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我們都知道,懷孕後要做產檢,是為了定期監測孕媽的身體狀況、胎兒的發育情況,以確保胎兒更好的發育。
下面這份「孕期產檢一覽表」,總結了從第一次正式產檢(孕12周)到寶寶出生前 最後一次產檢(孕40周),每次產檢的檢查時間、是否空腹、檢查的目的、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等,很全面,孕媽們可以收藏,每次產檢前找出來看看。
孕期280天的各個詳細檢查要點,孕媽要了解
從這個產檢表中可以看到孕期280天,總共有13次產檢,第一次正規產檢是懷孕12周。
1、有不少孕媽會疑問:懷孕12周之前就不用檢查了嗎?
12周前屬於懷孕早期,是否要做檢查,要看孕媽的實際情況。
如果孕媽一切都好,沒有腹痛出血,胎兒健康發育,是可以等到懷孕12周再做產檢的;
但如果孕媽比較擔心,想經常監測胎兒發育的好不好,那也可以在懷孕早期做檢查,一般沒有特殊情況,多選下面幾個孕周去檢查:
懷孕4-6周,剛自己測出懷孕,去醫院抽血檢查確認懷孕;
懷孕6-8周,做B超看胎兒是否已經出現 胎心胎芽,這個孕周大多可以看出來了。
只有檢查 胎兒在正常發育,已經看到了胎心搏動,孕媽就可以放心了,等到懷孕12周再去檢查。
但如果期間孕媽 出現了見紅(褐色分泌物)、腹痛 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還有些孕媽 孕酮低或HCG翻倍不好,醫生會要求一個時間來複查,這種情況聽醫生建議就好。
總結一下,也就是:
在懷孕早期,如果孕媽 沒出現異常,可以等到孕12周做產檢;
但若是 出現異常或自己總擔心,那就可以適時去檢查;
醫生要求做複查的,聽醫生建議,按時複查。
2、很多產檢項目重複,不做可不可以?
也有些孕媽看完產檢表後,會想:有些孕周的產檢好像不重要,後面的產檢項目都是重複的,不做可以嗎?
京媽的建議是:最好都去做。
既然醫院這樣安排,每次產檢就都有意義,通過做產檢:
孕媽可以定期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狀況,及時了解異常並及早糾正,給胎兒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
也可以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是否有偏大偏小、胎心胎動是否正常、胎位是不是符合順產要求等,也有助掌握胎兒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缺氧異常、幫孕媽確定分娩方式等。
3、哪幾次產檢很重要,必須要重視?
整個孕期的正式產檢,差不多就是上面產檢表中列出的這些,但這些產檢雖然每次都重要,但 有幾次是需要特別重視的產檢項目。
孕12周的產檢:
這是第一次正式產檢,而且要 建檔,需要做的檢查項目比較多,而且 NT檢查 也多是在懷孕12周做,是比較重要的一次產檢,孕媽要提前約好。
孕16周的產檢:
這次檢查,唐氏篩查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檢查,主要查胎兒智力方面是否異常。
如果唐篩 結果在臨界值或高風險,孕媽也先不用著急,根據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進行排查就行。
孕20-24周的產檢:
這個階段 有兩項重要的檢查,一項是排畸B超,現在多是直接做四維排畸,另一項是葡萄糖耐量實驗,看孕媽血糖是否存在異常,可能會安排在孕24周一起做,具體聽醫生的安排就好。
孕34周的產檢:
這個階段的產檢,主要是做 胎心監護,定期監測胎兒的胎心、胎動情況,這次的產檢,醫生會看 胎位,估算 胎兒的體重,初步給出分娩方式的建議。
孕38周的產檢:
到了懷孕36周後,每周產檢一次,基本都是做胎心監護,到了孕38周醫生會 幫孕媽測量骨盆,最終確定分娩方式;不過最後幾次產檢都最好按時去醫院檢查,這個階段胎兒最 容易發生缺氧,更需要重視。
準爸爸怎麼做,才能更好陪伴孕媽順利度過孕期?
整個孕期,準爸爸也要參與進來,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對孕媽的陪伴和照護。
陪孕媽按時產檢:整個孕期產檢次數也不少,準爸爸可以幫忙預約產檢,並且每次都陪孕媽去做產檢,避免孕媽太過勞累或發生危險。
學習孕產知識,幫孕媽排憂解難:懷孕後孕媽會很變得緊張敏感,那準爸爸就有必要提前學習孕產知識,尤其產檢的知識,幫孕媽解除疑慮。
生活上悉心照顧孕媽:懷孕後,肚子越來越大,孕媽在生活方面會很不方便,準爸爸就要多些照顧,比如做做飯、收拾收拾家、幫孕媽洗澡洗頭、陪孕媽散步等。
多關注孕媽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孕媽的情緒會很多變,準爸爸除了多理解孕媽外,也要多關注孕媽心理變化,儘量讓孕媽快樂的度過每一天,遠離孕期抑鬱。
做好胎教:懷孕五六個月左右,隨著胎兒聽力發育,就可以給胎寶寶做胎教了。研究發現胎兒更喜歡準爸爸渾厚的聲音,因此準爸爸可以經常陪寶寶說說話、講講胎教故事等。
不少孕媽不太重視產檢,覺得查了也是正常,白花錢,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產檢是有必要檢查的,可以及時發現孕媽和胎兒的異常,避免危險。
另外,準爸媽也要多了解些孕產知識,以便順利的度過孕期,讓胎寶寶更好的發育。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京媽點讚並且分享給身邊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