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真的很怪異嗎?

2021-02-15 中科院物理所

大多數人認為量子力學非常怪異,正如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所說:「如果你不為量子力學震驚,你就沒有真正理解它。

量子力學所預言的最令人困惑的現象之一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認為在更加完備的理論中可以避免它的出現,但在1964年,約翰·貝爾(John Bell)指出,如果量子力學的預言是真的,那麼在一定的合理假設下,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一定會發生。物理學家們正在嘗試消除證實貝爾的說法所進行的實驗中的漏洞。這些漏洞讓頑固派拒絕接受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存在。

本文呈現了貝爾定理在量子領域中的奇異之處。它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和現象,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對量子物理中的粒子進行類比,在我看來,這種方法可以消除這種奇異性,或者至少讓它不顯得那麼奇怪。

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貝爾定理介紹我們面臨的難題

假設有兩個學生,A 和 B,兩人截然相反,他們正準備上一門量子力學課程。

在課程開始前 37 天(第 -37 天),他們要參加一個由 100 個回答真假的問題組成的計算機測試。對於每一個問題,A 回答為真,B 就回答為假,反之亦然——他們的答案是完全相反的。

在課程開始時(第 0 天),兩人再次參加相同的測試。但他們的回答與第一次完全不同。

37天後(第37天),他們第三次參加同樣的測試。同樣,他們的一些答案是不同的,但在所有的測試中他們的答案都始終是完全相反的。

你和一個朋友坐在不同的電腦終端上比較測試結果。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學生 A 做的一個測試題,而你的朋友的電腦上只能顯示學生 B 做的一道題。

首先,你們兩個拿出學生做過的題目,比較他們同一天測試的結果,比如比較 A 和 B 第 -37 天的測試,依此類推。不出所料,它們都是完全相反的。接下來,比較 A 的第 0 天測試和 B 的第 -37 天的測試,在本例中,有 10 個答案是相同的。同樣,B 的第 0 天測試有 10 個答案與 A 的第 37 天測試相匹配。最後,比較 B 的 -37 天測試和 A 的 37 天測試。神奇的事發生了…

問題1:在這兩個測試中,你期望的匹配答案的最小和最大數量是多少?

問題2:如果你發現有36個答案匹配,你會如何解釋這個結果?

問題3:以上場景中的所有數字(–37,0,+37,10和36)來自哪裡?(如果你不知道,請繼續閱讀以獲取提示。)

好吧,這一切和貝爾定理有什麼關係?引用沃爾喬弗( Wolchover)的話:

…當兩個粒子發生相互作用,它們會糾纏在一起,這時就不能單獨考慮它們的概率,它們各自成為一個更加複雜的整體的一部分,我們要對整體波函數進行考慮。這個函數可以告訴我們兩個糾纏光子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偏振,兩個光子有一定概率處於A垂直偏振,B水平偏振的狀態,也有可能相反。這兩個光子可以相隔數光年的距離,但它們仍然是聯繫在一起的:測量光子A是垂直偏振的,光子B瞬間就變成了水平偏振,即使B的狀態在測量前的一瞬間沒有被指明,而且沒有信號在它們之間傳播。這就是愛因斯坦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反對量子力學完備性的討論中提到的「詭異行為」。

1964年,北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檢驗這個看起來很矛盾的概念。他指出,如果粒子即使在沒有人觀測的情況下也有確定的狀態(一個被稱為「實在論」的概念),如果確實沒有信號比光傳播得快(「局域性」),那麼在兩個粒子之間觀測到關聯性會有一個上限。但實驗一再表明,糾纏粒子的關聯性比貝爾提到的上限更大,這些結果有利於激進的量子世界觀而非局部實在論。

這些實驗直接反映了我們面臨的難題。A 和 B 的同一天測試是極化方向不同的光子,而你和你的朋友是實驗者。測試的日期代表了你們各自偏振片的角度,以度為單位。如果偏振片在同一角度(同一天的測試),光子偏振方向是100%反相關的,就像學生測驗的結果一樣。由於兩種情形是同構的,我們應該能用學生測試之間的相關性來說明糾纏光子之間的相關性,對於相同的角度(天)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這裡存在一個假設:已經完成的測試具有明確的答案,評分時它們之間不應該存在相互幹擾,考官可以任意選擇A的測試結果和B的測試結果。對於不同角度的偏振片,量子力學理論與實驗給出,兩個光子之間的相關性公式為 1–cos2(θ/2),其中θ是兩個偏振器之間的角度。這種看似簡單相關函數無法在在前面提到的假設中得到:如果你取一個特定的角度計算關聯性(A和B在給定天數內的測試之間的相關性)並用它來計算角度放大一倍時關聯性的最大值(A和B的相隔兩倍時間的測試之間的相關性),那麼差異就非常明顯了。糾纏光子之間的關聯比學生測試之間的關聯要高得多。這是糾纏粒子的量子力學關聯如何打破所謂的「貝爾不等式」的一個例子。(詳細解析請戳→這)

問題4:使用上述公式,在上述三個假設下,角度為2θ時的實際相關性與根據給定的角度θ的相關性推算出的2θ的相關性最大值之間最大可能差異是什麼?最大可能的差異發生在偏振片夾角為多少時?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上面的計算,你就不可避免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兩個光子的偏振,只能通過測量在測量瞬間得到特定的值。無法用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解釋這一結果,是嗎?

