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印度貧民窟:失業、借債與抱團自救

2020-12-17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疫情下的達拉維貧民窟陷入了寂靜。

這座位於印度孟買市中心、曾拍攝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貧民區面積僅2.1平方公裡,聚居著約85萬人口。相當於2891人擠在一個11人制標準足球場裡。他們中有計程車司機、傭工、手工匠人、裁縫、拾荒者和小商販。他們支撐著印度的經濟,卻因封鎖而失去生活來源,被病毒與貧困兩面夾擊。

(圖說:達拉維貧民窟,一位婦女坐在家門口。圖/Reuters)

居住環境擁擠、難以社交隔離、缺乏公共衛生設施……達拉維貧民窟曾被國內外媒體稱為「印度疫情的定時炸彈」:截至5月23日,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已成為印度疫情最嚴重的邦,累計確診近2.9萬例;達拉維貧民窟則是「震中」的熱點地區,23日單日新增確診36例,累計確診達1514例,累計死亡58例。

但被病毒感染是明天的危險,飢餓與貧困才是今日的威脅——封鎖下的貧民窟裡,一些居民開始積極自救。

底層居民的失業自救

食品、消毒液、肥皂、牙膏……蘇雷什·庫馬爾和同伴們正在清點物資,分成一包一包裝好,準備分發給因疫情而失業的鄰居們,購買物資的錢是蘇雷什與友人們眾籌來的。

43歲的蘇雷什是孟買達拉維貧民窟的居民,3月14日起,他所任職的計程車公司因疫情停工;25日,達拉維被封鎖。蘇雷什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自己和家人已在家「自我隔離」兩個月了。

蘇雷什的家是達拉維貧民窟裡一間13平米的小屋,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共住。他每月要花7000盧比的租金(約合人民幣657元)。他告訴記者,身邊的司機同行通常一天收入1000盧比,其中300盧比是油錢,此外還要維護車輛,支出生活開銷,一旦失業,日子將難以為繼。

(圖說:蘇雷什一家人。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生活在達拉維的司機中有80%~90%都不是合同工,是按月、甚至按天結工資。」蘇雷什告訴記者,「現在我估計80%以上的司機都失業了。」

達拉維的司機只是疫情下印度勞動力境況的縮影。據《華盛頓郵報》引用高盛經濟學家的分析,印度的全國「封鎖」造成了至少1億人失業或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失業率已飆升至27%。

德裡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協會的高級顧問卡普爾表示,在印度數目龐大的非正式勞動力「沒有社會福利網,甚至沒有最低保障」 。

(圖說:希奇(右)和兒子。圖/The Washington Post)

今年45歲的拉利塔·希奇是一名家政工,每周為三個家庭打掃衛生。自封鎖以來,她無法外出,兩個分別在審計事務所和藥店工作的兒子也丟了工作。存款所剩無幾,所幸當地援助組織發了一些大米和小扁豆。她對《郵報》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吃的,會餓死。其他問題都可以解決。如果繼續封鎖,我和我兒子馬上每天只能吃一頓飯了。」

蘇雷什和友人們決定幫助失業的人。蘇雷什是個熱心人,曾與友人們一起運營著一個叫做「傑賓姆基金會」的非營利團體,旨在用印度「賤民之父」安倍多伽爾的理念來幫助達利特人(印度種姓制度中的「賤民」階層)爭取權益。蘇雷什和達拉維另一些非營利團體一起發起了眾籌。

蘇雷什告訴記者,四月份他們在網上眾籌到了30萬盧比,用這筆錢,他們購買了足夠分給300戶人家的口糧,以及消毒液、肥皂、牙膏等清潔物資,給每家每戶發了10公斤大米和10公斤麵粉。

蘇雷什說,現在有15個志願者一起為互助項目工作,五月份已籌到了1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4077元)的資金,能為150戶家庭送去援助,「這個月能幫多少人還得看籌到多少錢。」

4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一次講話中承認了全國封鎖帶來的「巨大苦難」,並推出了一套經濟援助方案,包括為貧困家庭提供食物援助和小額現金救濟等舉措。但有媒體認為,相比美國使用GDP的11%來實施經濟補助,印度政府劃出GDP中不到1%的金額很難滿足貧困人群的需求。

