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好一個孩子?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2021-02-07 中原家教講堂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是孩子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式。心理學界公認為,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良好的撫育,家長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也會越走越平穩。因此,以下三個發展階段,我們家長一定要把控好。

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一、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

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

孩子剛出生時,是脆弱而孤獨的,他們不會動、無法說,養育者的回應,構成了他對世界的信念。

哭的時候有人哄,難受的時候有人抱,餓的時候立即得到滿足,這樣穩定而積極

的關係,會讓孩子獲得最深的滿足感和安全感。這種親密的情感關係,在發展心理學上被稱作「依戀」。許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誤解,似乎身為父母就天生擁有管教孩子的權力。可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所有的勸誡置若罔聞時,才會揭露一個事實:身份從來都不是管教的關鍵,孩子情感上對父母的依戀,這種心理上的引力,才是他願意聽從教導的源頭。

換句話說:依戀,才是教養的根基。

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諾伊費爾德說:行為問題的背後,幾乎都是關係問題。孩子逃離、叛逆、不服管教的背後,隱藏的是對父母依戀關係的缺位。

作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連接好親子間的這根心理臍帶,才能在漫漫成長中,擁有引導孩子的力量。


二、6歲以前,性格決定最終的成敗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3到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時期,此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孩子的問題具有滯後性,錯過了培養的關鍵期,等發現問題時,原先只花1倍氣力培養的習慣,也許要花2倍的氣力來糾正。3到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時期,此時,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優秀的品質和習慣並非天生,原生家庭起著至為關鍵的影響。作為孩子的教養者,父母應該在養育之中,有意樹立孩子的行為規範。比如,能夠對孩子說「不」,教會孩子理解和遵守規則;比如,引導孩子分享和承擔,讓孩子懂得感恩和責任;比如,接納孩子的受挫情緒,耐心引導,打磨孩子的抗挫力;六歲之前,孩子認了多少字,會做幾道題,多背幾首詩,真的無關緊要,這些微弱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唯有品質和習慣,才會有貫穿時間的力量,經年累月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決定最終的成敗。

不久前,華為公布天才少年人選。

嚴苛的篩選流程,令人豔羨的回報,都將這幾位「天才」推到頂尖,接受大眾的審視。

可細細追溯,他們並非天賦過人,更多是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緩緩登頂。

拿到最高檔年薪201萬的張霽,本科來自一所三本院校,令人驚訝的是,這已是他復讀後的成績。

同樣入選的「天才少女」姚婷,中考時僅考了4A2B,連重點高中的門也沒有叩開。

他們顯然不是最聰明的,也許也並非最努力,但具備的優秀品質卻異常奪目。

縱觀他們的經歷,無一例外都遵循著獨立、計劃、專注、自律等,這些品質支撐著他們突破自我,贏得未來的無限可能。

優秀的品質和習慣並非天生,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作為孩子的教養者,父母應該在養育之中,有意樹立孩子的行為規範。

比如,能夠對孩子說「不」,教會孩子理解和遵守規則;

比如,引導孩子分享和承擔,讓孩子懂得感恩和責任;

比如,接納孩子的受挫情緒,耐心引導,打磨孩子的抗挫力;

六歲之前,孩子認了多少字,會做幾道題,多背幾首詩,真的無關緊要,這些微弱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

唯有品質和習慣,才會有貫穿時間的力量,經年累月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決定最終的成敗。


三、12歲以前,價值影響孩子的定位

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具備「學霸」屬性,而有的孩子卻是風景在別處。所以,即便付出同樣的努力,有時候也無法獲得同樣的表現。父母要甄別孩子的個性,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這種價值感將形成孩子對自我的定位。

可惜,有許多父母卻看不見孩子的閃光點,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在壓力中無法喘息。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的不足之後,會對孩子說:「別人能行,你也行,我們相信你!」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比較和較勁中,逼得孩子難以自處。最可怕的是,在持續的否定中,孩子會把這種「不行」的念頭深植內心,形成原生的自卑。肯定孩子長處,多給予積極關注,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所在,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孩子的每個行為,都來自父母養育中一點一滴的投射。生命最初的陪伴和回應,是一切教養的起點;幼年階段的引導和糾正,是行為習慣的根基;少年時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價值的雛形。養育著實很難,很費心。可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面對風雨和誘惑時,擁有堅不可摧的力量。

