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著名的美食之城西安的飲食具有濃鬱的西北風情尤以陝西十大名吃(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岐山臊子麵、餃子宴、黃桂稠酒、灌湯包子、泡泡油糕葫蘆頭泡饃、蕎面恰)最具代表。在西安眾多的美食中首先當推兩宴和兩泡所謂兩宴是指西安飯莊的風味小吃和德髮長餃子館的餃子宴。所謂兩泡是指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羊肉泡饃當屬老孫家飯莊和同盛祥飯莊的最為出名.葫蘆頭泡饃當屬中華老字號春發生飯店的名氣最大。來西安旅遊品嘗當地的羊肉泡饃、肉夾饃、岐山臊子麵等具有濃鬱西北風味的美食一定會讓你留下對古城西安的永久印象。
牛羊肉泡饃
是西安著名的風味小美,吃。肉爛湯濃,香醇味若食後再喝一碗高湯,頓覺餘香滿口,回味悠久。傳說,牛羊肉泡饃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食品,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又傳,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今西安),一位煮製牛羊肉的店鋪掌柜見其可憐,就讓他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吃下這碗牛羊肉湯煮饃,感覺香美無比。後來,他做了皇帝,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皇帝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也成了長安著名的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經營牛羊肉泡饃,已有100多年歷史,名揚全國。
( biangbiang)面
是陝西最著名的麵食小吃,關中「八大怪」裡的「麵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發音「biang」字太難寫了,外地人也不認識,只能標註拼音。據說,這個怪字是秦朝宰相李斯發明的,一共52畫,「biang」字的意思,就是指做麵條時將面摔在案板上的聲音。關於「biang」字的寫法,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麵條約有1寸來寬,長騳長1米左右。比較常見的吃法亦稱「蘸水面」,論根條賣,飯量小的人,吃一根麵條就飽了。
樊記肉夾饃
樊記臘汁肉使用陳年老湯煮製而成,味道與眾不同,人們稱讚它:「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用新出爐的白吉饃夾入少許樊記臘汁肉,饃香肉酥,食之,回味無窮。樊記臘汁肉店位於西安古城鐘樓西南方向胡同內。
老童家臘羊肉
相傳,當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難來到西安,品嘗了老童家臘羊肉後,大加讚賞。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聲遠傳,至今長盛不衰。
肉丸糊辣湯
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將羊肉湯、牛肉湯放入豐富的作料,香味四溢,且有開胃、助消化的功效。
葫蘆頭泡饃
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以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為主料煮成湯,再用此湯煮饃而成。湯濃味香,可與羊肉泡饃媲美。據說,葫蘆頭泡饃的製作工藝,乃唐代「藥王」孫思邈所傳。
西安餃子宴
是西安著名的小吃宴。其之所以名氣很大,主要因為製作的餃子造型生動、千姿百態,觀之賞心悅目,食之回味悠久。尤以西安鐘樓廣場德髮長餃子館的餃子宴最為出名。
秦鎮涼皮
產於鄂邑區的秦渡鎮,也叫秦渡鎮米皮。涼皮筋道有力,辣裡透香,風味獨特,名揚陝西。
太后火鍋
是西安著名的一道傳統美食,因慈禧太后曾享用過而得名。相傳,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一天晚上,慈禧看完戲後,想吃夜宵,隨從御廚就以雞肉餡做成拇指大小的珍珠餃子,用火鍋盛雞湯現煮,並以每個小碗盛三個、六個或九個,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慈禧食後大悅,連連稱讚。從此,太后火鍋餃子宴名揚天下。
賈三灌湯包子
是西安著名的三大名食(牛羊肉泡饃、餃子宴和賈三灌湯包子)之一。餡香味美,經濟實惠,深受食客喜
愛,素有「古城第一籠」和「灌湯包子數賈三」之說。
蕎面餄餎
舊稱「河漏」,是用蕎麥麵壓制的一種細長的圓條形麵食。冬可熱吃,夏可涼食,清香爽口,風味獨特。「蕎面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陝西關中一帶的百姓對這種傳統小吃的贊語。西安清真大寺西北角的校場門餄餎較為出名。
石子饃
也叫幹饃,是高陵區特有的一種古老食品,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麵餅而製成的饃,故名石子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很受人們的喜愛。相傳,唐朝時期,同州(今渭南市大荔縣)的地方官曾將石子饃作為貢品進奉皇宮。
貴妃餅
原是長安驪宮御廚專為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製作的一種餅食。後傳至民間,人們稱其為「貴妃餅」。
黃桂柿子餅
以臨潼區產的「火晶柿子」為原料,加入一些黃桂(幹桂花)製作而成。每當秋季,丹桂飄香時節,在臨潼大街小巷,都可看到黃桂柿子餅這種時令小吃。形似油糕,綿糯可口,具有一種特殊的桂香味道。
藍田神仙粉
是藍田縣很有特色的小吃。在秋夏兩季,當地人採摘秦嶺中的糜子稍樹葉,製成膠狀的粉條,拌以各種作料即成為神仙粉。當地百姓說:「吃了神仙粉,神仙也不當」。
黃桂稠酒
是古城西安的一種傳統名酒,以鄂邑區秦渡鎮的糯米為原料釀製而成。後來,人們在酒液中配以黃桂,使酒味中有黃桂的芳香味道,類似於醪糟,又叫白濁酒、白醪酒,俗稱黃桂稠酒。因其香甜的口感,備受人們的喜愛。
貴妃雞翅
為西安的一道傳統名菜,屬唐代宮廷御膳。選用雞翅膀和多種作料烹製而成,因貴妃楊玉環喜吃此菜,故而得名。
陝西「八大怪」中的美食
陝西「八大怪」,又稱關中「八大怪」,是指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大致包括西安、鹹陽、渭南、寶雞、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出現的八種奇特風俗習慣。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二怪,房子半邊蓋;三怪,姑娘不對外:四怪,手帕頭上戴;五怪,麵條像褲帶;六怪,鍋盔像鍋蓋;七,怪,辣子是道菜;八怪,秦腔吼起來。其中,第五怪,麵條像褲帶,說的是關中地區麵食花樣繁多,大多數麵條又粗又寬,其實,比褲帶要略細些。第六怪,鍋盔像鍋蓋,說的是發源於關中地區的餅食—鍋盔,像鍋蓋一樣大。第七怪,辣子是道菜,說的是關中人喜愛吃辣椒,尤其在吃麵時,必加一些油潑辣子,味道最香,無辣不下飯。
金線油塔
是西安歷史悠久的一道傳統美食,起源於唐代。就是以麵粉與豬板油混合蒸製而成的麵食,因其層多絲細,提起似金線,落下似金塔,故而得名。新出鍋的金線油塔,狀似小饅頭,入口松潤綿軟,油而不膩。若再佐以甜麵醬、泡菜、杏仁甜漿,則更加清爽利口,別有一番風味。
西安十大名菜
葫蘆雞、枸杞燉銀耳、雞米海參、口蘑桃仁氽雙脆、奶湯鍋子魚、釀金錢髮菜、三皮絲、水晶蓮菜餅、煨魷魚絲、溫拌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