另據報導,儘管印度政府制定了每人每月5公斤的派糧計劃,但每個邦的執行情況不盡相同,而且只有持有配給卡的人才能領到糧食。很多達拉維的居民都是從其他邦移居過來的,無法註冊配給卡,因此並沒有領取糧食的權利。

此外,孟買市政官員每天為近2萬人提供兩次便餐,但對於達拉維85萬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因此,蘇雷什等人的民間互助尤為重要。

(圖說:除了蘇雷什的團體外,有不少公民組織為貧民窟內的貧困人群發放援助。圖/The Washington Posst)

疫情下的零工經濟難以為繼

比大多數鄰居幸運的是,蘇雷什的司機工作有份合同,儘管沒有出去開車,他依然收到了三四月份的工資。但他告訴記者,不知道五月的工資還發不發,「月底我就知道了。」

沒有承諾和保障的工作就脆弱得多:希奇做家政工的20多年裡都在為固定的三戶人家打工,但從疫情開始後,她試圖聯繫服務了小半輩子的僱主,希望對方能夠伸出援手,但僱主不是不接電話,就是閃避她的請求。希奇到現在也沒法相信,有些絕望:「如果連他們都不幫忙,我還能指望誰呢?」

達拉維也不僅僅是貧民們的住所,更是生產經營場所。自19世紀中葉印度城市化進程啟動以來,全國各地的低收入人群遷徙到此地,定居在達拉維,各式手工作坊,裁縫鋪、麵包店到制陶工場、皮革工廠,肥皂工坊和廢品回收站平地而起,帶動了貧民窟裡大量非正式就業——在這面積僅2.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約5000家小企業和1.5萬家小型工廠,生產的商品不僅能自給自足,還遠銷海外,每年商品交易額超過6.5億美元。

(圖說:達拉維貧民窟。圖/EPA-EFE/Shutterstock)

「橡子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坎伯的父母就是達拉維一家小型廢品回收公司的經營者,他們擔憂,如果公司關了,就無法給員工發工資。而拾荒者原本就處於勞工階梯的最底層——每撿到一塊塑料,只能賺3美分(約合人民幣0.2元)。坎伯對《郵報》表示,如果封鎖持續,不知道達拉維居民該何去何從。

平日裡開著一家手機維修店的喬達裡要養活一家七口人,但維修店關閉後,他失去了生活來源,甚至沒有拿到非營利組織發放的援助食品。喬達裡告訴《郵報》,他的錢只剩侄子儲蓄罐中約合人民幣70元的錢,還夠全家人吃一周,再往後就不得不去尋求援助。

貧民窟防疫有多難?

蘇雷什告訴記者,上周接到了公司人力資源部的電話,讓他近期不要去公司,「大樓管理處要求,不讓司機進來,達拉維居民也不得入內。」拉利塔·希奇的二兒子也因達拉維居民的身份而被藥店解僱。平日裡「達拉維居民」就是底層身份的象徵,在疫情中更是讓人避之不及。

但達拉維的生存環境與衛生條件確有諸多防疫難點:建築物密集低矮,排水溝暴露在外,汙水遍地,多數家庭居住面積不足10平米;自來水每日限時4小時,約73%的居民使用著180個公共廁所……早在印度零星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時,就有媒體擔憂貧民窟會是印度疫情的「定時炸彈」。

當達拉維確診病例僅有100餘例時,印度病毒學家賈米爾·薩希德就指出,孟買核心地區1200萬人口中有65%的人生活在貧民窟裡,疫情在貧民窟暴發「只是時間問題」。

(圖說:達拉維貧民窟,一名男子穿過路障。圖/The Washington Post)

為避免貧民窟疫情出現燎原之勢,當地政府採取了相當積極迅速的防疫舉措。在報告確診病例後,孟買政府在達拉維設立了多個路障封鎖了重點地區,所有居民都不允許隨意走動。達拉維的一所學校、一個體育場和一間廢棄醫院被改造為隔離點。

