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三歲之前有恩於他,3-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得以養成

2020-12-20 萌主媽咪育兒經

」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近年來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的熱議話題,孩子們敏感脆弱,不服管教,成為普遍現象,對此,大多數家長比較信奉的李玫瑾教授為廣大家長給出了建議。

她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歲前三年的時間是情感,還有三年就是性格,家長要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3到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有可能立下。

李玫瑾家孩子規矩養成,也得與此

李玫瑾教授在和大家談教育時,也分享了自家孩子在教育上遇到的一些狀況。

孩子在小時候遭到姥爺的大聲訓斥,李玫瑾教授當時也認為孩子那麼小會嚇到他,但是李老師父親卻持相反的觀點,認為經過姥爺的訓斥,以後走上社會,沒有什麼事能嚇到他。

此後,李玫瑾教授把它當作「堅強」的教育課,因為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家長立規矩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不敢再犯,就是對孩子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

家長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在三歲之前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關愛,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呵護。

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才會對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和決心。

孩子接收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家長得到孩子的反饋,孩子才會對父母心存感激和依賴,這時候孩子會抓住父母的脾氣,逐漸會向調皮的方向發展,這是父母就要向立規矩的方向轉化了。

抓住3-6歲樹立規矩的黃金期,樹立家長的威信

3-6歲的孩子已經有自我意識了,並且他們會猜測父母的心理,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會產生叛逆的心理。

這時候孩子這棵小樹能否成長為筆直的大樹,就看父母能不能抓住立規矩的黃金期,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寵溺孩子而錯過了最佳時期。

像孩子為了得到某樣東西,在地上「撒潑打滾」,父母無奈就會依從,直到面對升學為題的時候,出現分歧,導致了更大的親子矛盾。

家長在立規矩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在孩子6歲之前樹立家長的威嚴,面對孩子的胡鬧,父母要堅定,不能向孩子「低頭」,做到雷聲大雨點小,嚇唬到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下次不再犯,逐步地建立這種思想,規矩就會得以建成。

家長在立規矩時切記不要踩這些坑

家長在立規矩時,一定要注意不可總是加深孩子錯誤的印象,注意一下方面的雷區:

1)不要怕孩子小,不懂父母的意思

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就讚美,用欣賞的目光告訴孩子這些事情是對的,幾次過後孩子就會知道這樣做會受到誇獎,以後就會往這個反向發展。

2)不要強化孩子錯誤的印象

在孩子犯錯時,一些家長只會一味的說「不」,「不正確」,以否定的態度,或是大聲吼叫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孩子心理就會加深自己對錯誤的印象,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多些正面的回應。

3)規矩要因時制宜

孩子在小時候避免孩子觸碰一些危險的物品,而立下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有些事物是可以嘗試的,父母就要隨著孩子長大改變某些規矩。