但是等一下,讓我們定性地考慮一下量子物理的奇異性,即一對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它們的屬性是在測量的瞬間被確定下來的。如果你不是把光子想像成固體粒子,而是類似於插圖中那樣拉長的氣球呢?假設水平偏振的光子氣球是紅色氣球,而垂直偏振光子是藍色氣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不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用真實氣球實現這一點的機制上,而是要關注氣球狀物體在這種設置下的行為。當糾纏在一起的光子朝相反的方向飛行,想像一下它們實際上就像伸長的氣球緊緊地纏繞在一起,每個氣球都以光速向兩個方向飛行。如果每個氣球都在你可接觸的範圍內,如果你抓住其中一個(進行一次測量),那麼你就可以找到另外一個。想像一下,當進行測量時會隨機刺穿兩個糾纏在一起的氣球中的一個。這導致了兩個氣球立即分離並漏氣,而沒有被刺穿的氣球,現在不再被固定,它會迅速彈回到另一端(我們拽橡皮筋時經常遇到類似現象)。很容易看出為什麼氣球一端的顏色與另一端的顏色相反。這個易於可視化的模型展現出測量是如何在廣闊的空間內對屬性進行選擇的。

這兩項測量如何在相距數光年的距離內進行的?兩端的結果之間不會有巨大的差別嗎?當我說氣球瞬間解糾纏時,我的意思是這個過程一瞬間完成——上面提到的彈回的速度比光速還快! 然而,在這個模型中,粒子的無限延伸和超光速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這些性質並沒有直接體現在量子力學的數學中。量子力學規定粒子擁有一個有限的概率幅,波函數塌縮並不能傳輸信息。因此,這種可視化方法隱藏了量子力學的怪異之處,並且不違反任何量子力學定律(但這只是一種可視化方案,並不代表事實就是這樣的)。

目前,這種通過氣泡或彈性氣球來可視化量子物體的想法只是一個有趣的啟發式練習。我們能用它來建立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奇怪的理論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Pradeep Mutalik