《印度斯坦時報》外文版總編喬杜裡稱,印度軍方於4月初進駐了達拉維,在貧民窟裡建起多個隔離帳篷作為「方艙醫院」,若居民接受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就會被送到隔離帳篷接受治療,重症患者則會被轉移到當地醫院。

孟買市政助理、負責達拉維片區的官員迪加夫卡爾曾說,由於貧民窟很難嚴執行社交隔離,最好的辦法是篩查出潛在感染者並儘早將其隔離。另據《印度快報》報導,本周四起,為大規模篩查達拉維的潛在感染者,孟買市政集團(BMC)啟動了18個流動診所,每個流動診所由一輛救護車、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組成。截至周四,達拉維已有40萬居民接受了篩查,約佔總人口的一半。孟買官員稱,希望對達拉維所有人口進行兩次篩查。

但政府紙面上的抗疫舉措與現實依然有一些落差。蘇雷什告訴記者,他所住的社區,至今沒有見到過醫護人員前來進行篩查。防疫物資的價格很高:一瓶免洗洗手液要價200盧比,抵得上達拉維居民兩天的夥食費。蘇雷什有幾個N95口罩,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些人用布料、手帕自製口罩,「許多人連飯都吃不起,怎麼可能花錢買口罩呢?」

(圖說:達拉維貧民窟內的居民們戴著口罩或用面紗遮面。圖/ThePrint)

貧民窟內外的封鎖還在繼續。對於蘇雷什說,「宅家抗疫」生活並非沒有好處:不用早出晚歸,打破上下班的時間表,有時間和家人呆在一起——明顯的壞處則是體重長了12公斤。

達拉維的防疫圖景只是印度城市貧民生活境遇的一個縮影。印度有約6500萬人生活在城市貧民窟中。他們多數打著零工、拿著低薪,支撐著經濟金字塔的最底端,卻無法享受良好的公共資源和社交距離的「特權」,在大流行病與貧困的兩面夾擊中度日。

黃昏中,喬達裡和家人們在等待夜幕降臨後的開齋。作為穆斯林,齋月應是一年中節日氣氛最濃重的月份,而家門口平日裡總是摩肩接踵的窄巷,如今是一片死寂,「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達拉維。」

喬達裡的手機維修店已經兩個月沒有交租了。隔離意味著沒有收入,他的不安與日倍增。父親患有心臟病,喬達裡不敢讓他出門冒險,只能讓他戴著口坐在窗邊透氣。上周家裡的錢用完了,喬達裡不得不向朋友借了1萬盧比,以購買家裡的夥食。

