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習慣性懲罰孩子?懲罰後,孩子依然屢教不改怎麼辦

2020-12-11 沛澤媽讀心理

我們都希望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父母,和孩子如同朋友一樣相處,真實情況卻是雞飛狗跳是常態,和睦相處是偶然。

「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寫作業坐端正,本子要放平。」面對指責,孩子不以為然,依然翹著二郎腿,斜著身子,在本子上胡寫亂畫,繼續開啟我行我素模式,你忍不住上前奪過他的本子,丟到垃圾桶裡,「不願意寫就別寫了,等著明天老師罰你好了。」你還有可能一氣之下,把孩子的作業本撕得稀爛。

大家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陌生,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懲罰孩子?有可能是因為生氣,也有可能是我們無能為力,懲罰已經是我們最後的殺手鐧,亦或者覺得只有懲罰孩子,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可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01懲罰能讓孩子長記性嗎

懲罰能讓孩子長記性嗎?不能絕對的說不能,但這種懲罰往往來自於自然導致的後果,而不是父母施加給孩子的懲罰。

我們以文章開頭孩子寫字不端正為例,他為何在被父母批評後,依然我行我素呢?因為他不滿你批評他的方式,但不一定是覺得你批評得不對,他自己或許知道這樣寫字的姿勢確實不好。

我們批評孩子的語氣、用詞都能激發孩子的叛逆性言行,比如,「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這句話在聽者看來很不舒服,當孩子對你的話反感時,他是不會冷靜地思考你說得對不對的,他要做出的反映是反抗,這種反抗有可能是語言上的,比如與父母爭論,也有可能是行為上的,故意繼續錯下去,不改正,言外之意,「我就這樣,我看你怎麼樣?」

父母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解讀為挑釁,於是,怒火中燒,頭腦中就會閃過懲罰孩子的念頭,不允許孩子寫作業,導致孩子完不成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還有可能撕掉孩子的作業本,懲罰孩子重新寫一遍。

可這樣的懲罰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孩子心中會被怨恨、憤怒、抗議填滿,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去反思自己的行為,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報復家長身上,強詞奪理、據理力爭,或者憤怒的吼叫、亂扔東西,還可能對你敷衍地說一句,「知道了,好,沒問題」,言語中滿是傲慢和不屑。

所以說,父母施加給孩子的懲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02不懲罰孩子,如何讓孩子長記性

懲罰會讓孩子不舒服,我們不如採取一些溫和的措施,來代替懲罰,又能取代教育孩子的目的。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提醒+期望

當孩子寫字姿勢不端莊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要腰板挺起來,你看上去會精神很多,寫出的字也會更漂亮。」你可以半開玩笑地說:「我希望你有一個好體型,我可不希望你小學還沒有畢業,就變成了駝背的小老頭了呦。」

雖然這樣的提醒和期望,不能讓孩子一下子就記住教訓,但至少不會讓你和你爆發衝突,也多少能讓孩子聽得進去,對他改正錯誤是有幫助的。

2.孩子體驗自己的行為導致的不良後果

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可孩子不以為然,有一次他和同學約了下午4點在新廣場見面,可孩子拖拖拉拉,晚了半個小時,他的同學認為他失約了,一氣之下離開了,不願意再和他做朋友。

這種懲罰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會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為,記住教訓,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比父母磨破嘴皮子都管用。

3.告訴孩子如何彌補過失

有時候孩子的忘性是很大的,比如,一寫作業就不由地趴在桌子上了,與其我們跟他吼,不如讓他準備一個小紙條,放在筆袋裡,這樣他拿筆寫作業的時候,就能看到紙條,就能提醒自己。

當然,即使這樣做,孩子依然會出現屢教不改的情況,那麼,此時我們就要去思考問題出現在哪裡,是不是我們的要求超過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他無法做到呢?我們需要坐下來,聽一聽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然後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家一起談論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再去實施,才能避免屢教不改的情況。

