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2020-12-11 科技即正義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

雙縫幹涉實驗

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所以科學家決定用電子來實驗,可是當一個一個發射電子時,還是出現了幹涉條紋。這就仿佛你開了一槍,一顆子彈同時穿過兩個縫隙,自己和自己發生了幹涉。於是科學家在兩個縫隙分別設置了感應器,可以感應電子通過縫隙,但是再實驗的時候,奇怪的事情出現了,幹涉條紋消失了,電子變成了粒子,規規矩矩的聚集到兩個區域,沒有自己和自己幹涉了。而當我們拿開了感應器時,幹涉條紋又出現了。以上就是我們熟知的雙縫幹涉實驗,所以我們知道了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量子擦除

量子擦除是雙縫實驗的進階版,簡單的說就是我們不在縫隙上監測粒子,而是將縫隙到終點這段路做成兩段長短不同的路線,短的線路A和長的線路B,然後用一對量子糾纏的粒子(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無論它們相距多遠,觀測一個粒子的狀態都能了解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然後我們通過粒子到達終點的時間來判斷粒子通過了哪個縫隙。這個時候粒子也能意識到它被觀測了,所以幹涉條紋消失了。而如果我們現在將長的那條線路變成和短的那條一樣長,這樣我們就無法判斷粒子通過哪條路了,幹涉條紋又出現了。

重點來了,通過這個裝置我們讓兩個粒子到達終點的時間不一樣,A路線的粒子通過縫隙的時候,B線路的粒子還沒到終點。這也就是說,A線路的粒子可以提前知道未來不會被觀測了,所以在在縫隙那裡直接表現出了波的性質同時穿過了兩個縫隙。這裡因為實驗場所的原因,這個時間差微乎其微,但是結果是一樣的。粒子可以預測未來,同理,如果我們將短的那條光路變長,B線路的粒子本來已經在縫隙表現出粒子性質,但是知道不會觀測了以後,B線路的粒子又表現出了波的性質,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觀測,將過去發生的事改變了。

這個結論就讓科學家很恐怖,第一,微觀粒子能意識到自己是否被觀測,這個觀測指的不僅僅是看,包含了通過技術手段去觀測,微觀粒子默認人類有足夠的知識能通過這些裝置去觀測它。第二,微觀粒子的未來和過去都是可以通過觀測來改變的。微觀粒子顛覆了傳統現實。

