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含水量」就是體液,體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電解質。體液的量與性別、年齡和胖瘦有關。正常情況下,男性身體水分含量在60%,女性則略低,50-55%,45%以下則偏低。
身體缺水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危害,比如說體內缺水導致代謝障礙,便秘,皮膚問題,心肝腎壓力大,眼部乾澀,食慾旺盛,精神疲憊等問題。那怎麼提升身體水分含量呢?
1、 多喝水
每天保證每千克 體重喝33毫升水。如果有出汗,尿頻現象,要適量增加水分攝入。頻繁使用電子產品,經常在外作業,海拔地區的人,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月經期女性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影響體內「水化」水平,經血過多也會增加女性脫水,最好在經期前後都多喝水,補充體液。
2、 減脂增肌
因為肌組織含水量較多(75%-80%),而脂肪組織含水量較少(10%-30%)。所以瘦的人一般水分都會很高,通常肥胖的人群,因為脂肪的原因,就會導致這個水分偏低。通過鍛鍊增加肌肉,要吃動結合,多吃蛋白質食物,多進行力量訓練,少量有氧訓練。
3、不要熬夜,保證優質睡眠
正常人在夜間睡覺時,體溫降低。但如果處在熬夜狀態,夜晚體溫就要繼續升高,無形中增加了身體水分的損耗。
4、飲食少鹽多醋
少吃一點醃製食物、調料重的食物,加工食物。因為鈉離子進入血管之後,就會升高血液的滲透壓,身體組織中的水分子會被鈉離子所吸收而減少。
5、多吃水果
水果中也含有很多果糖,比如葡萄、梨、香蕉、柿子、西瓜等等都富含果糖,而果糖的吸溼效果是最好的。
6、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缺乏的人,容易得乾眼病,夜盲症,皮膚乾燥。維生素A脂溶性維生素,它存在於肝臟、腎臟、高脂肪海魚、蛋黃和奶油當中。植物性食物中的β蘿蔔素也能在人體中轉化成維生素A,不過只有橙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才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比如胡蘿蔔、南瓜、紅心甘薯,以及菠菜、芥藍、甘薯葉等葉子綠得發黑的綠葉蔬菜。或者直接補充維生素A補劑魚肝油補劑。
7、少吃吃辛辣、濃鹹、乾燥的食物
重口味和乾燥的食物攝入會增加體內的水分消耗。辣椒雖然不會增加人體血液的滲透壓,卻會使皮膚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發熱,出汗增加。這同樣會損失人體水分。
8、吃適量碳水化合物食物
碳水化合物食物在體內具有儲存水的功效,如果低碳水飲食,身體會有脫水的現象。
9、放鬆心情
持續壓力會導致腎上腺分泌調節體液和電解質的醛固酮物質,導致身體脫水。
10、皮膚護膚
身體水分一般是汗液,血液,尿液,唾液等方式排出體外。夏天或者在空調房裡,身體水分最容易通過皮膚散發出去。通過使用一些補水的護膚品,鎖水的乳液和面霜,或者皮膚塗抹一些維生素E可以減少皮膚水分的流失。
最後身體水分含量還是顯示不足,尿頻不斷,你應該去查查血糖含量,小心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