教育孩子就是父母不斷修正、提升自己的過程,不能故步自封,要學會與時俱進,才能改善親子關係,教育才能有成效。

相關焦點

  •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孩子不僅不聽話有的時候還各種找理由,我們家長能怎麼辦呢?要麼繳械投降滿足他們的要求,要麼堅持對抗而最終也是兩敗俱傷。所以他們還是被懲罰得更厲害,不吃我們這套怎麼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罰如果做對了,其產生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但懲罰如果做不對,那麼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挺大的。我們到底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教育懲罰的最高境界?
  • 懲罰孩子的4個原則,讓孩子「長記性」又不傷感情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屢教不改,為什麼明知道是自己錯了,還要跟家長對著幹。而等有一天,他們長大了、「翅膀硬了」,家長就將再也無可奈何!所以說,父母無論再怎麼生氣,都要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如其所說,適度懲罰能讓孩子看清問題,收穫成長。只不過,當孩子犯錯後,我們如何做才能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傷害親子關係呢?
  • 這幾個懲罰孩子的方法,既能夠立規矩又不會傷害孩子,媽媽快收好
    孩子不僅不聽話有的時候還各種找理由,我們家長能怎麼辦呢?要麼繳械投降滿足他們的要求,要麼堅持對抗而最終也是兩敗俱傷。 孩子不聽話胡鬧不講理,把我們逼到那個份上了,沒辦法我們只能採取措施去懲罰他們。所以他們還是被懲罰得更厲害,不吃我們這套怎麼辦?
  • 【經驗交流】論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
    如果兒子在公共場所鬧騰,只要不影響到別人,Bernny一般都會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隨他鬧去。如果影響到別人,Bernny會將孩子抱走,將他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鬧,直到他鬧夠。Bernny認為,孩子鬧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鬧騰沒有效果,他自然會選擇放棄。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培養孩子自律,為什麼該用引導而非懲罰?
    為什麼父母會懲罰孩子?父母會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懲罰孩子。當我們被孩子激怒時,大腦會把孩子當成敵人,把懲罰當做攻擊行為,來發洩情緒、保護自己。為什麼懲罰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懲罰破壞了親子關係,從而破壞了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的動力。懲罰能產生效果,是因為懲罰會讓孩子因為痛苦而產生恐懼,最後被迫屈服。父母因為愛孩子才懲罰孩子,但是痛苦讓孩子無法把父母的懲罰當成關愛。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培養孩子自律,為什麼該用引導而非懲罰?
    為什麼父母會懲罰孩子?父母會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懲罰孩子。當我們被孩子激怒時,大腦會把孩子當成敵人,把懲罰當做攻擊行為,來發洩情緒、保護自己。父母缺少育兒知識,會無法了解懲罰的壞處,因為這些壞處是要以後才能知道的。為什麼懲罰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懲罰破壞了親子關係,從而破壞了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的動力。懲罰能產生效果,是因為懲罰會讓孩子因為痛苦而產生恐懼,最後被迫屈服。
  • 孩子說謊,被拆穿後拒不承認是什麼心理?父母可給他適當的懲罰
    不過這些懲罰並沒有什麼效果,女兒依然我行我素的。對於女兒的這種行為,小麗既無奈又擔心:女兒現在才九歲,就經常說謊了,將來她長大了可怎麼辦?卡卡媽認為,想要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 高情商父母如何做到從正面管教?別讓懲罰和嬌縱毀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作為家長,習慣性的認為堅定就意味著懲罰、說教或者其他時的控制其實並非如此。當堅定與和善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意味著對孩子對我們自己以及對當時的情形的一份尊重。我們以對孩子做出定製為例,大多數父母自己決定製定哪些限制,然後自己承擔起實施限制的責任。
  • 孩子犯錯後,除了呵斥懲罰,你還會什麼?
    「你知道,錯了嗎」很多孩子犯錯後,不主動承認錯誤,推卸責任,甚至會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開脫。有些孩子因為曾經犯錯後被嚴厲對待,比如責罵孩子,用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認錯。所以孩子害怕被懲罰,就會採取不認錯、說謊等消極態度。還有些孩子犯了錯後,父母會不分場合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沒有想過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公眾場合被批評,孩子就會覺得沒面子,自尊受挫,更不會承認錯誤了。
