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蘇東坡這些成語全是因他而得!
【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裡,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這首詩用「河東獅吼」表示陳季常懼內 。
【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
宋人晁補之也有詩云:「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讚賞。歐陽修見卷子獨佔鰲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複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
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取之不盡】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後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水落石出】
蘇軾《後赤壁賦》:「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明日黃花】
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後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雲唱《蝶戀花》一詞。朝雲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蘇軾問何故,朝雲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滄海一粟】
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一粟」由此而得。
【安步當車】
《蘇沈良方》中記載:蘇軾在杭州時,用自己的俸祿建了病坊,三年裡治療了近千人。由於他是個大書法家,有些人假裝生病,求他開藥方來獲取他的字。蘇軾也不拒絕。一次開了一個藥方:「主要有四味藥: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不識廬山真面目】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據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