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我們都知道,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可是該如何教育孩子,卻是橫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李玫瑾老師關於養男孩和養女孩的建議。


細想之下非常有感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養女孩有」三避「



☞ 一避重男輕女


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是和父母之間的一份緣分,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我們付出我們的愛。


只有給足孩子愛,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才會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 二避單純富養


每當我和身邊的朋友們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大部分家裡有女孩的家庭,尊崇的原則都是:


「物質上可能給不了你最好的,但是精神一定要富足」。


物質上,不虧欠娃;精神上,一定做到富養。


☞ 三避過分溺愛


過分溺愛孩子,並不是「富養」孩子,而是讓孩子養成驕縱恣肆的壞習慣。


即使是柔弱的女生,她們也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變得勇敢、獨立、堅強。



2.養男孩有」三忌「



☞ 一忌不獨立


男孩長大後要撐起一個家庭,要頂天立地,所以養育男孩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獨立自主。


相信大家也很不喜歡「媽寶男」,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不成為「媽寶男」。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同時讓孩子知道不僅要做決定,更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二忌不上進


有上進心的男生,自然就帶著一種吸引力,而上進心是我們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的。


最簡單的培養孩子上進心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拼出一個模型時,主動表揚孩子;當孩子學會一首英文歌時,發自肺腑地恭喜孩子,認可孩子的努力。


☞ 三忌不愛護


男孩,說到底也是孩子,千萬不要覺得男生就理應堅強,就應該多理解父母一些。


對男孩的愛一定不能少,只有我們在孩子小時候給足愛,孩子才會和我們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陶行知先生曾說: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一個孩子的優秀,或許有許多方面原因的支撐,但有遠見的父母,其實早就懂得認識並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只有在了解並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才能帶給他們一輩子積極的影響。



您的每一次轉發都可能改變身邊某一個孩子的命運!


若喜歡本文,敬請轉發  

媽媽寫給青春迷惘期兒子的信,感動千萬人!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吳謝宇弒母案細節披露,為什麼弒母事件頻頻發生?

孩子犯錯,無需發火,家長只講八句話就夠了!

13歲女孩深夜被校長逼寫「性行為檢討」,毆打一個小時,這不是教育,是人格羞辱

請告訴孩子:世界本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勞榮枝案明日開庭。從老師到女魔頭,遇到渣男毀一生,19歲走上不歸路!

家教老師暴打孩子鄰居報警 結果發現是親媽……

如果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請看看這個媽媽與兒子的經典對話(值得父母學習)

剛入職就成巨貪,這些年輕人怎麼了?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切勿迷失於誘惑中

5男1女,中學生不雅視頻震驚全網:別等孩子偷嘗禁果,才來談性教育



    