「活了四十年,我從來沒有這麼無助過。我好像被斬斷了手腳一樣,被迫乞討。」喬達裡說。

相關焦點

  • 印度最大貧民窟疫情轉危為安,真相是什麼?
    作為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外界一直擔憂印度可能成為下一個「震中」。而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極差的貧民窟更是被視作「定時炸彈」。據不完全統計,全印度遍布著大大小小11萬個貧民窟,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這些地方。4月1日,塔拉維報告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患者是一名56歲的男子,確診數小時後在送院途中不治身亡。
  • 新冠疫情導致印度貧民窟中的兒童無法上學,淪為童工
    【南方+11月16日訊】據印度媒體報導,由於印度政府為了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而進行的封鎖導致印度地區的學校長期停課,並將課程轉移到網上,這讓印度貧民窟中的許多孩子無法接受學校教育,淪為童工。為兒童權利而工作的非政府組織給出的數據和在線課程的出勤率顯示,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而實施的封鎖導致學校長期停課,許多工廠的員工也因停工紛紛失業,這迫使印度貧民窟中的學生們淪為童工以補貼家用。
  • 印度疫情已全面崩潰,最大貧民窟或超半數已感染!
    截止到8月3日下午16:30,印度疫情目前已造成1,750,723人累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同時死亡人數達到37,364人,在累積確診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排行當中,印度的病例總數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巴西,其中死亡病例總數在全球位居第五位。
  • 擔心的事發生了,印度最大貧民窟現感染者!2平方公裡住著100萬人
    印度近日確診病例快速增長引發廣泛關注。據印度衛生部當地時間11日8點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印度全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7447例,其中死亡病例239例。印度疫情防控的難點究竟在哪?印度封城顯決心「返鄉潮」難預料能夠開出「無論城鄉,全國封鎖」這樣一劑「猛藥」,可見印度政府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心。然而,最近也出現了一些讓人難以預料的情況。
  • 張文宏最擔心的印度疫情,真的那麼可怕?深入孟買貧民窟揭秘真相
    印度電影巨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引子:前兩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曾經提到:印度和非洲,這兩個地方一旦出現新冠疫情但同時,人與人之間的密集交流,也可能會造成疫情的快速擴散。而且,從疫情在傳入印度開始,印度的篩查都僅限於少量的富人階層;真正可能爆發大面積疫情的、基數十分龐大的印度底層人群,甚至對於印度政府來講,也是個未知數。
  • 印度專家疑惑:中國人口14億,都沒貧民窟,為啥印度卻貧民窟遍地
    尤其是今年初期的新冠疫情,十天建好一座醫院,更是將中國速度發揮到極致。可以說中國和以前相比,完全就是「更上一層樓」了。但是人口和我們相似的印度,情況卻完全和中國不同。所以在印度,人民的貧富差距十分明顯,貧窮的人每天都擔心自己下一頓吃什麼,能不能活下去,但是富貴的人卻奢侈到用黃金來裝飾屋子。所以,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中,人們十分貧困,自然不會注意到自己居住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形成了貧民區,就像我們國內的城中村一樣,三教九流什麼都有,環境也是髒亂差,治安當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亞細亞的孤兒:疫情下的印度旅遊
    航空業務的復甦可能會很緩慢,因為疫情造成全球經濟秩序混亂,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GDP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供應鏈斷裂,再者,消費者信心也受到打擊有所下降。預計印度航空公司將從4月底開始恢復飛行,從今年10月起,印度航司將需要300-325架客機執飛國內航線,100-125架客機執飛國際航線,而這還是在第一季度末大部分旅遊限制取消的假設下作出的樂觀估計。
  • 疫情之下,從普通民眾到貧民窟居民都說自己難,中東難民有話說!
    受疫情影響,每個人或許都會比以前更難了。也許每個人都在抱屈自己的生活不如以前了,工作可能沒了,收入可能減少了……人人都在說自己有多難,從普通民眾到貧民窟居民都說自己難,現狀如何呢?歐美失業居高不下歐美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受到衝擊,他們採購不到生活必需品,很多人都被公司辭退了沒有收入了,新冠試劑檢測費用太高還不一定能輪到你,感染新冠者治療費用太高還不一定有床位。
  • 疫情下的印度真的那麼不堪嗎?
    關於印度疫情的各種信息也層出不窮,其中,印度「三大差(衛生環境差、醫療條件差、防控意識差)成為許多人質疑印度政府抗疫能力的關鍵,網友列舉了不少印度人如何使用奇葩手段治療「新冠」,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搜話題。網友擔心的事會發生嗎?印度疫情爆發, 貧民窟成「定時炸彈」?