相關焦點

  • 雙縫實驗是什麼?為何這個物理實驗更可怕,證明現狀由未來決定!
    人類總是渴望自己有超能力,希望自己可以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因此人類也拍了很多關於這種預知未來的影視劇,一度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除此之外人們還常常迷信,自古以來人們就愛找算命大師算上一卦,預知未來的劫難。但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們都認為這都是騙人的。不過接下來要說的可都是真的。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科學家做了這個實驗後發現,探測屏上出現了明暗條紋相間的圖樣。這個實驗最早是用來證明:光具有波動性。而量子力學的發展得益於科學家們在爭論: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 這就使得雙縫幹涉實驗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如果科學家要認定光是一種粒子,那如何解釋雙縫幹涉? 那這裡的矛盾點其實就是:單個的「光」到底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 比雙縫幹涉更恐怖的物理實驗,證明現狀可能是由未來決定的
    科學家們對這個世界認識越深刻,越發現這個世界的詭異和恐怖之處。》有一個物理學實驗證明了未來和現狀是可以連接的,這個實驗就是量子擦除實驗。這個實驗本質上是單電子雙縫幹涉的改進實驗。我們知道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詭異之處就在於測量會改變粒子的行為。
  • 不可思議的雙縫幹涉實驗——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兩大學科中的相對論中的很多預言或者理論逐漸的得到證明和證實了,但是量子力學的很多想像依然在用著我們普通人甚至是高端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薛丁格等都不能理解理論在解釋著。接下來我將會用量子力學中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實驗去展示量子力學的神秘之處和科學家無可奈何的解釋(或許這個不可思議的解釋就是正解),正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大家不喜勿噴,理性探討。
  • 科學家們的集體靈異事件,雙縫幹涉實驗,傳達了什麼結果?
    從最初腳下的土地是天圓地方,到現在證明地球就是一個球體。從最初的地心說到現在的日心說。到今天為止,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已經遠遠超過了先人,科學家可以利用現在已經掌握的規律,對世界上大部分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不過,雖然宏觀世界的規律已經掌握了一些,但是在微觀世界當中,科學家仍然是一個門外漢,無法窺探在微觀世界當中的規律,是否與宏觀世界相一致。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科學家做了這個實驗後發現,探測屏上出現了明暗條紋相間的圖樣。這個實驗最早是用來證明:光具有波動性。而量子力學的發展得益於科學家們在爭論: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 這就使得雙縫幹涉實驗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如果科學家要認定光是一種粒子,那如何解釋雙縫幹涉? 那這裡的矛盾點其實就是:單個的「光」到底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 【探索】雙縫試驗為什麼恐怖?雙縫實驗證明世界虛假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雙縫實驗是一種光學實驗,卻有很多人說光縫實驗其實很恐怖,它讓人對世界上看到的東西現象都產生了懷疑。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雙縫實驗為什麼恐怖,大家一起往下看吧!什麼是雙縫試驗?
  • 雙縫式實驗證明:反物質既是粒子又是波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首次使用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進行了著名的雙縫式實驗,結果表明其符合量子理論:既是粒子又是波。雙縫式實驗證明了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之一:點狀粒子也是波。
  • 不可思議的「電子雙縫實驗」結果,或暗示整個世界是虛擬的?
    文/玉濁清「電子雙縫實驗」是怎樣的操作?專家:或是暗示整個世界是虛擬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知識也在不斷的普及,也有越來越多曾經我們接受不了的事實,漸漸的被眾人所接受。為了證明和了解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實驗,相信大家對電子雙縫實驗都不會陌生,而這個實驗似乎就在暗示整個世界都是虛擬的,那麼這個實驗又是怎樣的呢?
  • 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為何會這樣?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的說法並不太嚴謹,只是實驗的結果太出人意料罷了
  • 證明精神作用力的實驗猜想,續雙縫實驗猜想
    證明精神作用力的實驗猜想,續雙縫實驗猜想上一篇文章說過,精神作用力可以解釋雙縫試驗與延遲觀測實驗的不合理處,使這兩個試驗變得完整且合理。高僧打坐這些試驗雖然都得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結果,但是都無法解釋其原因,但是用精神作用力的猜想,就可以輕易解開。
  • 恐怖的物理雙縫實驗,不僅讓科學家感到害怕,也讓神學家感到不安!
    到1807年,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發現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這一實驗證明光是波而非粒子,因為幹涉是波的特徵,從此,光的波動學說逐漸代替粒子學說成為正統。雙縫幹涉      在經典力學的波動學說中,雙縫幹涉就是對光的波動解釋,並沒有神秘的地方;但是在量子力學中,雙縫幹涉就沒那麼容易解釋了,其中有很多地方,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跨越200多年的雙縫實驗
    德國科學家瓊森和他的電子束雙縫實驗結果1961年,德國科學家瓊森將一束電子(注意是一束,而不是單個電子)加速到50KeV,讓其通過縫寬為a=5x10-5m、間隔為d=2x10-6m的雙縫,當電子束通過雙縫撞擊到螢光屏時
  • 為什麼當年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是個啥,為啥讓科學家麻頭皮雙縫幹涉實驗是為了證明光到底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一物理學史詩之爭。無論光到最後被證明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都能幫助科學家更深刻地了解宇宙本源。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博士說丨為什麼歷史上雙縫幹涉實驗令人細思極恐?
    ,令很多人感到恐懼:難道未來決定過去?結果決定原因?意識決定物質?視頻:《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講歷史聽說很古老很古老的時候,人們認為,我們的眼睛會發出一種東西,照到哪裡,哪裡就可以被我們看到。現在我們知道這認識顯然不對。
  • 是否觀察實驗過程,竟會影響到實驗結果,有趣的雙縫幹涉實驗
    而後,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實驗出現了,那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雙縫幹涉實驗中,首先讓光穿過一條狹窄的細縫,然後再穿過兩條平行的縫隙,而後就會在後面的背板上呈現出幹涉條紋。是的,後面的背板上出現的並不是兩條光紋,而是一組光文,這組光紋就是幹涉條紋,幹涉是波的特性,於是人們認識到光不是粒子,而是波。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裝置圖我有這麼一種設想,如果一個實驗小組,做雙縫幹涉實驗,然後實驗的房間被人偷裝了攝像頭,觀察這個實驗,但是實驗小組的人完全不知情。那麼,現在這個實驗是至始至終被人觀察的,然而實驗小組的人確完全不知情。
  • 為什麼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其實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本身並不令人「毛骨悚然」,它只是量子力學中一種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根據量子力學的相關描述,電子這類基本粒子,可以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於是科學家們就精心設計了「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讓電子束從兩個相互平行的狹窄縫隙中通過,然後這些電子會落在後面的探射屏上,通過對電子在探射屏上產生的現象進行觀察,科學家就可以驗證「波粒二象性」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