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獸醫的貝斯手不是好奶爸斜槓青年李禎 「劈腿」大半個成都

2020-12-17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廖雪瓊

痛仰、新褲子、旅行團、反光鏡、刺蝟、猴子軍團……隨著《樂隊的夏天》大火,這些樂隊撥動了無數樂迷的心弦。12月14日,他們將帶著激昂與躁動來到成都演出,用搖滾的烈火點燃觀眾。樂手們以其專業的音樂性和個人魅力徵服觀眾,這其中,一位叫Hayato的日本鼓手也因在節目中的「忙碌」——與海龜先生、新褲子等樂隊都有合作,引起觀眾關注的同時,也收穫了超高人氣。在成都的樂隊圈中,也有一位知名貝斯手——乾燥(原名:李禎),與阿修羅、童黨、冒失鬼、Code-A等大部分成都樂隊都有過合作。目前,他在明日之憧樂隊擔任貝斯手。

對於自己能夠在多個樂隊之中擔任貝斯手,李禎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調侃表示:「可能在成都稍微能用的貝斯手不多,才給了我機會可以跟成都大半個樂隊圈合作。」這種直率的表達,貫穿著整個採訪過程。

半路出家的李禎,將自己學習貝斯的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而這也可以說是他音樂生涯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沉醉練琴 開啟音樂之路

「每天腦子裡想的都是練琴的事,一有空就練習。」

2009年,李禎當時還是獸醫專業的一名大一學生,那年5月,他被同學帶到了成都首屆「熱波音樂節」。這裡,風格各異的近五十組藝人/樂隊輪番獻藝,流行、搖滾、民謠、嘻哈、金屬等多種音樂風格齊聚,吸引超過15萬人次關注。

這場露天音樂節,讓李禎第一次認識到了樂隊的魅力。期間,他被馬賽克樂隊的復古搖滾樂吸引,「他們是一支具有典型80後懷舊氣質的獨立樂隊,擁有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和癲狂搖擺的演出現場。」除了馬賽克,李禎還喜歡童黨樂隊,「童黨跟馬賽克是兩種風格,但他們兩支樂隊的旋律都非常悅耳,現場爆發力、感染力十足。」

20歲的李禎,瞬間愛上了這種狂熱的感覺,這也堅定了他學習樂器的心。「我和童黨樂隊的主唱比較熟,因為他媽媽在我們學校當老師。在他的介紹下,我開始跟阿修羅樂隊的貝斯手龍俊老師學貝斯。」李禎沒選擇學吉他,是因為他感覺吉他聲音太吵了,有點「鋸耳朵」。「本來我打算學打鼓的,但是學打鼓一是學費太貴了,二是沒有練鼓的地方。」 通過排除法最後選擇了貝斯,「不管是古典樂、現代音樂、流行音樂還是搖滾樂,都需要節奏樂器(鼓)和低音樂器,低音不一定需要貝斯來完成,可以是合成器,也可以是貝斯、大貝(低音提琴)這種。低音和節奏是不管什麼音樂都必須存在的,而吉他這些東西則可有可無,看音樂風格的需要。」

大二才開始接觸樂器,對於一名貝斯手來說,李禎的起步似乎顯得太晚,但他也是幸運的——跟阿修羅樂隊的貝斯手龍俊學習。有這樣一位樂隊圈中的殿堂級人物成為自己的音樂啟蒙老師,對於開始崇拜樂隊的李禎來說,「感覺像朝聖一樣,我看見他,就感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因為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我覺得他的貝斯都彈得特別好。」才開始學習貝斯的那段時間是特別累的,再加上交通不便,李禎要花四個小時往返於學校和學琴的地方,每周兩次。

雖然辛苦,但李禎特別幸福,「我當時不管手上有沒有琴,整個腦子裡面想的都是練琴的事情。」 但這種狀態只持續了一年。2011年,李禎通過面試加入了童黨樂隊,正式走上音樂的道路。與其他「童子功」樂手相比,李禎也經歷了一番痛苦和糾結。好在,在成都這個包容的城市,「大家都是會了一點皮毛就開始搞樂隊,搖滾樂就是一種範兒、一種態度。剛開始大家的音樂水品都比較差,比較惱火。要不就是偏愛朋克這種風格,對樂手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因為這類風格看起來很有範兒,能夠把控這種風格,所以給人的感覺可能會特別震撼,但其實內在的東西,是你做了很多年以後才會有提升的。」

