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具我能玩玩嗎?」教孩子這樣拒絕,既不得罪人還有禮貌

2020-08-26 億童父母學院

諾諾的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帶女兒諾諾在外面玩時,無論是吃的還是玩的,她都要求諾諾要大方地跟別人分享。

有一天,諾諾在玩她最珍貴的一件玩具——姑媽從國外寄來的芭比娃娃,這時候有兩個小女生走過來,其中一個試探著問諾諾:「能讓我們玩會嗎?」諾諾猶疑了一下,還是把玩具讓了出去。誰知那兩個小女生拿到了娃娃,自顧自地玩了起來,全然忘了諾諾的存在,諾諾站在邊上,訕訕地看著她們,一言不發,好像那玩具本就不屬於她......

看到這一幕,諾諾媽無比心疼,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自己在要求女兒大方分享的時候,從來沒問過她的感受;女兒的人緣看起來很好,可玩到最後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在女兒的字典裡,似乎沒有「拒絕」這個詞語.....

中國禮儀講究「恭敬謙讓」,我們常常像諾諾媽一樣教導孩子要樂於助人,告訴他分享是一種美德,我們見不得孩子有任何「自私」的行為,強迫他做不情願做的事情。

殊不知,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而輕視自己的需求,這是一種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

過分在意別人會不會不高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來滿足別人的要求,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傷害自己,長期以往,容易演變成「討好型」人格。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一書中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

在他們的心裡:

「我必須做得很好——別人才會對我好。」

「我必須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他們才會愛我。」

這種信念在他們的意識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幾乎所有的討好者,在成人之後都不會快樂,因為他們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

他們容易受騙、上當、吃虧,最後卻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造成這樣的結局。

電視劇《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的主人公欣怡就是這樣的人,她從小就很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她一直很努力地要對別人好,大家都叫她便利貼女孩,因為當有人需要她,撕下來就能用,不需要時隨手亂扔也無所謂。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曾說過:「人是需要這種儘管被討厭但還是敢於做自己的勇氣,這樣才可以逃脫無法做自己的羞恥感,獲得真正的幸福。」

我們教導孩子「讓」的同時,殊不知,「不讓」也是一門重要功課,想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教孩子學會拒絕,這一課不能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拒絕別人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我們害怕得罪他人或者別人為此不喜歡自己,所以學會拒絕別人前,首先要教導孩子端正好心態。

一位知乎網友分享了拒絕別人的兩個原則——1.無敵意。2.無羞愧。小編很贊成:

無敵意

你拒絕的時候,只是因為這個事情你的確不想做或者做不來,而非對他人有任何負面評價。無敵意還包括如果他被拒絕的時候表達了憤怒,你也明白,這是人被拒絕的時候正常的反應,並非他真正想攻擊你。所以你大可不必啟動防禦機制,也不用因此對他表示敵意。

無羞愧

你的拒絕是因為你有自己的需求或者別人的要求太高,而非你自己無能或虧欠別人什麼,所以你完全不要覺得羞愧。無羞愧還包括別人被拒絕後,會羞辱或者鄙視你,你也明白,這是人被拒絕時的正常反應,不要被這種評價影響。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教孩子委婉、禮貌地表達拒絕很重要。

表達拒絕,從肢體語言開始

我們要試著告訴孩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拒絕,那麼,可以藉助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意願。

比如,小朋友搶奪你的玩具,你可以擺手表示不可以;遇到別人侵犯自己,可以雙手交叉,做出拒絕的姿勢。

這樣說「不」,別人不難受

英文中的一種說法,叫「I would love to,but……」,意思是:我很願意,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我無法答應你。這種拒絕的方法,比較委婉,被拒絕人易於接受。比如:

「我很願意幫助你,但我自己的還沒完成。」

「我很想讓你玩,但我還沒玩夠。」

「我很想借給你,但我現在也沒那麼多。」

再進一步引導孩子,這種方法表達拒絕後,如果以後你願意幫助或者滿足別人,可以告訴對方一個具體時間。

比如:「我很想讓你玩,但我還沒玩夠。過半個小時,我玩好了再給你玩吧!」

說出真實感受,也是表達拒絕的恰當方式

我們之所以拒絕別人常常是因為不能做到或者不喜歡某件事,並非針對對方,這點在表達時要真實地講出來。

比如有個小夥伴在分享零食,可是自己又不喜歡吃,怎樣拒絕既不讓他尷尬,又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呢?