  • 中國「房奴」和印度「貧民窟主」
    住在印度「上海」孟買貧民窟裡的人,簡易搭起房子,就可以擁有產權,成為印度第一大都市的居民,過上快樂的生活。而相比之下,國內北上深杭一線城市的居民,卻背負著沉重的房貸,每周加班,平時當我們在嘲笑印度貧民窟的落後,可能貧民窟的居民也在嘆息我們的辛苦。
  • 印度孟買最大貧民窟近600人確診,背後蘊藏怎樣擔憂?中國駐印度大使...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孟買『塔拉維貧民窟』,佔地約2平方公裡,居住約100萬人,4月1日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5月3日,累計確診病例590例,累計死亡病例20例。」《新聞1+1》5月4日晚在節目中對印度孟買最大貧民窟作出上述介紹,就此問題,主持人白巖松特邀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解讀印度疫情。白巖松問道,在(印度孟買)最大的貧民聚集區,確診病例接近600,這裡蘊藏的擔心是什麼?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當地是否也存在同樣的擔心?孫衛東回答稱:「對於貧民窟這個問題,應該說我們也是比較關注的。
  • 美國矽谷大裁員,華人抱團自救
    幾個月前,美國疫情引發的裁員風暴刮到了矽谷。在美國,一部分華裔工程師拿的還是工作籤證H-1B,這類籤證規定:持有者的失業時間不能超過60天。否則只能離境。 而很多華人工程師,其實已在美國學習/生活了多年,因為之前收入豐厚,不少人早早貸款買了房子……如果被裁,房貸壓力自不必說,還要在短短兩個月裡重新找工作,找不到工作準備回國的話,還要聯繫賣房、搬家,拖家帶口,必然十分折騰。
  • 印度農民工疫情下艱難返工 宗教和民族問題都比不上失業
    很多比哈爾邦的農民工,都在過去半年經歷了艱難返鄉、無望失業、無奈復工的心路歷程。 5月初的勞工專列才剛開了幾天,邦政府受到建築商的遊說暫停了專列,勸說農民工在疫情中復工。薩爾曼和來自比哈爾邦、賈坎德邦、奧裡薩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北部地區的1800名工人被留在了宿舍,大門被上鎖,最後在媒體和NGO的幫助下才獲得自由。
  • 疫情揭開塔拉維的面紗,貧民窟裡住貧民是一種偏見
    亞洲第一大貧民窟,全球第二大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位於印度的第一大都市孟買,譯為「美麗的港口」,又被稱為印度的「西部門戶」。孟買佔地面積約603平方公裡,塔拉維貧民窟面積約1.7平方公裡,而孟買人口約2300萬,塔拉維人口約100萬。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塔拉維貧民窟情況,這裡用數字做一下簡單對比。
  • 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試著解釋印度後殖民主義
    在閱讀本文之前,歡迎點擊「關注」,確保及時觀看更多在以前的文章,我們中談到了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儘管相關的官方文件已經公布和廢止,但對現實社會沒有實質上意義。今天,我們來自2009年的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來了解印度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之後的宗教糾紛和種姓制度矛盾下是什麼樣的。
  • 世界十大城市貧民窟之印度加爾各答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世界十大城市貧民窟之墨西哥城,今天我們的視角從北美洲再移到亞洲的印度,來聊聊世界十大城市貧民窟之印度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印度的位置圖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
  • 印度最大貧民窟出現確診病例,上百萬人條件簡陋
    但是反觀印度就不一樣了,雖然從目前印度公布的數據來看,該國境內的情況還算樂觀,但眾所周知,印度是人口大國,該國人口密度非常大,這意味著疫情傳播的風險極高,而同時該國的醫療基礎比較落後。
  • 白領「失業」送外賣累到膝蓋受傷,你的「自救」之路在哪裡
    陳飛從上海月入萬元的年輕白領,到「失業」轉做外賣小哥,現在正好一個月。他在短視頻平臺上有2萬多粉絲,有一次他將自己送外賣受傷的視頻發出去,沒想到在老家火了,還有人衝進他的直播間,叫了他大學時期的外號,讓他很尷尬。陳飛在送外賣的途中。
  • 零裝備用身體擋疫情,印度貧民窟90萬娘子軍赴前線,用「命」救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印度累計確診人數飆破2萬例,位在孟買的達拉維(Dharavi)為亞洲最大貧民窟,當地空間狹小、人口密集,再加上衛生條件惡劣,種種因素都是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對此,由女性志工發起的「Asha(華人磐石領袖協會)」,擔起衛生防疫重責,用「命」照顧窮人。
  • 疫情下,印度女性為了17.6美元排隊做代孕媽媽
    疫情下,因為出行受阻,不少「代孕寶寶」滯留在出生國,這也為不少診所和代孕中介帶來了麻煩,但這並不能阻止這個行業的持續繁榮。恰如一位印度代孕中介所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疫情反而讓他們的生意變得更好——因為自己或者丈夫失業,更多貧窮女性選擇了代孕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