相關閱讀

不學獸醫的貝斯手不是好奶爸斜槓青年李禎 「劈腿」大半個成都樂隊的貝斯手丨城市筆記

不學獸醫的貝斯手不是好奶爸斜槓青年李禎 「劈腿」大半個成都樂隊的貝斯手丨城市筆記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槓上開花,在成都真好
    滿天的雲,滿天的風,今天是2020年1月16日,今天成都的天氣很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成都難得冒出了太陽,好像鮮花忽然從一堆鋼筋中鑽出了笑臉,突如其來興之所至就綻放嬌豔。其實,往往沒有徵兆的表面下有不為人知的一萬個小時的醞釀。
  • 左手快工作、右手慢生活 成都斜槓青年正蓬勃生長
    在成都這座宜商宜居的「斜槓城市」,無數個「斜槓青年」正在蓬勃生長,他們將「快工作、慢生活」的城市節奏演化成屬於自己的完美生活方式。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在這裡,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所有的夢想都可以照進現實。而他們的自由發展,也將為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座城,創造出無限的發展可能。
  • 斜槓青年
    有一陣子市面上特別流行斜槓青年,沒幾條斜槓的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靈魂有趣。有些人的斜槓花團錦簇,比如我就見過「寫作/肚皮舞/品酒師/心理諮詢師/烘焙/收納」這樣的斜槓青年簡歷,看得作為面試官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位朋友到底想來應聘什麼。斜槓本意是一個人擁有多重職業,收入多元,甚至能靠興趣特長賺錢。
  • 聽說斜槓青年(自媒體)月收入十萬,你也想做斜槓青年
    如今斜槓青年越來越流行,人們都不滿足於單一方面的發展,都想讓自己的生活閱歷更豐富,更精彩,實現自我,在更多方面實現自己的價值,掙更多的錢,實現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可是真正的斜槓青年每一個斜槓後面的內容都是傾注了太多的付出與努力。聽說斜槓青年都比較牛逼,月收入都十萬加了,你也想當斜杆青年。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全國「斜槓青年」規模已突破8000萬人,他們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者佔據主流。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一本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熟悉的人作為例子,我們語文課本上的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斜槓青年」,真的「斜槓」了嗎?
    你可以斜槓,但請別一擁而上。晚好,這裡是拾年紙條。首先來重新科普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斜槓青年」一詞語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這一詞指的是」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王一博成為斜槓青年代表,我們普通人如何成為斜槓青年
    這才發現,原來王一博還是斜槓青年呢,他的簡介是這樣的:歌手/演員/主持人。 什麼是斜槓青年 「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你是斜槓青年嗎?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流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也都有接觸過,那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類人呢,又為什麼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
  • 大學裡的「斜槓」青年
    在高校中,「不會彈鋼琴的理科生不是好攝影師」等說法已頗流行,大學生身份中的「斜槓」越來越多。這宣告著這一代年輕人對於青春生活所追求的寬度和廣度。事實上,「斜槓」的概念始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2007年寫的一本書《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她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斜槓青年(Slasher)的概念,意為擁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槓將各種身份分開的人。
  • 想成為斜槓青年,需要怎麼做?
    今天就從斜槓青年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3個方面來對這本書進行解讀。01 什麼是真正的斜槓青年很多人聽說「斜槓青年」這個概念之後,很容易簡單地認為做多幾份兼職,給自己貼多幾個標籤,就能成為「斜槓青年」了。
  • 「斜槓青年」養成記
    一方面,有一份可以用來養活自己的工作固然好,但擁有好幾份養活自己的工作,也是規避職業風險的一個好辦法;另一方面,青春短暫,我們年輕人的好奇心那麼強,要是不趁著年輕的日子多做幾份工,去試一試錯,眼界難免會有局限。 成為一個「斜槓青年」,與其說是一句自我調侃,不如說是一種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冒險人格。
  • 新華網評: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宋 燕「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作為一個新興詞彙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槓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斜槓青年」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斜槓青年」熱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
  • 四個「斜槓」青年的混搭人生
    四個「斜槓」青年的混搭人生 2019-04-01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灣的斜槓(Slash)青年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稱他們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必然的現象,年輕人要擺脫限制和束縛,釋放出自己的潛能來,海闊天空任自翱翔,追求有自我特質的人生。
  • 當代斜槓青年:「你看我的斜槓夠多嗎?」
    Z時代的年輕人,身上不背條/斜槓/,還真不好意思去social場裡亮相。不僅斜槓已經成為有為青年的象徵,並且斜槓的數量還得越多越好。就連姐姐們要想「乘風破浪」,不僅得演技過硬,還要能唱會跳,當然如果有些才藝之外的技能那就更圈粉了。所以誰才是娛樂圈裡斜槓最多的青年?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的流行原因後工業時代在後工業時代,服務業成為最大的產業,服務業不涉及生產,交換的大多為個人技能、知識和時間,不存在大規模生產,沒有很長的產業鏈,不需大規模合作。據統計,美國在2014-2015年間,遠程工作數量就增長了27%,每5個人中就有2個是在線上完成了工作。有機構預測,未來全球自由職業市場規模可能達到3萬億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職場中,員工可能大部分都成為自由職業者,而非受僱於單一一家組織,而這一現象如今已並不鮮見。在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的現代,由於技術幫助供需雙方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人們的角色變化更為便利。
  • 「努力奔跑的斜槓青年」粟丹妮:不會寫詞的音樂人不是好攝影師
    他們敢於突破,敢於奮鬥,體驗各種生活滋味,他們被叫做「斜槓青年」。如今,「斜槓青年」已成為更多年輕人熱愛的style,那麼,斜槓青年的奮鬥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推出【努力奔跑的斜槓青年】專題報導,和四川新聞網記者一起,跟隨努力奔跑的斜槓青年的步伐,去感受他們的青春熱血,擴散他們的青春正能量,開跑!
  • 聚焦「斜槓青年」——首屆方所文具節
    聚焦「斜槓青年」,精選四大類文具新品,眾多精彩pop-up store和體驗活動,讓設計更有幸福感「斜槓青年」,按不同的文具使用場景分成「經典好設計、靈感急救站、沒有它不行、LOOK LIKE A DESIGNER」四類主題,探討設計如何回歸日常。
  • 斜槓青年秦俊:把土雞蛋做成了「奢侈品」
    2017年,是他跨界「有機農業」,成為斜槓青年的第11個年頭……  源於責任,他要用奢侈品之道做有機  秦俊的奢侈品生意一直挺好,他代理的範思哲等高端家居品牌在德基、金鷹都開出了專櫃。能夠成為一名「農場主」,完全是出於對家庭的責任,對家人的愛。  「2007年,夫人懷孕,吃的安全健康自然排第一位,我經常往返上海、香港等地的超市,採購各類有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