可以這樣說:「看起來還不錯,可是我不喜歡這種口味,謝謝你哦!」

把我們當下的感受用善意的語言說出來,別人就能知道你的拒絕只是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會多想了。

如何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而不讓他人誤解,是孩子不斷學習的說話藝術,可以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加強鍛鍊,才能應對各種情境。

最後,小編還想說一點,在教孩子學會拒絕別人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能夠坦然面對別人對自己的拒絕。

因為人的一生,經常會面臨拒絕。被朋友拒絕一起玩,被喜歡的異性拒絕,被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拒絕,被面試的公司拒絕等等,從小教孩子學會接受拒絕,孩子才不會在受到一點打擊時就萬念俱灰。

希望家長能夠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讓他們能夠懂得拒絕的藝術,懂得疏導自己的情緒,擁有健康的心理素養,從容面對未來的精彩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分享時,教他這樣拒絕,不僅不得罪人還顯得情商高
    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分享」,希望孩子不要小氣,要「大方」,這樣才能與其他小朋友愉快地相處,這也是孩子未來步入社會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卻沒有想到,分享是基於孩子的意願,如果長期強迫孩子分享,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應有的尊重。
  • 學會說這「3句話」,禮貌拒絕還不得罪人
    學會說這「3句話」,禮貌拒絕還不得罪人春節是我們最重要也最隆重的節日,過年的時候,大夥都團聚了,親朋好友之間難免要應酬交集,酒席是離不開的。中國的酒文化可是太深厚了,無酒還不成席,這時往往會有人來勸酒,如果你真的不能喝酒,一喝就醉,或者壓根滴酒不沾,那怎麼優雅而不失得體的拒絕勸酒呢?今天給大家分享「3句話」,學會說這3句話,禮貌拒絕勸酒還不會得罪人。
  • 別讓這四種「中國式禮貌」毀了孩子的自尊心
    這是典型的給孩子貼標籤「沒禮貌、「膽小」、「不懂事」,這些的潛臺詞不過是:「你給我丟臉了。」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孩子太小,無法表達出這種被傷害的感覺通常會一聲不吭。若父母長期這樣習慣地無意地對孩子貼「沒禮貌」的標籤,有可能孩子永遠不敢跟人打招呼,或培養出一個「自閉症」的孩子。
  • 教你怎麼說話不得罪人,學會這三個說話技巧,拉近彼此的情誼
    一、說話不得罪人的厚黑心計1、想拒絕就要用心機找理由拒絕別人可以很簡單,一個「不」就能達到效果。但是,這種簡單的拒絕方式很可能會得罪別人。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對一切都做出回應,所以該拒絕的時候就要拒絕。
  • 孩子被搶玩具時的表現,暗示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孩子2-7歲時正處於皮亞傑所說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在他們的心裡我的就是我的。別的小朋友不可以和我爭搶。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愉快的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這個時候就避免不了孩子們因為想要尋求除自己手裡以外的新玩具而發生爭搶,當孩子手裡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候,就會變得傷心和委屈。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
    導讀: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自信,家長還這樣做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34;,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倩倩家有個3歲的女寶,寶寶在家長的教育下十分有禮貌,很是乖巧。原來,孩子過去的時候幾個小朋友玩得正高興,女兒禮貌地說:&34;孩子們卻停下動作,表示拒絕:&34;甚至還有小朋友往後躲。
  • 這4種素質禮貌,父母沒有必要教給孩子,只有壞處沒有益處
    禮儀,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也是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的素質禮貌。懂禮貌,有素質的孩子,會受到外界的讚賞,也能體現出孩子的教養。但是,並不是所有禮貌都是一種好事,父母也不應該把所以的「素質禮貌」都教給孩子。這是因為,有些所謂的素質禮貌,根本就是多餘的,對孩子不僅沒有幫助,反而還會傷害到孩子。這4種素質禮貌,父母沒有必要教給孩子見人必須要打招呼「打招呼」是一種禮貌的行為,不過,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不善於言表,所以見到生人或者是鄰裡鄰居也不敢主動地去打招呼。
  • 為什麼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說:你去對他們說「你們好,我叫天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 比教孩子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個五步法好用多了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  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  《媽媽他們欺負我》的作者麥可·湯普森博士曾寫道:  有時候,父母們懷抱著良好的心願,告訴孩子應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身旁,詢問「我能一起玩嗎?」但我總是教孩子們不要這麼說,因為這相當於明確地給了對方一個拒絕的機會。這種拒絕並非出於惡意,只是因為那些孩子自己也缺乏社交技巧。
