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春市伊通河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2019年,長春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進入攻堅和收尾階段,隨著串湖流域、東新開河流域、新凱河流域治理的加速推進,曾經的黑臭水體、河泡荒地正變身為濱河景觀帶。
重生態建公園 讓景更美
作為伊通河的二級支流,位於長春西北部的串湖,有一條3.5公裡長的宋家明溝,經過近兩年的綜合治理,這個昔日的臭水溝在今年變身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還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宋家公園。
在洋浦大街上,得益於東新開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充滿古典風韻的洋浦公園於9月末開園。高大的牌樓立在園區門口,古色古香;以黑白兩種顏色為主色調的山水廣場讓人眼前一亮;芳桃居前,凹凸起伏的地面上布滿雕刻……融江南之意趣、展北國之靈秀的洋浦公園,正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出去。
在串湖、東新開河、新凱河等河湖流域治理工程推進過程中,長春市堅持生態修復為主,適度開展流域景觀綠化和公園建設,相繼建成富裕河公園、洋浦公園、河口公園、宋家公園等,並向市民開放。
重環境除黑臭 讓水更清
經過綜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環境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全面恢復,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欣賞美景。南溪溼地公園吸引了東方白鸛、綠鷺、池鷺、紅嘴鷗等20餘種鳥類遊禽,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伊通河中段綠道貫穿我市主城區,串聯起從南溪到北湖的濱河公園綠地,行走其間,步移景異、意趣豐富。
今年,伊通河流域水環境治理更是碩果纍纍:動植物公園汙水處理廠、伊通河中段副河道清淤、八一水庫底泥清淤等28項工程完工;北十條、翟家、東新開河、南部等汙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治理完成的75處黑臭水體全部移交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日常管護。伊通河水質總體向好,今年1~8月月均值已達到年度考核標準。
重長效惠民生 讓河更暢
治理後的伊通河,不僅會成為綠色宜居的「生態軸」、美麗長春的「景觀帶」、產業升級的「動力源」,還是一道城市安全的「生命線」。截至目前,長春市在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中,修建提防22公裡、護岸98公裡,修建140餘處防洪設施,防洪能力明顯提升。伊通河中段已實現200年一遇標準,串湖、西湖、新凱河、東新開河流域正在按20年至50年一遇標準加快推進。
為確保伊通河治理的效果,長春市制定了《主城區水汙染防治實施辦法》,堅持水岸協同,建立「管、治、保」一體化綜合治理格局,防止治理成果出現反覆;完成治理的水體及時移交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實現治理與管理的無縫銜接;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建立四級河長、湖長體系,讓母親河的美景惠及更多百姓。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