翻譯:Nothing

審校:Nuor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概念,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其原理是什麼?量子糾纏是指量子態的一種性質。它是量子力學疊加原理的後果。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
  • 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很熱門的研究領域。像光子、電子一類的微觀粒子,或者像分子、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甚至像小鑽石一類的介觀粒子,都可以觀察到量子糾纏現象。現今,研究焦點已轉至應用性階段,即在通訊、計算機領域的用途,然而,物理學者仍舊不清楚量子糾纏的基礎機制。
  • 「九章」量子計算機糾纏了嗎?
    根據「九章」論文和團隊主要成員自述,研製「九章」的核心基礎和理論根據是量子糾纏,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鬼魅般」的超距相互作用,但是,「九章」真糾纏了嗎?「九章」真計算了嗎?質疑一:「九章」光子,經典還是量子? 關於光子,物理學界有兩種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解讀,一種是經典無糾纏粒子、另一種是量子糾纏波。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不能讓人看個明白?
    答:其實我們換一個思考角度,就不難理解量子力學中的「怪異」,原因是:我們人類的思維方式存在局限性。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談超遠距離的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這名言只是比喻,並不代表他真的相信「上帝」存在)量子力學裡其中一個怪異現象—— 量子糾纏,亦一直困擾著愛因斯坦。論文中他提出量子力學相關的思想實驗,亦即後來薛丁格命名的量子糾纏現象,藉此指出這個現象有如超遠距離的量子糾纏。由於看起來像涉及超光速信息傳遞,與他的相對論有矛盾,所以他一直認為量子力學在詮釋與理論上有「缺憾」或欠了些什麼,含隱藏變量。這因其論文衍生出對量子力學的爭論及後還在物理學界持續了幾十年。
  •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量子糾纏」有關嗎?
    為何總是會有人把量子力學尤其是量子糾纏「妖魔化」?總是有人把量子糾纏與意識甚至靈魂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是因為量子糾纏太詭異了?太有悖於我們的傳統認知了嗎?事實上,量子糾纏並沒有多麼難以理解,它就是量子世界的一個固有屬性而已,本質上就是量子的疊加態和不確定性(詳見我的專欄,點擊頭像即可),不過量子糾纏並沒有傳遞任何信息,只是一個整體系統的表現而已!而人類的情感呢?
  • 幽靈般的量子糾纏比光速快一萬倍
    量子相互作用有多快發生?比光快,快10,000倍。這就是由上海中國科技大學的Juan Yin帶領的物理學家團隊在一個涉及糾纏光子或光子的實驗中發現的,這些光子即使在遠距離分開的情況下仍保持密切聯繫。他們希望看到會發生什麼如果你試圖將速度分配給愛因斯坦稱之為「 遠距離的怪異動作 」。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現在的量子照相機,量子雷達也是如此應用的。當然月光也有點類似,月亮類似於糾纏光源,而分成不同的兩束光,一路照向秦淮河,一路照向塞納河。同一來源的月光還是有一定的相關性的,所以月亮投影有相關性。並不是真的有鬼,而是存在著心鬼,我們的心被蒙蔽了的。我們把月亮的投影當做月亮本身了,我們把物體的影像,當做物體的本身了;我們把宇宙的影像,當做宇宙的實相本身了。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時空是由微小的信息片段組成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些片段可能是通過一種名為量子糾纏的奇怪現象結合在一起的。現在,科學家正在通過一個名為「it from Qubit」的新項目來探索這個問題。這個新項目聯合了量子計算、廣義相對論以及弦理論方面的物理學家研究者的最終目標是找到一個量子化的引力理論,將目前不相容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
  • 讓愛因斯坦困擾的,量子糾纏是什麼?
    量子計算機基於超導量子位由開發IBM研量子糾纏有什麼作用:不可破解的代碼(量子通信)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密碼學等新興技術中得到了應用同時,它引發了一些有關量子理論的更哲學導向的討論。由量子力學預測並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相關性拒絕了局部現實主義的原理,即關於系統狀態的信息僅應通過其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來介導。關於量子糾纏過程中實際發生的事情的不同觀點可能與量子力學的不同解釋有關。
  • 量子糾纏:從量子物質態到深度學習
    量子力學給物理世界帶來了固有的不確定性,從而促生了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資訊理論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量子糾纏。如果兩個微觀粒子的整體波函數不能夠被寫成各部分的直積,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糾纏。對於存在量子糾纏的體系,觀察其中的一部分能夠告訴我們關於另外一部分的信息。類比於經典信息熵, 我們使用糾纏熵(Entanglement Entropy)來度量量子糾纏的大小。
  • 你知道量子糾纏是什麼嗎?請對偽科學say no!
    量子糾纏一直是非常火熱,內行外行都愛說,於是出現了一大堆的文科科普,小編看了一些,其中有些簡直是一派胡言,說什麼信息傳輸速度是光速的幾十倍,上過中學物理的都知道這純粹是放屁,宇宙中沒有可以超越光速的東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明確的說明了這點。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嗎?15萬億個原子在190度高溫發生量子糾纏
    #科學了不起#量子系統中發生的量子糾纏現象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關聯,無論它們相距多遠,一個粒子的行為會即刻影響其它粒子。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舉重運動員手中的槓鈴,兩端的槓鈴片總是同時舉起或落下;舞蹈演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動作整齊劃一。
  • 嘗試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解釋鬼魅般的「量子糾纏」現象
    量子力學從提出那天起,就像一個有招黑體質的明星一樣,飽受非議。無數在經典力學中成長起來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量子的怪異行為。那就是:量子的狀態在不觀察時是「疊加」的,在觀察時才是「確定」的。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有人開玩笑說:這就像是月亮,在你不看它時,它會在天空中的任何位置,在你看它時,它的位置才確定下來,這是不可能的嘛!
  • 幽靈一般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重慶出版社) 近日,重慶出版集團推出了《量子糾纏》(修訂版),本書對量子糾纏的性質、特點、歷史及其應用做出了通俗易懂而又吸引人的闡釋
  • 緣分之間的量子糾纏
    它不但存在「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吸引」、「量子幹擾」等特性,而且粒狀的量子不遵循牛頓力學,波狀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數。 靈魂的「量子糾纏」
  • 再論黑洞火牆與量子糾纏
    在理論上,這種由廣義相對論推導而出的天體遭遇到量子力學中最為奇特的一種現象: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矛盾也就由此產生。愛因斯坦從來沒有掩飾過他對於量子力學的不信任,他不認為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表達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他對於量子力學中玄而又玄的量子糾纏現象尤其懷疑,稱這種現象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 Distance)。
  • 顛覆光速最快,科學無法解釋,量子糾纏是科學還是「超自然」現象
    古往今來很多的傳說和怪異現象,其中可能大部分為杜撰、誇大和歪曲事實,但也不乏一些是以人力所不能解釋的現象,這些現象與其說超自然,不如說人類還未能找到其背後隱藏的規律和法則而已。量子糾纏現象亦是如此,人類對於量子物理學的研究不過是百餘年的時間,至今也不過是觀測到了一些表象,而量子糾纏現象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