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頭地、明日黃花……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2020-12-11 春秋史宴

古代的老祖宗們很喜歡把一些名人故事簡化為成語,賦予這些成語另類的意思,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風聲鶴唳等等都是這樣來的,在這裡,不得不對老祖宗們的智慧說一個「服」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給我們學習成語的時候帶來的別樣的歡樂。

蘇軾作為大宋朝的標杆人物,詩詞書畫無一不通,五一不絕,他的作品流傳千古,經久不息,跟他有關的成語自然也不少,那麼,你又知道哪幾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以及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

出人頭地

出人頭地是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高人一等,一般是形容某個人德才超眾或者成就突出。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四九與梅聖俞書》:「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歐陽修是蘇軾出道以前的大宋文壇領袖,雖然政治手段不行,是範仲淹改革裡面的「豬隊友」,但在文學上的成就卻是槓槓的。他這個人有個很雅致的愛好——喜歡提拔新人。蘇軾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他正是主考官,批改文章的時候看到後大吃一驚,蘇軾文章可以說鋒芒畢露,針砭時弊,切中要害,歐陽修對他很是讚賞,後來和人交往時不自覺地就說出了這句話,要給蘇軾讓一讓路,好讓他大展才華。

可以說,正是歐陽修這個文壇領袖的公開讚賞和支持,使得蘇軾名聲大震,為他順利進入仕途掃清了不少的障礙。

後來這句話經過宋代俞成的《螢雪叢話》就徹底演變出了「出人頭地」這個成語,也成就了歐陽修和蘇軾的一段佳話。

明日黃花

「黃花」是指菊花,明日黃花的意思是過了時節的菊花,最早出自蘇軾的一首詩《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就是說我們好不容易相聚一次,就不用急著回去了,要不然等到明天,重陽節過去,菊花枯萎,不僅人看了沒什麼意思,就是飛舞的彩蝶也要發愁。

後來,這個詞就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成語,代指過時了的東西或者事情。不過很多人經常把這個詞理解錯誤,認為「明日黃花」是指明天的菊花,代指未來美好的事物,完全把意思搞反了。

事實上,這個詞還隱含有另外的一層意思,就是要珍惜眼前,及時行樂。眾所周知,蘇軾為人灑脫樂觀,但其實他這個性格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經過一次次的挫折打擊後看透人生才形成的,尤其是在經歷過「烏臺詩案」,在生死關頭走了一遭後,更是大徹大悟。在這裡,蘇軾勸解友人,人生就如同「明日黃花」,要趁著黃花沒有凋謝的時候盡情欣賞。

另外,我們經常會用「昨日黃花」這個詞,但其實昨日黃花這個詞根本不存在,是某些人杜撰出來的,因為他們不清楚「明日」其實是相對於九月九重陽節這一天來說的,當然不可能是過時的意思,既然是過時,當然應該是「昨日」,這就是不了解成語典故造成的。

滄海一粟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滄海一粟這個詞就誕生於《前赤壁賦》這一句話。當時蘇軾的友人正為時光流逝,在輝煌的人生也會逝去,人生苦短、渺小而哀婉嘆息。蘇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如果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也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人生無窮,又何必羨慕不變的江水和明月呢?就更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

聊聊熟語之間,一個豁達、樂觀、超脫、隨遇而安的蘇軾就已經躍入眼前,讓人為之驚嘆的同時也萬分羨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蘇軾一樣如此樂觀向上,更遑論從生活中超脫而出。

作為蘇軾一生詩詞裡面最磅礴大氣的文章,《前赤壁賦》在表達了蘇軾積極、豁達的人生觀,磅礴浩蕩的宇宙觀的同時,也留下了眾多意味深長的成語,除了滄海一粟以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泣如訴、飄飄欲仙等等都出自這篇千古名篇。

絕無僅有

絕無僅有的意思是只有一個,一般是形容某樣東西非常稀少。出自蘇軾的《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當時王安石變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宋神宗、王安石等人都是滿懷期待的大力推行變法,試圖把掉往深淵的大宋朝給拉出來,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在全國到處鋪開,然而世間安得雙全法,有利就有弊,新政也帶來了一連串的隱患和不便,看見這一情況的蘇軾憂心忡忡,因此向宋神宗進奏了《上皇帝書》。提出「結人心、存紀綱」,不折騰的治國理政,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得罪了變法派,遭到貶官。

悲歡離合

悲歡離合意指生活中的悲哀和歡樂,出自蘇軾手中,歷史上賞月主題的最巔峰詩作《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即便在蘇軾的眾多詩詞裡面都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其背後的故事也是令人動容。

眾所周知,蘇軾和弟弟蘇轍、老爹蘇洵並稱三蘇,父子三人更是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和蘇轍的感情十分深厚,兄弟兩一起考中進士,確實值得歡欣鼓舞。然而,一入仕途,身不由己,兄弟兩從此聚少離多。古代的交通不發達,兄弟兩遠隔數百裡、上千裡,再加上各自為官,沒有命令不能擅自脫離崗位,只能憑藉著書信互訴思念之情。

