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如果不進攻沙俄,那他能撐多久?能否建立歐羅巴帝國?
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權力機構維持的問題。
國家即最大地聚集財富進行地理環境擴大的政治權力機構,國家的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與發展意志的集合。
從上述兩個定義看,一個國家政權要維持其生存,必須滿足兩個要求:聚集財富、擴大地理環境。
拿破崙·波拿巴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法令,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對外則不斷地進行擴張。這符合國家意志的需要。
拿破崙進攻沙俄失敗後,喪失了57萬大軍。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等歐洲國家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軍,軍隊數量達到三十五萬,而拿破崙的軍隊只有十萬不到。重要的是,反法同盟兵員補給源源不斷,而法國民間已經沒有兵員了。拿破崙徵戰四方,其勝利的背後是150萬法國青年埋骨他鄉。拿破崙不得不無條件投降,最終被流放厄爾巴島,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
然而,拿破崙在其後不久返回了巴黎,重建了帝國,歷史上稱為百日王朝。拿破崙的侄子在法蘭西帝國徹底覆滅後,又再次重走了拿破崙的道路,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從這一點看,拿破崙的政府以及其政治主張是符合國家意志需要的。
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後,拿破崙僅僅是被流放,而不是被處死。從這一點來說,而反對處死拿破崙的就有普魯士、瑞典、西班牙等各國,而這些小國的民眾對拿破崙擁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法蘭西第一帝國與拿破崙帝國,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拿破崙帝國是包括了諸多小國在內,以法蘭西第一帝國為基本盤的更為龐大的帝國,是拿破崙一直期望建立的歐羅巴帝國的雛形。
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先後五次擊敗反法同盟,兼任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地領主。
作為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是合格的,而作為其他眾多小國的獨裁者,拿破崙卻不合格。
權力來源於哪裡,那麼利益就得到哪裡去。拿破崙在大資產階級、大銀行家的幫助下,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又在農民階級的支持下登上帝位。為了保證大資產階級以及農民階級的利益,拿破崙推行了兩個政策:大陸政策、分封政策。
一方面,拿破崙與奧地利、瑞典聯姻,另一方面又分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維斯特巴伐利亞國王,將其繼子歐仁封為義大利的副王,建立起在歐洲大陸的家族統治。
同時,所有這些聯姻的國家或者拿破崙直接控制的國家,都必須執行海禁,從瑞典到西班牙,整個歐洲大陸西海岸,全面禁止與英國進行貿易。這項政策,針對的是英國,也的確有點作用,畢竟英國這個時候不是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工業革命還只是一個萌芽狀態。
普魯士、沙俄、瑞典等國,他們也想對英國進行貿易禁運,保護本國商品的競爭能力,從而推動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大陸體系形成的基礎條件。可是,得到利益的卻只是法國的大資產階級,大陸政策保護了他們的商品在歐洲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於法蘭西帝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除了法蘭西帝國之外,龐大的拿破崙帝國中的其它各國都得不到絲毫的利益,大陸政策使得法國的商品充斥著他們國內的市場,他們遭到了法國大資產階級的經濟掠奪。
而分封制度,實質上是成吉思汗西徵後建立四大汗國的翻版,法國的農民成為了士兵兼地主,奴役著整個歐洲大陸。啟蒙思想以及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在歐洲大陸傳播,拿破崙打倒了歐洲各國的封建主,解放了歐洲大陸的農民。這是拿破崙得以建立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的根基,而拿破崙卻沒有珍惜,只想著本國農民的利益,這等於又在各國民眾身上套上了新的封建枷鎖。
大陸政策以及分封政策,嚴重損害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利益,註定了這兩個政策無法得到有效的推行。為了堅決執行這兩個政策,拿破崙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英法海戰、入侵西班牙、入侵沙俄。而拿破崙的對手英國也組建了三次反法同盟,與奴役歐洲的拿破崙相對抗。
這六次戰爭,三勝三負,法國人流幹了鮮血,耗盡了元氣。如果龐大的拿破崙帝國是建立在上述兩個政策之上的,那註定要倒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暴力建立起來的帝國,也最終會被暴力所摧毀。
拿破崙入侵沙俄,只是壓死拿破崙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便拿破崙不入侵沙俄,或者侵入沙俄取得勝利,只要這兩項政策仍在,反抗就不會停息。拿破崙不打過去,英俄普等反法同盟也會打過來,最終都是以一場戰爭終結拿破崙帝國。
拿破崙要建立歐羅巴帝國,要學的不是成吉思汗,而應該是秦始皇,廢除分封,推行郡縣。實際上,拿破崙也的確在法國這樣做了,卻沒有推行到整個歐洲。拿破崙只是在荷蘭設立了三個郡,但後期又分封他的弟弟當荷蘭國王,郡縣制被分封製取代。
拿破崙建立歐羅巴帝國的願望,與支持拿破崙成為獨裁者的大資產階級以及農民階級的利益相衝突,這註定了拿破崙的夢想最終成空。
對於普通人來說,拿破崙的一生是成功的。而對於拿破崙自己來說,他認為自己很失敗,他只是被時代所推動,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做成。
拿破崙是科西嘉人,那時候科西嘉島還不屬於法國,拿破崙一直致力於科西嘉島獨立,可最終失敗。拿破崙失敗後,回到巴黎,寫下了這一段話:人生如夢,無法企及,易於破碎。拿破崙建立歐羅巴帝國的夢想失敗,遭到兩次流放時,依然重複著這句話。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或許只有拿破崙本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