  • 孩子老犯錯,究竟該懲罰還是不懲罰?
    為什麼孩子會犯錯?前陣子,有位媽媽反映自家女兒老是犯錯誤,教過好幾遍了還是改不了,在這樣下去都忍不住對孩子動手打罵了。很多家長可能也有著相同的煩惱,加減法在某搜尋引擎搜索「孩子」兩個字就出現了很多條熱搜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孩子不聽話,犯錯,打罵不管用的,該怎麼教育」的求助。孩子犯錯、不聽話的問題困擾著眾多家長,那孩子為什麼老是犯錯呢?
  • 爸爸懲罰孩子,媽媽強烈反對|能不能懲罰孩子,夫妻常年爭吵不停
    範進瞞著嶽父,參加了鄉試,後被胡屠夫知道,又挨了一頓罵。緊接著,範進中舉了,卻瘋了,大家紛紛出主意。最後,胡屠夫礙於眾人的情面,冒著打文曲星要下十八層地獄的想法,連喝兩碗壯膽酒,拿出平日裡兇惡模樣,一邊破口大罵,一邊就是一巴掌,把範進打回了正常人。想起範進,覺得他真真命苦。即便是瘋了,他內心依然還怕胡屠夫的打罵,胡屠夫的打罵仍然最管用。
  •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表揚和懲罰是播種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出息。不管是表揚還是懲罰孩子,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從中獲得進步和成長。可是,在施教的過程中,父母的表揚和懲罰方式有時候會出現偏差,反而讓孩子受到不同程度地傷害。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免遭傷害,又能快速成長呢?
  • 父母越嚴厲,孩子越容易撒謊?說謊的孩子更需要愛,而不是懲罰
    媽媽的做法,無疑會讓孩子更加混淆了童話與現實世界。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出,妞妞的「否認」行為是習慣性的。孩子為什麼要撒謊,為什麼對媽媽的說法習慣性否認?比起撒謊的行為,這一點更值得深思。隨著孩子長大,童話故事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
  • 懲罰是把雙刃劍,不如試試代替懲罰的方法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各式各樣的錯誤,比如說,打翻湯碗、弄丟書、頂撞大人等等。父母在應對孩子的錯誤時,有些父母會很平和的跟孩子講事實,但是大部分父母還是會不同程度地責罵、挖苦、說教、警告甚至威脅孩子。尤其當孩子在屢教不改的情況下,很多父母只能想到「懲罰」這唯一立竿見影的措施。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你會嚴厲懲罰孩子嗎?不要把管教和懲罰混為一談
    如果孩子不守規矩,你就要給他有效的管教,這很重要,但過於嚴厲的懲罰有可能適得其反。你是否歲孩子做過以下事情:我曾經用羞辱的方式來讓孩子守規矩我把注意力放在控制孩子上面,而不是讓他學會自我控制。我絕不容忍任何不守規則的行為我對孩子不守規矩的懲罰遠多於對他良好表現的誇獎。
  • 美國父母不能打孩子,那他們是怎樣進行懲罰教育的?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打罵孩子屬於違法行為。如果你忍不住揍了孩子一頓,第二天就可能失去撫養孩子的權利。在不能打罵孩子的美國,父母是怎樣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的呢?也難怪,人家有斯金納這樣的大神做研究和指導,懲罰方式自然也會更藝術。下文會詳細解說。我們再看一個實驗,就明白了中國父母打罵孩子的懲罰方式為什麼看上去比較「低級」。
  • 孩子犯錯 懲罰有講究
    孩子犯錯 懲罰有講究  孩子犯了錯誤,到底該不該懲罰?怎樣懲罰?多重為宜?懲罰孩子不是簡單地打罵,或是安排一定數量的作業和勞動,而要講求藝術,掌握分寸,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並健康地成長。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的家長只要一見到孩子犯了錯,便大發雷霆,要麼一頓臭罵,要麼一記耳光,懲罰完後,孩子依然一臉茫然,不理解父母為何如此憤怒。可以說,這種懲罰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發洩。真正的懲罰一定是以教育為目的,並且追求良好的效果。如果懲罰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那麼還不如順其自然,讓孩子在錯誤中自己成長。
  • 孩子成「尿床大王」,這種懲罰最要不得,身心上的烙印難去除
    尿床帶給一個孩子的羞恥感和自卑心理,可能是大人無法想像的。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尿床的經歷,甚至八九歲的時候還在尿床,這時候都免不了家長的一頓斥責,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尿床後說孩子不但沒有任何改善,反而變本加厲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懲罰孩子要講究方法,家長不妨試下「自然懲罰」,效果事半功倍
    懲罰孩子要講究方法,家長不妨試下「自然懲罰」,效果事半功倍在教育中,家長也在不斷學習。遇到孩子犯錯,經常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會通過吼叫、打罵、批評暴力方式,希望孩子快速改正。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其實實際中,收效甚微。有時候打罵完,孩子仍毫無悔改,下次依舊。
  •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父母懲罰沒用,關鍵是提高元認知能力
    孩子耍賴,莉莉看得心煩,但是又不想給他吃零食,不然還會有下一次。這種場景,應該不止莉莉遇到過。有的父母帶孩子出門逛街,他們要買玩具被拒絕的話,還會當街大哭,就算被父母懲罰,他們以後還是會採取同樣的措施。