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咱們談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就是主要的兩類糖尿病的情況,區別以及一些用藥、飲食注意事項。雖然以上兩類糖尿病佔了糖尿病人群總數的絕大多數,超過90%以上,但實際上還有其他類型糖尿病,比如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指女性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的問題,懷孕後出現了糖尿病的情況,因為這類糖尿病跟女性妊娠有關,所以也是女性較為危險也比較常見的妊娠疾病之一,這種疾病不僅可能對孕婦產生不良的影響,也可能對新生兒也帶來健康風險。
根據統計,全球妊娠糖尿病發病率在17.8%左右,我國的發病率沒有相關的準確統計,但估計也在15%左右,而在其中,高齡產婦的發病率會更高(指的是35歲以上的孕婦),近兩年隨著孕婦血糖的篩查普遍開展,有可能發病率會有一定的上浮。而且隨著目前我國糖尿病人口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口的年輕化趨勢,有一些女性有可能在懷孕前就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已經患上了2型糖尿病,只不過自己並不清楚,此時,一旦懷孕,孕婦體內的內分泌出現變化或者紊亂的情況,會導致血糖出現更嚴重的不穩定的狀態,這可能會讓孕婦的糖尿病情況更加嚴重,對孕婦和新生兒也帶來嚴重的健康傷害。鑑於目前高齡產婦生產二胎的情況越來越多,今天咱們就跟大家說說有關妊娠糖尿病的情況,包括通過那些步驟預防治療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女性懷孕的時候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有時候是正常現象,不過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多是暫時性的,主要原因跟女性懷孕後,作為供養胎兒的母體,女性需要讓胎盤持續增長,這時候女性內分泌會跟懷孕前有較大的變化,而且由於體重的持續增長,胰島素抵抗的情況會出現,所以孕婦會出現高血糖的情況,但如果孕婦胰腺功能正常,一般來說可以進行調節,胰島素分泌會增加,從而滿足血糖調節的需要。等到孕婦生產結束,身體各方面的情況恢復正常,血糖也會回歸平時的水平。
不過,有些孕婦就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原因其實跟2型糖尿病相似,主要是這些孕婦的胰腺功能稍差,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又或者其胰島素抵抗的情況比較嚴重,導致孕婦一直處於較高的血糖水平,而較高的血糖會持續損害胰腺的β細胞,造成胰島素分泌受損,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在懷孕期間持續保持這種狀態,就會導致妊娠糖尿病。
不過,一般如果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不嚴重,孕婦可以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來自我調整,達到正常血糖,避免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症狀
妊娠糖尿病一般來說,症狀並不明顯,很多孕婦由於平時飲食量增多,排尿增多的情況,所以即使出現「三多」的症狀,往往也不會太在意,所以對於一般孕婦來說,在懷孕期間儘量保證飲食營養的均衡,不要單純增加太多飲食,尤其避免暴飲暴食的情況,這樣一旦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就能夠注意。
所以說,妊娠糖尿病可能會有以下的一些徵兆:
1、尿頻,由於孕婦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會壓迫到膀胱,造成膀胱的容量減小,出現尿頻的症狀,這種情況雖然跟血糖升高的尿頻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的,子宮壓迫膀胱造成的尿頻,雖然次數多,但尿量少。而高血糖造成的尿頻,尿量變化不大,孕婦可以注意區分。
2、口乾口渴,這個跟2型糖尿病相似,就是持續性的出現口渴的情況,即使喝了不少水還會出現,也應該注意。
3、疲憊無力,孕婦有時候會感覺到疲憊,但並不是持續性的,而高血糖造成的疲憊感會持續較長時間,這是人體無法利用血糖能量。
4、視物模糊,視力下降,懷孕後如果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的情況,有可能跟高血糖損傷眼睛的小血管有關。
5、出現反覆的感染,對於孕婦來說出現反覆感染,比如鵝口瘡等,這種有可能是高血糖導致細菌感染頻繁所致。
大多數的孕婦出現妊娠糖尿病,一般會在懷孕的中期前後,所以去醫院做檢查會在懷孕的第24-28周進行,如果發現可以進行相應的防治,如果沒有進行檢查,沒有預防的話,妊娠糖尿病在之後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孕婦可能會比較痛苦一些。
哪些孕婦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對於孕婦的糖尿病篩查,還是有一定針對性的,有些孕婦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正常孕婦較高,所以這類孕婦應該特別注意:
1、肥胖的孕婦,主要指的是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據)大於25。
2、以前生育曾經出現過妊娠糖尿病,即使生產後問題消失,但再次懷孕後,出現的機率很大。
3、高齡孕婦,年齡大於35歲以上,而且年齡越大機率越大。
4、上一胎,新生兒體重超過4公斤的孕婦。
5、曾經有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甲減、糖耐量異常等內分泌疾病的孕婦。
6、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
此外,如果以前懷孕的時候出現過流產等意外的情況,也有較大風險。
對於第一次懷孕的孕婦來說,一定要特別注意,因為一旦患妊娠糖尿病,未來就會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後再懷孕生產,健康風險都會比較大,因此懷孕期間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如果有考慮再次懷孕生產,那麼未來也應該告知自己的主治醫生自己以前出現過妊娠糖尿病的情況,提高重視,避免意外。
如何診斷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通過血檢來診斷,其診斷方式跟2型糖尿病相似,但數據上有所區別。
1、空腹血糖:兩次或兩次以上空腹血糖大約等於5.8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注意是兩次監測是要有間隔時間的。
2、糖篩查:在妊娠24-28周進行妊娠糖尿病的篩查,方法是用50g葡萄糖粉溶於200ml水中,然後要在五分鐘內喝完,之後看血檢情況,1小時血糖如果大於等於7.8mmol/L則為陽性,此時應該考慮檢查空腹血糖,如果也異常則診斷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需要進行糖耐量測試。
3、糖耐量測試:一般是用75g糖進行測試,一般是空腹12小時後進行,然後喝75g的葡萄糖水,標準值不同醫療機構有區別,不過一般是空腹5.6mmol/L,1小時10.3mmol/L,2小時8.6mmol/L,3小時6.7mmol/L,如果兩項及以上超過標準值,則可以診斷妊娠糖尿病,如果一項高,則是糖耐量異常。
雖然診斷妊娠糖尿病,但有些孕婦生產後恢復正常,但即使產後正常了,曾經有妊娠糖尿病女性,有較高的機率患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持續控制血糖,並每年或每三年進行體檢預防。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及併發症有哪些?