文章來源網絡。貴在分享,版權歸元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養出一個好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歲之前,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12歲之前是如何教育的孩子,12歲之後孩子就會如何表現。李玫瑾教授就這樣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3~6歲是培養一個孩子性格的關鍵。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一些良好的性格習慣,那麼三到六歲就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等到孩子問題暴露的時候在糾正就已經晚了,所以無論孩子怎樣表現,都要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教育。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孩子剛出生時,是脆弱而孤獨的,他們不會動、無法說,養育者的回應,構成了他對世界的信念。現在有些家庭對孩子太過溺愛,別說打了,幾句重話也捨不得說,生怕嚇著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結果養出個「小霸王」。孩子小時候犯錯,該打還是要打,不能一味放縱,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而不是亂揍一通,容易把孩子打壞。首先是告之底線,也就是讓孩子清楚父母動手打人的邊界在哪,一旦越過邊界就要受罰了。
  • 怎樣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能養育出心中有愛,肩膀上有擔當,未來會有大出息的孩子。然而,養育這條路,又充滿了未知和複雜。我們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呢?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出,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男孩女孩由於性別不同,先天的氣質,情感和能力的發展都有所差別,父母應該學會區別對待。
  • 怎樣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出,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避開誤區,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養分,孩子以後才能少走彎路。養女要「三避」前段時間,武漢地鐵口內,一段「女孩怒踹母親」的視頻看得人唏噓不已。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3到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時期,此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 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早看早受益
    女兒又該如何教呢?李玫瑾教授提出,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22歲的女生,才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就已經有一個「小兒子」。3.避單純富養養兒養女,其實差別不大。在看,讓更多人認識到養兒養女的正確方法。
  • 怎樣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老師曾說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李玫瑾教師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掌握住孩子成長的規律,心理上給足了撫慰,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人生的道路也能越走越平穩。下面要說的三個發展階段,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時機。3歲之前,關係是教育的基礎再苦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 養好娃並不難,李玫瑾:3歲前立情,6歲前立威,12歲前立價值
    ——葉芝總是有父母抱怨說,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連說兩句也怕說錯,都不知道該怎麼管了。養好一個娃成了千萬家庭面臨的首要難題,有父母甚至調侃道,如今這年頭,沒點真本事,連娃都不敢生啊!6歲前立威很多父母都把6歲之前學多少唐詩,認識多少字,會多少數學運算當作重點,其實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 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早看早受益
    女兒又該如何教呢?李玫瑾教授提出,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養女要「三避」22歲的女生,才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就已經有一個「小兒子」。3.避單純富養都說「窮養兒富養女」,生女兒就要給她最好的。
  • 怎樣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 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觀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
  • 孩子脾氣壞?專家:三歲立恩,六歲立威,家長學會對孩子說「不」
    孩子出生後,父母會對孩子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家裡的老人更是對孫子孫女寵愛有加。而要想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好管教的基礎,否則孩子就會恃寵而驕,形成壞脾氣。說著就把自己的手機給了孩子,芸芸看到後十分無奈,孩子剛三歲就這樣任性到底該怎麼辦?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應格外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要讓孩子學會克制任性。
  • 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家長醒悟遲孩子不成器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家庭教育上面對不同性別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養育方式,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家長醒悟遲孩子不成器。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孩子逐漸長大,將來步入社會,必將難以融入群體生活。3.養女避:單純的物質富養不知何時,一句「窮養兒富養女」紅遍了大街小巷,然而很多人只能領悟到字面的意思在物質上富養女兒。
  • 李玫瑾坦言:三歲之前有恩於他,3-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得以養成
    她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歲前三年的時間是情感,還有三年就是性格,家長要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3到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有可能立下。家長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在三歲之前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關愛,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呵護。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才會對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和決心。
  • 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早看早受益!
    尤其是現在,許多父母都希望兒女雙全,讓孩子互相陪伴成長。李玫瑾教授提出,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性別、性格,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個22歲的女大學生被父母告上法庭,原因竟然是她拒絕撫養父母剛剛生育的2歲的弟弟。她父母本身就是低保戶,養活自己已經很困難,卻一直搏生子。
  • 李玫瑾教授: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 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古語有云:「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於是,「窮養兒,富養女」的傳統,似乎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養兒育女的觀念中。很多父母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窮養兒,就是在兒子面前哭窮;富養女,就是滿足女兒所有要求。孰不知,這種簡單粗暴往上套的養育方式,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 李玫瑾教授:養女要「兩避」,養兒有「三忌」,家長要儘早知道
    雖然現在都在呼籲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要一樣養,但是真正對孩子好的教育,還是應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為男孩女孩的生理結構不一樣,對情緒的感受能力也不同。那麼具體應該怎樣教育呢?李玫瑾教授說,養女要有「兩避」,養兒要有「三忌」。
  • 李玫瑾: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三避」,早了解對孩子早好
    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三避」,早了解對孩子早好。養兒是哪「三忌」?1.放養孩子不少家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容易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不管束孩子,讓其自在地成長便是為了孩子好。3.經常哭窮有些家長可能會誤以為對兒子進行「窮養」教育便是對孩子哭窮。但其實在這樣的錯誤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男孩,性格將會變得極其自卑敏感,同時還會背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而正確的窮養應該是讓男孩明白家中的具體經濟情況,讓其對自己的花銷有一個更好的規劃。
  • 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管錯順序,比撒手不管更可怕
    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01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早期情感的缺失,會造成親子間終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