4)規矩的建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再好情緒時

家長有時會因為一件事情而生氣,在情緒暴躁的時候給孩子立下規矩,之後就再未履行,家長要在和孩子心平氣和時,較為正式地告訴孩子,讓孩子對規矩充滿儀式感。

大家對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是否贊同?歡迎留言分享轉載。

ps: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李玫瑾教授就這樣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一、3歲立恩3歲前的孩子,最好的教養就與父母的關係。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多次強調一個問:孩子在3歲之前,一定要父母親自帶,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整個身體和內心都是很脆弱的,無法表達自己想法,所以你的回應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
  • 李玫瑾:教育孩子,3歲前有恩於他,3歲後立威與他,別弄反了
    有很多媽媽有些時候也會有些不知所措,孩子哭鬧、聽不進去話的時候也想打孩子一頓,或者說不管他了。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同時也是需要方法的。 李玫瑾曾經表示過育兒正確的方法,就是在6歲前好好管教,而且要在3歲前有恩於他,3歲後立威與他。
  • 專家:三歲立恩,六歲立威,家長學會對孩子說「不」
    說著就把自己的手機給了孩子,芸芸看到後十分無奈,孩子剛三歲就這樣任性到底該怎麼辦?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應格外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要讓孩子學會克制任性。孩子在三歲後,他的一些哭鬧就是有目的性的,他希望通過哭鬧獲得同情與憐愛
  • 李玫瑾老師曾說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李玫瑾教師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掌握住孩子成長的規律,心理上給足了撫慰,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人生的道路也能越走越平穩。下面要說的三個發展階段,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時機。3歲之前,關係是教育的基礎再苦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 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是孩子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式。心理學界公認為,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良好的撫育,家長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也會越走越平穩。
  • 李玫瑾教授: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 李玫瑾: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
    中國古語有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孩子3歲的時候看清其長大後的性格、心理等,孩子7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中年後成就和功業。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在她的講座中說過: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3歲時,自我意識逐漸形成,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迫切地吸收著外界環境給予的各種刺激,而這種刺激主要以家庭刺激為主。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俗話說&34;,在這個浮躁喧鬧的社會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著一定的規矩,能夠遵守規矩的人,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相反,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想怎樣就怎樣,早晚有一天他會被社會所&34;。
  • 李玫瑾教授:寶寶6歲前必須要立下「5個」規矩,不然將來後悔莫及
    李玫瑾教授:寶寶6歲前必須要立下「5個」規矩,不然將來後悔莫及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心理問題。她多年的研究經驗表明,許多成長為犯罪或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與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關。
  • 為何李玫瑾說,父母三歲前對娃有恩,才能立威?兩個經典例子說明
    導讀:為何李玫瑾說,父母三歲前對娃有恩,才能立威?兩個經典例子說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李玫瑾說,父母三歲前對娃有恩,才能立威?兩個經典例子說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孩子3歲之前,幫他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多半都會有教養懂規矩
    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也說過:「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你只選擇了賺錢不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你辛苦賺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所以,教育孩子應該從小抓起,適度管教孩子,不過於放縱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看三歲兒童的行為可以提前了解他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 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觀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
  • 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 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 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 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性格決定最終的成敗李玫瑾教授做客《圓桌派》,說過一句犀利的話:「六歲之前
  • 試試這樣立規矩!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3-6歲的孩子開始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三歲至六歲是規矩樹立最好時期那麼,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立規矩不等於提要求,不是為了樹立父母的權威,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標準」。
  • 養好娃並不難,李玫瑾:3歲前立情,6歲前立威,12歲前立價值
    3歲之前立情孩子3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是人一生的生命底色,早期的情感缺失,會將這種傷害潛藏進大腦的潛意識當中,並伴隨一生,無法消除。3歲之前,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依戀,這種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黏合劑
  • 孩子3歲之前,要立下「三大規矩」,父母如果心軟就是在害他
    一、為了錢,他謀殺了自己的妻子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張強(化名)在3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他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爸爸媽媽離婚後,都忙於各自的工作,很少有時間來看他。最終,張強被逮捕,當他面對妻子家人的職責時,他並沒有感到後悔,反而說自己考慮事情不周全,所以才導致計劃失敗。
  • 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給他立這6條規矩
    有規矩是一個孩子難能可貴的品質,它會伴隨孩子一生,引導她向上成長,教會他為人處事。有規矩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受歡迎。窮養富養,都不如讓孩子孩子有教養。讓孩子有教養,先從立規矩開始。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給他立這6條規矩。
  • 慣子如殺子,孩子6歲前,一定要立這些規矩
    生活要想有秩序,處處都要我們遵守各種規則。教育孩子立規矩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的「熊孩子」呢,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立規矩的年齡給他們正確的示範。最怕的不是熊孩子不做作業,而是沒有規矩。
  • 李玫瑾:6歲前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家長要堅持做好這4件事
    我在看了很多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和公開課之後發現,李玫瑾教授特別注重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她曾說過: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決定命運。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而在依戀期中,1-6歲又是最關鍵的時期。6歲前之所以是最關鍵的時期,是因為6歲前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這個階段類似於建房子打地基的階段。通過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完整的人格,那麼他以後的生活基調就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