出現妊娠糖尿病,會對孕婦和胎兒都有不好的影響,因為孕婦分泌的胰島素無法通過胎盤,但血糖卻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這樣就變成了孕婦和胎兒都在高血糖的環境下,結果就是高血糖導致胎兒要更多的分泌胰島素,並且可能導致發育異常,會有造成一定的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心病、大腦發育不良等等,而且這樣的兒童未來會有肥胖和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而且,妊娠糖尿病有可能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
1、早產,有可能有胎盤早期剝離的情況。
2、超大嬰兒,出生超過8斤就屬於了,這樣的孩子未來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較高。
3、難產、死嬰,孕婦生產時對孕婦和胎兒造成損傷,甚至出現死嬰的情況。
4、新生兒低血糖,有可能出現影響不良和行動異常。
5、子癇前症,造成孕婦高血壓。
6、出現其他併發症,如水腫,酮症酸中毒,急性腎病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妊娠糖尿病?
一旦診斷了妊娠糖尿病,應儘快尋求醫生的幫助,不只是婦產科醫生,可能還需要內分泌科的醫生來幫助自己。如果血糖只是偏高,對身體影響較小,那麼可以通過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來控制改善血糖。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孕婦的血糖控制目標: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應該控制在小於5.3mmol/L,餐後一小時血糖應控制在7.8mmol/L以下,而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則是小於6.7mmol/L。如果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等調整,血糖仍然沒有改善的話,則可能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可能需要口服的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治療。
此外,孕婦控制體重非常重要,如果孕婦懷孕前體重正常,那麼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應該控制在15公斤以內比較好。控制體重增加,也要避免體重過快減輕,否則有可能出現酮症酸中毒的情況。
有糖尿病的孕婦做好這6件事,確保懷孕健康
如果孕婦在懷孕前就有糖尿病那麼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孕婦在懷孕前以及懷孕中都要控制好血糖,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孕期的各種風險,需要做到以下的幾個要點:
1、做好計劃,提前去看醫生做相關檢查
如果打算懷孕,應該做好計劃,提前詢問醫療人員,聽取他們的建議,比如如果太重,需要提前減肥,這樣都能夠改善血糖情況。另外,應該早點去看醫生,並且做相關檢查,查看血糖和身體情況,以便了解懷孕時的風險情況。
2、合理均衡飲食
飲食應該均衡健康,這樣無論對於糖尿病,還是懷孕都有益處,建議可以諮詢醫生或者營養師,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飲食計劃的制定,有助於改善血糖情況。
3、規律運動
我們都知道,規律運動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不過對於孕婦來講,運動應該更加合理,比如應該考慮懷孕前、懷孕中及生產後應該進行哪些相應的運動,一般來說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更適合於懷孕前及生產後,懷孕期間運動強度和幅度都應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必須保持規律性。
4、按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醫生如果給孕婦開了口服藥物或者胰島素,那麼也要按醫囑服藥或者注射,這樣才能控制好血糖,避免懷孕出現的意外。
5、避免低血糖
糖尿病的孕婦,懷孕期間要控制血糖,但同時也要避免出現低血糖,因為低血糖可能有更大的風險,甚至有可能致命。如果孕婦需要服藥或者注射胰島素,那麼要隨身帶能夠恢復血糖的小食品。
6、定時監控血糖
跟2型糖尿病的情況相似,定時監控血糖,以便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情況,根據血糖值來調整飲食,運動,以及服用的藥量和胰島素用量,這樣才能保證血糖的穩定,保護孕婦和胎兒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