某一年,時值中秋賞月,望見圓月的蘇軾,感慨六年沒有見到弟弟蘇轍,倍感思念,深情之下,就做下了這首名震千古的賞月詞《水調歌頭》,藉以抒發思念之意。

大文豪蘇軾,給我們留下數不清的詩詞文章的同時,也留下了眾多的成語,大大地豐富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故事——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北宋大詩人蘇軾有個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名叫王鞏。王鞏是著名詩人、畫家,官職不大,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多都跟蘇軾有關。蘇軾因為反對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貶官。蘇軾非常內疚,但王鞏從未後悔與他結交,相反,王鞏寫了信,讓他不要太過自責,還和他交流詩文、繪畫,並表達了對蘇軾的想念。蘇軾收到王鞏的信後,發現其中完全沒有責怪的語句,心中百感交集。王鞏和蘇軾之間堅如磐石的友情,在今天仍然被人們稱道,他們的交往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美詩篇。
  • 「明日黃花」什麼意思?來自蘇軾的趣詩,讀懂再不會說成昨日黃花
    同樣常被用錯的成語還有「耳提面命」,很多人都覺得它是指一個人頤指氣使、為人傲慢,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出自《詩經》的褒義詞,是形容一個人對晚輩或者下屬的熱心教誨。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常被用錯的成語,叫做「明日黃花」。很多人不但理解錯了還經常亂用,將它說成了「昨日黃花」。其實古代從來沒有「昨日黃花」的說法,這不過是大家誤解「明日黃花」的意思後衍生出的一個錯詞。
  • 「行走的成語製造機」蘇軾:我的產量,超乎你想像
    作為中國古代最聲名顯赫的一代文豪,蘇軾既有創造力,又有影響力,他的詩詞文章家喻戶曉,他的典故趣聞婦孺皆知,於是,一大批與他有關的成語應運而生。令人噴飯出自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明日黃花出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一天一個成語·明日黃花。為什麼是明日黃花,怎麼不是昨日黃花?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明日黃花【成語拼音】míng rì huáng huā【成語釋義】明日:指重陽節後;黃花:菊花。【成語出處】《九日次韻王鞏》【成語造句】1.舊地重遊,往事已成明日黃花,令人感傷。2.你這篇文章必須馬上發表,否則將成為明日黃花,無人欣賞了。3.出行帶現金都已經成為明日黃花了,現在人們都只需要帶信用卡出門。
  • 成語知識|「明日黃花」,並非「昨日」!
    「明日黃花」常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有些人對這個詞一知半解,以為「昨日」才代表過去時,用「昨日黃花」才能比喻過了時的事物。所以,在平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錯把「昨日花」當「明日黃花」。可是,「昨日」與「明日」一樣嗎?這一字之差,意義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 i·藝術【即興評述】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
    各位好,今天超哥和大家分享的即評題目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
  • 厲害了蘇東坡,這20個成語都是他貢獻的
    他是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詞四大家之一,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 他就是蘇東坡,自古才子故事多,而這20個成語竟都與他有關!
  • 成語「出人頭地」背後竟隱藏一個感人故事,與北宋兩大文豪有關!
    我們現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當聊到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和理想,經常會說到一個成語,那就是「出人頭地」。當然這個成語在我們小時候家長、老師苦口婆心教育我們的時候也會經常說。比如「我們現在要求你們好好學習,努力用功,也是希望你們以後能夠出人頭地」等。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就比如「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兩詞之間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為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 蘇軾貢獻出這麼多成語,膜拜!
    蘇軾貢獻出這麼多成語,膜拜!在小編眼裡,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外,最重要的是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這些成語全是因他而得!
    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   宋人晁補之也有詩云:「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歐陽修為我們留下了『』出人頭地『』這一成語『』應該感謝蘇軾
    偶得佳卷,愛不釋手北宋嘉佑元年(1056)九月,時年21歲的蘇軾與18歲的蘇轍,順利通過鄉試,次年伊始,宋仁宗任命歐陽修為主試官而梅聖俞為參詳官,主持禮部考試,答卷全由書記另行眷抄,送給考官時不但隱去名字,而且隱去筆記
  • 蘇東坡創造了兩百多個成語,看看你知道幾個?
    李白,這位唐代的大詩人,已經化成了一種基因,和每個華人的血脈一起流淌。哪怕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和學歷的中國人,哪怕他半點都不喜歡詩歌,也會開口遇到李白,落筆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時時、處處、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記。其實,蘇軾也是如此。假如沒有蘇軾,難以想像中華民族的文化還是否這樣的精彩。或許,我們用著蘇軾創造的詞語,只是沒有注意而已。
  • 這32個熟悉的成語,竟然都出自蘇軾!北宋第一大V太牛了吧!
    北宋第一大V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
  • 明日黃花、首當其衝、萬人空巷……這些成語不要用錯哦!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老校長拍著孩子們的肩頭,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是明日黃花,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學習啊。」③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④眾人出發後,很快來到了一個大廣場,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真是萬人空巷啊。⑤聽說此次軟體開發大賽強手如林,王剛心裡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雖然過硬,但身無長物,如何取勝。
  • 蘇東坡,因之成就最多成語的文人,說不盡悠悠文思
    蘇軾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全才人物,其詩、詞、文的成就均至頂峰。然而,也許大家不知道,東坡居士蘇軾也是一個「締造」成語的高手。因蘇東坡的詩文和事跡而有的成語,有20個之多,乃所有文人中之最。1. 胸有成竹文同乃北宋畫墨竹的名家,為蘇軾的密友。
  • 與秋天有關你熟悉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古詩詞
    【一葉知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細微的跡象,能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趨勢和結果。出處A:《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一日三秋】三秋,三個季度。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出處:《詩經·王風·採蓮》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這些被誤傳了千年的成語,你知道哪些?
    成語作為我國文化的一部分,堪稱源遠流長,然而在漫長的演化中,有的成語卻因為人們望文生義、誤傳訛傳,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原本的意義,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1、空穴來風。這個成語出自於楚國宋玉的《風賦》,其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