可思議的雙縫幹涉實驗——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兩大學科中的相對論中的很多預言或者理論逐漸的得到證明和證實了,但是量子力學的很多想像依然在用著我們普通人甚至是高端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薛丁格等都不能理解理論在解釋著。接下來我將會用量子力學中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實驗去展示量子力學的神秘之處和科學家無可奈何的解釋(或許這個不可思議的解釋就是正解),正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大家不喜勿噴,理性探討。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愛因斯坦在這次大會上,有人提出,雙縫幹涉實驗中,光在通過雙縫後,在不幹涉任何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如果用錄像機觀察屏幕上這些明暗相間的條紋,你會震驚的發現,條紋在這個時候如幽靈一般消失了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量子擦除實驗:未來改變現在?帶你探索跨越時間的量子糾纏現象
    這兩個光子一個射向屏幕,用來觀測結果,另一個射向儀器,可以觀測光子從哪個縫穿過,這時發現屏幕上沒有出現幹涉條紋,這兩個光子好像說好了一樣,只要其中一個被觀測,另一個就不出現幹涉條紋,這就是量子理論中的糾纏態。實驗到這裡,貌似可以宣告失敗了。不過又有科學家稍微改了一下實驗流程,又出現了另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但是,當我問起這個實驗是什麼,他們總是回答:用電子演示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學的基石之一。這很奇怪,因為楊(Thomas Young)在1804 年做的這個實驗——遠在我們對電子或亞原子世界有任何了解之前。最初的楊氏雙縫實驗首次證明了幹涉現象。他讓光穿過兩條狹長的縫,觀察遠處屏幕上形成的圖案,楊沒有發現兩個對應於狹縫的明亮區域,而是看到了亮暗相間的條紋。
  • 讀科幻小說《雙宇》解密雙縫幹涉試驗的本質
    此外,我們今天還將用雙宇論解密雙縫幹涉試驗,這個試驗一直屬於未解之謎。當然,今天也會有一個顛覆性的科學結論,做好心理準備吧。言歸正傳,我們先談談宇宙的構成。西方科學界認為,宇宙由三種東西構成,分別是物質、能量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宇宙由兩種東西構成,分別是能量和空間,因為他認為物質就是能量,或者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他的質能方程公式也很好說明了這點。
  • 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雙縫幹涉實驗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可靠嗎?
    量子延遲實驗提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思想實驗,並沒有經過實際驗證。但是隨後卻有部分科學家嘗試著進行實際的實驗,做出的結果也和理論預言一致。雙縫幹涉實驗量子延遲實驗是雙縫幹涉實驗的升級版,實驗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確信光子已經通過幹涉狹縫的時候,再選擇如何觀測光子。
  • 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挑戰了因果律了?
    在楊完成這個實驗一百年後,也就是在20世紀初,隨著量子理論的興起,人們發現諸如電子這樣的微小粒子居然可以也體現出波的特性。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人們可以用電子代替光 來進行雙縫實驗。在電子雙縫實驗中,被發射出來的電子會先通過一塊開有兩條狹縫的板,然後落在一塊感光屏上。實驗剛開始的時候,通過雙縫的電子會隨機地落在感光屏上,似乎並沒有規律。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這裡的實驗中所看到的的幹涉圖樣不是因為光子與原子網格發生的折射。那是因為可見光一般的波長是在微米量級,而原子間的間隙一般為埃(0.1納米)的量子。只有在光的波長和狹縫的尺寸類似的時候,才會發生幹涉。這裡你也看到了,光子的波長和原子晶格的尺寸相差非常大,它們也會發生互相作用(比如吸收,反射),但是不會發生幹涉。
  • 光引領科學前行,雙縫幹涉實驗催生了量子力學,世界為之改變
    有人不斷的在網上嚷嚷,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感到恐怖。這種說法實在有些誇張和故弄玄虛,雙縫實驗反映出來的現象,實際上涉及了量子力學裡面最基本的問題,成為量子力學立論之本。量子力學的許多重要理論都是由這個實驗引發出來的,如不確定性原理、量子糾纏、平行宇宙、薛丁格的貓、波函數坍塌等等。
  • 量子物理中幾個熱門問題的科普講解
    兩列波可以幹涉(interference),相位一致的兩列波可以產生幹涉相加(圖1-1上),相位相反的兩列波可以造成幹涉相消(圖1-1下)。而在宏觀世界裡,粒子是不可能相互幹涉的。據此,我們可以利用波的幹涉特性來區分波和粒子。這就是著名的雙縫實驗。圖1-1:相加幹涉,相消幹涉1.1.
  • 從雙縫幹涉實驗淺略了解量子力學
    高中選修過物理的小夥伴們,一定學習過「楊氏雙縫幹涉」這個實驗。大家都知道,這個實驗驗證了光的波動性,看似簡單的實驗背後,其實還有一系列的後續,甚至後續實驗的一系列現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人們以玄學加以解釋。故事要從二十世紀講起,當時的科學家們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為了驗證光的本質,雙縫實驗產生了。
  • 「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還是你看到的那樣嗎?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由於亮度分布可以用波的相長幹涉與相消幹涉這兩種幹涉機制來解釋,意味著光是一種振動波,這促使光波動說被廣泛接受,也導致17、18世紀的主流理論「光微粒說」漸趨式微。
  • 他山之石: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嗎?恐怖在哪?
    文末有全套高清版資料下載連結,敬請下載學習)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即使對於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到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時,也會嗅到有一絲玄學的味道。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
  • 最神奇的物理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完美的揭示了波與粒子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