  • 世界兒童難題:搶玩具!家長做好這6點,不讓孩子被別人教育
    不管怎麼說,公共場合掌摑孩子,這樣的行為合適嗎?況且,還是別人的孩子!當這件事被媒體報導後,有網友評論:該男子的行為確實不該!在孩子的視角,這個時候的你,就是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將他手中的玩具搶了過去,但他還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你牽著走。對孩子來講,自己喜歡的玩具被人搶走,卻又無力保護,長久下去,會讓他產生挫敗感,容易形成「我沒用」「我不行」的想法。
  • 如何拒絕孩子,既能不傷害自尊,又利於孩子的心理髮育
    有沒有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越來越多,衣服玩具零食都迫不及待地想擁有,然而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的財力都用於滿足他們的心願。那麼我們要怎麼合理的拒絕孩子呢? 不要去及時處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自己恢復理智。我叔家女兒自從轉到一所私立貴族學校後,就變得愛攀比了,而我叔的理想狀態是:孩子能夠把注意點集中在學習上,而不是與那些家境優越的同學比名牌。
  • 同事來借錢,應該怎麼拒絕?這三個辦法,既不得罪人也不傷錢
    借錢這件事,很多人都遇到過。現在這個社會,借錢出去容易,想要回來難。很多人把錢借給了親朋好友後,大多都要不回來。不但自己損失了一筆錢,而且還把雙方的關係都搞得很僵。所以,既然不想出現這種情況。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借錢的時候儘量拒絕別人。
  • 教育孩子禮貌時,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熱情招待,家長自己還沒說幾句感謝的話,就先教育孩子,快說謝謝阿姨啊,要懂禮貌。娃幫你遞個東西,你表揚ta說「真乖」,但卻希望娃從你手裡接過東西時說「謝謝」,小孩嘛,從小就要懂禮貌。這樣做真的對嗎?你是如何教育孩子懂禮儀的呢?01 你是這樣教孩子禮貌的嗎?
  • 這5種老式禮貌,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這5種老式禮貌,正在摧毀你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來,快叫阿姨!」這5種老式禮貌,正在摧毀你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樣教育孩子既懂得分享,又敢於拒絕?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網友留言問「怎麼教孩子分享」?孩子不分享被說自私,強迫孩子分享又怕他太「大方」,不懂拒絕。關於「分享」這一課,其實也是我早就想寫的一篇文章。女兒小時候說的最多的話是「要分享」,玩玩具,吃自己喜歡的水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說,因為我們在她耳邊說的最多的話之一就是分享。有次給女兒買了甜點,那時候她很餓了,鄰居看到了對我女兒說:「你要分享給媽媽,你媽媽也餓了。」
  • 我的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一個小女生一把奪過小男生的飛機:哥哥,小飛機給我玩一下。小男生生氣地說:這是我的,我自己還想玩呢。小男生媽媽一把拉過小男生:我們要學會和小朋友分享,作為一個男生我們不能這麼小氣哦。這種場景我們是不是很熟悉?媽媽的處理方式合適嗎?
  • 致父母:早點教孩子「學會拒絕」,比「學會分享」更重要
    比如:你向朋友借一本對方正在看的課外書,借還是不借,在他心裡會有這樣一個兩難選擇:拒絕朋友 → 朋友不高興 →可能損害友情 → 我不高興。答應朋友 → 我就不能讀這本書 → 我不高興。只有以這個為前提進行教育,孩子才能真正擁有「自我意識」,將「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很多孩子,從一開始就有說「不」的自覺,家長不應該予以壓制,而應尊重併合理引導,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拒絕觀念,既懂得拒絕,又捨得大方與人分享。
  • 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支持孩子已經不是最優做法
    你還在支持娃不分享玩具嗎?在一個小公園裡,幾個孩子在玩耍。一個玩具機器人「滴滴答答」的聲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玩具機器人看起來很好玩,不僅能走路,還能跳舞。他同意,大家就能玩;他不同意,大家就別搶,因為我始終站在孩子那邊……」結果:在這樣的觀念下,孩子們的自信和自尊普遍比較好,但是,可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也不利於孩子培養合作意識。
  • 「我可以一起玩嗎?」別再教孩子說這句社交金句了,很容易坑娃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越長越大,很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特別是獨生子,家長就會教孩子一些社交金句。但這些金句並不是萬能的,還可能會坑娃,家長可別不知道哦。麗麗媽媽經常告訴女兒,要懂禮貌,做事之前要先徵得別人同意,詢問對方「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