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是孩子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式。心理學界公認為,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良好的撫育,家長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也會越走越平穩。因此,以下三個發展階段,我們家長一定要把控好。
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一、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
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
孩子剛出生時,是脆弱而孤獨的,他們不會動、無法說,養育者的回應,構成了他對世界的信念。
哭的時候有人哄,難受的時候有人抱,餓的時候立即得到滿足,這樣穩定而積極
的關係,會讓孩子獲得最深的滿足感和安全感。這種親密的情感關係,在發展心理學上被稱作「依戀」。許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誤解,似乎身為父母就天生擁有管教孩子的權力。可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所有的勸誡置若罔聞時,才會揭露一個事實:身份從來都不是管教的關鍵,孩子情感上對父母的依戀,這種心理上的引力,才是他願意聽從教導的源頭。
換句話說:依戀,才是教養的根基。
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諾伊費爾德說:行為問題的背後,幾乎都是關係問題。孩子逃離、叛逆、不服管教的背後,隱藏的是對父母依戀關係的缺位。
作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連接好親子間的這根心理臍帶,才能在漫漫成長中,擁有引導孩子的力量。
二、6歲以前,性格決定最終的成敗
優秀的品質和習慣並非天生,原生家庭起著至為關鍵的影響。作為孩子的教養者,父母應該在養育之中,有意樹立孩子的行為規範。比如,能夠對孩子說「不」,教會孩子理解和遵守規則;比如,引導孩子分享和承擔,讓孩子懂得感恩和責任;比如,接納孩子的受挫情緒,耐心引導,打磨孩子的抗挫力;六歲之前,孩子認了多少字,會做幾道題,多背幾首詩,真的無關緊要,這些微弱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唯有品質和習慣,才會有貫穿時間的力量,經年累月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決定最終的成敗。
不久前,華為公布天才少年人選。
嚴苛的篩選流程,令人豔羨的回報,都將這幾位「天才」推到頂尖,接受大眾的審視。
可細細追溯,他們並非天賦過人,更多是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緩緩登頂。
拿到最高檔年薪201萬的張霽,本科來自一所三本院校,令人驚訝的是,這已是他復讀後的成績。
同樣入選的「天才少女」姚婷,中考時僅考了4A2B,連重點高中的門也沒有叩開。
他們顯然不是最聰明的,也許也並非最努力,但具備的優秀品質卻異常奪目。
縱觀他們的經歷,無一例外都遵循著獨立、計劃、專注、自律等,這些品質支撐著他們突破自我,贏得未來的無限可能。
優秀的品質和習慣並非天生,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作為孩子的教養者,父母應該在養育之中,有意樹立孩子的行為規範。
比如,能夠對孩子說「不」,教會孩子理解和遵守規則;
比如,引導孩子分享和承擔,讓孩子懂得感恩和責任;
比如,接納孩子的受挫情緒,耐心引導,打磨孩子的抗挫力;
六歲之前,孩子認了多少字,會做幾道題,多背幾首詩,真的無關緊要,這些微弱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
唯有品質和習慣,才會有貫穿時間的力量,經年累月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決定最終的成敗。
三、12歲以前,價值影響孩子的定位
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具備「學霸」屬性,而有的孩子卻是風景在別處。所以,即便付出同樣的努力,有時候也無法獲得同樣的表現。父母要甄別孩子的個性,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這種價值感將形成孩子對自我的定位。
可惜,有許多父母卻看不見孩子的閃光點,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在壓力中無法喘息。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的不足之後,會對孩子說:「別人能行,你也行,我們相信你!」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比較和較勁中,逼得孩子難以自處。最可怕的是,在持續的否定中,孩子會把這種「不行」的念頭深植內心,形成原生的自卑。肯定孩子長處,多給予積極關注,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所在,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孩子的每個行為,都來自父母養育中一點一滴的投射。生命最初的陪伴和回應,是一切教養的起點;幼年階段的引導和糾正,是行為習慣的根基;少年時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價值的雛形。養育著實很難,很費心。可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面對風雨和誘惑時,擁有堅不可摧的力量。
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我們都知道,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可是該如何教育孩子,卻是橫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李玫瑾老師關於養男孩和養女孩的建議。
細想之下非常有感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養女孩有」三避「
☞ 一避重男輕女
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是和父母之間的一份緣分,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我們付出我們的愛。
只有給足孩子愛,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才會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 二避單純富養
每當我和身邊的朋友們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大部分家裡有女孩的家庭,尊崇的原則都是:
「物質上可能給不了你最好的,但是精神一定要富足」。
物質上,不虧欠娃;精神上,一定做到富養。
☞ 三避過分溺愛
過分溺愛孩子,並不是「富養」孩子,而是讓孩子養成驕縱恣肆的壞習慣。
即使是柔弱的女生,她們也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變得勇敢、獨立、堅強。
2.養男孩有」三忌「
☞ 一忌不獨立
男孩長大後要撐起一個家庭,要頂天立地,所以養育男孩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獨立自主。
相信大家也很不喜歡「媽寶男」,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不成為「媽寶男」。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同時讓孩子知道不僅要做決定,更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二忌不上進
有上進心的男生,自然就帶著一種吸引力,而上進心是我們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的。
最簡單的培養孩子上進心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拼出一個模型時,主動表揚孩子;當孩子學會一首英文歌時,發自肺腑地恭喜孩子,認可孩子的努力。
☞ 三忌不愛護
男孩,說到底也是孩子,千萬不要覺得男生就理應堅強,就應該多理解父母一些。
對男孩的愛一定不能少,只有我們在孩子小時候給足愛,孩子才會和我們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陶行知先生曾說: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一個孩子的優秀,或許有許多方面原因的支撐,但有遠見的父母,其實早就懂得認識並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只有在了解並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才能帶給他們一輩子積極的影響。
您的每一次轉發都可能改變身邊某一個孩子的命運!
若喜歡本文,敬請轉發
媽媽寫給青春迷惘期兒子的信,感動千萬人!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吳謝宇弒母案細節披露,為什麼弒母事件頻頻發生?
孩子犯錯,無需發火,家長只講八句話就夠了!
13歲女孩深夜被校長逼寫「性行為檢討」,毆打一個小時,這不是教育,是人格羞辱
請告訴孩子:世界本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勞榮枝案明日開庭。從老師到女魔頭,遇到渣男毀一生,19歲走上不歸路!
家教老師暴打孩子鄰居報警 結果發現是親媽……
如果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請看看這個媽媽與兒子的經典對話(值得父母學習)
剛入職就成巨貪,這些年輕人怎麼了?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切勿迷失於誘惑中
5男1女,中學生不雅視頻震驚全網:別等孩子偷嘗禁果,才來談性教育
文章來源網絡。貴在分享,版權歸元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