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令人噴飯」很常見,卻少有人知其是成語,更少人有人知道如此通俗的成語出自宋代蘇軾筆下。
蘇軾《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
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
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北宋嘉祐六年,蘇軾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進行回贈。內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人把前四句概括為「雪泥鴻爪」這一成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韋應物有「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蘇氏兄第最嚮往風雨之夜,兩人對床共雨,傾心交談,後遂用對床夜雨等形容親友兄弟的及其歡樂之情,或指閒居。
蘇軾在《送劉寺丞赴餘姚》一詩中寫道:
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
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
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
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蘇軾有一位好友叫陳季常,,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季常,兩人系成為好友。
陳季常在龍丘的房子叫濯錦池,寬敞華麗,家裡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的意思差不多。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兇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牆壁弄得陳季常很是尷尬。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季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
「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
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北宋嘉佑年間,四川的蘇軾到京城汴梁參加進士考試,主考官歐陽修看到蘇軾的試卷以為是自己朋友的,將本應取第一名的只給其第二名。
蘇軾考取進士後給歐陽修寫了一封感謝信,歐陽修感嘆他的才華。
歐陽修在給大詩人梅堯臣的一封信《與梅聖俞書》中稱讚蘇詩:「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出自蘇軾的《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形容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婢:「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
一說:「見識。」
蘇東坡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裡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北宋時期,蘇軾帶他隨從外出郊遊,他觀賞山崖的金雞菊,隨從在一旁高唱蘇軾的歌詞。蘇軾問他們自己與柳永的詞有什麼不同。
隨從說:柳郎中的詞只可借17歲的女孩子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外曉風殘月」,您的歌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鐵板唱「大江東去」。後用來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
語出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比喻人若庸俗,則不可救藥。
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指淡雅和濃豔兩種不同的妝。也形容園林景觀呈現的繁麗與恬淡的兩種景象。
指16歲的美女。
出自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
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烏:虛幻,不存在。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
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環:唐玄宗貴妃楊玉環。形容女子體態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也借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出自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以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蘇軾貢獻的成語,遠不止這些哦。
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