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實驗項目聯席會議在廣州召開,本次聯席會議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舉辦,受疫情影響,會議採取線上直播方式。
會議旨在促進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教育朝著更加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普惠化的方向發展,推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實驗」建設與經驗交流,建立起長期的溝通與聯動機制。
據透露,廣州市將於2022年實現人工智慧課程全覆蓋,屆時讓廣州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學習人工智慧課程!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廣州第一次積極地推行人工智慧教育普及了,2019年5月,廣州市就入選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人工智慧教育、AI+智慧教學成為廣州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的重要工程。
圍繞人工智慧教育項目的開展,廣州市已經確定荔灣區、天河區、黃埔區為市人工智慧課程改革實驗區,全市147所學校為市人工智慧課程改革實驗校,共5萬多名學生參與人工智慧課程。
三年級至八年級帶有廣州本土特色的《人工智慧》教材也已於 2020 年5月應用到廣州市147所實驗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疫情防控期間,停工不停學,廣州市教研院更是通過線上教育平臺,連續推出了三年級、七年級人工智慧第一課活動,為各實驗區、校開展人工智慧線上教學提供可參考模版。
在人工智慧教育方面,廣州市可謂稱得上是「得心應手」了,從政策的頒布到課程和教材的普及推廣,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在用行動證明,廣州市,一座致力於走在人工智慧教育的前沿的城市。
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普及人工智慧教育是為了提高全民信息素養,儲備人工智慧人才,以促進人工智慧技術更好的應用和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人工智慧也由最初的冷冰冰,逐漸變得有血有肉,注入了「靈魂」。
智能客服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都遇到過,像網絡購物時客服的自動回復,運營商客服熱線的自動辦理業務,最初智能客服回復問題的時候,多少還帶著點兒機械回復的味道,而現在,智能客服不僅仿真程度不斷提升,還能進行情感的判斷,由「智能」到「人工」的轉變,發展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的。
未來的人工智慧會發展到哪步,發展的速度會有多快,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準確預測的,但是可以預測的是,因為有人工智慧的幫助,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的便捷。
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關於未來社會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雙馬」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的對話,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在對話中,馬雲表示「相比於更加聰明的機器,怎麼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是教育的關鍵。」而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馬斯克也認同,對下一代的培養應該是從軟實力、思考、創意、知識面等方面著手,而不是和機器(人工智慧)拼蠻力。
或許我們沒想過讓孩子成為軟體工程師,但是時代告訴我們,學人工智慧編程已經成為了一項必備的技能,也許我們還在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的「硬實力」,但是我們卻也不得不面對,「軟實力」的競爭已近在眼前了。
社會從來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們和孩子更需要努力奮進,理清發展趨勢,順應時代發展,提前合理規劃,方能許孩子一個有競爭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